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年事

李光泽

《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02日 12 版)

陕北的年事是从杀猪开始的。褪了毛的猪被大家从热气腾腾的老瓮里拽出来,撂到石床上,杀猪把式用刀尖在猪后蹄上划一个口子,腮帮子一鼓一鼓,把猪吹胀,倒挂在架子上。那猪圆滚滚的,白花花的,在风中十分耀眼。杀猪把式给一村一院的人杀猪是不挣钱的,但要挣个猪尾巴,心轻的一刀子剜下的就是个猪尾巴,心重的则要在猪屁股蛋子上狠狠地割一块肉。

做年茶饭是陕北年事中的重头戏。女子们蒸黄馍馍要一鼓作气,一锅接着一锅蒸。灶火旁风箱吧嗒吧嗒响着,大铁锅里开水翻江倒海滚着,窑里雾气蒙蒙,一幅蒸蒸日上的景象。赶最后一锅出来时,簸箩里、簸箕里、盆子里、瓮盖上到处都是黄馍馍了,看着都喜兴。家家做油糕也是少不了的,做油糕有很多诀窍,碾米时箩子粗细要正好,拌面时洒水不能多也不能少,蒸糕时蒸汽强弱要正好,炸糕时火候大小要正好,这样做出来的油糕保证软绵绵、香喷喷。父母做卤水豆腐、手擀粉条时,我们弟兄几个总是眼巴巴地在锅台边守着,一出锅,一人端半碗。吃豆腐时,母亲不住地安顿,慢些吃。吃粉条时,母亲也安顿,慢些吃,操心把喉咽拴住了。

腊月廿三以后,挑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我们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全部搬到院子里,搬不动的箱子柜子用床单罩住,然后把扫帚绑在一根长长的打枣棍子上,把窑里每一个角落的蜘蛛网、烟灰、尘土都扫了,再把家当一件一件搬回家,擦拭干净安置好。紧接着,各家各户就开始打浆糊,贴年画,糊窗子。主妇要是有兴致,还会在小碗里倒点清油,用棉花团蘸着清油顺着窗格子把窗户纸涂一遍,这样阳光一照,窑里会格外亮堂。新门亮窗,当然不能少了窗花。只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巧婆姨俊女子三下两下就能剪出龙飞凤舞,这儿一对小鱼儿,那儿一对喜鹊,往窗格子上一贴,平添几分喜气。

月尽这一天,先要贴对子,一架门窗两副,要双的。有的人家不会写,又嫌请人写麻烦,就拿碗瓜瓜蘸了墨汁在红纸上印几个圆坨子,尽管一个字也没有,但远远地照见,依旧红格艳艳。年夜饭要趁早吃,白面兔兔、白面雀雀和软油糕是少不了的美食,说是吃了面兔兔能像兔兔一样跳,吃了面雀雀能像雀雀一样飞,吃了软油糕步步高。等到天色麻乎乎时,就开始放鞭炮、点灯笼。灯笼多是老辈子人留下的,用上等的木料钉一个小巧玲珑的灯楼,古色古香,四周麻纸一糊,写上“明灯高照”四个大字,里面安一盏油灯,往当院一挂,灯光影影绰绰,朦朦胧胧。若是遇到下雪,就绝了,灯笼红红的,雪花飘飘的,大年三十雪打灯,瑞气临门。挂了灯笼,就该点香了,土地、门神,青龙、白虎,都要敬到,万万不敢漏了。腊月廿三送灶君,要从家里往出点,大年三十迎灶君,要往回点。点香时,猴娃娃要磕头,大人要作揖。

正月初一,鸡叫头遍,父亲就把门拉开一道缝,伸出一只胳膊在窗格子摸一个两响子炮,点了,脆脆地、亮亮地响了,谓之 “开门炮”。之后就和母亲盘腿坐在炕头捏扁食,一边捏着,一边陈芝麻烂谷子拉着家常,既像是总结去年的家事,又像是安排新年的生活。母亲会习惯性地往扁食里包些硬币,说谁吃出来谁的财运好,谁就来财呀!

正月初二,村上的人提了篮子,带上烧酒、祭食和纸钱,相跟着去祖坟烧纸。新买的烧纸要用纸钉打出铜钱的模样,否则就是心不诚,给先人送了假钱。正月廿三晚上,家家户户要打野火。圪针火一蹿两丈高,把院子里照得通红。火头渐低时,一家人一个接一个跳野火,跳过来跳过去,要跳三次,然后把被褥和枕头从炕上抱出来,在火堆上头燎三下。最后,把“枣山山”拿出来在圪针火上烤了,全家人掰开吃,吃了消灾免难,福寿双全。说是 “枣山山”,其实就是几根面带子缠了些大红枣儿,就像蛇盘九颗蛋,盘来盘去,盘成一座“山”,蒸熟了供在灶君名下,一直要供到正月廿三,好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正月廿三过了,陕北的年就算过完了。于是,拦羊的盼今年地肥草美,种地的盼今年风调雨顺,打短工的怀着希望别了妻儿,耍手艺的背着锤錾出了村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李光泽

《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02日 12 版)

陕北的年事是从杀猪开始的。褪了毛的猪被大家从热气腾腾的老瓮里拽出来,撂到石床上,杀猪把式用刀尖在猪后蹄上划一个口子,腮帮子一鼓一鼓,把猪吹胀,倒挂在架子上。那猪圆滚滚的,白花花的,在风中十分耀眼。杀猪把式给一村一院的人杀猪是不挣钱的,但要挣个猪尾巴,心轻的一刀子剜下的就是个猪尾巴,心重的则要在猪屁股蛋子上狠狠地割一块肉。

做年茶饭是陕北年事中的重头戏。女子们蒸黄馍馍要一鼓作气,一锅接着一锅蒸。灶火旁风箱吧嗒吧嗒响着,大铁锅里开水翻江倒海滚着,窑里雾气蒙蒙,一幅蒸蒸日上的景象。赶最后一锅出来时,簸箩里、簸箕里、盆子里、瓮盖上到处都是黄馍馍了,看着都喜兴。家家做油糕也是少不了的,做油糕有很多诀窍,碾米时箩子粗细要正好,拌面时洒水不能多也不能少,蒸糕时蒸汽强弱要正好,炸糕时火候大小要正好,这样做出来的油糕保证软绵绵、香喷喷。父母做卤水豆腐、手擀粉条时,我们弟兄几个总是眼巴巴地在锅台边守着,一出锅,一人端半碗。吃豆腐时,母亲不住地安顿,慢些吃。吃粉条时,母亲也安顿,慢些吃,操心把喉咽拴住了。

腊月廿三以后,挑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我们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全部搬到院子里,搬不动的箱子柜子用床单罩住,然后把扫帚绑在一根长长的打枣棍子上,把窑里每一个角落的蜘蛛网、烟灰、尘土都扫了,再把家当一件一件搬回家,擦拭干净安置好。紧接着,各家各户就开始打浆糊,贴年画,糊窗子。主妇要是有兴致,还会在小碗里倒点清油,用棉花团蘸着清油顺着窗格子把窗户纸涂一遍,这样阳光一照,窑里会格外亮堂。新门亮窗,当然不能少了窗花。只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巧婆姨俊女子三下两下就能剪出龙飞凤舞,这儿一对小鱼儿,那儿一对喜鹊,往窗格子上一贴,平添几分喜气。

月尽这一天,先要贴对子,一架门窗两副,要双的。有的人家不会写,又嫌请人写麻烦,就拿碗瓜瓜蘸了墨汁在红纸上印几个圆坨子,尽管一个字也没有,但远远地照见,依旧红格艳艳。年夜饭要趁早吃,白面兔兔、白面雀雀和软油糕是少不了的美食,说是吃了面兔兔能像兔兔一样跳,吃了面雀雀能像雀雀一样飞,吃了软油糕步步高。等到天色麻乎乎时,就开始放鞭炮、点灯笼。灯笼多是老辈子人留下的,用上等的木料钉一个小巧玲珑的灯楼,古色古香,四周麻纸一糊,写上“明灯高照”四个大字,里面安一盏油灯,往当院一挂,灯光影影绰绰,朦朦胧胧。若是遇到下雪,就绝了,灯笼红红的,雪花飘飘的,大年三十雪打灯,瑞气临门。挂了灯笼,就该点香了,土地、门神,青龙、白虎,都要敬到,万万不敢漏了。腊月廿三送灶君,要从家里往出点,大年三十迎灶君,要往回点。点香时,猴娃娃要磕头,大人要作揖。

正月初一,鸡叫头遍,父亲就把门拉开一道缝,伸出一只胳膊在窗格子摸一个两响子炮,点了,脆脆地、亮亮地响了,谓之 “开门炮”。之后就和母亲盘腿坐在炕头捏扁食,一边捏着,一边陈芝麻烂谷子拉着家常,既像是总结去年的家事,又像是安排新年的生活。母亲会习惯性地往扁食里包些硬币,说谁吃出来谁的财运好,谁就来财呀!

正月初二,村上的人提了篮子,带上烧酒、祭食和纸钱,相跟着去祖坟烧纸。新买的烧纸要用纸钉打出铜钱的模样,否则就是心不诚,给先人送了假钱。正月廿三晚上,家家户户要打野火。圪针火一蹿两丈高,把院子里照得通红。火头渐低时,一家人一个接一个跳野火,跳过来跳过去,要跳三次,然后把被褥和枕头从炕上抱出来,在火堆上头燎三下。最后,把“枣山山”拿出来在圪针火上烤了,全家人掰开吃,吃了消灾免难,福寿双全。说是 “枣山山”,其实就是几根面带子缠了些大红枣儿,就像蛇盘九颗蛋,盘来盘去,盘成一座“山”,蒸熟了供在灶君名下,一直要供到正月廿三,好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正月廿三过了,陕北的年就算过完了。于是,拦羊的盼今年地肥草美,种地的盼今年风调雨顺,打短工的怀着希望别了妻儿,耍手艺的背着锤錾出了村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相关文章

  • 病房里的百岁寿诞
  • □郝黎 翁伟秦 今年三月底,几年来已被下过十几次病危通知书的革命老人马皓,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迎来了他的百岁寿诞. 虽是病房,但仍洋溢着喜气.贴在墙面上的"寿"字,是马老家三代人用收藏的8条红领巾贴成,简朴而又有新意 ...查看


  • 写景诗句: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原文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 ...查看


  • 爱国诗歌: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原文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 ...查看


  • 陕北方言与文化研究
  • 成人毕业论文 题 目:陕北方言与文化研究 所在学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学 2015年7月 陕北方言与文化研究 摘要: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先秦.秦汉古语,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陕北方言是研究陕北文化的基础,通过陕北方言词可以 ...查看


  • 本科毕业论文,论陕北民歌的语言
  • 本科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论陕北民歌的语言 学生姓名: 佚 名 学 号: 佚 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汉语言1201 指导教师: 康 老 师 完成日期: 2016年 5 月 2日 论陕北民歌的语言 内 容 摘 要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 ...查看


  • 陕北共产党人的历史功绩_张化民(2)
  •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5年/1月/6日/第004版 综合 陕北共产党人的历史功绩 --纪念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红二十七军成立80周年(二) 特约撰稿 张化民 蔡功文 禹贡学社西北根据地研究室主任 本报总编辑 禹贡学社 秘书长 1931年初,根 ...查看


  • 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教学的研究
  • 西安体育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教学的研究 姓名:常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杨建设 2011-04 摘 要 陕北秧歌是以舞蹈.音乐为载体,融音乐.舞蹈.诗歌.戏曲.话剧为一体,在陕北流传的所有 ...查看


  • 关于陕北文化研究
  • 文史纵横 关于陕北文化研究 吕 静 -榆林市艺术馆文化研究室,陕西榆林)'3$$$. 摘要:陕北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对在一定区域社会条件下"陕北人"的精神生产活动.成果.生活方式.价 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要实现陕北文化研 ...查看


  • 路遥与陕北方言
  •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方言研究专家刘勋宁曾说:"研究地方文化,包括研究地方的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两个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对语言资料的依赖程度都要更甚于主体文化."(刘勋宁语) 路遥一生多半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