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对策建议

伴随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有2.4亿农民工,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生活和健康保障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高县来复镇有13个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21623人,全镇有近7000人外出务工,经对我镇柏香和通书两个村的调查,被调查的这两个村共有农村住户862户,总人口3252人,其中60岁以上的379人,占总人口的11.65%。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69户121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31.9%。这两个村中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留守老人较多的是通书村,该村总人口1764人,其中60岁以上的216人,占12.2%,留守老人84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38.9%。

二、农村留守老人以下特点:

1、经济收入低,抗风性能力弱。

留守老人从生产劳动上获得收入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基本丧失了高强度劳动能力,仅能从事种菜、养鸡等劳动强度低、收入少的副业。经济来源基本上集中于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子女汇款和国家政策补助这三项,其中后

两项并不常见,特别是国家政策补助这些并不是人人都有。外出务工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一般都不多,再加上老人不会无故地给子女增加负担的传统思想,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部分留守老人三餐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3、生活照料不足,生活负担重。“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但是在孝道日渐淡漠的如今,养儿未必就能有安享晚年。老人给儿子建房娶亲,给子女照看孙子、孙女是义务,但是老人却不能享受子女尽孝的权利。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普遍处于家庭照料不足的困境,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下地、挑水等,对一些农村留守老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许多老人即使已经70多岁高龄,但还得下地干活,有些还得强忍身上的病痛。

4、社会保障不完善,精神生活单调。由于农村贫困对

象较多、需要保障的范围广,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滞后,商业保险推进相当缓慢,社会保障还只能保持低水平、小范围的状态。目前农村老人参加最广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从2012年开始全县推广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合参保率达和新农保的参合率无论镇村干部怎样努力也不能全部参保,不愿参保的原因是很多老人由于没有多余的钱而不肯参保。总的来说新农合与新农保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收益率不高等弊端,并不能很好的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

5、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6、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

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很早睡觉,很早起床。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作为

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通过社会政策、福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保障留守老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防范其生活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责任。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引导和帮助农民寻找合适的特色产业。同时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商人来乡投资,以便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有利于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探索建立方便简洁、群众认可的筹资方式;加强乡、村两级医疗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来完善“新农合”制度。此外政府也应扩大“新农合”、“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们充分了解它们的好处。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探索建立方便简洁、群众认可的筹资方式;加强乡、村两级医疗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来完善“新农合”制度。此外政府也应扩大“新农合”、“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们充分了解它们的好

处。

(二)社会关怀

1、建立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生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村委会提供活动场所,相关部门适当安排经费,成立老年活动中心,组织留守老年人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剪纸、象棋等活动。此外老年人活动中心可以组织留守老人们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老年人维权、相互照料、帮种田地等。

2、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3、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敬老院,建立集中赡养制度,对于留守老人,特别是高龄的农村留守老人,可以全部集中到养老院供养,日常费用由政府、社会、子女分担。社会应积极为养老创造有利条件,发展社会为老人服务的事业。

(三)家庭关爱

1、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

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2、提倡家庭养老传统。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对于当前因外出务工而使得亲情疏离的农村家庭,更加需要倡导对留守老人的关爱。

3、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对策建议

伴随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有2.4亿农民工,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生活和健康保障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高县来复镇有13个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21623人,全镇有近7000人外出务工,经对我镇柏香和通书两个村的调查,被调查的这两个村共有农村住户862户,总人口3252人,其中60岁以上的379人,占总人口的11.65%。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69户121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31.9%。这两个村中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留守老人较多的是通书村,该村总人口1764人,其中60岁以上的216人,占12.2%,留守老人84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38.9%。

二、农村留守老人以下特点:

1、经济收入低,抗风性能力弱。

留守老人从生产劳动上获得收入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基本丧失了高强度劳动能力,仅能从事种菜、养鸡等劳动强度低、收入少的副业。经济来源基本上集中于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子女汇款和国家政策补助这三项,其中后

两项并不常见,特别是国家政策补助这些并不是人人都有。外出务工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一般都不多,再加上老人不会无故地给子女增加负担的传统思想,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部分留守老人三餐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3、生活照料不足,生活负担重。“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但是在孝道日渐淡漠的如今,养儿未必就能有安享晚年。老人给儿子建房娶亲,给子女照看孙子、孙女是义务,但是老人却不能享受子女尽孝的权利。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普遍处于家庭照料不足的困境,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下地、挑水等,对一些农村留守老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许多老人即使已经70多岁高龄,但还得下地干活,有些还得强忍身上的病痛。

4、社会保障不完善,精神生活单调。由于农村贫困对

象较多、需要保障的范围广,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滞后,商业保险推进相当缓慢,社会保障还只能保持低水平、小范围的状态。目前农村老人参加最广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从2012年开始全县推广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合参保率达和新农保的参合率无论镇村干部怎样努力也不能全部参保,不愿参保的原因是很多老人由于没有多余的钱而不肯参保。总的来说新农合与新农保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收益率不高等弊端,并不能很好的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

5、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6、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

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很早睡觉,很早起床。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作为

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通过社会政策、福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保障留守老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防范其生活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责任。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引导和帮助农民寻找合适的特色产业。同时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商人来乡投资,以便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有利于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探索建立方便简洁、群众认可的筹资方式;加强乡、村两级医疗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来完善“新农合”制度。此外政府也应扩大“新农合”、“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们充分了解它们的好处。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探索建立方便简洁、群众认可的筹资方式;加强乡、村两级医疗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来完善“新农合”制度。此外政府也应扩大“新农合”、“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们充分了解它们的好

处。

(二)社会关怀

1、建立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生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村委会提供活动场所,相关部门适当安排经费,成立老年活动中心,组织留守老年人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剪纸、象棋等活动。此外老年人活动中心可以组织留守老人们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老年人维权、相互照料、帮种田地等。

2、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3、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敬老院,建立集中赡养制度,对于留守老人,特别是高龄的农村留守老人,可以全部集中到养老院供养,日常费用由政府、社会、子女分担。社会应积极为养老创造有利条件,发展社会为老人服务的事业。

(三)家庭关爱

1、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

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2、提倡家庭养老传统。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对于当前因外出务工而使得亲情疏离的农村家庭,更加需要倡导对留守老人的关爱。

3、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相关文章

  • 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
  • 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和对策 一.现状 农村留守人员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之后派生出的问题.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大部分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往返流动",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 ...查看


  •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1
  • 百家论坛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杨巧凤 三班镇文化站福建省泉州市362501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青壮年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独自面对生活,展,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针对地方自身的优势发展 ...查看


  •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姓 名:学 号: 学 院: 班 级: 指导老师: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老年 ...查看


  •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 2008-03-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 ...查看


  • 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 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 为了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省委组织部决定从3月份开始至10月份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六个一"活动.我严格按照本次活动要求在了xxxxx 进行了入户走访调查,认真记录 ...查看


  • 农村留守人口现状与思考
  • 农村留守人口现状与思考 一.现状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往返流动",也 ...查看


  • 浅析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
  • 浅析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九江县沙河街镇小学为例 九江县沙河街镇青峰小学 孙新华 摘要:留守小学生处在懵懂成长期,尤其会让身在异乡的家长牵挂,通过对九江县沙河街镇小学留守学生的调查与访问,结果发现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有优秀表率型 ...查看


  •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农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农村农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 定稿日期: 2014.02.28 内容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党中央提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 ...查看


  • 河南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现状研究
  • 郑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河南农村留守妇女 生存发展现状研究 姓名 张 宁 学号院 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年级班级 指导教师孟 维 巍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