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当你仰望星空,面对浩瀚的宇宙,你可能会禁不住遐想:那些神秘的星球上是否有类似我们人类的生命?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生命起源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材料准备
原始地球景观模拟图,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实验装置资料及图片。 活动过程
阅读资料,分析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回答:
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S.L.Miller
)等人模拟原始地球大气条件,在实验室中用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合成了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
原始地球景观模拟图
1、 米勒的实验装置各部分模仿了地球的哪些条件?
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的成分,通过火花放模拟闪电, 冷凝器中不断通入冷水使水蒸气冷却成水,相当于降雨过程,C中 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
2、 从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 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随雨水进入原始海洋,逐渐形成 原始生命。
活动延伸
1、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
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说说你的看法。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尤其是对“无”字的理解。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
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把“无”理解为虚无,即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那么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
2、 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你知道哪些?请讲一讲。
“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论”、“化学进化说”等。
交流与评价
1、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 )
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硫化氢 2、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
A. 岩石层 B.火山周围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3、如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示,填写出该装置中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气、氢气、
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 的条件和 的成分。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 为其提供能量。 (3
)图中B里为
(4)C中为含有 的溶液。
(5)米勒的实验说明:
4、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答案
1、A 2、D 3、(1)原始地球;原始大气 (2)闪电 (3)沸水 (4)有机物
(5)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4.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
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小鸟在树林中啁啾,青蛙在稻田里鸣叫,蝴蝶在花丛中废物,鱼虾在水草间嬉戏,这是如今生物圈中我们熟悉的景象。地球上的生物丰富多彩,然而,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 活动目标
1、 学会资料分析,学会运用对比、科学推理的方法来探讨生物的进化。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树)。 材料准备
有关化石的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生物进化树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资料分析
1、阅读下列资料,根据地质年代简表,尝试说出地层中生物化石分布的特点。
(1)科学家在石炭纪以后、白垩纪以前
的地层中发现了恐龙等爬行动物的化石,
在新生代以后的地层中没有发现恐龙化
石。
(2)1861年,在德国侏罗纪地层中发现
了始祖鸟化石(如图)。科学家通过对始
祖鸟化石的分析,发现这种生物
的大小跟乌鸦差不多,满身被有羽毛,与
鸟相似,但它的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
嘴里长有牙齿,尾长并有尾椎骨。这些特
征又与爬行动物很相似。
(3)目前,科学家在侏罗纪和三叠纪以
始祖鸟化石 前的地层中,还没有发现鸟类化石;在侏
罗纪、白垩纪以后的地层中,发现了鸟类
的化石。
2、利用已有知识补充其中的空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尝试总结动物和植物进化的历程。
(这张图不合格, 等找到合适的图再换)
活动延伸
1、 右图表示在某地三个岩层A、B、C中均发现了许多生物化石, 请完成以下填空。
(1)在 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最可能比较简单、低等。 (2)在 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最可能比较复杂、高等。 (3)通过对不同年代的地层里埋藏的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说 明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
(1)C (2)A (3)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 科学家对蝙蝠和鲸鱼的生活环境和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横向比较后,得到下列一些事
实:
① 蝙蝠能够低空飞行,而鲸鱼是在海水中生活的 ② 蝙蝠和鲸鱼都是胎生哺乳的
③ 比较解剖学发现:它们的骨骼解剖非常相似 ④ 它们都用肺呼吸
⑤ 鲸鱼刚出生的时候体表被毛,而蝙蝠体表一生都被毛
⑥ 蝙蝠的前肢演变成翼状,而鲸鱼前肢变成鳍状,后肢退化,身体呈流线型 (1)以上哪些证据能证明蝙蝠和鲸鱼是同类生物呢?
②③④⑤
(2)蝙蝠和鲸鱼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原因是生活环境的不同,因为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
交流与评价
1、 一般认为,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非常重要的证据是(
) A. 比较解剖学 B.化石 C.细胞研究 D.胚胎比较
2、 生物进化历程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分别是( )
A.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B.鸟类、蕨类植物 C.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D.两栖动物、苔藓植物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植物到动物 B.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C.从复杂到简单,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D.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等到低等,从陆生到水生
4、化石是古代生物的、,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在地层中,越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的化石生物越 ,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的化石生物越 。
5、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通过分
析比较马、驴、兔、蛇、龟和鲸6种动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马的细胞色素C和其他5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异,其中马与驴有1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蛇有22个不同,与龟有11个不同,与鲸有5个不同。
(1)基于这些数据,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
(2)你认为以上资料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是 。
(3)你认为这种方法能确定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吗?为什么? 。 答案
1、B 2、C 3、B
4、遗体、遗物;生活痕迹;简单低等;复杂高等 5、(1)驴;蛇 (2)比较法
(3)能,通过比较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即物质组成越相似,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
大约在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生命。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由简单而低等的生物种类逐渐发展成为复杂而高等的生物种类。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呢?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活动目标
1、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进化。
2、 描述生物进化的过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 理解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材料准备
原始长颈鹿骨骼化石,现代长颈鹿的图片 活动过程
阅读资料,你认为哪种关于长颈鹿长颈原因的解释更合理?
第一种解释: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原始长颈鹿的脖子也许很短,当低处的树叶被吃光后,它就会想办法去吃高处的树叶,所以它们会尽可能地伸长脖子。它们的脖子在这种反复使用的过程中渐渐伸长了,而且这种性状遗传给了后代。
第二种解释: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原始长颈鹿的后代中有脖子长的和脖子短的变异,并且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由于原始长颈鹿大量繁殖,较矮的树木和高树下面的叶子首先被吃光,脖子较短的个体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更少;而脖子较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叶子,存活了下来,并且繁殖了后代。这种可遗传的长颈性状逐代积累,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 活动延伸
为探究保护色的成因,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组长将红、黄、蓝、绿四色纸片各100张均匀地撒在蓝色布上,小组同学背对蓝色布,每转身一次随机捡一张看到的纸片,2分钟后停止并统计蓝色布上剩余的四色小纸片的数目如下:
(1) 生活环境;某种生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 (2) 躲避敌害;捕食猎物
(3) 具有与生活环境相似体色的生物生存的机会较多。
交流与评价
1、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 遗传和变异 B.生殖 C.生长和发育 D.环境的变化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是( )
A.黑褐色树干上的白色华尺蠖 B.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的有翅昆虫 C.古代缺乏青草的草原上的短颈长颈鹿 D.冬天雪地里的白羽雷鸟 3、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大量后代 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
4、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各种生物的过度繁殖导致生物争夺有限生存条件的 ,其结果是 生存下来,而 被淘汰掉,即 。生物通过 、 和 不断地进化。
5、很多昆虫有翅能飞是众所周知的事,一些科学家到一个海岛考察,他们却发现岛上生长的昆虫大多数无翅,少数有翅昆虫的翅主要是残翅(翅很小)。之后得知岛上经常刮非常大的风。请你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
1、A 2、D 3、C
4、达尔文;自然选择;生存斗争;适者;不适者;自然选择;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5、在昆虫的群体里存在着有翅、残翅和无翅的变异类型,海岛经常刮非常大的风的环境条件淘汰了有翅的昆虫,选择了无翅和残翅的昆虫,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的后代仍为无翅和残翅的昆虫并繁衍至今。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
你一定听说过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穿越森林如猴一样的野人,身披长毛的毛人,长有尾巴的小孩,人们称这些现象是返祖现象。你也一定见过黑猩猩等类人猿,它们与我们人类非常相似。人类与类人猿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吗?人类的祖先是谁呢?人类又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 活动目标
1、 知道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 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
材料准备
黑猩猩和人的主要特征图片,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图 活动过程
1、 仔细观察下列图,比较、分析黑猩猩和人在形态、结构上的相似与差异。思考黑猩猩和
人在形态、结构上的相似和差异。思考黑猩猩与人类可能有怎样的亲缘关系。
2、观察下图,分析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骨结构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尝试说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引起头骨形状及脑容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图暂时空缺)
活动延伸
DNA证据与化石证据,哪个更准确
1987年,美国3个学生通过对现代人胎盘线粒体DNA的研究和分析各大洲人,发现黑人变异最多,于是提出假说,认为人类于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于13万年前走出非洲,并完全取代了原先各地的人类。1988年,复旦大学一位遗传学家在美国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一理论对中国情况也适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到1999年,更进一步研究发现南方人DNA变异程度比北方人大。由此认为从非洲来的人先到南方,进而扩展到各地,并推测这一时间为6万年前。但根据现代活人的DNA作分析毕竟只是很少一部分。自1987年那个假说提出后,许多遗传学家做了研究,有的支持,有的不支持,并得出了不同年代的数据。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说:“我们认为最早的非洲人走出非洲在200万年前,这是符合化石证据的,虽然我们的化石证据相对还较少,有不确定性,但绝对数量不少,由化石证据树立的轮廓大体上不会太错。相反,他们所能分析的DNA很少,根据那么少的实验数据推测整个人类的进化是不精确的,各个材料作的结果不一样,每个都很难代表整体,有许多不确定、不清楚的因素,根据这些数据作推测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实验的结果不能说都是错的、无根据的。但是它只能说明它所研究的这个片段的历史是这样的,不等于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这样的。”
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吗? ①美国3个学生通过对现代人胎盘线粒体DNA的研究和分析各大洲人,发现黑人变异最多。 ②人类于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于13万年前走出非洲。 ③DNA证据不如化石证据准确。
④最早的非洲人走出非洲在200万年前。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观点
交流与评价
1、 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 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2、森林古猿变成人,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最密切( )
A.制造简单工具 B.能够用树枝、石块来获取失误、防御敌害 C.四肢越来越发达 D.地壳剧烈运动,森林大量消失
3、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盲肠相似,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A.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4、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常是学者热烈争辩的课题。 甲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在寒冷的北极圈地层里常发现有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伦点二:像恒温动物中的鸟类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够保温的羽毛构造。
论点三:像恒温动物中的哺乳类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管脉空隙,这原先是血液流经
之路。
乙学者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反驳甲学者的论点: 论点四: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分析,一般而言,恐龙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 论点六: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
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
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
(1)乙学者所提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 与甲学者所提的任一论点都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
(2)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所持理由是( ) A.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 B.恐龙能随季节做迁移
C.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 答案
1、D 2、D 3、B 4、(1)四 (2)B
第四章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最具活力的高科技之一。你常常会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关于“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羊”等报道,这些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那么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呢? 活动目标
1、 描述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 2、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4、 关注我国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实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材料准备
收集、分析文字及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阅读教材第71页转基因番茄的资料,分析说明育成转基因番茄的基本原理。 (1)同桌交流分析资料。
(2)汇报原理。
3、 仔细阅读书本第73页克隆奶牛的培育过程,分析育成克隆牛的基本原理。根据图回答: (1)“小牛”与哪头牛最像?为什么?
(2)与普通牛的繁殖相比,“小牛”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活动延伸
1、基因工程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内,当这种外源基因与受体生物基因整合后,外源基因就能随受体生物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能表达出受体生物原本没有的性状。例如,将人的抗病菌干扰基因导入烟草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烟草。试分析回答:
(1)不同生物间基因“嫁接”成功,这说明共享这一套__________,人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些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烟草具有抗病毒能 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转基因就象一把双刃剑,犹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遗传密码 共同的原始祖先 (2)抗病毒干扰素
(3)是。例如将用于改良作物的抗不良环境的基因引入杂草,就将难以控制杂草。
2、 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谈谈你的想法并与其它同学交流。
交流与评价
1.克隆的实质是( )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营养繁殖 D、组织培养 2.抗虫烟草是用下列哪项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 )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嫁接技术
3.将黑鼠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灰鼠的去核饿卵内, 在体外发育成胚胎,再植入白鼠的子宫内继续发育,所产 下的小鼠颜色是( )
A.黑色 B.灰色 C.白色 D.黑白相间 4.克隆羊多莉诞生的过程是这样的:科学家先将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再将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抽出,注入到A羊无核卵细胞中,这样就得到具有B羊细胞核的卵细胞,这个细胞经过分裂形成小小的胚胎,再将这个胚胎移入C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一段时 间以后,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羊就出生了,这就是多莉。根据上述过程回答 (1)C羊是多莉的母亲吗? ___________。 (2)多莉的多数特征像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A
4.(1)不是 (2)B羊 (3)细胞核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我们美丽的地球上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块农田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怎样组成的?又分为哪些类型呢? 活动目标
1、 尝试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 2、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概念。 3、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活动延伸
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请你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树、虫、鸟、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它能进行 作用,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
(3)图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其作用是 ,促进物质循环。
(1)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树;光合;物质和能量 (3)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废物
交流与评价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一片草原 B.一个湖泊 C.一块农田 D.一棵树 2、校园内郁郁葱葱的樟树,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3、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4、被称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答案:
1、D 2、A 3、A 4、D 5、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会形成怎样的联系呢? 活动目标
1、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材料准备
生态系统中代表动物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下图是某一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分析图中各种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把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用箭头连接起来。
活动延伸
下列是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水中DDT的浓度为0.00005ppm(注:1ppm=百万分之一),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A、B、C、D、E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DDT,结果如下表所示:
(1)根据你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
B→E→A→D→C
(2)如果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毒素会沉积在人的体内,人会中毒。
交流与评价
1.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2. 在一个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3. 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4. 下列生物中,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A.小麦、玉米 B.昆虫 C.青蛙 D.人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要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 A.缺水干旱 B.食物链被破坏 C.环境严重污染 D.植被被破坏
6.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组成。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 兔 鼠 蛙 另一种是 关系。
(4)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 虫是 。
(5)该食物网和 一起,构成了该 草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
答案:
1.B 2.A 3.D 4.D 5.B
6.(1)4 (2)草→虫→蛙→蛇→鹰 (3)竞争 (4)草 (5)分解者
第三节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各种各样的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而且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我们也是生物圈的成员,应该了解这个家,爱护这个家。 活动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概述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生存条件。 3、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 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材料准备
空玻璃瓶、温度计、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
模拟温室效应的形成
1、 取2个相同的空玻璃瓶,分别放入1支温度计,并排放在有阳光直射的窗台上,将第三
支温度计放在两个瓶子中间。
2、 读取并记录3支温度计的初始温度。之后将其中一个玻璃瓶盖上盖子。记录5min、10min
和15min以后3支温度计的读数。 讨论:为什么要设置3支温度计?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中的瓶盖模拟了大气中的什么?
活动延伸
下图是“生物圈二号”外观图。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生物圈二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大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从外观看,它很像科幻片里建在月球上的空间站。依照设计,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全部死亡;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事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物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二号”的混凝土墙所吸收,又打破了循环。实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从中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每个人的感想不一样,可自由联想。生物圈二号反映出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它。
交流与评价
1、 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 )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农业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3、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说明农作物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阳光 B.水 C.营养物质 D.温度
4、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你知道他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有哪些吗?
5、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A 2、A 3、B 4、水、食物、氧气。
5、不是分开的,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没有绝对的分界,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比如岩石中有地下水,空气中有水蒸气。在整个地球的表面分布着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像这样,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换句话说,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第三章 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达到70亿。据专家推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目前世界上人口上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尼日利亚、日本。当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时,就会出现人口问题。 活动目标
1、 尝试查阅人口资料中的数据、表格、图示,得出相应结论。 2、 关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3、 认同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重要性。 材料准备
不同年代世界人口数量表、我国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
(2)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逐步走上了计划生育的道路。
2、观察下图,找出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年代,分析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活动延伸
晚育能控制人口数量吗?
假设我国现有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一千万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5年后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别是多少?
第一种情况: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
第二种情况: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生孩子,并且同样是每人生一个。
分析数据:第一种情况5年后增加的人口是五千万,而第二种情况增加的人口只有一千万。因此,晚育能有效控制人口数量。
交流与评价
1、 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答案: 1、 D
2、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膨胀
3、 不对。除了粮食问题,衣、住、行、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众多问题同样制
约人口的增长。
第二节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栽种农作物离不开土地,水产品养殖离不开水域,发展畜牧业离不开草地,现代化生存不离开矿产和能源。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依然没有减弱,而是更离不开自然。 活动目标
1、
阐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
2、 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 形成爱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材料准备
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资料,玻璃缸,棋子 活动过程
1、 仔细阅读下图,理解对话内容,分析人类在认识自然资源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
着哪些问题。
2、 游戏
在A、B两个玻璃缸中,各放入20粒棋子,表示湖中养的“鱼”。从缸中取出若干粒棋子,表示一次“捕鱼”活动。每次取出棋子的数量不限。在每次“捕鱼”后,缸中剩多少“鱼”便补充多少,但每次补充后,“鱼”的总数不得超过20条。
按规则,每人各“捕鱼”10次,并计算每人10次“捕鱼”的总数,再加上自己鱼缸中所剩“鱼”的数量。然后,比较哪位同学捕获的“鱼”最多,他采取的是什么策略,从中你对合理利用资源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延伸
说一说,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保持怎样的关系。
人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是组成生物界的重要成员,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无一不是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改造自然,但不能超过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人与自然资源应该是和谐与共的关系,人类应保护自然资源,关爱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交流与评价
1、 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干燥造成的
C.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滥砍乱伐造成了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所致 D.地壳变迁造成的
2、倡导“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资源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3、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对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B.对可再生资源可以随意无计划的使用 C.对可再生资源也要防止资源破坏和流失 D.开发自然资源同时要保护自然资源
4、大面积砍伐森林所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 A.木材产量下降 B.后续资源贫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酿成洪涝灾害 5、有人说:“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案
1、C 2、B 3、B 4、B
5、不对。对可再生资源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努力扩充资源,避免资源生产率下降,防止资源的破坏和流失,确保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储采比,合理调节有限资源的耗竭速度。
第三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活动延伸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 (1)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2)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 。 (3)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可取吗? 。 (4)请你提出两点关于保护藏羚羊的建议。
① 。 ② 。
(1)人为的偷猎与破坏 (2)下降 (3)不可取
(4)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环境
②健全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偷猎者 交流与评价
1、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
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层次的价值(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农作物的多样性
2、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 A.控制牲畜数量,防止超载放牧 B.营造草场防护林 C.新建草场水利
D.开垦草原变成粮田
3、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二:水稻丛矮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三: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良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
(2)材料二说明了: (3)材料三说明了: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 和 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
答案:
1、B 2、D 3、B 4、(1)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十分丰富。
(2)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四节 保护生态环境
地球上从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发展到人类大约近40亿年,在这么久的进化历程中,主要依靠的是自然,但是现在,人类的活动已经直接或间接引起了环境质量的恶化、退化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这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 活动目标
1、 举例说出影响生态环境的若干因素。
2、 完成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准备
有关沙尘暴形成的图片,进行环保棋游戏的器具 活动过程
1、 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分析沙城暴的成因。想一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2、 游戏
两人一组,进行环保棋游戏,轮流投骰一次,所得的点数便是前进的格数,并按游戏规则,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从中总结出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哪些行为不利于环保。
活动延伸
走进物业垃圾处理站,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并按下列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1、 我市垃圾问题的概况:
2、 垃圾成分分析:
3、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4、 垃圾处理现状:
5、 我们调查小组的建议和设想是:
交流与评价
1、 导致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污染 B.自然灾害 C.人口过度增长 D.植被过少
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养林业 B.允许林区人民砍掉树木,种植庄稼
C.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D.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停止工业的发展 B.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4、图示是一个发电站及其邻近地区,请回答:
(1)细看此图,列举三个污染的例子,并说明这种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以及它的一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能改善空气质量的三个方法。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C 4、(1)烟尘、二氧化硫、热水、铅。二氧化硫产生于工厂的烟囱,它对我们的肺部有害。热水来自冷却塔,它提高了河流中的水温,可直接杀死水中生物。铅来自汽车的废气,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害。
(2)减少发电站的烧煤量;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家庭生活采用无烟燃料;从发电站的烟尘中分离出二氧化硫。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当你仰望星空,面对浩瀚的宇宙,你可能会禁不住遐想:那些神秘的星球上是否有类似我们人类的生命?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生命起源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材料准备
原始地球景观模拟图,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实验装置资料及图片。 活动过程
阅读资料,分析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回答:
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S.L.Miller
)等人模拟原始地球大气条件,在实验室中用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合成了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
原始地球景观模拟图
1、 米勒的实验装置各部分模仿了地球的哪些条件?
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的成分,通过火花放模拟闪电, 冷凝器中不断通入冷水使水蒸气冷却成水,相当于降雨过程,C中 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
2、 从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 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随雨水进入原始海洋,逐渐形成 原始生命。
活动延伸
1、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
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说说你的看法。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尤其是对“无”字的理解。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
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把“无”理解为虚无,即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那么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
2、 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你知道哪些?请讲一讲。
“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论”、“化学进化说”等。
交流与评价
1、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 )
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硫化氢 2、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
A. 岩石层 B.火山周围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3、如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示,填写出该装置中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气、氢气、
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 的条件和 的成分。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 为其提供能量。 (3
)图中B里为
(4)C中为含有 的溶液。
(5)米勒的实验说明:
4、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答案
1、A 2、D 3、(1)原始地球;原始大气 (2)闪电 (3)沸水 (4)有机物
(5)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4.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
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小鸟在树林中啁啾,青蛙在稻田里鸣叫,蝴蝶在花丛中废物,鱼虾在水草间嬉戏,这是如今生物圈中我们熟悉的景象。地球上的生物丰富多彩,然而,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 活动目标
1、 学会资料分析,学会运用对比、科学推理的方法来探讨生物的进化。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树)。 材料准备
有关化石的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生物进化树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资料分析
1、阅读下列资料,根据地质年代简表,尝试说出地层中生物化石分布的特点。
(1)科学家在石炭纪以后、白垩纪以前
的地层中发现了恐龙等爬行动物的化石,
在新生代以后的地层中没有发现恐龙化
石。
(2)1861年,在德国侏罗纪地层中发现
了始祖鸟化石(如图)。科学家通过对始
祖鸟化石的分析,发现这种生物
的大小跟乌鸦差不多,满身被有羽毛,与
鸟相似,但它的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
嘴里长有牙齿,尾长并有尾椎骨。这些特
征又与爬行动物很相似。
(3)目前,科学家在侏罗纪和三叠纪以
始祖鸟化石 前的地层中,还没有发现鸟类化石;在侏
罗纪、白垩纪以后的地层中,发现了鸟类
的化石。
2、利用已有知识补充其中的空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尝试总结动物和植物进化的历程。
(这张图不合格, 等找到合适的图再换)
活动延伸
1、 右图表示在某地三个岩层A、B、C中均发现了许多生物化石, 请完成以下填空。
(1)在 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最可能比较简单、低等。 (2)在 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最可能比较复杂、高等。 (3)通过对不同年代的地层里埋藏的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说 明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
(1)C (2)A (3)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 科学家对蝙蝠和鲸鱼的生活环境和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横向比较后,得到下列一些事
实:
① 蝙蝠能够低空飞行,而鲸鱼是在海水中生活的 ② 蝙蝠和鲸鱼都是胎生哺乳的
③ 比较解剖学发现:它们的骨骼解剖非常相似 ④ 它们都用肺呼吸
⑤ 鲸鱼刚出生的时候体表被毛,而蝙蝠体表一生都被毛
⑥ 蝙蝠的前肢演变成翼状,而鲸鱼前肢变成鳍状,后肢退化,身体呈流线型 (1)以上哪些证据能证明蝙蝠和鲸鱼是同类生物呢?
②③④⑤
(2)蝙蝠和鲸鱼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原因是生活环境的不同,因为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
交流与评价
1、 一般认为,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非常重要的证据是(
) A. 比较解剖学 B.化石 C.细胞研究 D.胚胎比较
2、 生物进化历程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分别是( )
A.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B.鸟类、蕨类植物 C.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D.两栖动物、苔藓植物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植物到动物 B.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C.从复杂到简单,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D.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等到低等,从陆生到水生
4、化石是古代生物的、,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在地层中,越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的化石生物越 ,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的化石生物越 。
5、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通过分
析比较马、驴、兔、蛇、龟和鲸6种动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马的细胞色素C和其他5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异,其中马与驴有1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蛇有22个不同,与龟有11个不同,与鲸有5个不同。
(1)基于这些数据,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
(2)你认为以上资料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是 。
(3)你认为这种方法能确定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吗?为什么? 。 答案
1、B 2、C 3、B
4、遗体、遗物;生活痕迹;简单低等;复杂高等 5、(1)驴;蛇 (2)比较法
(3)能,通过比较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即物质组成越相似,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
大约在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生命。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由简单而低等的生物种类逐渐发展成为复杂而高等的生物种类。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呢?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活动目标
1、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进化。
2、 描述生物进化的过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 理解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材料准备
原始长颈鹿骨骼化石,现代长颈鹿的图片 活动过程
阅读资料,你认为哪种关于长颈鹿长颈原因的解释更合理?
第一种解释: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原始长颈鹿的脖子也许很短,当低处的树叶被吃光后,它就会想办法去吃高处的树叶,所以它们会尽可能地伸长脖子。它们的脖子在这种反复使用的过程中渐渐伸长了,而且这种性状遗传给了后代。
第二种解释: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原始长颈鹿的后代中有脖子长的和脖子短的变异,并且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由于原始长颈鹿大量繁殖,较矮的树木和高树下面的叶子首先被吃光,脖子较短的个体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更少;而脖子较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叶子,存活了下来,并且繁殖了后代。这种可遗传的长颈性状逐代积累,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 活动延伸
为探究保护色的成因,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组长将红、黄、蓝、绿四色纸片各100张均匀地撒在蓝色布上,小组同学背对蓝色布,每转身一次随机捡一张看到的纸片,2分钟后停止并统计蓝色布上剩余的四色小纸片的数目如下:
(1) 生活环境;某种生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 (2) 躲避敌害;捕食猎物
(3) 具有与生活环境相似体色的生物生存的机会较多。
交流与评价
1、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 遗传和变异 B.生殖 C.生长和发育 D.环境的变化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是( )
A.黑褐色树干上的白色华尺蠖 B.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的有翅昆虫 C.古代缺乏青草的草原上的短颈长颈鹿 D.冬天雪地里的白羽雷鸟 3、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大量后代 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
4、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各种生物的过度繁殖导致生物争夺有限生存条件的 ,其结果是 生存下来,而 被淘汰掉,即 。生物通过 、 和 不断地进化。
5、很多昆虫有翅能飞是众所周知的事,一些科学家到一个海岛考察,他们却发现岛上生长的昆虫大多数无翅,少数有翅昆虫的翅主要是残翅(翅很小)。之后得知岛上经常刮非常大的风。请你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
1、A 2、D 3、C
4、达尔文;自然选择;生存斗争;适者;不适者;自然选择;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5、在昆虫的群体里存在着有翅、残翅和无翅的变异类型,海岛经常刮非常大的风的环境条件淘汰了有翅的昆虫,选择了无翅和残翅的昆虫,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的后代仍为无翅和残翅的昆虫并繁衍至今。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
你一定听说过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穿越森林如猴一样的野人,身披长毛的毛人,长有尾巴的小孩,人们称这些现象是返祖现象。你也一定见过黑猩猩等类人猿,它们与我们人类非常相似。人类与类人猿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吗?人类的祖先是谁呢?人类又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 活动目标
1、 知道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 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
材料准备
黑猩猩和人的主要特征图片,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图 活动过程
1、 仔细观察下列图,比较、分析黑猩猩和人在形态、结构上的相似与差异。思考黑猩猩和
人在形态、结构上的相似和差异。思考黑猩猩与人类可能有怎样的亲缘关系。
2、观察下图,分析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骨结构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尝试说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引起头骨形状及脑容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图暂时空缺)
活动延伸
DNA证据与化石证据,哪个更准确
1987年,美国3个学生通过对现代人胎盘线粒体DNA的研究和分析各大洲人,发现黑人变异最多,于是提出假说,认为人类于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于13万年前走出非洲,并完全取代了原先各地的人类。1988年,复旦大学一位遗传学家在美国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一理论对中国情况也适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到1999年,更进一步研究发现南方人DNA变异程度比北方人大。由此认为从非洲来的人先到南方,进而扩展到各地,并推测这一时间为6万年前。但根据现代活人的DNA作分析毕竟只是很少一部分。自1987年那个假说提出后,许多遗传学家做了研究,有的支持,有的不支持,并得出了不同年代的数据。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说:“我们认为最早的非洲人走出非洲在200万年前,这是符合化石证据的,虽然我们的化石证据相对还较少,有不确定性,但绝对数量不少,由化石证据树立的轮廓大体上不会太错。相反,他们所能分析的DNA很少,根据那么少的实验数据推测整个人类的进化是不精确的,各个材料作的结果不一样,每个都很难代表整体,有许多不确定、不清楚的因素,根据这些数据作推测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实验的结果不能说都是错的、无根据的。但是它只能说明它所研究的这个片段的历史是这样的,不等于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这样的。”
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吗? ①美国3个学生通过对现代人胎盘线粒体DNA的研究和分析各大洲人,发现黑人变异最多。 ②人类于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于13万年前走出非洲。 ③DNA证据不如化石证据准确。
④最早的非洲人走出非洲在200万年前。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观点
交流与评价
1、 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 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2、森林古猿变成人,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最密切( )
A.制造简单工具 B.能够用树枝、石块来获取失误、防御敌害 C.四肢越来越发达 D.地壳剧烈运动,森林大量消失
3、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盲肠相似,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A.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4、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常是学者热烈争辩的课题。 甲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在寒冷的北极圈地层里常发现有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伦点二:像恒温动物中的鸟类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够保温的羽毛构造。
论点三:像恒温动物中的哺乳类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管脉空隙,这原先是血液流经
之路。
乙学者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反驳甲学者的论点: 论点四: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分析,一般而言,恐龙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 论点六: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
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
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
(1)乙学者所提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 与甲学者所提的任一论点都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
(2)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所持理由是( ) A.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 B.恐龙能随季节做迁移
C.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 答案
1、D 2、D 3、B 4、(1)四 (2)B
第四章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最具活力的高科技之一。你常常会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关于“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羊”等报道,这些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那么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呢? 活动目标
1、 描述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 2、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4、 关注我国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实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材料准备
收集、分析文字及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阅读教材第71页转基因番茄的资料,分析说明育成转基因番茄的基本原理。 (1)同桌交流分析资料。
(2)汇报原理。
3、 仔细阅读书本第73页克隆奶牛的培育过程,分析育成克隆牛的基本原理。根据图回答: (1)“小牛”与哪头牛最像?为什么?
(2)与普通牛的繁殖相比,“小牛”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活动延伸
1、基因工程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内,当这种外源基因与受体生物基因整合后,外源基因就能随受体生物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能表达出受体生物原本没有的性状。例如,将人的抗病菌干扰基因导入烟草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烟草。试分析回答:
(1)不同生物间基因“嫁接”成功,这说明共享这一套__________,人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些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烟草具有抗病毒能 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转基因就象一把双刃剑,犹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遗传密码 共同的原始祖先 (2)抗病毒干扰素
(3)是。例如将用于改良作物的抗不良环境的基因引入杂草,就将难以控制杂草。
2、 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谈谈你的想法并与其它同学交流。
交流与评价
1.克隆的实质是( )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营养繁殖 D、组织培养 2.抗虫烟草是用下列哪项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 )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嫁接技术
3.将黑鼠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灰鼠的去核饿卵内, 在体外发育成胚胎,再植入白鼠的子宫内继续发育,所产 下的小鼠颜色是( )
A.黑色 B.灰色 C.白色 D.黑白相间 4.克隆羊多莉诞生的过程是这样的:科学家先将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再将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抽出,注入到A羊无核卵细胞中,这样就得到具有B羊细胞核的卵细胞,这个细胞经过分裂形成小小的胚胎,再将这个胚胎移入C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一段时 间以后,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羊就出生了,这就是多莉。根据上述过程回答 (1)C羊是多莉的母亲吗? ___________。 (2)多莉的多数特征像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A
4.(1)不是 (2)B羊 (3)细胞核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我们美丽的地球上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块农田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怎样组成的?又分为哪些类型呢? 活动目标
1、 尝试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 2、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概念。 3、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活动延伸
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请你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树、虫、鸟、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它能进行 作用,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
(3)图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其作用是 ,促进物质循环。
(1)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树;光合;物质和能量 (3)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废物
交流与评价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一片草原 B.一个湖泊 C.一块农田 D.一棵树 2、校园内郁郁葱葱的樟树,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3、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4、被称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答案:
1、D 2、A 3、A 4、D 5、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会形成怎样的联系呢? 活动目标
1、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材料准备
生态系统中代表动物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下图是某一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分析图中各种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把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用箭头连接起来。
活动延伸
下列是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水中DDT的浓度为0.00005ppm(注:1ppm=百万分之一),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A、B、C、D、E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DDT,结果如下表所示:
(1)根据你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
B→E→A→D→C
(2)如果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毒素会沉积在人的体内,人会中毒。
交流与评价
1.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2. 在一个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3. 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4. 下列生物中,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A.小麦、玉米 B.昆虫 C.青蛙 D.人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要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 A.缺水干旱 B.食物链被破坏 C.环境严重污染 D.植被被破坏
6.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组成。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 兔 鼠 蛙 另一种是 关系。
(4)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 虫是 。
(5)该食物网和 一起,构成了该 草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
答案:
1.B 2.A 3.D 4.D 5.B
6.(1)4 (2)草→虫→蛙→蛇→鹰 (3)竞争 (4)草 (5)分解者
第三节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各种各样的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而且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我们也是生物圈的成员,应该了解这个家,爱护这个家。 活动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概述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生存条件。 3、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 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材料准备
空玻璃瓶、温度计、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
模拟温室效应的形成
1、 取2个相同的空玻璃瓶,分别放入1支温度计,并排放在有阳光直射的窗台上,将第三
支温度计放在两个瓶子中间。
2、 读取并记录3支温度计的初始温度。之后将其中一个玻璃瓶盖上盖子。记录5min、10min
和15min以后3支温度计的读数。 讨论:为什么要设置3支温度计?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中的瓶盖模拟了大气中的什么?
活动延伸
下图是“生物圈二号”外观图。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生物圈二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大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从外观看,它很像科幻片里建在月球上的空间站。依照设计,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全部死亡;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事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物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二号”的混凝土墙所吸收,又打破了循环。实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从中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每个人的感想不一样,可自由联想。生物圈二号反映出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它。
交流与评价
1、 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 )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农业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3、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说明农作物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阳光 B.水 C.营养物质 D.温度
4、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你知道他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有哪些吗?
5、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A 2、A 3、B 4、水、食物、氧气。
5、不是分开的,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没有绝对的分界,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比如岩石中有地下水,空气中有水蒸气。在整个地球的表面分布着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像这样,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换句话说,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第三章 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达到70亿。据专家推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目前世界上人口上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尼日利亚、日本。当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时,就会出现人口问题。 活动目标
1、 尝试查阅人口资料中的数据、表格、图示,得出相应结论。 2、 关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3、 认同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重要性。 材料准备
不同年代世界人口数量表、我国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
(2)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逐步走上了计划生育的道路。
2、观察下图,找出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年代,分析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活动延伸
晚育能控制人口数量吗?
假设我国现有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一千万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5年后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别是多少?
第一种情况: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
第二种情况: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生孩子,并且同样是每人生一个。
分析数据:第一种情况5年后增加的人口是五千万,而第二种情况增加的人口只有一千万。因此,晚育能有效控制人口数量。
交流与评价
1、 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答案: 1、 D
2、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膨胀
3、 不对。除了粮食问题,衣、住、行、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众多问题同样制
约人口的增长。
第二节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栽种农作物离不开土地,水产品养殖离不开水域,发展畜牧业离不开草地,现代化生存不离开矿产和能源。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依然没有减弱,而是更离不开自然。 活动目标
1、
阐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
2、 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 形成爱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材料准备
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资料,玻璃缸,棋子 活动过程
1、 仔细阅读下图,理解对话内容,分析人类在认识自然资源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
着哪些问题。
2、 游戏
在A、B两个玻璃缸中,各放入20粒棋子,表示湖中养的“鱼”。从缸中取出若干粒棋子,表示一次“捕鱼”活动。每次取出棋子的数量不限。在每次“捕鱼”后,缸中剩多少“鱼”便补充多少,但每次补充后,“鱼”的总数不得超过20条。
按规则,每人各“捕鱼”10次,并计算每人10次“捕鱼”的总数,再加上自己鱼缸中所剩“鱼”的数量。然后,比较哪位同学捕获的“鱼”最多,他采取的是什么策略,从中你对合理利用资源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延伸
说一说,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保持怎样的关系。
人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是组成生物界的重要成员,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无一不是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改造自然,但不能超过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人与自然资源应该是和谐与共的关系,人类应保护自然资源,关爱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交流与评价
1、 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干燥造成的
C.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滥砍乱伐造成了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所致 D.地壳变迁造成的
2、倡导“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资源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3、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对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B.对可再生资源可以随意无计划的使用 C.对可再生资源也要防止资源破坏和流失 D.开发自然资源同时要保护自然资源
4、大面积砍伐森林所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 A.木材产量下降 B.后续资源贫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酿成洪涝灾害 5、有人说:“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案
1、C 2、B 3、B 4、B
5、不对。对可再生资源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努力扩充资源,避免资源生产率下降,防止资源的破坏和流失,确保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储采比,合理调节有限资源的耗竭速度。
第三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活动延伸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 (1)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2)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 。 (3)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可取吗? 。 (4)请你提出两点关于保护藏羚羊的建议。
① 。 ② 。
(1)人为的偷猎与破坏 (2)下降 (3)不可取
(4)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环境
②健全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偷猎者 交流与评价
1、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
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层次的价值(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农作物的多样性
2、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 A.控制牲畜数量,防止超载放牧 B.营造草场防护林 C.新建草场水利
D.开垦草原变成粮田
3、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二:水稻丛矮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三: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良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
(2)材料二说明了: (3)材料三说明了: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 和 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
答案:
1、B 2、D 3、B 4、(1)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十分丰富。
(2)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四节 保护生态环境
地球上从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发展到人类大约近40亿年,在这么久的进化历程中,主要依靠的是自然,但是现在,人类的活动已经直接或间接引起了环境质量的恶化、退化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这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 活动目标
1、 举例说出影响生态环境的若干因素。
2、 完成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准备
有关沙尘暴形成的图片,进行环保棋游戏的器具 活动过程
1、 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分析沙城暴的成因。想一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2、 游戏
两人一组,进行环保棋游戏,轮流投骰一次,所得的点数便是前进的格数,并按游戏规则,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从中总结出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哪些行为不利于环保。
活动延伸
走进物业垃圾处理站,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并按下列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1、 我市垃圾问题的概况:
2、 垃圾成分分析:
3、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4、 垃圾处理现状:
5、 我们调查小组的建议和设想是:
交流与评价
1、 导致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污染 B.自然灾害 C.人口过度增长 D.植被过少
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养林业 B.允许林区人民砍掉树木,种植庄稼
C.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D.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停止工业的发展 B.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4、图示是一个发电站及其邻近地区,请回答:
(1)细看此图,列举三个污染的例子,并说明这种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以及它的一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能改善空气质量的三个方法。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C 4、(1)烟尘、二氧化硫、热水、铅。二氧化硫产生于工厂的烟囱,它对我们的肺部有害。热水来自冷却塔,它提高了河流中的水温,可直接杀死水中生物。铅来自汽车的废气,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害。
(2)减少发电站的烧煤量;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家庭生活采用无烟燃料;从发电站的烟尘中分离出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