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每题7分,43、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6分)

4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6、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47、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A 3、B 4、D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A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评分标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 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

三、简答题(共26分)

41、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42、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

43、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分)

44、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2分)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评分标准]

(1)论述题的第45、46、47题三题中,考生任选其中二题作答。如果三题全部作答,第47题的答卷无效。

(2)要求答卷政治观点正确,政治观点错误的,该题为0分。

(3)要求答案观点全面,表述清楚。观点不全面,表述不清楚,酌情扣分。

(4)如果答卷表述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意思相近,也要给分。

(5)如果答卷在某些方面阐述深入,有创见,可以多给分,但全部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总分。

45、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1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3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2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2分)

(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2分) 46、

(1)人中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2分)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2分)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3分)

(2)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惩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分)

(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分)

47、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2分)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每题7分,43、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6分)

4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6、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47、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A 3、B 4、D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A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评分标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 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

三、简答题(共26分)

41、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42、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

43、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分)

44、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2分)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评分标准]

(1)论述题的第45、46、47题三题中,考生任选其中二题作答。如果三题全部作答,第47题的答卷无效。

(2)要求答卷政治观点正确,政治观点错误的,该题为0分。

(3)要求答案观点全面,表述清楚。观点不全面,表述不清楚,酌情扣分。

(4)如果答卷表述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意思相近,也要给分。

(5)如果答卷在某些方面阐述深入,有创见,可以多给分,但全部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总分。

45、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1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3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2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2分)

(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2分) 46、

(1)人中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2分)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2分)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3分)

(2)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惩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分)

(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分)

47、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2分)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分)


相关文章

  • 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3年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著 试题(每题50分,共100分) 1. 试论恩格斯关于认识发展的辩证法思想,并运用这一思想说明为什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 ...查看


  • 哲学考研试题大汇集
  • 哲学试题汇集 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哲学系) 北京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逻辑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招生专业:逻辑学 研究方向:逻辑哲学 指导教师:陈波 试题: 一.评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它的批判(20分) ...查看


  • 2014年高考政治试题评价(山东省考试院)
  • 关注社会热点 彰显学科价值 2014年高考山东卷思想政治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题在变化中保持了相对稳定,在稳定中积极寻求创新,平实中不乏新意.试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坚持基础性 ...查看


  • 2017年广东省接受军转干部安置考试试题
  • 2017年广东省接受军转干部安置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 本次考试是对考生政治.经济.国情等基础知识的测试, 请按要求作答. 3. 答题前,考生应用黑 ...查看


  • 2016年云南省曲靖市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16年云南省曲靖市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工作人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是对考生政治.经济.国情等基础知识的测试,请按要求作答. 3.答题前,考生 ...查看


  • 西方哲学史试题库
  • 西方哲学史 一.概念解释: 1.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毕达哥拉斯派) 2.逻格斯(赫拉克里特) 3.理想国(柏拉图)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5.<理想国> 6.文艺复兴 7.单子论(莱布尼兹) 8.理性(康德) 9.人性论(卢梭 ...查看


  • 必四前两个单元考试教师卷
  • 2015-2016学年度万杰朝阳学校12月月考卷 考试范围:必4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答案]D [解析]略 4.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正是因为自己心中拥有目标,便相 ...查看


  • 政治测试题
  • 政治测试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产生以来就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 .对 哲学 ...查看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1]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试题 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是最 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 2:不属于家长制管 ...查看


  • 宣城事业单位模拟
  • 宣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模拟练习 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2:不属于家长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