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能源路径

打印 2013/8/19 2:53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很大,梦想亦很大。

如果说“美国梦”的本质是机会平等之下的个人奋斗,那么“中国梦”的核心则是经济发展之下的民族振兴。

回望三十年,改革开放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自由,一个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的故事甚至比“美国梦”还要“美国梦”。然而,社会转型的种种重负也把每一个中国人逼得无可逃避,加诸于身上的生活压力,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远。

弗洛伊德说过,现实往往成为梦想的衍生。

或许,唯有无数个个体以勤勉诚实的努力争取到幸福快乐的人生,民族的中国梦才不会最终迷失。

美丽中国梦

6月28日,北京城再遭雾霾笼罩。

第二天就是令人期盼的周末,但北京市环保部门却要求市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当日,京城PM2.5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处于六级严重污染级别,东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一时间,公众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再度升温。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给中央领导的信中,甚至引用了网络热词,称全世界都在“围观”北京的雾霾。他认为,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的使用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提高到建设“美丽中国”高度来统一思想。

自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概念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或许,这会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不过,要想确认这一点恐怕还需要长期的观察。

毕竟,现实中国确实存在不够美的一面。在中国许多中小城市常常出现的情景是:环境污染严重,污水横流,垃圾围城,周边百姓因此遭殃,岂敢奢谈什么美丽?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对本刊指出,这暴露了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存在的不足,而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公用事业(1554.445,-6.93,-0.44%)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也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点行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来说是个难得的良机,必须也必然意味着,中国要经历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变革的时代。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之间的紧张关系,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运输提出了新要求,倒逼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他补充道。

绿色能源梦

能源梦的提出离不开时代经纬。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过两次重大的能源结构转型:蒸汽机的发明使能源主体由薪柴转向煤炭,工业革命的爆发标志人类进入煤炭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成为了工业的血液,人类由此进入了城市化的阶段,迈入了石油时代。

如今,经济全球化、低碳道德化和科技创新三大动力共同推进了全球能源结构新的转型。当今欧洲的能源结构代表了世界能源未来的方向:煤炭的比重只占总能源消费的15%左右,而可再生能源则接近了25%,天然气比重上升,石油比重下降。

最新的BP能源统计年鉴也指出,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型:消费主体正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低碳追求与技术进步共同加快能源结构多元化的转型。

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是能源有危机,生态有约束,经济无热点。对此,只有突破能源的资源瓶颈、技术瓶颈、市场瓶颈,才能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分别是70%、18%、5%和7%。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类似于英国60年前的形态,中心城市空气质量类似于当时的伦敦也是顺理成章的。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演进不断证明这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其空气的质量。60年前的英国、页岩气革命前的美国,还有今天的中国无一例外。

由此,中国能源的纠结就在于,煤炭消费占绝大多数,随着经济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力军作用一时半会不会改变,能耗总量控制难度很大。此种背景下,中国对国外煤炭资源、富余电力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将是必然之选。

然而,现有清洁能源大多经济性并不占优,如风能和太阳能虽然本身取之不尽,但建设、设备投资和运维成本并不低,目前的发电成本仍高于常规火电项目。

一个有利的趋势是,从全球范围看,水电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北美的廉价天然气)成为与煤炭相抗衡的发电燃料。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表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已从2002年的0.8%升至2012年的2.4%。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4.7%,为历史最高水平。

可以断言,中国能源结构必须转型,没有洁净的环境就没有美好的家园,就建设不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前两次世界能源转型中国搭了便车,这一次中国作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排放国,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中国的能源转型完不成,世界的能源转型就难说完成。

清洁电力梦

在传统概念中,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并不存在于一次能源的统计数列。而现在,国际能源署(IEA)等国际机构已把电力按照“初次能源”层级来统计。

7月初,联合国[微博]环境规划署与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共同发布了《2013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和《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两份报告。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在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都在迅速发展:在中国,风能发电的增长量超过了煤炭发电,并第一次超过核能发电量;在欧盟,可再生能源在2012年装机容量增加量中占近70%;在德国,可再生能源已提供了电力消耗的22.9%,国家供暖的10.4%,以及总能源需求的12.6%;在美国,风能安装容量增加量超过了其他任何技术,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产出约占全年总装机容量增加的一半。

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指出,人类能源进化史是一部从低能量密度向高能量密度发展的历史,但新能源打破了这个惯例。电能作为终端消费者接触到的重要能源,又承担了新能源转化的功能,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为2100万千瓦;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为2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为5000万千瓦。

不过,我们还远远没有进入一个新能源的时代,以风电为例,过去1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迅速从200万千瓦突破6000万千瓦,但留下的消纳和通道建设难题也是“让人痛心”。

对于可再生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张国宝分析滞后的原因时表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令人痛心。“无休止的争论影响了整个电网的建设进度,也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纳。令人无奈的是,一方面我们深受雾霾的困扰,另一方面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清洁能源又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一个好消息是,在各方努力下,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已经明确指出,要统筹谋划能源输送通道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先进输电技术,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而最新的消息是,7月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促进电网科学发展座谈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蒋晓华在会上表示:“电网规划拖了这么长时间,总得有个说法。”这意味着通道建设将有明确的说法。

那么,作为中心能源,电力如何才能做到名副其实?

电力发展与经济、能源、环境紧密相关。通过转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发展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对于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站在安全的角度,以输电代替输煤,能够减少煤炭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压力,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紧张问题。到2015年、2017年、2020年,我国跨区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1亿、2.9亿、4.5亿千瓦,向东中部地区输送电量0.74万亿、1.18万亿、1.87万亿千瓦时,减少东中部电煤消耗3.4亿、5.4亿、8.5亿吨,保障东中部地区能源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从高效的立场出发,促进能源基地集约高效开发和电力大规模输送,能够全面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

以清洁的观点考虑,依托特高压电网,能够实现西部、北部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到2015年、2017年、2020年,可往东中部地区输送清洁发电2400亿、3600亿、5100亿千瓦时。全面实施电能替代,能够显著减少直燃煤,降低二氧化硫、重金属、灰渣排放,综合防治大气、土壤和水污染。到2015年、2017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比2010年可分别降低12%、20%、28%左右。

历史总是巧合的。八十年前,在亚当斯勾勒“美国梦”精神形貌之际,中国也曾经发起一场“中国梦”的大讨论,一百多位各界人士共同做了一场“中国梦”,其答案百人百态。

他们的言说曾被遮蔽,但如今听来仍旧醒目。八十年时光轮回,或许那时的梦想依稀可循,不同的是,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中国梦”也已步入从个体到民族的转变。

如果真正的“中国梦”关乎每个国人,那么必然触手可及。而将这个梦想映射到能源领域,必然是宏观的美丽中国梦,中观的绿色能源梦与微观的清洁电力梦。

来源:《能源评论》2013年08月16日 文|本刊记者 于涛 王伟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sypl/20130816/[1**********]3.shtml

打印 2013/8/19 2:53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很大,梦想亦很大。

如果说“美国梦”的本质是机会平等之下的个人奋斗,那么“中国梦”的核心则是经济发展之下的民族振兴。

回望三十年,改革开放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自由,一个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的故事甚至比“美国梦”还要“美国梦”。然而,社会转型的种种重负也把每一个中国人逼得无可逃避,加诸于身上的生活压力,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远。

弗洛伊德说过,现实往往成为梦想的衍生。

或许,唯有无数个个体以勤勉诚实的努力争取到幸福快乐的人生,民族的中国梦才不会最终迷失。

美丽中国梦

6月28日,北京城再遭雾霾笼罩。

第二天就是令人期盼的周末,但北京市环保部门却要求市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当日,京城PM2.5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处于六级严重污染级别,东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一时间,公众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再度升温。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给中央领导的信中,甚至引用了网络热词,称全世界都在“围观”北京的雾霾。他认为,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的使用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提高到建设“美丽中国”高度来统一思想。

自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概念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或许,这会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不过,要想确认这一点恐怕还需要长期的观察。

毕竟,现实中国确实存在不够美的一面。在中国许多中小城市常常出现的情景是:环境污染严重,污水横流,垃圾围城,周边百姓因此遭殃,岂敢奢谈什么美丽?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对本刊指出,这暴露了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存在的不足,而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公用事业(1554.445,-6.93,-0.44%)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也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点行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来说是个难得的良机,必须也必然意味着,中国要经历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变革的时代。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之间的紧张关系,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运输提出了新要求,倒逼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他补充道。

绿色能源梦

能源梦的提出离不开时代经纬。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过两次重大的能源结构转型:蒸汽机的发明使能源主体由薪柴转向煤炭,工业革命的爆发标志人类进入煤炭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成为了工业的血液,人类由此进入了城市化的阶段,迈入了石油时代。

如今,经济全球化、低碳道德化和科技创新三大动力共同推进了全球能源结构新的转型。当今欧洲的能源结构代表了世界能源未来的方向:煤炭的比重只占总能源消费的15%左右,而可再生能源则接近了25%,天然气比重上升,石油比重下降。

最新的BP能源统计年鉴也指出,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型:消费主体正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低碳追求与技术进步共同加快能源结构多元化的转型。

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是能源有危机,生态有约束,经济无热点。对此,只有突破能源的资源瓶颈、技术瓶颈、市场瓶颈,才能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分别是70%、18%、5%和7%。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类似于英国60年前的形态,中心城市空气质量类似于当时的伦敦也是顺理成章的。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演进不断证明这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其空气的质量。60年前的英国、页岩气革命前的美国,还有今天的中国无一例外。

由此,中国能源的纠结就在于,煤炭消费占绝大多数,随着经济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力军作用一时半会不会改变,能耗总量控制难度很大。此种背景下,中国对国外煤炭资源、富余电力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将是必然之选。

然而,现有清洁能源大多经济性并不占优,如风能和太阳能虽然本身取之不尽,但建设、设备投资和运维成本并不低,目前的发电成本仍高于常规火电项目。

一个有利的趋势是,从全球范围看,水电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北美的廉价天然气)成为与煤炭相抗衡的发电燃料。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表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已从2002年的0.8%升至2012年的2.4%。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4.7%,为历史最高水平。

可以断言,中国能源结构必须转型,没有洁净的环境就没有美好的家园,就建设不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前两次世界能源转型中国搭了便车,这一次中国作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排放国,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中国的能源转型完不成,世界的能源转型就难说完成。

清洁电力梦

在传统概念中,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并不存在于一次能源的统计数列。而现在,国际能源署(IEA)等国际机构已把电力按照“初次能源”层级来统计。

7月初,联合国[微博]环境规划署与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共同发布了《2013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和《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两份报告。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在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都在迅速发展:在中国,风能发电的增长量超过了煤炭发电,并第一次超过核能发电量;在欧盟,可再生能源在2012年装机容量增加量中占近70%;在德国,可再生能源已提供了电力消耗的22.9%,国家供暖的10.4%,以及总能源需求的12.6%;在美国,风能安装容量增加量超过了其他任何技术,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产出约占全年总装机容量增加的一半。

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指出,人类能源进化史是一部从低能量密度向高能量密度发展的历史,但新能源打破了这个惯例。电能作为终端消费者接触到的重要能源,又承担了新能源转化的功能,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为2100万千瓦;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为2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为5000万千瓦。

不过,我们还远远没有进入一个新能源的时代,以风电为例,过去1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迅速从200万千瓦突破6000万千瓦,但留下的消纳和通道建设难题也是“让人痛心”。

对于可再生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张国宝分析滞后的原因时表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令人痛心。“无休止的争论影响了整个电网的建设进度,也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纳。令人无奈的是,一方面我们深受雾霾的困扰,另一方面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清洁能源又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一个好消息是,在各方努力下,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已经明确指出,要统筹谋划能源输送通道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先进输电技术,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而最新的消息是,7月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促进电网科学发展座谈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蒋晓华在会上表示:“电网规划拖了这么长时间,总得有个说法。”这意味着通道建设将有明确的说法。

那么,作为中心能源,电力如何才能做到名副其实?

电力发展与经济、能源、环境紧密相关。通过转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发展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对于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站在安全的角度,以输电代替输煤,能够减少煤炭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压力,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紧张问题。到2015年、2017年、2020年,我国跨区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1亿、2.9亿、4.5亿千瓦,向东中部地区输送电量0.74万亿、1.18万亿、1.87万亿千瓦时,减少东中部电煤消耗3.4亿、5.4亿、8.5亿吨,保障东中部地区能源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从高效的立场出发,促进能源基地集约高效开发和电力大规模输送,能够全面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

以清洁的观点考虑,依托特高压电网,能够实现西部、北部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到2015年、2017年、2020年,可往东中部地区输送清洁发电2400亿、3600亿、5100亿千瓦时。全面实施电能替代,能够显著减少直燃煤,降低二氧化硫、重金属、灰渣排放,综合防治大气、土壤和水污染。到2015年、2017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比2010年可分别降低12%、20%、28%左右。

历史总是巧合的。八十年前,在亚当斯勾勒“美国梦”精神形貌之际,中国也曾经发起一场“中国梦”的大讨论,一百多位各界人士共同做了一场“中国梦”,其答案百人百态。

他们的言说曾被遮蔽,但如今听来仍旧醒目。八十年时光轮回,或许那时的梦想依稀可循,不同的是,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中国梦”也已步入从个体到民族的转变。

如果真正的“中国梦”关乎每个国人,那么必然触手可及。而将这个梦想映射到能源领域,必然是宏观的美丽中国梦,中观的绿色能源梦与微观的清洁电力梦。

来源:《能源评论》2013年08月16日 文|本刊记者 于涛 王伟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sypl/20130816/[1**********]3.shtml


相关文章

  • 我国低碳消费方式的影响因素及推行路径
  • [摘 要]中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当前气候恶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低碳经济成为热点.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 ...查看


  • 查道炯:关于当前世界能源安全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 来源:<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16年11期下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编辑 学人简介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主要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非传统安全 (能源.粮食.水资源.等): ...查看


  • 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
  • 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 杨玲萍,吕涛 2011-06-07 摘 要: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低 碳目标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碳锁定的基本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发电领域.汽 ...查看


  • 从"创新扬州"解读扬州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 摘要:近年来,江苏扬州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从"三个扬州"的基础――"创新扬州"入手,解读扬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关键词:"三个扬州&quo ...查看


  • 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 文章编号:1002-1779(2011)02-0029-03 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董秀娟 摘 要:分析了在我国钢铁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做大却未做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钢铁产业现状,指出这些现状的存在影响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因此,针 ...查看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趋势与广东的机遇挑战 李新春 教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内容: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何重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竞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实践 ■2020:下一个十年的全球经济 ⊙低 ...查看


  • 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探索
  • 2009年第1期(总第61期 )1月15日出版 学报 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探索 赵 欣 (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①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含义和内在规律,优化升级的现实基础和总 ...查看


  • "十三五"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十三五"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投 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内容概述 第一章 2013-2015年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宏观环境分析 1.1 经济环境 1.1.1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查看


  • [政研动态]政研中心组织召开[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结题会
  • 政研中心组织召开 <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结题会 2016年1月2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共同主办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结题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