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园林故宫
北京是中国第二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北方经济中心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也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
北京市简称京,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80,384人。全市95.69%人口为汉族,除汉族外,蒙古族、满族、回族人口均超过万人。北京地区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万,约占全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北京在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全景 北京天安门
皇家园林故宫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隋朝改幽州为涿郡。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2年,则为1074年),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2年,则为859年),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元代时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自元朝起北京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后明朝在大部分时间内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于此,明朝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便于加强北方边防,保卫北方安全,将都城迁至北京。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将军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正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实现对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2011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4亿元 ,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均在北京。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大量境外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国地区总部。北京市城区的路网结构以矩形环状为主,依托城市扩展,先后建设了二、三、四、五和六环路,总长度超过五百公里的北京新“七环路”已经形成半圆。北京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之一,全市铁路总里程962公里(2009);京广高铁、京哈高铁将于2012年全线贯通,北京到广州、哈尔滨只需5小时和8小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亚洲第一大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20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
北京前门箭楼 北京故宫金水河
北京天坛 北京万寿山
北京法源寺 八达岭长城
北京钟楼 北京鼓楼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 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北京风味小吃享誉全国,北京京剧是中国国粹。北京是全球国际会议城市,北京大栅栏大观楼还是中国电影诞生地。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子监街、烟袋斜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密云县古北口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隶属于门头沟区的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仅次于伦敦列世界第二。国家博物馆为世界最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北京的人文景观多不胜数,北京的当代文化流光溢彩。北京是一座充满希望和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城。
大唐芙蓉园 西安大雁塔
西安历史博物馆 西安钟鼓楼
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陕西省第一大城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常住人口846.78万(2010年11月),面积9983平方公里。西安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西安城由周文王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清代沿明制。1928年设西安市,1930年撤销。1932年决定成立西京市,始终未设市政府;1944年复设西安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中央(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1949年为陕甘宁边区辖市,1950年为西北行政区辖市,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改为陕西省辖市,为省会所在地。西安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城市标志性建筑有大雁塔、钟楼、鼓楼、明城墙、大明宫、大唐芙蓉园、小雁塔等。西安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是中国国家授时中心。西安地处渭河谷地、关中平原,中国大地的原点位于西安北部的泾阳县。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它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大唐芙蓉园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盔甲武士和铜车马文物
西安市辖9个市辖区、4个县,辖区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378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位于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唐朝,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在中国历史上有21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可以说西安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西安现有佛寺百余所,僧尼约700人,信教群众约8万人。在中国和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八大宗派中,有六个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论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西安最富有特色的要数风味小吃:油泼辣子比昂面、西安饺子宴、秦镇凉皮、牛羊肉泡馍、老童家腊羊肉、锅盔、肉夹馍、
葫芦头、肉丸胡辣汤、蜜枣甑糕、石子馍等不胜枚举。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梆子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 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临潼区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兵马俑在全世界都极具影响力。西安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到2020年,西安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雏形;到2030年,西安要建成有特色的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到2050年西安要建成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白马寺
洛阳简称“洛”,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处于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科举制度创建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五大都城遗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豫、晋、陕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和新能源节约型城市,洛阳市人口662万(2010年),面积15208平方公里,市花为牡丹,洛阳是欧洲人最向往的城市,位列中国休闲城市榜首。
有着1529年建都史的洛阳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使其成为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城市之美的全能冠军,是人类最早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洛阳历史曾用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东都、东京、神都、洛京、洛都、中京、西京等。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 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核心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等神话传说多传于此。洛阳也是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中最为古老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洛阳为历代诸侯群雄逐鹿中原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共经历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汤、武定九鼎于河洛,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发现了“河图”与“洛书”,发明了“八卦”,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韩国纸币上的张衡与地动仪图像
易经八卦图
洛阳唐三彩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牡丹从隋代落户洛阳西苑后,因地脉适宜,开得缤纷美丽艳冠天下。洛阳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是它的城市品牌形象。牡丹石被国际石材界列为世界珍稀品种。始于南北朝的洛阳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洛阳有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洛阳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古文化博物馆,有龙门石窟、白马寺、金谷园、邙山、天津桥、洛河、平泉朝游、铜驼暮雨著名八景。洛阳的美食特产有八大件、四扫尾,燕菜、葱扒虎头鲤、云罩腐乳肉、海米升百彩名吃更是体现着厚重的人文关怀。中航工业——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中铁十五局集团、中铁隧道集团、中航锂电、中钢洛耐、中铝洛铜、中建洛玻、中信重工、中船重工、中硅高科等中国航空航天企业引领我国航空航天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外来。
开封古称东京,也称有汴梁、汴京,简称汴,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万,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城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开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相传夏代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附近),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迁至西河,共历6世,成为当时政治、经济中心。开封建城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春秋时期,郑庄公(前743一前701)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镇附近古城村构筑城邑、取名启封(汉初因避景帝刘启讳、改为开封)。此为开封故城。今开封城春秋时为仪邑,战国时为大梁。战国时期,魏国为争霸中原,惠王于六年(前364)由安邑迁都大梁,此为开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隋炀帝开通济渠,使其与黄、淮沟通,发展水上运输,汴州地位日益显要。唐兴元元年(784)宣武军节度使治所由宋州(今商丘)移来汴州,成为唐王朝最强大的藩镇。唐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先是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最终废弃唐帝而自立,在开封建立后梁政权。朱温称帝后,升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洛阳为陪都,称西都,长安则降为雍州。从此,开封府不断扩大管辖范围,后梁时辖15县。至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相继在开封建都,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元末刘福通率农民起义军于龙凤四年(1358)攻占开封建为国都,仅维持了一年零三个月,在元军围攻中又退回旧都安丰。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元璋攻下开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改开封为北京陪都。清末开封辟为商埠。1929年成立开封
开封府清风楼 开封府
清明上河园一景 大相国寺佛乐团
开封延庆观 开封延庆观
市,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变为省辖市。开封是中国七大古都之—,文物遗存丰富,集中体现了古城悠久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开封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38处,市级26处,县级136处。闻名遐迩的铁塔、相国寺、延庆观、禹王台、繁塔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开封馆藏和各名胜古迹中保存着上自汉代、下止民国的各类石刻珍品1000余件,是研究历史、科学技术和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北宋开封的繁华盛景,除了文字记载外,最著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它像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八百年前北宋东京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北宋时各种社会风情和人文历史的珍贵史料。在开封的历史链条中,名人众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颢、钟嗣成、王延相等在开封写下了各自的一页。“开封有个包青天”,一代清官包拯为民申冤的故事家喻户晓。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张伯行、虎门销烟林则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夏朝曾在开封一带建都157年(老邱),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称嚣,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给开封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藩镇衙署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为皇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也把这里作为皇宫,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
南京明朝朱元璋陵墓:孝陵 南京灵谷寺
南京,1368年平民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创了明王朝,再一次将南京提升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代的南京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国时楚威王始置金陵邑、以为“王之地也”,简称“宁”,别名:建康、金陵、江宁、建业等,现有玄武辖区等11区2县,人口:810.91万人,面积6597平方公里。原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上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南京》一文中写道:“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南京港作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
211年孙权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梁立国,定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都建康。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
南京中华门城堡 净觉寺正殿
南京中山陵 民国总统府
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
漫步这座古城,随处可见大明胜迹:明孝陵、阳山碑材、明代最大的寺庙灵谷寺、明故宫遗址、鼓楼公园、阅江楼、中华门城堡、夫子庙、李香君故居、瞻园、鬼脸城、静海寺、净觉寺等遗迹可寻。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南京的鸭肴相当有名,所以南京最受欢迎的食物是各种以鸭、鹅制作的食品,包括桂花盐水鸭、南京板鸭、鸭血粉丝汤、鸭肫干、东山烧鹅等。金陵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南京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各种野菜大受欢迎,此外还有所谓水八鲜,是指鱼、菱、藕、茭瓜、茨菰、鸡头果、莲蓬、水芹。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造就了南京的文化积淀,无论是叹咏,抑或是传说,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给南京留下了无数美妙的画卷。朱自清和俞平伯的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更是将南京风情声名远播。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紫金山天文历史博物馆、南京地震科学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中山植物园、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江南贡院陈列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为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杭州净慈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西湖南岸夕照山建造的佛塔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浙江第一大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还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建都之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白娘子与许仙在西湖凄美感人的爱情传说更令杭州徒增神秘色彩。杭州,简称杭、临安、钱塘、杭城、武林等。人口870.04万(2010年),面积16596平方公里,行政规划为8个市辖区,2个县,3个县级市。市树:香樟,市花为桂花。杭州是中国江南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经济中心,长三角第二大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扬州之域”。传说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西都于杭州。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路治;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宫于杭州。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外城南跨吴山,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元代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为省治。明代改杭州府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旧属诸县直属于省。
杭州吴山城隍阁 宋城
六和塔 灵隐寺
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瑶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庙、三潭映月、苏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灵隐寺、跨湖桥遗址等。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是观赏钱江潮涌浪滔天的最佳时期。一年中又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势最为壮观,前往观潮的人也最多。历史上俗称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则称为“观潮节”。历史上余杭出现过孙权、许敬宗、苏轼、白居易、岳飞、毛文龙、于谦、贺知章、任伯年等名人墨客,为杭州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阳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别名邺城,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面积7413平方千米,人口542万,辖1市4县4区,它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安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被考证的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 这里流传着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韩陵定国寺等传说。
殷墟博物苑 殷墟博物苑展出的中国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安阳天宁寺塔 安阳岳飞庙
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经发生在这里。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安阳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殷墟博物苑、岳飞庙、天宁寺塔、修定寺塔、明福寺塔、小南海石窟、羑里城和灵泉寺石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全国爱国教育基地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位于安阳汤阴县的岳飞庙,历来是岳飞后裔寻根朝敬的圣地,各地游客不远千里来此凭吊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安阳民风淳朴、热情,习俗颇富古趣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有背阁、抬阁,高跷、旱船、龙灯等众多享誉全国的民间艺术绝技,有道口烧鸡、老庙牛肉等品种丰富的地方小吃和特色食品。
约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周灭殷后,分畿内地为邶、鄘、卫3国,安阳隶属卫。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属邯郸郡。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民国初沿清制。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1949年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为省辖市。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为新乡专区,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安阳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率邻部族迁徙到安阳,历八代十二王,共273年。这一时期的商王朝疆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开创了中国上古史的新纪元,也成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此后相继有三国时期的曹魏,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殷都废而邺都起,邺都衰而相州继,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阳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断,安阳成为“七朝古都”。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12座王陵大墓和数量惊人的人殉、牺牲则组成了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作为商代晚期的国都,殷墟依托洹河,营建了中国青铜时代最繁盛的都城-大邑商,创造了以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灿烂夺目的殷墟文化,体现了一个高度繁荣都城的宏大气派。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皇家园林故宫
北京是中国第二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北方经济中心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也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
北京市简称京,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80,384人。全市95.69%人口为汉族,除汉族外,蒙古族、满族、回族人口均超过万人。北京地区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万,约占全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北京在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全景 北京天安门
皇家园林故宫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隋朝改幽州为涿郡。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2年,则为1074年),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2年,则为859年),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元代时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自元朝起北京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后明朝在大部分时间内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于此,明朝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便于加强北方边防,保卫北方安全,将都城迁至北京。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将军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正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实现对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2011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4亿元 ,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均在北京。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大量境外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国地区总部。北京市城区的路网结构以矩形环状为主,依托城市扩展,先后建设了二、三、四、五和六环路,总长度超过五百公里的北京新“七环路”已经形成半圆。北京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之一,全市铁路总里程962公里(2009);京广高铁、京哈高铁将于2012年全线贯通,北京到广州、哈尔滨只需5小时和8小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亚洲第一大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20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
北京前门箭楼 北京故宫金水河
北京天坛 北京万寿山
北京法源寺 八达岭长城
北京钟楼 北京鼓楼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 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北京风味小吃享誉全国,北京京剧是中国国粹。北京是全球国际会议城市,北京大栅栏大观楼还是中国电影诞生地。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子监街、烟袋斜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密云县古北口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隶属于门头沟区的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仅次于伦敦列世界第二。国家博物馆为世界最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北京的人文景观多不胜数,北京的当代文化流光溢彩。北京是一座充满希望和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城。
大唐芙蓉园 西安大雁塔
西安历史博物馆 西安钟鼓楼
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陕西省第一大城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常住人口846.78万(2010年11月),面积9983平方公里。西安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西安城由周文王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清代沿明制。1928年设西安市,1930年撤销。1932年决定成立西京市,始终未设市政府;1944年复设西安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中央(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1949年为陕甘宁边区辖市,1950年为西北行政区辖市,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改为陕西省辖市,为省会所在地。西安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城市标志性建筑有大雁塔、钟楼、鼓楼、明城墙、大明宫、大唐芙蓉园、小雁塔等。西安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是中国国家授时中心。西安地处渭河谷地、关中平原,中国大地的原点位于西安北部的泾阳县。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它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大唐芙蓉园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盔甲武士和铜车马文物
西安市辖9个市辖区、4个县,辖区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378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位于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唐朝,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在中国历史上有21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可以说西安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西安现有佛寺百余所,僧尼约700人,信教群众约8万人。在中国和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八大宗派中,有六个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论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西安最富有特色的要数风味小吃:油泼辣子比昂面、西安饺子宴、秦镇凉皮、牛羊肉泡馍、老童家腊羊肉、锅盔、肉夹馍、
葫芦头、肉丸胡辣汤、蜜枣甑糕、石子馍等不胜枚举。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梆子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 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临潼区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兵马俑在全世界都极具影响力。西安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到2020年,西安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雏形;到2030年,西安要建成有特色的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到2050年西安要建成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白马寺
洛阳简称“洛”,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处于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科举制度创建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五大都城遗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豫、晋、陕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和新能源节约型城市,洛阳市人口662万(2010年),面积15208平方公里,市花为牡丹,洛阳是欧洲人最向往的城市,位列中国休闲城市榜首。
有着1529年建都史的洛阳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使其成为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城市之美的全能冠军,是人类最早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洛阳历史曾用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东都、东京、神都、洛京、洛都、中京、西京等。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 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核心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等神话传说多传于此。洛阳也是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中最为古老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洛阳为历代诸侯群雄逐鹿中原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共经历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汤、武定九鼎于河洛,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发现了“河图”与“洛书”,发明了“八卦”,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韩国纸币上的张衡与地动仪图像
易经八卦图
洛阳唐三彩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牡丹从隋代落户洛阳西苑后,因地脉适宜,开得缤纷美丽艳冠天下。洛阳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是它的城市品牌形象。牡丹石被国际石材界列为世界珍稀品种。始于南北朝的洛阳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洛阳有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洛阳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古文化博物馆,有龙门石窟、白马寺、金谷园、邙山、天津桥、洛河、平泉朝游、铜驼暮雨著名八景。洛阳的美食特产有八大件、四扫尾,燕菜、葱扒虎头鲤、云罩腐乳肉、海米升百彩名吃更是体现着厚重的人文关怀。中航工业——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中铁十五局集团、中铁隧道集团、中航锂电、中钢洛耐、中铝洛铜、中建洛玻、中信重工、中船重工、中硅高科等中国航空航天企业引领我国航空航天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外来。
开封古称东京,也称有汴梁、汴京,简称汴,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万,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城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开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相传夏代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附近),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迁至西河,共历6世,成为当时政治、经济中心。开封建城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春秋时期,郑庄公(前743一前701)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镇附近古城村构筑城邑、取名启封(汉初因避景帝刘启讳、改为开封)。此为开封故城。今开封城春秋时为仪邑,战国时为大梁。战国时期,魏国为争霸中原,惠王于六年(前364)由安邑迁都大梁,此为开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隋炀帝开通济渠,使其与黄、淮沟通,发展水上运输,汴州地位日益显要。唐兴元元年(784)宣武军节度使治所由宋州(今商丘)移来汴州,成为唐王朝最强大的藩镇。唐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先是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最终废弃唐帝而自立,在开封建立后梁政权。朱温称帝后,升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洛阳为陪都,称西都,长安则降为雍州。从此,开封府不断扩大管辖范围,后梁时辖15县。至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相继在开封建都,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元末刘福通率农民起义军于龙凤四年(1358)攻占开封建为国都,仅维持了一年零三个月,在元军围攻中又退回旧都安丰。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元璋攻下开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改开封为北京陪都。清末开封辟为商埠。1929年成立开封
开封府清风楼 开封府
清明上河园一景 大相国寺佛乐团
开封延庆观 开封延庆观
市,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变为省辖市。开封是中国七大古都之—,文物遗存丰富,集中体现了古城悠久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开封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38处,市级26处,县级136处。闻名遐迩的铁塔、相国寺、延庆观、禹王台、繁塔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开封馆藏和各名胜古迹中保存着上自汉代、下止民国的各类石刻珍品1000余件,是研究历史、科学技术和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北宋开封的繁华盛景,除了文字记载外,最著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它像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八百年前北宋东京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北宋时各种社会风情和人文历史的珍贵史料。在开封的历史链条中,名人众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颢、钟嗣成、王延相等在开封写下了各自的一页。“开封有个包青天”,一代清官包拯为民申冤的故事家喻户晓。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张伯行、虎门销烟林则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夏朝曾在开封一带建都157年(老邱),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称嚣,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给开封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藩镇衙署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为皇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也把这里作为皇宫,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
南京明朝朱元璋陵墓:孝陵 南京灵谷寺
南京,1368年平民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创了明王朝,再一次将南京提升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代的南京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国时楚威王始置金陵邑、以为“王之地也”,简称“宁”,别名:建康、金陵、江宁、建业等,现有玄武辖区等11区2县,人口:810.91万人,面积6597平方公里。原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上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南京》一文中写道:“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南京港作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
211年孙权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梁立国,定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都建康。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
南京中华门城堡 净觉寺正殿
南京中山陵 民国总统府
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
漫步这座古城,随处可见大明胜迹:明孝陵、阳山碑材、明代最大的寺庙灵谷寺、明故宫遗址、鼓楼公园、阅江楼、中华门城堡、夫子庙、李香君故居、瞻园、鬼脸城、静海寺、净觉寺等遗迹可寻。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南京的鸭肴相当有名,所以南京最受欢迎的食物是各种以鸭、鹅制作的食品,包括桂花盐水鸭、南京板鸭、鸭血粉丝汤、鸭肫干、东山烧鹅等。金陵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南京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各种野菜大受欢迎,此外还有所谓水八鲜,是指鱼、菱、藕、茭瓜、茨菰、鸡头果、莲蓬、水芹。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造就了南京的文化积淀,无论是叹咏,抑或是传说,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给南京留下了无数美妙的画卷。朱自清和俞平伯的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更是将南京风情声名远播。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紫金山天文历史博物馆、南京地震科学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中山植物园、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江南贡院陈列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为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杭州净慈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西湖南岸夕照山建造的佛塔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浙江第一大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还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建都之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白娘子与许仙在西湖凄美感人的爱情传说更令杭州徒增神秘色彩。杭州,简称杭、临安、钱塘、杭城、武林等。人口870.04万(2010年),面积16596平方公里,行政规划为8个市辖区,2个县,3个县级市。市树:香樟,市花为桂花。杭州是中国江南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经济中心,长三角第二大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扬州之域”。传说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西都于杭州。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路治;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宫于杭州。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外城南跨吴山,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元代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为省治。明代改杭州府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旧属诸县直属于省。
杭州吴山城隍阁 宋城
六和塔 灵隐寺
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瑶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庙、三潭映月、苏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灵隐寺、跨湖桥遗址等。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是观赏钱江潮涌浪滔天的最佳时期。一年中又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势最为壮观,前往观潮的人也最多。历史上俗称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则称为“观潮节”。历史上余杭出现过孙权、许敬宗、苏轼、白居易、岳飞、毛文龙、于谦、贺知章、任伯年等名人墨客,为杭州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阳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别名邺城,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面积7413平方千米,人口542万,辖1市4县4区,它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安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被考证的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 这里流传着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韩陵定国寺等传说。
殷墟博物苑 殷墟博物苑展出的中国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安阳天宁寺塔 安阳岳飞庙
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经发生在这里。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安阳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殷墟博物苑、岳飞庙、天宁寺塔、修定寺塔、明福寺塔、小南海石窟、羑里城和灵泉寺石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全国爱国教育基地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位于安阳汤阴县的岳飞庙,历来是岳飞后裔寻根朝敬的圣地,各地游客不远千里来此凭吊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安阳民风淳朴、热情,习俗颇富古趣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有背阁、抬阁,高跷、旱船、龙灯等众多享誉全国的民间艺术绝技,有道口烧鸡、老庙牛肉等品种丰富的地方小吃和特色食品。
约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周灭殷后,分畿内地为邶、鄘、卫3国,安阳隶属卫。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属邯郸郡。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民国初沿清制。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1949年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为省辖市。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为新乡专区,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安阳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率邻部族迁徙到安阳,历八代十二王,共273年。这一时期的商王朝疆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开创了中国上古史的新纪元,也成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此后相继有三国时期的曹魏,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殷都废而邺都起,邺都衰而相州继,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阳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断,安阳成为“七朝古都”。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12座王陵大墓和数量惊人的人殉、牺牲则组成了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作为商代晚期的国都,殷墟依托洹河,营建了中国青铜时代最繁盛的都城-大邑商,创造了以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灿烂夺目的殷墟文化,体现了一个高度繁荣都城的宏大气派。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