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上热下寒中医”怎么治?
“上热下寒中医”怎么治?前者用补养法,后者用调和法。用黄连汤开痞而和上下也。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而为和法。黄连汤和其上下。同一和法。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玉函。作二两。) 甘草(三两炙○玉函。作一两。) 干姜(三两○玉函。作一两。) 桂枝 (三两去皮○玉函。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玉函。
阅2 转自人和健康l... 公众公开 14-12-28 11:1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方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各9克) 【煎服】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肺脾同病,上热 下寒,外兼表邪,故用麻黄升麻汤外解太阳...
阅2 转自觉金 公众公开 14-09-21 19:55
观医诊疾记一百二十六(久治不愈的浑身酸痛)就是脾胃阴亏导致的心火不能被吸收后传送于肾,而是 被格在中焦脾胃的上方,胸腔部位。这样胸腔反而非常热。脾胃怕凉的朋友,其心肺都很热,容易上火,脾胃还怕凉。他们
脾胃怕凉的朋友,其心肺都很热,容易上火,脾胃还怕凉。脾胃怕凉的机理与调理原则。假如是虚寒,虚寒就是这个水不够了,没有吸收充足的热,总体的热能不足,但并没有受到寒冷的影响,此时也会感觉脾胃怕凉,如果此时再用热药,热药下去,脾胃马上变暖,但由于脾胃没有充足的阴气,也就是水本来不足,又烧了一把火,虽然是暖和了,但水反而又损...
阅30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4-09-11 17:20
第64 讲 厥阴上热下寒证(2)、厥热胜复证
关于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我们就谈这么多,重点是"乌梅丸证"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芩汤",温病学家很重视它的组方成就,尽管"黄芩汤",就是黄芩、芍药两个主要药,"黄芩汤"它不是寒热并用,它是清热的,"黄连汤"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它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
阅11 转自大爱无言 公众公开 14-07-18 16:10
《医学纲目》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经曰∶阴病在阳,当从阳引阴,必须先由络脉经隧之血。若阴中火旺上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病自去矣,慎勿独泻其六阳。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只去阴火,只损血络经隧之邪勿误也。此症乃上天群阴火炽而反助六阳,不能衰退,先于六阳中决血络出血,使气下降三阴,虽力微,能逐六阳下行...
阅33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4-07-14 17:20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7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6-21 16:15
刘渡舟病案 上热下寒----附子泻心汤
刘老处以附子泻心汤:黄芩6克,黄连6克,大黄3克(沸水浸泡十分钟去渣),炮附子12克(文火煎四十分钟,然后兑“三黄”汤药,加温后合服)。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交所致。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诸药合之,则“寒热易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
阅25 转9 评0 公众公开 14-06-15 18:08
上热下寒症状的治疗
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一、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二、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
阅216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6-11 17:48
上热下寒
通常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由于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若调养不当,操劳过度,纵欲失精,必加速阴伤,发展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这些适合体质偏热的人食用,不适合体质偏凉的人食用,寒凉的人吃了之后容...
阅357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4-06-11 17:46
伤寒论--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气至头项而病。甘草(四钱半)石膏(五钱)知母(五钱)桂枝(二钱)柴胡(一两二钱)黄芩(四钱半)人参(四钱半)半夏(四钱)上为粗末,同煎服,服后如外邪已罢,内邪未已,用大柴胡、大承气等汤下之。麻黄(一钱)白术(五钱)青皮(三钱)木通(七钱)苍术(二钱)桂皮(一钱半)半夏(五钱)炙甘草(三钱)小娘患疟,汗,但未到下体。各...
阅37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6-11 17:45
上热下寒症状的治疗
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一、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二、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
阅1054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4-05-23 17:45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7 转自悟道修行... 公众公开 14-05-23 17:33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22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5-21 19:44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4-05-20 19:52
上热下寒案(附子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刘渡舟)
上热下寒案(附子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刘渡舟)上热下寒案(附子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刘渡舟)宋xx,男,48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此当属黄连阿胶汤证,但下肢为何寒冷?但是,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前述附子泻心汤证宋某一案,与本案病证极...
阅8 转自林中雨露 公众公开 14-05-18 19:46
清上温下汤
清上温下汤清上温下汤。清上温下汤 组成:桑白皮20克、地骨皮20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知母12克、黄柏6克、黄精15克、怀牛膝15克、玄参12克、仙鹤草20克、炒栀子15克、炮姜10克。临床应用:“清上温下汤”系石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拟的经验方,是诊冶鼻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有效方剂。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训,后又在河南中医学院攻读...
阅84 转11 评0 公众公开 14-05-17 15:40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49 转23 评0 公众公开 14-05-14 20:32
上热下寒案 刘渡舟医案-- 制附子10克(水煎煮)大黄 黄连 黄芩各6克(沸水泡渍) 上药和汁兑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而“壮火”(即“邪火”)则是“少火”的克星,它不但能“食气”,而且能“散气”。共有0人喜欢 共0条评论登录社区请输入你的评论140发 布按时间排序还没有评论内容更多热评文章空腹喝山药薏米芡实粥后是否还可以继续吃饭 [[几天开始空腹喝山药...
阅140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4-05-09 09:06
三善堂::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
三善堂::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恍悟患者目前的主要表现是脾阳不足之象,前方但予清利而无温阳故效果不显,结合患者胆石症病史和口苦及口中粘腻等症状,为寒热错杂证,且以虚寒之象为主,转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0克,黄芩6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生牡蛎10克,天花粉10克,炙甘草6克。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2克,桂枝10克,干姜6克,肉...
阅17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22:01
三善堂::关于附子泻心汤::
三善堂::关于附子泻心汤::从名称看,泻心汤应该是泻心的。就其大意而言,大黄黄连泻心汤以痞加实结为主,半夏泻心汤治痰湿阻滞为主,生姜泻心汤以水饮呕吐为主,甘草泻心汤以虚痞为主。《伤寒论》原文指出:“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就条文来看,两个主症还是明确的:心下痞;有人将附子泻心汤证的基本病理概括为表阳虚衰...
阅5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6:14
附子泻心汤案
附子泻心汤案。附子泻心汤证。五泻心汤之辨证,总因寒热交结于内,胃气不和所致。甘草泻心汤为一再误下,胃气益虚,客气上逆,治以补胃泻痞,以甘草为君。甘草泻心汤 白塞氏病用甘草泻心汤能控制吗 父亲心肌梗塞后昏迷3个半月可否服用破格救心汤 心衰怎样用破格救心汤 怀孕三十六天后吃了诺氟沙星胶囊,一些止泻药 怀孕三十六天后吃了诺氟...
阅21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6:00
001上热下寒案[ 寒案 刘渡舟医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麻沸汤麻沸汤将沸的热水。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葅藏生菜法》:“以青蒿、韭白各一行,作麻沸汤浇之,便成。” 石声汉注:“即刚刚有极小的气泡冒上的开水。”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热汤》﹝释名﹞:“百沸汤、麻沸汤、太和...
阅31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5:52
上热下寒怎么治疗
指导意见:既然看过医生了,我觉得药方一比较适合你现在的情况。指导意见:从您的两个药方来看,本人觉得第二个要好一些,上热下寒有可能是风湿热阻滞气机,阳气不能输布,在通俗的角度理解因为是你主观的症状,理化检查是正常的,可能是神经过敏的表现,二药方注意了一点。您好,药方一主要是补肾阳,清上焦火热的;而药方二是补肾健胃的,您...
阅243 转23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5:37
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 – 【人人分享
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 – 【人人分享。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分享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来源: 刘继旻sweety的日志Q:中医说我是上热下寒体质,肝火旺,肾经不通、脾虚、好象还有妇科炎症,该怎么调理呀。3.医师所指肾经不通具体有何症状?3.已经由2解释,肾与肺有密切联系,而与肺相对应的外部器官就是鼻子,因此,病不治好,可能会影响到肺...
阅53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5:30
001上热下寒证 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证及左寒右热证
治以平肝心之阳,温两肾之水,兼活血通络,交通阴阳。牛膝,地龙,莪术,大黄,活血通络,通降腑气;当归、鸡血藤、莪术、三棱、牛膝,活血通络;按 半边出汗,半边不出汗少见,而半边寒半边热更少见。晨起指麻,实乃阳虚无以温煦所致,以伸筋草、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引药至病所,实有“以枝愈肢”之意。《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
阅58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5:18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上热下寒中医”怎么治?
“上热下寒中医”怎么治?前者用补养法,后者用调和法。用黄连汤开痞而和上下也。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而为和法。黄连汤和其上下。同一和法。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玉函。作二两。) 甘草(三两炙○玉函。作一两。) 干姜(三两○玉函。作一两。) 桂枝 (三两去皮○玉函。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玉函。
阅2 转自人和健康l... 公众公开 14-12-28 11:1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方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各9克) 【煎服】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肺脾同病,上热 下寒,外兼表邪,故用麻黄升麻汤外解太阳...
阅2 转自觉金 公众公开 14-09-21 19:55
观医诊疾记一百二十六(久治不愈的浑身酸痛)就是脾胃阴亏导致的心火不能被吸收后传送于肾,而是 被格在中焦脾胃的上方,胸腔部位。这样胸腔反而非常热。脾胃怕凉的朋友,其心肺都很热,容易上火,脾胃还怕凉。他们
脾胃怕凉的朋友,其心肺都很热,容易上火,脾胃还怕凉。脾胃怕凉的机理与调理原则。假如是虚寒,虚寒就是这个水不够了,没有吸收充足的热,总体的热能不足,但并没有受到寒冷的影响,此时也会感觉脾胃怕凉,如果此时再用热药,热药下去,脾胃马上变暖,但由于脾胃没有充足的阴气,也就是水本来不足,又烧了一把火,虽然是暖和了,但水反而又损...
阅30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4-09-11 17:20
第64 讲 厥阴上热下寒证(2)、厥热胜复证
关于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我们就谈这么多,重点是"乌梅丸证"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芩汤",温病学家很重视它的组方成就,尽管"黄芩汤",就是黄芩、芍药两个主要药,"黄芩汤"它不是寒热并用,它是清热的,"黄连汤"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它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
阅11 转自大爱无言 公众公开 14-07-18 16:10
《医学纲目》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经曰∶阴病在阳,当从阳引阴,必须先由络脉经隧之血。若阴中火旺上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病自去矣,慎勿独泻其六阳。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只去阴火,只损血络经隧之邪勿误也。此症乃上天群阴火炽而反助六阳,不能衰退,先于六阳中决血络出血,使气下降三阴,虽力微,能逐六阳下行...
阅33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4-07-14 17:20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7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6-21 16:15
刘渡舟病案 上热下寒----附子泻心汤
刘老处以附子泻心汤:黄芩6克,黄连6克,大黄3克(沸水浸泡十分钟去渣),炮附子12克(文火煎四十分钟,然后兑“三黄”汤药,加温后合服)。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交所致。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诸药合之,则“寒热易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
阅25 转9 评0 公众公开 14-06-15 18:08
上热下寒症状的治疗
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一、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二、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
阅216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6-11 17:48
上热下寒
通常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由于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若调养不当,操劳过度,纵欲失精,必加速阴伤,发展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这些适合体质偏热的人食用,不适合体质偏凉的人食用,寒凉的人吃了之后容...
阅357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4-06-11 17:46
伤寒论--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气至头项而病。甘草(四钱半)石膏(五钱)知母(五钱)桂枝(二钱)柴胡(一两二钱)黄芩(四钱半)人参(四钱半)半夏(四钱)上为粗末,同煎服,服后如外邪已罢,内邪未已,用大柴胡、大承气等汤下之。麻黄(一钱)白术(五钱)青皮(三钱)木通(七钱)苍术(二钱)桂皮(一钱半)半夏(五钱)炙甘草(三钱)小娘患疟,汗,但未到下体。各...
阅37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6-11 17:45
上热下寒症状的治疗
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一、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二、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
阅1054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4-05-23 17:45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7 转自悟道修行... 公众公开 14-05-23 17:33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22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5-21 19:44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4-05-20 19:52
上热下寒案(附子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刘渡舟)
上热下寒案(附子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刘渡舟)上热下寒案(附子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刘渡舟)宋xx,男,48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此当属黄连阿胶汤证,但下肢为何寒冷?但是,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前述附子泻心汤证宋某一案,与本案病证极...
阅8 转自林中雨露 公众公开 14-05-18 19:46
清上温下汤
清上温下汤清上温下汤。清上温下汤 组成:桑白皮20克、地骨皮20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知母12克、黄柏6克、黄精15克、怀牛膝15克、玄参12克、仙鹤草20克、炒栀子15克、炮姜10克。临床应用:“清上温下汤”系石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拟的经验方,是诊冶鼻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有效方剂。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训,后又在河南中医学院攻读...
阅84 转11 评0 公众公开 14-05-17 15:40
上热下寒的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49 转23 评0 公众公开 14-05-14 20:32
上热下寒案 刘渡舟医案-- 制附子10克(水煎煮)大黄 黄连 黄芩各6克(沸水泡渍) 上药和汁兑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而“壮火”(即“邪火”)则是“少火”的克星,它不但能“食气”,而且能“散气”。共有0人喜欢 共0条评论登录社区请输入你的评论140发 布按时间排序还没有评论内容更多热评文章空腹喝山药薏米芡实粥后是否还可以继续吃饭 [[几天开始空腹喝山药...
阅140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4-05-09 09:06
三善堂::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
三善堂::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恍悟患者目前的主要表现是脾阳不足之象,前方但予清利而无温阳故效果不显,结合患者胆石症病史和口苦及口中粘腻等症状,为寒热错杂证,且以虚寒之象为主,转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0克,黄芩6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生牡蛎10克,天花粉10克,炙甘草6克。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2克,桂枝10克,干姜6克,肉...
阅17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22:01
三善堂::关于附子泻心汤::
三善堂::关于附子泻心汤::从名称看,泻心汤应该是泻心的。就其大意而言,大黄黄连泻心汤以痞加实结为主,半夏泻心汤治痰湿阻滞为主,生姜泻心汤以水饮呕吐为主,甘草泻心汤以虚痞为主。《伤寒论》原文指出:“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就条文来看,两个主症还是明确的:心下痞;有人将附子泻心汤证的基本病理概括为表阳虚衰...
阅5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6:14
附子泻心汤案
附子泻心汤案。附子泻心汤证。五泻心汤之辨证,总因寒热交结于内,胃气不和所致。甘草泻心汤为一再误下,胃气益虚,客气上逆,治以补胃泻痞,以甘草为君。甘草泻心汤 白塞氏病用甘草泻心汤能控制吗 父亲心肌梗塞后昏迷3个半月可否服用破格救心汤 心衰怎样用破格救心汤 怀孕三十六天后吃了诺氟沙星胶囊,一些止泻药 怀孕三十六天后吃了诺氟...
阅21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6:00
001上热下寒案[ 寒案 刘渡舟医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麻沸汤麻沸汤将沸的热水。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葅藏生菜法》:“以青蒿、韭白各一行,作麻沸汤浇之,便成。” 石声汉注:“即刚刚有极小的气泡冒上的开水。”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热汤》﹝释名﹞:“百沸汤、麻沸汤、太和...
阅31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5:52
上热下寒怎么治疗
指导意见:既然看过医生了,我觉得药方一比较适合你现在的情况。指导意见:从您的两个药方来看,本人觉得第二个要好一些,上热下寒有可能是风湿热阻滞气机,阳气不能输布,在通俗的角度理解因为是你主观的症状,理化检查是正常的,可能是神经过敏的表现,二药方注意了一点。您好,药方一主要是补肾阳,清上焦火热的;而药方二是补肾健胃的,您...
阅243 转23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5:37
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 – 【人人分享
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 – 【人人分享。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分享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来源: 刘继旻sweety的日志Q:中医说我是上热下寒体质,肝火旺,肾经不通、脾虚、好象还有妇科炎症,该怎么调理呀。3.医师所指肾经不通具体有何症状?3.已经由2解释,肾与肺有密切联系,而与肺相对应的外部器官就是鼻子,因此,病不治好,可能会影响到肺...
阅53 转7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5:30
001上热下寒证 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证及左寒右热证
治以平肝心之阳,温两肾之水,兼活血通络,交通阴阳。牛膝,地龙,莪术,大黄,活血通络,通降腑气;当归、鸡血藤、莪术、三棱、牛膝,活血通络;按 半边出汗,半边不出汗少见,而半边寒半边热更少见。晨起指麻,实乃阳虚无以温煦所致,以伸筋草、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引药至病所,实有“以枝愈肢”之意。《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
阅58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4-05-08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