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案2

迟到

航空路小学 张淑珍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写12个字。

2、抓住关键性词句,读懂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的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知道父亲 “疼”是爱“我”,“严”更是对“我”深深的爱,明白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学习一二段和最后一段,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同学们来的很早,没有一个迟到的,谁曾经有过迟到的经历?(分清主观与客观原因)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当时怎样的心情?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要注意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了。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2、 汇报读书情况。

3、 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 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

5.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五个部分。

(1)总领全文,交代父亲既疼我,又对我管教很严。

(2)我有赖床上学迟到的坏习惯。

(3)我赖床不起,不想上学而遭到父亲痛打的事。

(4)父亲在我挨打后到学校看我,为我送衣服,并给了我两块钱。

(5)我从此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变成一个早起勤奋的学生。

三、学习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又愁又怕的心理吗?

3、请同学们再读全文,你能找到与2自然段前后照应的段落吗?(最

后一自然段)为什么?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这个有错就改的孩

子。(齐读)

四、我为什么能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呢?一件什么事让林海音想忘也忘不了?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激情诱趣

师: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林海音小时侯有迟到的毛病,不过后来她改掉了这一毛病,成为一个从迟到到早到的孩子,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她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在文章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说明父亲对我很严格)你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个意思。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体会严格,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1.师:是呀,严格的父亲对于小海音的这次迟到一定是严厉的管教——狠狠地打,父亲狠狠地打,打得真的很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

(出示:爸爸气极了,一下子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生交流

A 打的动作:

B 打的声音:嗖嗖

师:还发出“嗖嗖”的声音,打得可真狠啦!你能不能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仿佛能听到这让人听了就发痛的“嗖嗖”声

师:爸爸严不严?真的是很严很严很严,爸爸的严表现在作为一个父亲雷厉风行的动作上,哪些动作?(课件闪红:拖、抄、倒转、抡)

师:打得可真狠啦。“抄”换个词?为什么作者用“抄”而不用“拿”?同学们试着用手做一做。体会(动作很快,说明父亲很生气)

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你这样的感觉读读这句话。

2、 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同学们,

那父亲为什么要狠狠打“我”呢?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会联系上下文来读的孩子,一定能根据有关语句读懂 师:想好了的同学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座听一听。

师:找到相关语句,再联系上下文说,你说的话就一定很有道理

师:谁来说一说父亲为什么要狠狠打“我”?

(1).重点品味:他瘦瘦高高的,站到窗前来„„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好大的胆子,公然与爸爸对抗,那还了得,打,打得好,谁来读读父亲催我起床的这部分,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师: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描述一下。把你这份感觉读出来,让我们都看到这位严厉的父亲,好吗?(你这位父亲还不够严厉,没感觉到你瞪着眼生气的样子,女儿赖床不起,不想上学,你却还和风细雨,这怎么能行,谁再来读读?有点感觉了,你看要想读出 父亲的严厉,你还得特别注意两个“快起”,两个感叹号,谁再来?好一个严厉的父亲,你们看两个“快起”读得不一样,后一个读得比前一个更急促,一个严厉的父亲自然呈现在眼前。

师:父亲的严厉表现在他那严肃的神情上,

说一不二的话语里,再读。

师: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哪个字?(起!)指导读好这个字。(还不够可怕,你发现吗,这个字的后面用的什么符号?读得懂这个感叹号吗?必须这么做,不做就要挨打,不容分说的命令。你再来读读这个字,我读前句,你读这个最可怕的字。)

(2).出示: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够严厉了,可“英子”反应却是„„(哪一个词最能体现英子的一反常态。联系上下说说“居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将“居然”换词读,你品出点什么味道来了?)读出这种感觉。

(3).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说“晚了。”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这不是找打吗?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联系前文,想一想

(先读读有关的句子,再说一说:3自然段第3句,想到要拖着不合脚的大雨鞋,举着大雨伞上学,不舒服,就不想上学。所以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

还可能怎么想?联系一下2自然段,想一想。想到:同学们的眼光一个个投来,多害羞呀!这让人又愁又怕,所以更坚定了不起床的想法,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这下我们知道她的勇气从何而来了,再读这句话,感觉一定与刚才不同。

(4)、师:哎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还有什么原因。联系前文想想。

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迟到的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作为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男生读一遍,然后女生再读一遍(出示:爸爸气极了„„冒着大雨去上学去了。)

A 、为了让英子上学不迟到,不养成迟到的坏毛病,这次我一定要狠狠地打„„(男生读)

B 、那一次爸爸打得真重呀,我想忘也忘不了„„(女生读)

3. 师: 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每一鞭狠狠地打在我身上,也狠狠的打在父亲心上,父亲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默读11—15自然段,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请同学们用你的心,你的情去体会。配乐。出示:我走出教室„„又拿出两块钱给我。

(1)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师:(出图音乐)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师:刚才的委屈,生气全没了,原来父亲疼我是爱我,严格的教育我更是他深深的爱呀!(板书)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当中,好好读读英子最忘不掉的这两幕——“挨打”与“送衣”部分吧!(配乐朗读)

难怪,几十年后,林海音回忆她父亲时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齐读板书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之后,有一次父亲还是忍不住问起了“我”„„(播放“画外音) 四、 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 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

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出示林海音资料)

2、 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也许狠狠的打了你,也许你生气甚至怀恨在心,今天学习了林海音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五、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 除了父女情, 这篇课文里还有浓浓的师生情、母女情,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能用心去慢慢地品读,去体会这些无形的真爱。

2.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所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下读读这篇文章,发文章,可以和同学,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3.也可以模仿《迟到》这篇文章,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感动的事。

课件准备:

1.出示:“挨打”的那段话

2.句子: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居然有勇气不挪动。(“居然”打点)

3.出示:“送东西”那段话

4.出示图和音乐,学生谈“我”会说什么。

5.再次出示“挨打”“送衣”两段话,配乐

6.话外音

7.出示林海音资料

迟到

航空路小学 张淑珍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写12个字。

2、抓住关键性词句,读懂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的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知道父亲 “疼”是爱“我”,“严”更是对“我”深深的爱,明白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学习一二段和最后一段,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同学们来的很早,没有一个迟到的,谁曾经有过迟到的经历?(分清主观与客观原因)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当时怎样的心情?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要注意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了。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2、 汇报读书情况。

3、 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 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

5.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五个部分。

(1)总领全文,交代父亲既疼我,又对我管教很严。

(2)我有赖床上学迟到的坏习惯。

(3)我赖床不起,不想上学而遭到父亲痛打的事。

(4)父亲在我挨打后到学校看我,为我送衣服,并给了我两块钱。

(5)我从此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变成一个早起勤奋的学生。

三、学习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又愁又怕的心理吗?

3、请同学们再读全文,你能找到与2自然段前后照应的段落吗?(最

后一自然段)为什么?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这个有错就改的孩

子。(齐读)

四、我为什么能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呢?一件什么事让林海音想忘也忘不了?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激情诱趣

师: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林海音小时侯有迟到的毛病,不过后来她改掉了这一毛病,成为一个从迟到到早到的孩子,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她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在文章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说明父亲对我很严格)你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个意思。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体会严格,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1.师:是呀,严格的父亲对于小海音的这次迟到一定是严厉的管教——狠狠地打,父亲狠狠地打,打得真的很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

(出示:爸爸气极了,一下子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生交流

A 打的动作:

B 打的声音:嗖嗖

师:还发出“嗖嗖”的声音,打得可真狠啦!你能不能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仿佛能听到这让人听了就发痛的“嗖嗖”声

师:爸爸严不严?真的是很严很严很严,爸爸的严表现在作为一个父亲雷厉风行的动作上,哪些动作?(课件闪红:拖、抄、倒转、抡)

师:打得可真狠啦。“抄”换个词?为什么作者用“抄”而不用“拿”?同学们试着用手做一做。体会(动作很快,说明父亲很生气)

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你这样的感觉读读这句话。

2、 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同学们,

那父亲为什么要狠狠打“我”呢?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会联系上下文来读的孩子,一定能根据有关语句读懂 师:想好了的同学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座听一听。

师:找到相关语句,再联系上下文说,你说的话就一定很有道理

师:谁来说一说父亲为什么要狠狠打“我”?

(1).重点品味:他瘦瘦高高的,站到窗前来„„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好大的胆子,公然与爸爸对抗,那还了得,打,打得好,谁来读读父亲催我起床的这部分,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师: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描述一下。把你这份感觉读出来,让我们都看到这位严厉的父亲,好吗?(你这位父亲还不够严厉,没感觉到你瞪着眼生气的样子,女儿赖床不起,不想上学,你却还和风细雨,这怎么能行,谁再来读读?有点感觉了,你看要想读出 父亲的严厉,你还得特别注意两个“快起”,两个感叹号,谁再来?好一个严厉的父亲,你们看两个“快起”读得不一样,后一个读得比前一个更急促,一个严厉的父亲自然呈现在眼前。

师:父亲的严厉表现在他那严肃的神情上,

说一不二的话语里,再读。

师: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哪个字?(起!)指导读好这个字。(还不够可怕,你发现吗,这个字的后面用的什么符号?读得懂这个感叹号吗?必须这么做,不做就要挨打,不容分说的命令。你再来读读这个字,我读前句,你读这个最可怕的字。)

(2).出示: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够严厉了,可“英子”反应却是„„(哪一个词最能体现英子的一反常态。联系上下说说“居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将“居然”换词读,你品出点什么味道来了?)读出这种感觉。

(3).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说“晚了。”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这不是找打吗?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联系前文,想一想

(先读读有关的句子,再说一说:3自然段第3句,想到要拖着不合脚的大雨鞋,举着大雨伞上学,不舒服,就不想上学。所以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

还可能怎么想?联系一下2自然段,想一想。想到:同学们的眼光一个个投来,多害羞呀!这让人又愁又怕,所以更坚定了不起床的想法,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这下我们知道她的勇气从何而来了,再读这句话,感觉一定与刚才不同。

(4)、师:哎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还有什么原因。联系前文想想。

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迟到的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作为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男生读一遍,然后女生再读一遍(出示:爸爸气极了„„冒着大雨去上学去了。)

A 、为了让英子上学不迟到,不养成迟到的坏毛病,这次我一定要狠狠地打„„(男生读)

B 、那一次爸爸打得真重呀,我想忘也忘不了„„(女生读)

3. 师: 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每一鞭狠狠地打在我身上,也狠狠的打在父亲心上,父亲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默读11—15自然段,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请同学们用你的心,你的情去体会。配乐。出示:我走出教室„„又拿出两块钱给我。

(1)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师:(出图音乐)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师:刚才的委屈,生气全没了,原来父亲疼我是爱我,严格的教育我更是他深深的爱呀!(板书)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当中,好好读读英子最忘不掉的这两幕——“挨打”与“送衣”部分吧!(配乐朗读)

难怪,几十年后,林海音回忆她父亲时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齐读板书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之后,有一次父亲还是忍不住问起了“我”„„(播放“画外音) 四、 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 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

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出示林海音资料)

2、 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也许狠狠的打了你,也许你生气甚至怀恨在心,今天学习了林海音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五、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 除了父女情, 这篇课文里还有浓浓的师生情、母女情,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能用心去慢慢地品读,去体会这些无形的真爱。

2.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所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下读读这篇文章,发文章,可以和同学,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3.也可以模仿《迟到》这篇文章,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感动的事。

课件准备:

1.出示:“挨打”的那段话

2.句子: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居然有勇气不挪动。(“居然”打点)

3.出示:“送东西”那段话

4.出示图和音乐,学生谈“我”会说什么。

5.再次出示“挨打”“送衣”两段话,配乐

6.话外音

7.出示林海音资料


相关文章

  • [看看时间]教案1
  • <看看时间>教案 教学目标: 1.孩子做事认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得到发展. 2.学生具有时间概念,懂得惜时,守时,养成不迟到的习惯. 3.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有计划,不敷衍的文明行为. 教学重难点: 1.养成按 ...查看


  • [迟到]教案
  • 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所饱含深切的爱,而 改掉迟到的恶习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 ...查看


  • 一分钟教案 1
  • 一分钟>教学案例 一.教材简说 课文,<一分钟>讲的是小学生元元因为早晨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的故事.教育小朋友要早睡早起,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二.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 ...查看


  •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教学目标: 1.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qu ...查看


  • [迟到]教案 1
  •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迟到>教案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林海音的画像)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位台湾著名作家的名字是林海音(生答),林海音女士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 ...查看


  • 学会换位思考心理活动课教案
  • 学会换位思考,让心靠近 --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 五福初级中学 杨凤英 [教学理念] 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不善于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所 ...查看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金老爷买钟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金老爷买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金老爷买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别时钟上的整点.半点和分钟,感知时钟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2.开展有关时间的探索,初步发现时间的流逝性. 活动准备: 金老爷家的四层楼房剖面.自制大钟面一 ...查看


  • 2教师考核办法
  • 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 ...查看


  • 2013年度蔡店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
  • 2013年度蔡店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 2013年度蔡店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 为了客观评价教职工的德.能.勤.绩,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考核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激励和监督作用,根据上级年度考核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