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校外补课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校外补课,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学生为提高学习成绩,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校外进行的以文化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为了使校外补课发挥应有的价值,本文对校外补课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教育观念、教师发展、学生评价、政府调控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 校外补课 素质教育   一、中小学生校外补课的现状   1.校外补课的科目   课外学习的内容分散而多样,主要包括:英语、数学、物理、美术、声乐、舞蹈、硬笔书法、棋类等。但据部分沈阳市政协委员对全市39所中小学的调查,有77.1%的初中生上辅导班,补习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小学生中有64%补习数学、语文、英语。 由此可见,大家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它学科。[1]   2.校外补课的形式   2.1社会上的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大多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及教师队伍,针对学生的学习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科目。培训规模呈现为一对一、一对多或小班化教学。[2]   2.2在校大学生家教,是比较常见的校外补课形式。一般是学生家长通过熟人、中介、报纸、网络等途径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在校大学生。地点通常在学生家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时间。[3]   3.校外补课的人数   根据马鸿霞2010年10月对三所城市初中生的校外补课现状进行的调查,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比例最高,为 61.57%;学习成绩良好、一般、较差的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比例分别为 59.35%、56.79%、55%。四种类型的学生至少有一半都参加了教育补习,表明教育补习既在“培优”又在“补差”。 可见中小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好坏,都参加校外补课班。   二、校外补课泛滥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1.1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匀分配,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其中,城乡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当地教育资源的投入,拉大了城乡的教育水平差距,使优质资源尤其是优质师资更多地流向城市。为了使孩子能够进入优质的学校,考取重点的高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家长不得不通过课外补课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4]   1.2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化,就业形势更趋严峻。为了使孩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家都把高考视为生命的转折点。由此看来,增加孩子的校外补课,提升孩子的知识水平成为家长不得不选择的路。   1.3市场经济牟利为主的宣传造势,校外补课如火如荼。伴随着考重点高中、品牌大学的理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与学校教育内容接轨,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切实让孩子掌握知识要点……”这样的宣传层出不穷,渲染了学生课外补课的迫在眉睫。   2.学校因素   2.1教育评价中学校办学,教师绩效,学生学业评价的标准问题。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以知识试卷模式的测评依旧存在。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优、职称这些无不与学生的发展挂钩。学校和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2.2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考试制度逐渐突显出中小学升学考试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评价标准的背后,实质算来必要归结到高考的指挥棒。一纸定终生的现象依旧存在,高考选拔制度不突破,纵然有万般计策也难解校外补课之风。   2.3教师的待遇在市场经济社会下也会存在着生活的困境。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劳力劳心的教师面对收益的单一,难免打着为了孩子着想的旗帜,额外开展补课班。   3.家庭因素   3.1家长自身观念和学识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家长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认为“人家学,咱也不能落下”。但是面对学生们繁、难、怪的练习题,一些家长根本指导不了,即使能够指导自己的孩子,在父母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家长们也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选择校外补课。   3.2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力也是持续不减,父母不得不把大多数时间投在工作上。只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就成了无暇顾及的对象,校外补课也成了他们的首选。   三、避免不合理校外补课现象的对策   1.理性对待校外补课   1.1家长要理性对待校外补课,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应客观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校外补课,但绝不能让孩子在高压下超负荷地进行校外补课。   1.2社会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新闻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正确的导向性作用,客观地对课外补课机构进行宣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三管齐下,相互密切协作配合,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转变“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学习观。[5]   2.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1学、思、教相互促进,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知识含量,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永无止境的学、坚持不懈地思,充满激情地教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三部曲”,构成了教师专业生活的主旋律。 可见,注重学、思、教的相互促进,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才是提高学生学业的有效途径。   2.2多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待遇,以调动教师积极工作的热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职业倦怠,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学校教学质量偏低,校外补课势必会蓬勃发展,而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各位教师的工作热情。[6]   2.3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准,改变学生的评价标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进行的时代的召唤,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只强调知识、智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全面的改革学生的评价标准,才能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5]   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学校的学生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学生评价的多样性、全方位,以及智力、品德、价值观等因素,减少只对文化课的重视,进而减轻学生校外补课的负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4.1政府应该实行公立为主、市场为辅的校外补课机构政策,加强对课外培训机构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和引导,整合资源,并逐步配备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具有从教资格的专业人员。政府还要和社会共同监督校外补课机构,并定期进行评价审核,以此来实现优胜劣汰,保证校外补课机构的教育质量。同时,政府还要完善非教育系统办的校外补课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为其坚持公益性社会服务提供政策性保障。   4.2注重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政治、经济的的影响。其中地区教育的差距、城乡教育的差距、校际间的差距这些无不呼唤着教育注重公平。针对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提出“教育均衡的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发展”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因此,在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公平和均衡的改革中也应该内在的包含个体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6]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学?思?教:教师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2003(8).   [4]刘建林.北京市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 马鸿霞.城市初中生教育补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11.   [6]郑爽.减负该从哪里做起.教育科学研究【J】,2011(5).

  摘 要:校外补课,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学生为提高学习成绩,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校外进行的以文化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为了使校外补课发挥应有的价值,本文对校外补课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教育观念、教师发展、学生评价、政府调控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 校外补课 素质教育   一、中小学生校外补课的现状   1.校外补课的科目   课外学习的内容分散而多样,主要包括:英语、数学、物理、美术、声乐、舞蹈、硬笔书法、棋类等。但据部分沈阳市政协委员对全市39所中小学的调查,有77.1%的初中生上辅导班,补习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小学生中有64%补习数学、语文、英语。 由此可见,大家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它学科。[1]   2.校外补课的形式   2.1社会上的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大多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及教师队伍,针对学生的学习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科目。培训规模呈现为一对一、一对多或小班化教学。[2]   2.2在校大学生家教,是比较常见的校外补课形式。一般是学生家长通过熟人、中介、报纸、网络等途径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在校大学生。地点通常在学生家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时间。[3]   3.校外补课的人数   根据马鸿霞2010年10月对三所城市初中生的校外补课现状进行的调查,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比例最高,为 61.57%;学习成绩良好、一般、较差的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比例分别为 59.35%、56.79%、55%。四种类型的学生至少有一半都参加了教育补习,表明教育补习既在“培优”又在“补差”。 可见中小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好坏,都参加校外补课班。   二、校外补课泛滥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1.1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匀分配,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其中,城乡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当地教育资源的投入,拉大了城乡的教育水平差距,使优质资源尤其是优质师资更多地流向城市。为了使孩子能够进入优质的学校,考取重点的高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家长不得不通过课外补课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4]   1.2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化,就业形势更趋严峻。为了使孩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家都把高考视为生命的转折点。由此看来,增加孩子的校外补课,提升孩子的知识水平成为家长不得不选择的路。   1.3市场经济牟利为主的宣传造势,校外补课如火如荼。伴随着考重点高中、品牌大学的理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与学校教育内容接轨,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切实让孩子掌握知识要点……”这样的宣传层出不穷,渲染了学生课外补课的迫在眉睫。   2.学校因素   2.1教育评价中学校办学,教师绩效,学生学业评价的标准问题。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以知识试卷模式的测评依旧存在。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优、职称这些无不与学生的发展挂钩。学校和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2.2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考试制度逐渐突显出中小学升学考试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评价标准的背后,实质算来必要归结到高考的指挥棒。一纸定终生的现象依旧存在,高考选拔制度不突破,纵然有万般计策也难解校外补课之风。   2.3教师的待遇在市场经济社会下也会存在着生活的困境。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劳力劳心的教师面对收益的单一,难免打着为了孩子着想的旗帜,额外开展补课班。   3.家庭因素   3.1家长自身观念和学识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家长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认为“人家学,咱也不能落下”。但是面对学生们繁、难、怪的练习题,一些家长根本指导不了,即使能够指导自己的孩子,在父母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家长们也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选择校外补课。   3.2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力也是持续不减,父母不得不把大多数时间投在工作上。只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就成了无暇顾及的对象,校外补课也成了他们的首选。   三、避免不合理校外补课现象的对策   1.理性对待校外补课   1.1家长要理性对待校外补课,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应客观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校外补课,但绝不能让孩子在高压下超负荷地进行校外补课。   1.2社会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新闻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正确的导向性作用,客观地对课外补课机构进行宣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三管齐下,相互密切协作配合,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转变“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学习观。[5]   2.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1学、思、教相互促进,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知识含量,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永无止境的学、坚持不懈地思,充满激情地教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三部曲”,构成了教师专业生活的主旋律。 可见,注重学、思、教的相互促进,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才是提高学生学业的有效途径。   2.2多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待遇,以调动教师积极工作的热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职业倦怠,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学校教学质量偏低,校外补课势必会蓬勃发展,而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各位教师的工作热情。[6]   2.3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准,改变学生的评价标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进行的时代的召唤,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只强调知识、智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全面的改革学生的评价标准,才能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5]   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学校的学生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学生评价的多样性、全方位,以及智力、品德、价值观等因素,减少只对文化课的重视,进而减轻学生校外补课的负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4.1政府应该实行公立为主、市场为辅的校外补课机构政策,加强对课外培训机构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和引导,整合资源,并逐步配备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具有从教资格的专业人员。政府还要和社会共同监督校外补课机构,并定期进行评价审核,以此来实现优胜劣汰,保证校外补课机构的教育质量。同时,政府还要完善非教育系统办的校外补课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为其坚持公益性社会服务提供政策性保障。   4.2注重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政治、经济的的影响。其中地区教育的差距、城乡教育的差距、校际间的差距这些无不呼唤着教育注重公平。针对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提出“教育均衡的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发展”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因此,在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公平和均衡的改革中也应该内在的包含个体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6]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学?思?教:教师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2003(8).   [4]刘建林.北京市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 马鸿霞.城市初中生教育补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11.   [6]郑爽.减负该从哪里做起.教育科学研究【J】,2011(5).


相关文章

  • 初中生校外补课现状调查报告
  • 初中生校外补课现状调查报告 最近二十年的范围内,补习教育已成为非常庞大的产业,它与正规教育体系相伴而生,这一产业消耗了大量资金,占用了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 对于这样一个体系,学生.家长对它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它满足了学生和家长不同类 ...查看


  •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研究
  •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研究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师德行为的具体要求,因此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最终找出解决的对策对于真正贯彻落实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着 ...查看


  •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
  • 摘要:从区域调研看,当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理念缺位.方法缺失.能力缺陷.结构缺憾.职业倦怠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政策推行过急,配套制度保障不足.要有效解决这些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以人为本,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完善 ...查看


  •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归因与对策
  •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归因与对策 摘要:现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88年以教督字001号文件印发<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并在2009年国家又再一次<规范中 ...查看


  • 教育部公布举报电话 6条红线
  • 教育部公布举报电话 6条"红线"严禁有偿补课 2015-07-06 11:43 光明网 A+A- 近日,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划出6条"红线":严禁中小 ...查看


  • 教育局负责人回应小学生补课投诉:又不是杀人放火|补课|关工委
  • 2014年09月19日 05:25 来源:现代快报 原标题:才上一年级就补课 每门要交260元 近日,扬州高邮市多名学生家长向现代快报反映,孩子刚上一年级,就被学校老师要求到校外一家培训中心补课,每门课收费260元,学费由老师代收.昨天下午 ...查看


  • 学校关于严禁教职工有偿补课参与校外午托机构服务 自查情况的报告
  • ____________学校关于严禁教职工有偿补课.参与 校外午托机构服务 自查情况的报告 我校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按照西乡塘区教育局要求召开了全 ...查看


  •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 [摘要]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辽宁省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4 593人进行调查.结果 有心理问题者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 ...查看


  • 2010市级课题研究报告-最终版
  • 宿迁市教科所"十一·五"规划课题 <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宿迁市宿豫区井头第二初级中学 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主持人: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