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自主训练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Ⅰ 卷( 51 分,每小题3分)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笃(d ǔ)信 百侣(lǚ) 请帖(tiě) 凌侮 (wǔ) 大有裨(pì) 益
B .麦糟(z āo ) 长篙(hāo) 石碾(niǎn) 通缉(jī) 忸怩(niǔ ní)
C .火钵(bō) 寂寥(li áo ) 劲(jìn) 敌 团箕 (jī) 谄(chǎn) 媚
D .揶揄(yéy ú) 笨拙(zhu ō) 叱(ch ì)骂 冰屑(xiè) 漫溯(s 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荆棘 堤堰 枢纽 颓圮 无耻谰言
B. 震撼 敦厚 沁园春 斑斓 金榜提名
C. 窘迫 粗砺 联袂 轻歌漫舞 怒发冲冠
D. 记账 百舸 橘子洲 嗷嗷待哺 涣然一新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逢假日,成都春熙路便呈现出人满为患的热闹景象。 ....
B. 近些年,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吧,忘却了曾经的理想,真让人痛心不已。 ....
C. 关于武则天的生平事迹,研究的人虽然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然而有些观点纯属
不刊之论,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
D. 在世界足坛功利足球泛滥的今天,崇尚艺术足球的西班牙夺得世界杯冠军,可见艺术足球
的回归指日可待。 ....
4、下列填入空白中适当的一项是( )
①消协承诺,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造假,________暴利的不法行为。
②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焦北京,共商________。
③虽然这次的岗位培训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习就此________ 。
A.谋取 国事 中止 B.牟取 国事 终止
C.牟取 国是 终止 D.谋取 国是 中止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些家长教育意识之所以淡薄,除了缺乏起码的教育意识外,主要是对家庭角色定位和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
B .不必把这件事想得过于复杂,问题的圆满解决,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摆正态度。
C .随着外来民工纷纷来到广东,人口数量增多,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却落在了后面。
D .随着网络的发展、认识的改变以及交通的顺畅,中国和外国交流不畅的现象现在已经有
了很好的改善和发展提升。
6、下列文学常识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
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词藻,创立了“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语言美 。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春
秋三传”之一。
C .《雨巷》中所呈现的意象非常美,比如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让人读后留下深深的
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D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起于宋代,词牌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与内容无多大关系。
阅读下面宋词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苏轼
②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
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
县)。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臶;春
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7、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 .“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 .“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 .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三个小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 óng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8、下列对该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闺怨诗一向是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敦厚之旨,这首诗的风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
蓄而不晦涩。
B .诗中所出现的意象也是传统的、中国的,如莲花,东风,柳絮,跫音,春帷,小小的寂
寞的城,小小的窗扉,青石的街道。
C .诗歌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
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
D .诗歌营造出了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这些
都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9、下列关于诗歌意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用莲花来象征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思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地变化
着,充溢着清丽而婉伤的情思。
B .两个比喻“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写出了思妇多疑猜忌的心,使女子蕴
含的古典风韵也大为减色。
C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四个否定句连相呼应,加强了抒
情的深婉,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①
D .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
活起了涟漪,情感起了变化,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10、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间两个小节句式相当,分别用了两个否定和两个象征
B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本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
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
C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景前后逆转,具有高度的戏剧性,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
事。
D .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女子,就
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下列跟例句“行李之往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君之所知也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击退) B.晋军函陵(驻军) ..
C.阙秦以利晋(侵损、削减) D.失其所与(结交) ..
13、下列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失其所与,不知
14、下列句子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朝济而夕设版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5、下列对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在即将灭亡时,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起先烛之武并不愿意出面帮忙,后来
在郑伯的道歉和利害攸关的劝说下,烛之武完全出于爱国的目的答应了郑伯的请求。
B.烛之武的说理很有艺术性,他对秦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利害,又善意地威胁和
拉拢,让秦伯放弃了围郑的想法,做出了撤兵的决定。
C. 秦国因为与晋国关系良好,所以出兵帮助晋国攻打郑国。
D. 这个故事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他深明大义的品格,捍卫
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②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平? 传不习乎? ” (《论语〃学
而第一》)
注释:①曾子:姓曾,名参(shēn) ,字子舆,是曾皙之子,孔子之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
岁。其弟子也尊称曾参为“子”。②三省(xǐng) :多次反省。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
16、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B .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C .曾子这里所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
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D .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人办事要尽心竭力,与朋友相交要真
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②贤贤易色:看重贤德而轻视表面的姿态。③致其身:致,献
出,尽力。这里指把生命献给国君。
Ⅱ 卷(49分 )
三、默写(10分,每格1分)
17、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
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 ,消散了,甚至她
的 ,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
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
国策〃荆轲刺秦王》)
(5)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四、 翻译断句题(15分)
18、在下面一段古文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符号。(6分)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讵能若是乎
19、把下面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分)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12分)
①说《易水歌》 林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
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
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
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
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
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
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③“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
④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
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
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⑤“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
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
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
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
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
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
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
⑥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
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
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
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
永生的意味。
⑦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
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
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注释:
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②[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今
河南北部)。称荆卿,③[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中句
子。④[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九辨》中的句子。⑤[明月照积雪」南朝〃谢灵运《岁
暮》中的诗句。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⑦[专诸
(?—前515)]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阖闾)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荐
专诸于光。僚十二年,光具酒请僚,专诸臵匕首于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立死。专诸为僚
之随从所杀。公子光遂自立为王。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20.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4分)
(1)荆轲的事迹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__(体例)的史书 。
(2分)
(2)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2分) .
21.读毕此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短短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对你鉴赏
诗词的方法有何启示?(4分)
22.谈谈你对“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这句
话的理解。(4分)
六、语言运用 ( 12分 )
23.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绪,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
梅着花未?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
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答: 。
24.“艺术起源于至微。”诗意总是体现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上。请仿照横线上的三句诗,
再寻觅三个富有诗意的细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4分)
诗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1) 。
(2) 。
(3) 。
25.据说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车游览长沙,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毛泽东吟出上联“橘
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让周恩来对下联。很快,车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子从阁
中飞出来,于是周恩来立即对出下联:“ 。”你知道周恩来的下联
吗?请作答。(4分)
语文答题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每空3分,共51分)
17、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10分,每格1分)
(1 )、 , ; 。
(2)、 , , ,
(3)、 ; 。
(4)、
(5)、
翻译断句题(15分)
18、(6分)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
之心讵能若是乎?
19 文言翻译:(9分)
(1)、
(2)、
(3)、
(4)、
现代文阅读(12分)
20.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4分)
(1)荆轲的事迹见于《 》这是一部 ( 体例)的史书 。(2分)
(2)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2分)
21.读毕此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短短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对你鉴赏
诗词的方法有何启示?(4分)
22.谈谈你对“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这句
话的理解。(4分)
语言运用(12分)
24 、 (4分)
(1) 。
(2) 。
(3) 。
25 (4分)答:
参考答案:
7、A D (这两项错误同源。苏轼这首词是记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
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讴歌海南之春,苏轼
开先河。)(共6分。选对一项得3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8 D项错在“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9 B项错在“猜忌”、“减色” 10 A 项错在“两个
象征”11 D 12A 13 A 14C 15D A错在完全出于爱国的目的 B错在威胁 C秦国出兵也是
为了争霸
16、B(B项“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有误,这里把“忠”与“信”的范畴完全等同起
来了)
(参考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 同
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
三、默写 (10分,对一空得1分)
17(1)、怅寥廓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散了她的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
怅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为变徵之声。 (5)、思而不
学则殆
18、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
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19 翻译 略
20 、(1)《 战国策 》, 国别体 (2)“这”指“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
21.因为它符合艺术的普遍性原则,道出了许多人的胸怀,并且将人带入一种悲壮的意境之中。
启示:①抓住诗词创设的意境;②将自己当作诗人。
22.诗人写出了诗,也成就了自己,使自己名传千古;它为荆轲抒了志,后人也可借诗抒发自己的志向。
23. ③①⑤②④24.(1)在银河里,倏然流星过(2)在池塘里,散来荷花香(3)在沙漠之处,若隐若现的绿洲25.天心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
高一语文自主训练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Ⅰ 卷( 51 分,每小题3分)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笃(d ǔ)信 百侣(lǚ) 请帖(tiě) 凌侮 (wǔ) 大有裨(pì) 益
B .麦糟(z āo ) 长篙(hāo) 石碾(niǎn) 通缉(jī) 忸怩(niǔ ní)
C .火钵(bō) 寂寥(li áo ) 劲(jìn) 敌 团箕 (jī) 谄(chǎn) 媚
D .揶揄(yéy ú) 笨拙(zhu ō) 叱(ch ì)骂 冰屑(xiè) 漫溯(s 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荆棘 堤堰 枢纽 颓圮 无耻谰言
B. 震撼 敦厚 沁园春 斑斓 金榜提名
C. 窘迫 粗砺 联袂 轻歌漫舞 怒发冲冠
D. 记账 百舸 橘子洲 嗷嗷待哺 涣然一新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逢假日,成都春熙路便呈现出人满为患的热闹景象。 ....
B. 近些年,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吧,忘却了曾经的理想,真让人痛心不已。 ....
C. 关于武则天的生平事迹,研究的人虽然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然而有些观点纯属
不刊之论,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
D. 在世界足坛功利足球泛滥的今天,崇尚艺术足球的西班牙夺得世界杯冠军,可见艺术足球
的回归指日可待。 ....
4、下列填入空白中适当的一项是( )
①消协承诺,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造假,________暴利的不法行为。
②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焦北京,共商________。
③虽然这次的岗位培训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习就此________ 。
A.谋取 国事 中止 B.牟取 国事 终止
C.牟取 国是 终止 D.谋取 国是 中止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些家长教育意识之所以淡薄,除了缺乏起码的教育意识外,主要是对家庭角色定位和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
B .不必把这件事想得过于复杂,问题的圆满解决,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摆正态度。
C .随着外来民工纷纷来到广东,人口数量增多,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却落在了后面。
D .随着网络的发展、认识的改变以及交通的顺畅,中国和外国交流不畅的现象现在已经有
了很好的改善和发展提升。
6、下列文学常识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
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词藻,创立了“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语言美 。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春
秋三传”之一。
C .《雨巷》中所呈现的意象非常美,比如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让人读后留下深深的
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D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起于宋代,词牌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与内容无多大关系。
阅读下面宋词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苏轼
②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
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
县)。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臶;春
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7、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 .“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 .“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 .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三个小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 óng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8、下列对该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闺怨诗一向是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敦厚之旨,这首诗的风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
蓄而不晦涩。
B .诗中所出现的意象也是传统的、中国的,如莲花,东风,柳絮,跫音,春帷,小小的寂
寞的城,小小的窗扉,青石的街道。
C .诗歌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
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
D .诗歌营造出了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这些
都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9、下列关于诗歌意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用莲花来象征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思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地变化
着,充溢着清丽而婉伤的情思。
B .两个比喻“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写出了思妇多疑猜忌的心,使女子蕴
含的古典风韵也大为减色。
C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四个否定句连相呼应,加强了抒
情的深婉,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①
D .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
活起了涟漪,情感起了变化,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10、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间两个小节句式相当,分别用了两个否定和两个象征
B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本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
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
C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景前后逆转,具有高度的戏剧性,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
事。
D .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女子,就
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下列跟例句“行李之往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君之所知也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击退) B.晋军函陵(驻军) ..
C.阙秦以利晋(侵损、削减) D.失其所与(结交) ..
13、下列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失其所与,不知
14、下列句子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朝济而夕设版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5、下列对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在即将灭亡时,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起先烛之武并不愿意出面帮忙,后来
在郑伯的道歉和利害攸关的劝说下,烛之武完全出于爱国的目的答应了郑伯的请求。
B.烛之武的说理很有艺术性,他对秦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利害,又善意地威胁和
拉拢,让秦伯放弃了围郑的想法,做出了撤兵的决定。
C. 秦国因为与晋国关系良好,所以出兵帮助晋国攻打郑国。
D. 这个故事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他深明大义的品格,捍卫
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②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平? 传不习乎? ” (《论语〃学
而第一》)
注释:①曾子:姓曾,名参(shēn) ,字子舆,是曾皙之子,孔子之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
岁。其弟子也尊称曾参为“子”。②三省(xǐng) :多次反省。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
16、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B .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C .曾子这里所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
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D .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人办事要尽心竭力,与朋友相交要真
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②贤贤易色:看重贤德而轻视表面的姿态。③致其身:致,献
出,尽力。这里指把生命献给国君。
Ⅱ 卷(49分 )
三、默写(10分,每格1分)
17、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
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 ,消散了,甚至她
的 ,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
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
国策〃荆轲刺秦王》)
(5)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四、 翻译断句题(15分)
18、在下面一段古文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符号。(6分)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讵能若是乎
19、把下面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分)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12分)
①说《易水歌》 林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
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
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
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
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
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
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③“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
④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
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
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⑤“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
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
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
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
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
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
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
⑥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
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
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
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
永生的意味。
⑦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
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
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注释:
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②[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今
河南北部)。称荆卿,③[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中句
子。④[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九辨》中的句子。⑤[明月照积雪」南朝〃谢灵运《岁
暮》中的诗句。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⑦[专诸
(?—前515)]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阖闾)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荐
专诸于光。僚十二年,光具酒请僚,专诸臵匕首于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立死。专诸为僚
之随从所杀。公子光遂自立为王。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20.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4分)
(1)荆轲的事迹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__(体例)的史书 。
(2分)
(2)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2分) .
21.读毕此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短短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对你鉴赏
诗词的方法有何启示?(4分)
22.谈谈你对“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这句
话的理解。(4分)
六、语言运用 ( 12分 )
23.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绪,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
梅着花未?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
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答: 。
24.“艺术起源于至微。”诗意总是体现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上。请仿照横线上的三句诗,
再寻觅三个富有诗意的细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4分)
诗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1) 。
(2) 。
(3) 。
25.据说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车游览长沙,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毛泽东吟出上联“橘
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让周恩来对下联。很快,车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子从阁
中飞出来,于是周恩来立即对出下联:“ 。”你知道周恩来的下联
吗?请作答。(4分)
语文答题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每空3分,共51分)
17、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10分,每格1分)
(1 )、 , ; 。
(2)、 , , ,
(3)、 ; 。
(4)、
(5)、
翻译断句题(15分)
18、(6分)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
之心讵能若是乎?
19 文言翻译:(9分)
(1)、
(2)、
(3)、
(4)、
现代文阅读(12分)
20.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4分)
(1)荆轲的事迹见于《 》这是一部 ( 体例)的史书 。(2分)
(2)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2分)
21.读毕此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短短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对你鉴赏
诗词的方法有何启示?(4分)
22.谈谈你对“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这句
话的理解。(4分)
语言运用(12分)
24 、 (4分)
(1) 。
(2) 。
(3) 。
25 (4分)答:
参考答案:
7、A D (这两项错误同源。苏轼这首词是记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
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讴歌海南之春,苏轼
开先河。)(共6分。选对一项得3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8 D项错在“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9 B项错在“猜忌”、“减色” 10 A 项错在“两个
象征”11 D 12A 13 A 14C 15D A错在完全出于爱国的目的 B错在威胁 C秦国出兵也是
为了争霸
16、B(B项“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有误,这里把“忠”与“信”的范畴完全等同起
来了)
(参考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 同
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
三、默写 (10分,对一空得1分)
17(1)、怅寥廓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散了她的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
怅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为变徵之声。 (5)、思而不
学则殆
18、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
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19 翻译 略
20 、(1)《 战国策 》, 国别体 (2)“这”指“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
21.因为它符合艺术的普遍性原则,道出了许多人的胸怀,并且将人带入一种悲壮的意境之中。
启示:①抓住诗词创设的意境;②将自己当作诗人。
22.诗人写出了诗,也成就了自己,使自己名传千古;它为荆轲抒了志,后人也可借诗抒发自己的志向。
23. ③①⑤②④24.(1)在银河里,倏然流星过(2)在池塘里,散来荷花香(3)在沙漠之处,若隐若现的绿洲25.天心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