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材必背点

第二课:

第三课——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措施

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有没有) 消费什么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变没变) 怎样消费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好不好) 消费得怎么样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想不想) 想不想消费(欲望)

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4)要加快科技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5)全面深化改革

第五课:

(一)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经营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形象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

(2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其他因素:

(4)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P36)

(5)通过兼并和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P41概括性语言)

(6)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9)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二)就业的意义与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B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或:通过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C 、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他: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要求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从党和政府看:

①要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人们就业和再就业,鼓励创业;

③完善劳动力市场,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如加大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规范人才市场,扩大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

④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2)劳动者本人:

①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惜的精神

②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④发扬创业精神,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3)企业:

①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②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④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国家:

①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实施劳动法,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并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2)劳动者本人:

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理、合法途径加以维护。

(3)企业等用人单位:

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严格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课: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或体现社会公平的?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又一重要举措)

①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

②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硬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二)当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3、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4、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

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第九课:

市场调节的优点:

(1)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宏观调控的原因:

(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部门和领域市场调节不了,有些部门和领域不能让市场调节;在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课:

第三课——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措施

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有没有) 消费什么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变没变) 怎样消费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好不好) 消费得怎么样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想不想) 想不想消费(欲望)

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4)要加快科技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5)全面深化改革

第五课:

(一)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经营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形象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

(2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其他因素:

(4)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P36)

(5)通过兼并和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P41概括性语言)

(6)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9)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二)就业的意义与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B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或:通过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C 、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他: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要求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从党和政府看:

①要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人们就业和再就业,鼓励创业;

③完善劳动力市场,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如加大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规范人才市场,扩大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

④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2)劳动者本人:

①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惜的精神

②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④发扬创业精神,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3)企业:

①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②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④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国家:

①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实施劳动法,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并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2)劳动者本人:

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理、合法途径加以维护。

(3)企业等用人单位:

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严格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课: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或体现社会公平的?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又一重要举措)

①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

②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硬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二)当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3、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4、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

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第九课:

市场调节的优点:

(1)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宏观调控的原因:

(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部门和领域市场调节不了,有些部门和领域不能让市场调节;在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关文章

  • 高校学生自购教材的意义_问题与思考
  • 第30卷 增刊V ol 30 Sup. 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r nal of G uang xi U niversit y(Philosophy and Socia l Science) 2008年5月M ay , 200 ...查看


  • 基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材分析
  • 摘 要: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工具和指南,是师生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应正确.熟练使用教材,而正确.熟练使用教材必须以正确分析研究教材为基础.教材分析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利用教材构成要素分析法谈如何分析教材. 关键词: 高中政治学科 教材分 ...查看


  • 英语教材编写设计的原则
  • 英语教材编写设计的原则 孙蕊 罗 平 摘要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 ...查看


  •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专业答案
  •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股票市场属于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企业市场属于货币市场,参见教材7页 2.A.套期保值者又称为风险对冲者,参见教材10页 3. B.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格时,期权买方会按照 ...查看


  • 高校教材租赁市场的需求分析与模式设计
  • 2013年"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项目名称:高校教材租赁市场的需求分析与模式设计 团队成员:张剑云 林晶 许海雯 李小康 牟舜 指导老师:熊胜绪 张传杰 目录 一 引言--------------2 二 ...查看


  • 中国海关概论试题
  • <中国海关概论>总复习试题库 第一章 历史沿革 一.单项选择题 1.海关的产生必须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这是海关产生的: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物质条件 D.文化条件 答案:A 说明: (1)题目出处:本题出自<中国 ...查看


  • 初级商务汉语教材交际功能统计及分析_赵燕华
  • 教 材评析 初级商务汉语教材交际功能 统计及分析 □赵燕华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对初级商务汉语的两种定位,以21世纪以来出版的13种商务汉语初级教材为语料,参考<商务汉语考试大纲>中所列的交际功能项目,统计并分析了两类初级商务汉 ...查看


  • 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述评
  • 作者:张青 课程·教材·教法 2005年06期 一.引言 2003年4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终于出台,这标志着我国高中"计算机课程"成功转换成" ...查看


  • 关于数学教材分析
  • 关于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查看


  • 经济学书推荐[1]
  • 经济学书推荐 一.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 ,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