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 冉忠文
【摘要】古代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总结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答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例,对诗词鉴赏进行答题技巧分析。
关键词:古代诗词 鉴赏 答题
古代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每次语文考试及中考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考试及中考语文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体现于“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中。古代诗歌鉴赏需要具备的知识要点主要是:通过重点字词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关键语句读懂诗歌中意境意象;通过诗歌中的意境意象鉴赏诗中蕴含的深层情趣;通过意境意象的鉴赏感悟诗歌创造所构成的艺术境界和艺术的感染力;通过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体味诗歌的风格;通过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等。
《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对古代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结果,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
程度。”平时考试及中考古诗词的命题注重理解和赏析的能力,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
无论考试还是教学,对古代诗歌的阅读和赏析,都要求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表达出自我的感受和见解。《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古诗词阅读的开放性试题主要表现在:针对诗词的体验和感受;表达从诗词中得到的启示;从诗词延伸到诗词外内容;对精彩句段的赏析;对诗词内容和写法的简要评论;运用诗词内容表达情感等,这些都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而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选用完整的古诗词赏析题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选材以课内为主,适当兼顾课外;题型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但以主观题为主。
例如: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3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评分】“阔”字更好。(1分)原因:“阔”是空阔、开阔之意,写出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的景象;“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平仄相对,声调更为响亮。(任意答出一点即可,1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1分)
答题技巧: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及作者感情的赏析。作第一问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理由:改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所在的句子描述的景象;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该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第二问时,首先要了解全诗大意:冬末春初时作者乘船在北固山下停泊时见到了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其次要结合本诗的时代背景:玄宗先天年间,作者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这首诗就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二者结合分析,即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从诗句中找出相关词语,如“乡书”“归雁”等词语代表的信息,从而得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下面就用上题的诗歌进行赏析,从不同角度逐一剖析答题技巧:
一、评味炼字型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角度把握它的内涵。需要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字或词的作用。如:本诗中的“平”(突出两岸的宽阔); “正”(突出江风的和缓);“悬”(突出船的平
稳);“生、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答题技巧:1.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情意,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名句赏析型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如:
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紧扣题目,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情)。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来进行景物描写,使人心胸开阔)。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4.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到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 答题技巧:(1)释表义:说明诗句的表层意思或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明特点: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简析。
(3)析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三、主旨情感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如:本诗的尾联作者借归雁传家书,表达自己浓浓的思想之情。 答题技巧:1. 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 抒发什么情感。
四、想象描述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如:
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在同一个平面上,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船行江中,顺风徐徐吹来,船平稳而快速)。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蕴含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 答题技巧:(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五、表达技巧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主要包括:1. 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本诗的颈联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诗的尾联采用设问的修辞,借“乡书”和“归雁”
抒发了思乡之情。 答题技巧:(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如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总之,上述只是我在教学中对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的几点探讨与实践。只有我们力求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局部玩味,多看、多诵、多想,才可以在诗词鉴赏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浅析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 冉忠文
【摘要】古代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总结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答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例,对诗词鉴赏进行答题技巧分析。
关键词:古代诗词 鉴赏 答题
古代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每次语文考试及中考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考试及中考语文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体现于“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中。古代诗歌鉴赏需要具备的知识要点主要是:通过重点字词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关键语句读懂诗歌中意境意象;通过诗歌中的意境意象鉴赏诗中蕴含的深层情趣;通过意境意象的鉴赏感悟诗歌创造所构成的艺术境界和艺术的感染力;通过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体味诗歌的风格;通过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等。
《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对古代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结果,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
程度。”平时考试及中考古诗词的命题注重理解和赏析的能力,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
无论考试还是教学,对古代诗歌的阅读和赏析,都要求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表达出自我的感受和见解。《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古诗词阅读的开放性试题主要表现在:针对诗词的体验和感受;表达从诗词中得到的启示;从诗词延伸到诗词外内容;对精彩句段的赏析;对诗词内容和写法的简要评论;运用诗词内容表达情感等,这些都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而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选用完整的古诗词赏析题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选材以课内为主,适当兼顾课外;题型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但以主观题为主。
例如: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3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评分】“阔”字更好。(1分)原因:“阔”是空阔、开阔之意,写出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的景象;“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平仄相对,声调更为响亮。(任意答出一点即可,1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1分)
答题技巧: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及作者感情的赏析。作第一问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理由:改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所在的句子描述的景象;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该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第二问时,首先要了解全诗大意:冬末春初时作者乘船在北固山下停泊时见到了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其次要结合本诗的时代背景:玄宗先天年间,作者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这首诗就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二者结合分析,即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从诗句中找出相关词语,如“乡书”“归雁”等词语代表的信息,从而得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下面就用上题的诗歌进行赏析,从不同角度逐一剖析答题技巧:
一、评味炼字型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角度把握它的内涵。需要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字或词的作用。如:本诗中的“平”(突出两岸的宽阔); “正”(突出江风的和缓);“悬”(突出船的平
稳);“生、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答题技巧:1.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情意,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名句赏析型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如:
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紧扣题目,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情)。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来进行景物描写,使人心胸开阔)。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4.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到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 答题技巧:(1)释表义:说明诗句的表层意思或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明特点: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简析。
(3)析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三、主旨情感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如:本诗的尾联作者借归雁传家书,表达自己浓浓的思想之情。 答题技巧:1. 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 抒发什么情感。
四、想象描述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如:
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在同一个平面上,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船行江中,顺风徐徐吹来,船平稳而快速)。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蕴含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 答题技巧:(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五、表达技巧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主要包括:1. 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本诗的颈联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诗的尾联采用设问的修辞,借“乡书”和“归雁”
抒发了思乡之情。 答题技巧:(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如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总之,上述只是我在教学中对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的几点探讨与实践。只有我们力求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局部玩味,多看、多诵、多想,才可以在诗词鉴赏方面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