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
航空路小学 张淑珍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写12个字。
2、抓住关键性词句,读懂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的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知道父亲 “疼”是爱“我”,“严”更是对“我”深深的爱,明白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学习一二段和最后一段,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同学们来的很早,没有一个迟到的,谁曾经有过迟到的经历?(分清主观与客观原因)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当时怎样的心情?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要注意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了。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2、 汇报读书情况。
3、 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 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
5.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五个部分。
(1)总领全文,交代父亲既疼我,又对我管教很严。
(2)我有赖床上学迟到的坏习惯。
(3)我赖床不起,不想上学而遭到父亲痛打的事。
(4)父亲在我挨打后到学校看我,为我送衣服,并给了我两块钱。
(5)我从此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变成一个早起勤奋的学生。
三、学习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又愁又怕的心理吗?
3、请同学们再读全文,你能找到与2自然段前后照应的段落吗?(最
后一自然段)为什么?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这个有错就改的孩
子。(齐读)
四、我为什么能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呢?一件什么事让林海音想忘也忘不了?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激情诱趣
师: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林海音小时侯有迟到的毛病,不过后来她改掉了这一毛病,成为一个从迟到到早到的孩子,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她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在文章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说明父亲对我很严格)你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个意思。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体会严格,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1.师:是呀,严格的父亲对于小海音的这次迟到一定是严厉的管教——狠狠地打,父亲狠狠地打,打得真的很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
(出示:爸爸气极了,一下子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生交流
A 打的动作:
B 打的声音:嗖嗖
师:还发出“嗖嗖”的声音,打得可真狠啦!你能不能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仿佛能听到这让人听了就发痛的“嗖嗖”声
师:爸爸严不严?真的是很严很严很严,爸爸的严表现在作为一个父亲雷厉风行的动作上,哪些动作?(课件闪红:拖、抄、倒转、抡)
师:打得可真狠啦。“抄”换个词?为什么作者用“抄”而不用“拿”?同学们试着用手做一做。体会(动作很快,说明父亲很生气)
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你这样的感觉读读这句话。
2、 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同学们,
那父亲为什么要狠狠打“我”呢?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会联系上下文来读的孩子,一定能根据有关语句读懂 师:想好了的同学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座听一听。
师:找到相关语句,再联系上下文说,你说的话就一定很有道理
师:谁来说一说父亲为什么要狠狠打“我”?
(1).重点品味:他瘦瘦高高的,站到窗前来„„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好大的胆子,公然与爸爸对抗,那还了得,打,打得好,谁来读读父亲催我起床的这部分,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师: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描述一下。把你这份感觉读出来,让我们都看到这位严厉的父亲,好吗?(你这位父亲还不够严厉,没感觉到你瞪着眼生气的样子,女儿赖床不起,不想上学,你却还和风细雨,这怎么能行,谁再来读读?有点感觉了,你看要想读出 父亲的严厉,你还得特别注意两个“快起”,两个感叹号,谁再来?好一个严厉的父亲,你们看两个“快起”读得不一样,后一个读得比前一个更急促,一个严厉的父亲自然呈现在眼前。
师:父亲的严厉表现在他那严肃的神情上,
说一不二的话语里,再读。
师: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哪个字?(起!)指导读好这个字。(还不够可怕,你发现吗,这个字的后面用的什么符号?读得懂这个感叹号吗?必须这么做,不做就要挨打,不容分说的命令。你再来读读这个字,我读前句,你读这个最可怕的字。)
(2).出示: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够严厉了,可“英子”反应却是„„(哪一个词最能体现英子的一反常态。联系上下说说“居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将“居然”换词读,你品出点什么味道来了?)读出这种感觉。
(3).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说“晚了。”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这不是找打吗?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联系前文,想一想
(先读读有关的句子,再说一说:3自然段第3句,想到要拖着不合脚的大雨鞋,举着大雨伞上学,不舒服,就不想上学。所以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
还可能怎么想?联系一下2自然段,想一想。想到:同学们的眼光一个个投来,多害羞呀!这让人又愁又怕,所以更坚定了不起床的想法,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这下我们知道她的勇气从何而来了,再读这句话,感觉一定与刚才不同。
(4)、师:哎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还有什么原因。联系前文想想。
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迟到的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作为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男生读一遍,然后女生再读一遍(出示:爸爸气极了„„冒着大雨去上学去了。)
A 、为了让英子上学不迟到,不养成迟到的坏毛病,这次我一定要狠狠地打„„(男生读)
B 、那一次爸爸打得真重呀,我想忘也忘不了„„(女生读)
3. 师: 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每一鞭狠狠地打在我身上,也狠狠的打在父亲心上,父亲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默读11—15自然段,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请同学们用你的心,你的情去体会。配乐。出示:我走出教室„„又拿出两块钱给我。
(1)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师:(出图音乐)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师:刚才的委屈,生气全没了,原来父亲疼我是爱我,严格的教育我更是他深深的爱呀!(板书)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当中,好好读读英子最忘不掉的这两幕——“挨打”与“送衣”部分吧!(配乐朗读)
难怪,几十年后,林海音回忆她父亲时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齐读板书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之后,有一次父亲还是忍不住问起了“我”„„(播放“画外音) 四、 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 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
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出示林海音资料)
2、 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也许狠狠的打了你,也许你生气甚至怀恨在心,今天学习了林海音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五、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 除了父女情, 这篇课文里还有浓浓的师生情、母女情,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能用心去慢慢地品读,去体会这些无形的真爱。
2.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所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下读读这篇文章,发文章,可以和同学,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3.也可以模仿《迟到》这篇文章,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感动的事。
课件准备:
1.出示:“挨打”的那段话
2.句子: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居然有勇气不挪动。(“居然”打点)
3.出示:“送东西”那段话
4.出示图和音乐,学生谈“我”会说什么。
5.再次出示“挨打”“送衣”两段话,配乐
6.话外音
7.出示林海音资料
迟到
航空路小学 张淑珍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写12个字。
2、抓住关键性词句,读懂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的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知道父亲 “疼”是爱“我”,“严”更是对“我”深深的爱,明白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学习一二段和最后一段,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同学们来的很早,没有一个迟到的,谁曾经有过迟到的经历?(分清主观与客观原因)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当时怎样的心情?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要注意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了。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2、 汇报读书情况。
3、 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 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
5.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五个部分。
(1)总领全文,交代父亲既疼我,又对我管教很严。
(2)我有赖床上学迟到的坏习惯。
(3)我赖床不起,不想上学而遭到父亲痛打的事。
(4)父亲在我挨打后到学校看我,为我送衣服,并给了我两块钱。
(5)我从此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变成一个早起勤奋的学生。
三、学习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又愁又怕的心理吗?
3、请同学们再读全文,你能找到与2自然段前后照应的段落吗?(最
后一自然段)为什么?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这个有错就改的孩
子。(齐读)
四、我为什么能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呢?一件什么事让林海音想忘也忘不了?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激情诱趣
师: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林海音小时侯有迟到的毛病,不过后来她改掉了这一毛病,成为一个从迟到到早到的孩子,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她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在文章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说明父亲对我很严格)你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个意思。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体会严格,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1.师:是呀,严格的父亲对于小海音的这次迟到一定是严厉的管教——狠狠地打,父亲狠狠地打,打得真的很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
(出示:爸爸气极了,一下子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生交流
A 打的动作:
B 打的声音:嗖嗖
师:还发出“嗖嗖”的声音,打得可真狠啦!你能不能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仿佛能听到这让人听了就发痛的“嗖嗖”声
师:爸爸严不严?真的是很严很严很严,爸爸的严表现在作为一个父亲雷厉风行的动作上,哪些动作?(课件闪红:拖、抄、倒转、抡)
师:打得可真狠啦。“抄”换个词?为什么作者用“抄”而不用“拿”?同学们试着用手做一做。体会(动作很快,说明父亲很生气)
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你这样的感觉读读这句话。
2、 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同学们,
那父亲为什么要狠狠打“我”呢?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会联系上下文来读的孩子,一定能根据有关语句读懂 师:想好了的同学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座听一听。
师:找到相关语句,再联系上下文说,你说的话就一定很有道理
师:谁来说一说父亲为什么要狠狠打“我”?
(1).重点品味:他瘦瘦高高的,站到窗前来„„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好大的胆子,公然与爸爸对抗,那还了得,打,打得好,谁来读读父亲催我起床的这部分,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师: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描述一下。把你这份感觉读出来,让我们都看到这位严厉的父亲,好吗?(你这位父亲还不够严厉,没感觉到你瞪着眼生气的样子,女儿赖床不起,不想上学,你却还和风细雨,这怎么能行,谁再来读读?有点感觉了,你看要想读出 父亲的严厉,你还得特别注意两个“快起”,两个感叹号,谁再来?好一个严厉的父亲,你们看两个“快起”读得不一样,后一个读得比前一个更急促,一个严厉的父亲自然呈现在眼前。
师:父亲的严厉表现在他那严肃的神情上,
说一不二的话语里,再读。
师: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哪个字?(起!)指导读好这个字。(还不够可怕,你发现吗,这个字的后面用的什么符号?读得懂这个感叹号吗?必须这么做,不做就要挨打,不容分说的命令。你再来读读这个字,我读前句,你读这个最可怕的字。)
(2).出示: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够严厉了,可“英子”反应却是„„(哪一个词最能体现英子的一反常态。联系上下说说“居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将“居然”换词读,你品出点什么味道来了?)读出这种感觉。
(3).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说“晚了。”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这不是找打吗?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联系前文,想一想
(先读读有关的句子,再说一说:3自然段第3句,想到要拖着不合脚的大雨鞋,举着大雨伞上学,不舒服,就不想上学。所以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
还可能怎么想?联系一下2自然段,想一想。想到:同学们的眼光一个个投来,多害羞呀!这让人又愁又怕,所以更坚定了不起床的想法,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这下我们知道她的勇气从何而来了,再读这句话,感觉一定与刚才不同。
(4)、师:哎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还有什么原因。联系前文想想。
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迟到的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作为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男生读一遍,然后女生再读一遍(出示:爸爸气极了„„冒着大雨去上学去了。)
A 、为了让英子上学不迟到,不养成迟到的坏毛病,这次我一定要狠狠地打„„(男生读)
B 、那一次爸爸打得真重呀,我想忘也忘不了„„(女生读)
3. 师: 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每一鞭狠狠地打在我身上,也狠狠的打在父亲心上,父亲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默读11—15自然段,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请同学们用你的心,你的情去体会。配乐。出示:我走出教室„„又拿出两块钱给我。
(1)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师:(出图音乐)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师:刚才的委屈,生气全没了,原来父亲疼我是爱我,严格的教育我更是他深深的爱呀!(板书)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当中,好好读读英子最忘不掉的这两幕——“挨打”与“送衣”部分吧!(配乐朗读)
难怪,几十年后,林海音回忆她父亲时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齐读板书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之后,有一次父亲还是忍不住问起了“我”„„(播放“画外音) 四、 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 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
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出示林海音资料)
2、 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也许狠狠的打了你,也许你生气甚至怀恨在心,今天学习了林海音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五、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 除了父女情, 这篇课文里还有浓浓的师生情、母女情,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能用心去慢慢地品读,去体会这些无形的真爱。
2.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所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下读读这篇文章,发文章,可以和同学,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3.也可以模仿《迟到》这篇文章,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感动的事。
课件准备:
1.出示:“挨打”的那段话
2.句子: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居然有勇气不挪动。(“居然”打点)
3.出示:“送东西”那段话
4.出示图和音乐,学生谈“我”会说什么。
5.再次出示“挨打”“送衣”两段话,配乐
6.话外音
7.出示林海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