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
一 概述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血尿酸浓度增高,导致体内尿酸盐沉积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泌尿系统结石及痛风性肾病组成的痛风综合征的一组临床特点,而痛风性关节炎常成为首发表现。多见于中年男性, 发病年龄多在40~55岁。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该病的危险因素。饮食中高嘌呤、高蛋白和饮酒可诱发或加重痛风及关节炎的发作。其发病机制为嘌呤吸收过多,嘌呤生物合成增加,尿酸排泄障碍。
二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1、 无症状期:临床上病人无症状,仅有血尿酸增高,此期可维持很长时间,可达20年。
2、 急性关节炎期:发病急骤,常在夜间突然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可高达70~80%,关节疼痛剧烈,很快出现红、肿、热,皮肤呈暗红或红色,似“蜂窝组织炎”,轻触即可疼痛难忍,大关节受累可有关节疼痛,在发病初期85~95%的患者仅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部分患者有高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未经治疗病程持续3~10天可自行缓解,缓解期关节局部不遗留任何不适。
3、 间歇期:第一次发病数月或数年内病人无症状,血尿酸可增高。
4、 慢性关节炎期:多由急性期发展而来,可多关节受累,发病频繁,间歇期缩短。关节出现畸形和功能受限,皮下痛风石形成。痛风石常见于耳廓、鹰嘴、手指、髌韧带、膝关节、足背等部位。部分病人有肾结石及肾病表现,出现肾绞痛、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等。
(二) 检查
1 必要检查
(1)血尿酸测定 通常用尿酸酶法测定,此法特异性高。正常值:男性3.0~7.0 mg/dl(178~416umol/L),女性2.5~6.0mg/dl(148.5~356umol/L)。在临床中,有少数病人在发作期血尿酸的水平正常, 它不是诊断的唯一指标。
(2)尿酸的测定 可用来判断高尿酸血症是因生成增多还是排出减少,对
选择药物和评价治疗效果有指导作用,常规饮食24h 尿酸应为1000mg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h 尿酸值应
(3)X 线检查 在早期急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软组织内有钙化影则称痛风石。晚期关节间隙均匀性狭窄,关节边缘可见偏心性半圆形或卵圆形,边缘锐利、界限清楚的穿凿样或虫噬样骨质破坏,其方向和骨的长轴一致,边缘硬化。
2.其它检查
(1)关节液检查 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到白细胞吞噬的或游离的尿酸盐结晶,呈针状,并有负性环折光现象,具有特征性,在急性期其阳性率达95%。
(2)组织学检查 对可疑的痛风石组织可以作活检诊断。
(三)诊断标准:目前临床上应用美国类风湿协会197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1、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1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整个关节呈暗红色。第一跖趾关节肿痛。
3、单侧跗骨关节急性发作。
4、高尿酸血症。
5、有痛风石。
6、发作可自行停止。
凡是具备上述3条以上,并可除外继发性痛风即可诊断。
(四)鉴别诊断
1、蜂窝组织炎及丹毒:该病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性症状较突出,局部皮下组织肿胀明显而关节无疼痛、肿胀和触痛,不经治疗很难自行消失。
2、假性痛风:此病为青年发病,发病较急可持续半日至数周,关节液可见焦磷酸盐结晶,而血中尿酸不高,X 线片可见软骨钙化,膝关节可见半月板骨化。
三 治疗
急性期治疗使用抗炎止痛药,禁用降尿酸药及影响尿酸排泄药,注意休息,多饮水,维持饮食治疗。
(1)卧床休息,患肢抬高。
(2)抗炎止痛药: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如英太青50mg2次/日。
(3)秋水仙碱:抗癌药,毒性大,只用于难治性患者。
间歇期及慢性期
(1)促尿酸排泄药 可阻止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常用药为丙磺舒,开始剂量为0.25~0.5g,1~2次/日,每隔一周用量增加0.25~0.5g,直至维持至1~2g/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g/日。同时应大量饮水,加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纳以碱化尿液,防止肾结石;苯磺酰酮,剂量0.1g,4次/日,每周递增0.1g 直至0.3~0.4g/日,最大剂量0.8g/日。副作用有一过性皮疹,肾毒性,清度水钠潴留。
(2)抑制尿酸生成药 仅有别嘌呤醇,剂量50mg/次,2次/日, 以后每两周递增0.1g ,直至100mg/次,3次/日,一般不超过0.6g/日。副作用有皮疹,药热,肝肾损害,脊髓抑制,严重者有上皮融解样坏死和剥脱性皮炎,长时间应用者应长期复查肝肾功能、血象。
(二)非药物治疗
(1)低嘌呤饮食 控制含嘌呤高的饮食,减少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高嘌呤食品包括动物内脏,水产品如鱼、虾、蟹和肉类等。低嘌呤食品主要有牛奶、豆制品、鸡蛋、蔬菜和谷物制品等。
(2)严格忌酒。
(3)多食碱性食物 如油菜、白菜、胡萝卜、瓜类等。
(4)休息 急性期以休息为主,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寒冷与损伤等。
(三)本病一般不需手术治疗,除非局部痛风石较大,影响穿鞋时,可行痛风石切除术。
四 预后
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有:
1. 病程长,血尿酸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2. 发病年龄小;
3. 有家族史;
4. 未行饮食控制;
5. 伴有肾病;
6. 急性发作频繁;
7. 较早出现痛风结节,数量多,体积大。
痛风性关节炎
一 概述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血尿酸浓度增高,导致体内尿酸盐沉积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泌尿系统结石及痛风性肾病组成的痛风综合征的一组临床特点,而痛风性关节炎常成为首发表现。多见于中年男性, 发病年龄多在40~55岁。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该病的危险因素。饮食中高嘌呤、高蛋白和饮酒可诱发或加重痛风及关节炎的发作。其发病机制为嘌呤吸收过多,嘌呤生物合成增加,尿酸排泄障碍。
二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1、 无症状期:临床上病人无症状,仅有血尿酸增高,此期可维持很长时间,可达20年。
2、 急性关节炎期:发病急骤,常在夜间突然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可高达70~80%,关节疼痛剧烈,很快出现红、肿、热,皮肤呈暗红或红色,似“蜂窝组织炎”,轻触即可疼痛难忍,大关节受累可有关节疼痛,在发病初期85~95%的患者仅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部分患者有高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未经治疗病程持续3~10天可自行缓解,缓解期关节局部不遗留任何不适。
3、 间歇期:第一次发病数月或数年内病人无症状,血尿酸可增高。
4、 慢性关节炎期:多由急性期发展而来,可多关节受累,发病频繁,间歇期缩短。关节出现畸形和功能受限,皮下痛风石形成。痛风石常见于耳廓、鹰嘴、手指、髌韧带、膝关节、足背等部位。部分病人有肾结石及肾病表现,出现肾绞痛、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等。
(二) 检查
1 必要检查
(1)血尿酸测定 通常用尿酸酶法测定,此法特异性高。正常值:男性3.0~7.0 mg/dl(178~416umol/L),女性2.5~6.0mg/dl(148.5~356umol/L)。在临床中,有少数病人在发作期血尿酸的水平正常, 它不是诊断的唯一指标。
(2)尿酸的测定 可用来判断高尿酸血症是因生成增多还是排出减少,对
选择药物和评价治疗效果有指导作用,常规饮食24h 尿酸应为1000mg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h 尿酸值应
(3)X 线检查 在早期急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软组织内有钙化影则称痛风石。晚期关节间隙均匀性狭窄,关节边缘可见偏心性半圆形或卵圆形,边缘锐利、界限清楚的穿凿样或虫噬样骨质破坏,其方向和骨的长轴一致,边缘硬化。
2.其它检查
(1)关节液检查 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到白细胞吞噬的或游离的尿酸盐结晶,呈针状,并有负性环折光现象,具有特征性,在急性期其阳性率达95%。
(2)组织学检查 对可疑的痛风石组织可以作活检诊断。
(三)诊断标准:目前临床上应用美国类风湿协会197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1、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1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整个关节呈暗红色。第一跖趾关节肿痛。
3、单侧跗骨关节急性发作。
4、高尿酸血症。
5、有痛风石。
6、发作可自行停止。
凡是具备上述3条以上,并可除外继发性痛风即可诊断。
(四)鉴别诊断
1、蜂窝组织炎及丹毒:该病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性症状较突出,局部皮下组织肿胀明显而关节无疼痛、肿胀和触痛,不经治疗很难自行消失。
2、假性痛风:此病为青年发病,发病较急可持续半日至数周,关节液可见焦磷酸盐结晶,而血中尿酸不高,X 线片可见软骨钙化,膝关节可见半月板骨化。
三 治疗
急性期治疗使用抗炎止痛药,禁用降尿酸药及影响尿酸排泄药,注意休息,多饮水,维持饮食治疗。
(1)卧床休息,患肢抬高。
(2)抗炎止痛药: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如英太青50mg2次/日。
(3)秋水仙碱:抗癌药,毒性大,只用于难治性患者。
间歇期及慢性期
(1)促尿酸排泄药 可阻止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常用药为丙磺舒,开始剂量为0.25~0.5g,1~2次/日,每隔一周用量增加0.25~0.5g,直至维持至1~2g/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g/日。同时应大量饮水,加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纳以碱化尿液,防止肾结石;苯磺酰酮,剂量0.1g,4次/日,每周递增0.1g 直至0.3~0.4g/日,最大剂量0.8g/日。副作用有一过性皮疹,肾毒性,清度水钠潴留。
(2)抑制尿酸生成药 仅有别嘌呤醇,剂量50mg/次,2次/日, 以后每两周递增0.1g ,直至100mg/次,3次/日,一般不超过0.6g/日。副作用有皮疹,药热,肝肾损害,脊髓抑制,严重者有上皮融解样坏死和剥脱性皮炎,长时间应用者应长期复查肝肾功能、血象。
(二)非药物治疗
(1)低嘌呤饮食 控制含嘌呤高的饮食,减少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高嘌呤食品包括动物内脏,水产品如鱼、虾、蟹和肉类等。低嘌呤食品主要有牛奶、豆制品、鸡蛋、蔬菜和谷物制品等。
(2)严格忌酒。
(3)多食碱性食物 如油菜、白菜、胡萝卜、瓜类等。
(4)休息 急性期以休息为主,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寒冷与损伤等。
(三)本病一般不需手术治疗,除非局部痛风石较大,影响穿鞋时,可行痛风石切除术。
四 预后
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有:
1. 病程长,血尿酸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2. 发病年龄小;
3. 有家族史;
4. 未行饮食控制;
5. 伴有肾病;
6. 急性发作频繁;
7. 较早出现痛风结节,数量多,体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