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鉴赏习题及答案

野生动物概念刍议

•野生动物的概念是一个与家养动物相对的概念。按字义理解,野生动物是指“生活于野外的非家养动物”。

•我们通常涉及的动物不应再简单地分为“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两大类,而是三大类:(1)家畜家禽,(2)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3)野生动物。即野生动物包括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和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动物。

动物进化系统树

第一讲 猿猴

灵长类动物中的猿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若从进化程度讲,可分为低、中、高三类。

•低等类有狐猴、指猴、婴猴、树熊猴、懒猴、跗猴等;

•中等类如狨、节尾猴、卷尾猴和有颊囊、杂食、素食的各种猕猴;

•高等类又称“猿”,包括长臂猿、合趾猿、巨猿(俗称大猩猩) 等等。若从体貌特征区分,有尾的叫“猴”,无尾者称“猿”。

狐猴

•狐猴是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的统称。它们体长,眼大,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区。狐猴大多性驯顺,喜群居,有的种类在夜间活动,如指猴、懒猴、眼镜猴等。

指猴

指猴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小,它体大如猫,身长约50厘米,尾长可达60厘米,体重约2千克。指猴由于具备奇特的手指而得此名。这种猴子喜欢捉虱子吃,且生性温顺,因此饲养它们便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嗜好。

指猴的叫声凄厉, 如同哭一样, 在夜晚令人毛骨悚然, 还有指猴体黑面灰, 黄色的眼珠在夜色中发生神秘的幽光, 行动时一跳一跳如同鬼怪, 对人又有一定的好奇心。

指猴:20世纪60年代野生灭绝。

•环尾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它们体型如猫,叫声似猫。

•狐猴是真正从史前时期幸存下来的动物, 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上, 它排第一位! 作为人类和猴的共同祖先, 在四千万年前, 它们几乎统治了所有热带森林, 之后几乎完全消失.

•可爱的母子,小环尾狐猴一般刚生来是全白的,大部分时间爬在母亲的背上 。

• 树熊猴外出时,把孩子像挂雨伞一样,往那儿一挂,小猴自己就往那儿一扒,然后它就出去觅食去了,小猴就老老实实地在那儿扒着,很长时间才转回来。

跗猴

•又叫菲律宾眼镜猴,生活在亚洲热带森林中。跗猴有一双硕大的眼睛,因此又被称为眼镜猴。其眼睛所占的比例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跗猴虽有其名,但并不属于猴,而是介于狐猴和猴之间一类较原始的灵长目动物,平均身长只有10-13cm 。

•这是在菲律宾萨朗加尼,一只新生的小跗猴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蜂猴

•别名:懒猴、风猴

•分布:云南、广西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32-35厘米。两只小耳朵,圆脑袋;眼圆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眼、耳均有黑褐色环斑。 •蜂猴 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保护级别】 I

短尾猴

【主要特征】:短尾,广东、广西、滇南的短尾猴的脸平时蓝红色,发情时则“红光焕发”,所以又叫红面猴。

【分布】: 中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部分地区。

习性及生境:喜欢成群栖息在树木稀疏、遍布岩石的山岩上。【保护级别】 I

猕猴

【保护级别】 II

猕猴的种类很多,有恒河猴、头布猴、帽猴、食蟹猴、狮尾猴、豚尾猴等等。恒河猴是智力很高的动物,对所在环境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好奇心。它们能学会辨别颜色和形状,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过去人们常用它们来作杂耍挣钱。

【形态特征】熊猴个体略大于猕猴,主要区别特征是头顶有“漩”,而猕猴没有。其憨态可掬,体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与弥猴相比,其头大、面长、吻部突出。

别名 蓉猴

•保护意义:熊猴可用于生物学研究,也可作为医学实验动物。是动物园常展出的观赏动物。

现状:西藏一些信佛教的群众不主动伤害熊猴。但在某些地区的群众喜欢用它的毛皮制作衣服,且门巴族和略巴族有吃猴肉的习俗,因此

熊猴资源消耗过大。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高山森林。为昼行性动物,杂食,多以20-30只结群。啼声有如犬吠略带哑声,性情不似猕猴活跃,但遇险逃遁的速度十分迅捷。

【分布】云南、广西、西藏、贵州等地

【保护级别】 I

台湾猴

【形态特征】外形与猕猴相似,只是头部较圆,颜面较平,额部裸出,颊髭的长毛成围巾状,而且整体显得更粗壮,尾巴较长。手足均为黑色,故又名黑肢猴。

【生活习性】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岩壁和山林之中,为半地栖动物,取食各种野果、树叶、昆虫,有时也盗食农家的谷物和瓜果。

【分布】台湾省的南部和中部【保护级别】 I

白化种

豚尾猴

【形态特征】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猪尾。

别名平顶猴

【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保护级别】 I

藏酋猴

【形态特征】成年雄猴两颊及下颏有似络腮胡样的长毛。

别名:毛面猕猴 、大青猴 、青皮猴、黄山猴”、“四川猴”等等。

“藏酋猴”这一中文名字最早出现于1922年出版的《动物学大辞典》,是因为它的拉丁学名中用了一个“西藏”的地名。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区有岩石的生态环境中。

【分布】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东至浙江、福建,西到四川,北达秦岭南部,南界为南岭。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种。

灰叶猴

【形态特征】身披银灰色毛,眼,嘴周围的皮肤由于缺乏色素而显得苍白。眉额之间有较长的黑毛向前伸出,似黑色长眉。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密林中,喜群栖,活动时有一定路线,受惊时多按顺序逃走。

【分布】分布 云南西南部 【保护级别】 I

白头叶猴

【形态特征】外形似黑叶猴的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种。

其头部连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像戴一顶白色风帽,尾的一段为白色。【保护级别】 I

黑叶猴

【形态特征】别名乌猿, 成体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密,有光泽。

【生活习性】黑叶猴跳跃能力很强,一次可越出10多米。

【分布】 广西、 贵州【保护级别】 I

长尾叶猴

【形态特征】尾长超过体长甚多。

•印度“猴王”哈努曼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2500-3000米之间的高山松林和杉木林中。

【分布】国内分布于西藏西南部。【保护级别】 I

川金丝猴

【形态特征】鼻孔斜向上翘,故也称仰鼻猴。脸部天蓝色,颈背至尾基部在浅灰褐色被毛中夹有金黄色长毛。

【分布】仅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神农架山区。

川金丝猴在分类学上属于仰鼻猴属,与其同属的还有另外三个种:黔金丝猴,见于贵州梵净山;滇金丝猴,生活在云南与西藏交界的高原森林;越南金丝猴,只分布在越南境内。

猴婴死于难产母金丝猴怀抱5天不肯丢弃

黔金丝猴

【形态特征】背部灰褐色。两肩之间有一白色块斑。

别名灰仰鼻猴, 白肩仰鼻猴, 牛尾猴 。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

【分布】产于贵州梵净山。黔金丝猴分布范围十分狭窄,总数仅几百只,现已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对其栖息环境进行保护。 滇金丝猴

【形态特征】嘴唇宽厚,红润,一双杏眼,上翘的鼻子,伴着其优雅的动作,宛如身着晚礼服的绅士,极具观赏价值。

•别名黑金丝猴, 黑仰鼻猴, 雪猴。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是猴类中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种类。

【分布】云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是中国的特有种。在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已建立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盐井等自然保护区。

海南叶猴

•白臀叶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 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猴子之一,它又叫黄面叶猴, 海南叶猴, 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 国外分布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中国白臀叶猴:1882年灭绝。

海南叶猴

•幼崽受到群体中所以雌兽的关注,争相搂抱并为之理毛。

蜘蛛猴

•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里。因为它们的身体和四肢都很细长,在树上活动时,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巨大的蜘蛛,故得此名。 •主要栖息在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森林中。

•蜘蛛猴的花生

松鼠猴

•是南美洲卷尾猴的一种,每群多达500只,雌雄猴各有阶级之分。松鼠猴大部分时间在树上活动,幼猴出生后即能攀爬。 •进食时常把长长的尾巴松松地缠绕在树枝上,以支撑身体。

•是唯一昼伏夜出的高等灵长目动物。它的食性很杂,但它们吃东西却非常仔细,总是先拿到眼前检查一番再吃,吃昆虫时则悄悄地用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昆虫的翅膀,再用另一只手的同样两个指头将昆虫的脖子折断,然后再慢慢吃。眼睛聚光能力很强,夜间也能准确地捕捉到飞虫。

秃顶猴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它们秃头,前额凸起,尾巴很短,常显出一副饥饿、病态或沉思模样。

•它们身上的毛很长,身体却很瘦弱。

•它们喜群居,很少到地面活动,几乎从不闯入其他族群的地盘。

疣猴

•疣猴算得上是猴类中最漂亮的了,因为它们身上的毛色多种多样,长得也十分滑稽可笑。拇指已退化成一个小疣,故称疣猴。 •这是德国巴伐利亚一家动物园内的一对叟猴母子。叟猴群栖于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南欧的直布罗陀,是欧洲唯一的野生猴类。是一种三百年前引自非洲的猕猴,也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冲出亚洲的猕猴。十八世纪初,生活在海岸岩石上的叟猴曾因及时地向驻守英军发出西班牙人进攻的警报,从而避免了英军战事的失利。

• 个头小,最小的还没有松鼠大;大的体长约15厘米,体重在120-130克之间。不过它的尾巴很长,可达20厘米左右。这种小猴最喜欢吃昆虫,如果长期不吃,便会缩短寿命,因而又有“食虫猴”之称。

• 幼金狮狨由父亲照料,它被裹在长毛里,一直长到六、七个星期为止。父狨常用手指捏碎坚硬的食物喂幼狨吃。由于皮毛具有经济效应, 曾被大量猎杀。它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灵长类之一。

长鼻猴

•雄性鼻子长,是其最显著特征。

•是亚洲最大的猴子之一,公猴体重可超过20kg 。

•是东南亚加里曼丹的特有动物。

•长鼻猴需要广阔林地才能维持它们日益减少的族群,最近它们被列为濒绝动物,数量可能少于8000只。▲母子飞跃

•长鼻猴也是游泳高手。它们的手脚有部分是有蹼的,利于渡河,在飞跃失败而不慎落水时尤其派得上用场。

卷尾猴

猴生性好奇,性情柔顺,极易驯养,成为人们的观赏品。 •亦称“悬猴”。哺乳纲,卷尾猴科。是一种比较低等的猴类。鸣声似人在哭泣,又称“泣猴”。广布于中美、南美洲的热带森林中。由于卷尾

•黑帽卷尾猴妈妈背着猴宝宝在选食水果。

•是生活在美洲中最大的一种猴。体长60多厘米,尾巴长达一米多,全身披着浓密的毛,多为褐红色,随着太阳光线的强弱和照射角度的不同,体毛的颜色能发生各种变化。吼猴的脖子很粗,口腔和下腭也特别大。

类人猿

•长臂猿与与三种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 并称“四大猿”,与人类同属灵长目。

白掌长臂猿

【形态特征】手掌、脚掌全为白色,脸庞周围也环绕着一白色银圈。它们的 “外套”颜色从乳白到黑色,从深棕到红色,并且这种变化与性别、年龄无关。

•直立时两手可触地。

【生活习性】据有的学者统计,平均每天早晨8:16, 雌猿首先呼叫,雌猿鸣声刚落,雄猿又接着长鸣,啼声此起彼伏。

【分布】现已濒临灭绝! 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保护级别】 I

白眉长臂猿

【形态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是两眉白色,头顶部的毛向后生长,像极了长臂猿中的老寿星。走路时,身体半直立,两臂有时弯在身子两侧,有时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滑稽可笑。

【生活习性】营家庭式生活,通常3~5只为一群。其叫声洪亮,数里外可闻。

【分布】产于云南、西藏。其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现已濒于灭绝。在白眉长臂猿栖息的高黎贡山,国家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级别】 I

白颊长臂猿

【形态特征】雄猿两颊具明显的白色块斑,体毛仍为黑色。

•雄猿的体毛也是黑色,成熟雌猿的体毛为金黄色 。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雨林中,由一对成年猿和2~3只不同年龄的子女组成小群,营树栖生活。喜欢鸣叫,早晨太阳初升时成年猿首先鸣叫,最后全体共鸣,声音悦耳,数里之内可闻。

【分布】产于云南南部。由于开垦种橡胶树,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急剧缩小,数量也十分稀少,亟待加强保护。【保护级别】 I

黑长臂猿

【形态特征】雌雄体毛色迥异的黑长臂猿,雄猿通体黑色,成年雌猿灰棕黄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茂密森林中,营家族式生活,每群10只左右。

【分布】历史记载见于广西,甚至远至长江三峡地区,现仅见于云南、海南岛,呈零星分布,数量稀少,已濒于灭绝,亟需采取保护措施。

【保护级别】 I

大猩猩

猩猩

山魈

•山魈马脸凸鼻,鼻子雄红雌黑。两侧脸颊呈兰色。血盆大口长胡须,显示尖尖獠牙。獠牙越大表明它在群落内的地位越高。

山魈

•又名鬼狒狒,系 I 类保护动物。

•产于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一带,栖息于热带雨林中。

穿山甲

【生活习性】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

穿山甲的鳞片 , 主要具通经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排脓、外用止血四大功能。

【分布】长江以南各省【保护级别】 II

犬科动物

【形态特征】外形与狗、狼相近,体形比狼小,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10余千克。体毛红棕色或灰棕色,四肢较短。

•嗅觉很发达,晨昏活动最频繁。

•十分凶残,发现猎物后聚集在一起进行围猎,主要捕食狍、麝、羊类等中型有蹄动物。

•群豺联合从虎口夺食,对大小动物无所畏惧, 虎与猎犬对其敬而远之。

【生活习性】为典型的山地动物,栖息于山地草原、亚高山草甸及山地疏林中。多结群营游猎生活,性情沉默而警觉,行为敏捷,善于跳跃。

【分布】除台湾、海南外广泛分布。

犬的近亲——狼

【形态特征】体长约1m 。四肢强健。吻部尖长,耳直立。尾较家犬短, 挺直状下垂。

【分类地位】食肉目

犬科

【生活习性】 狼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包括丘陵、森林、草原、荒漠等各种生境。它们捕食比它们大的动物,如鹿、驯鹿、驼鹿、野牛、麝牛和山羊等。狼性凶悍、残忍,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他们有伤害同类的现象。

•狼, 一直是被人类所畏惧, 崇拜, 憎恨的动物. 很难再找出一种动物, 可以像他们一样让人类充满如此复杂的, 矛盾的情绪.

•全身都是白色的, 只有头和脚呈浅象牙色。在大雪中是最完美的保护色。

•世界上的人们都害怕讨厌狼。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热爱家庭, 成群结对互相帮助, 生活在一起。

•20世纪初北美地区还有20种狼, 可是现在只剩下7种了。

•他们使用的是这样的方法:把刀的两面都磨的尖锐锋利, 然后沾上动物的鲜血, 血在刀的表面结成一层冰, 然后把它放在冰地上, 腥味引来饥饿的狼, 它拼命用舌头舔着散发血腥味的冰棍, 渐渐的锋利的刀刃露了出来, 但是狼已经失去了理智, 疯狂的舔着刀刃, 任凭舌头被割裂, 血不停的流着, 它却以为这就是他的食物的血, 坚定的继续--直到失血死亡.

• 荷兰有一位动物行为学家,曾目击一只赤狐跳进鸡舍,短时间内,把鸡舍中的12只小鸡全部杀尽,最后仅带走1只。赤狐还常常在暴风雨之夜,闯入黑头鸥栖息地,轻而易举把数十只鸟逐个咬死,竟一只不吃,一只不带,空“手”而归。动物学家称赤狐这种行为叫“杀过”。

狸与狐的区别

•亚洲的熊中最著名得当属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其分类地位多有争议, 过去有人将其归入熊科, 有人归入浣熊科, 有人将其和小熊猫一起置于熊猫科, 或者自成一大熊猫科, 现在研究表明大熊猫确实和熊的关系比较接近, 应该归入熊科. 大熊猫在史前曾经是我国南方动物区系的重要构成, 但是现在分布局限, 是濒危动物的代表. 大熊猫食性单一, 仅以几种竹子为主食, 偶尔也会吃动物性食物, 由于竹子营养较少, 大熊猫一生的主要时间都用于进食和休息, 类似于树袋熊.

【生活习性】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分布】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

黑熊

【形态特征】体长150~170厘米,体重150千克左右。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 ”字形白斑。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动,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

【分布】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大部分省区

棕熊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毛泽东《七律·冬云》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棕熊

【形态特征】大型食肉目动物,体长180~200厘米,体重达200千克。毛色多为棕褐色或棕黄色;老年熊呈银灰色;幼年为棕黑色. “熊全身是宝”,特别是熊胆为名贵的药材,熊掌为肴中珍品,加上过去曾一度把棕熊列为害兽加以猎杀,使其种群遭受巨大灾难。

马来熊

【形态特征】是熊类中体型最小的种类,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约50千克。全身毛短绒稀,乌黑光滑;鼻与唇周为棕黄色,眼圈灰褐;胸部有一棕黄色的马蹄形块斑。

马来熊又叫太阳熊、狗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类,几乎仅有最大的棕熊体重的二十分之一。

也非常喜欢吃蜂蜜,发现蜂巢后用两只前脚轮流伸到蜂巢中,然后舔食。

因为体毛短,所以比较怕冷,也从不冬眠,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因为它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结果。马来熊在我国极为罕见,就连各博物馆、科研机构所收藏的标本也屈指可数。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中,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缅甸等地。1972年在我国云南南部边境山地首次发现,数量极少。

【分布】产于云南南部。

眼镜熊

因有类似大熊猫的黑眼圈而得名。眼镜熊是南美洲唯一的熊,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森林中,也出现在较开阔的地方,善于爬树,在树上筑巢。

眼镜熊的视觉和听觉都不十分灵敏,但嗅觉非常发达。

据说它是吃植物性食物最多的一种熊,主要吃树叶、树根和果子。虽然躯体笨重,但很善于攀爬。在人为饲养下,也吃肉,能活20年。 北极熊Ursus maritimus,生活于北冰洋附近,游泳能力强,并可随海冰远离海岸。北极熊主要食海豹,是肉食性最强的熊。

北极熊和棕熊是仅有的跨州分布的熊,其它的熊有4种分布于亚洲,一种分布于北美洲,一种分布于南美洲。这几种熊体型均小于北极熊和多数棕熊,且除了大熊猫以外,均以黑色为主,亚洲特有的几种熊胸前还有月牙形的白斑。

懒熊

• 属体型中等的熊科动物,懒熊主要居住在印度和斯里兰卡。20年前,它们曾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随处可见,如今却成了稀有之物。 • 有人将懒熊的鼻子刺穿,并拔掉它们的牙齿和爪子,还将它们赶到烫手的金属盘子上学习跳舞。长期的虐待和糟糕的生活条件常让

这些悲惨的跳舞熊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宣告死亡。

• CITES 目前已将懒熊置于附录I 加以保护,而IUCN 的红皮书中,懒熊则被列为“濒危”。

灰熊

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美国冰川国家公园将再也找不到冰川的踪影,大灰熊可能无松子可食,黄石公园里的野生灰熊也将离去……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美国环境学家近日发出的切实警告。

白灵熊

在位于北美洲北太平洋沿岸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古代,世界被一片茫茫冰雪所覆盖。生活在那里的熊们饥饿难挡,它们祈求世界的创造者——大乌鸦,希望它降临世间为它们减轻痛苦。大乌鸦不忍心它们继续受苦,于是让大地上的树木繁茂,百草兴盛。但大乌鸦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过去冰雪覆盖的日子,于是将1/10的熊变成了白色,自此白灵熊便现身世间。

小熊猫

【形态特征】身体较猫大,长60~62cm 。尾粗大,长40~45cm ,上有9个褐白相间的环纹,故俗称“九节狼”。脚掌多毛,有助攀登。

【生活习性】生活于1600~3000米的高山上,善于爬树。多在树上活动。听觉、嗅觉和视觉均不太灵敏。

【分布】我国四川、云南、西藏东部、青海等省均有分布。

欧美孩童们很喜欢泰迪熊。在德国,许多人是抱着泰迪熊长大的。据说德国救护车中一定会放一只泰迪熊,当做礼物送给那些不得已必须搭乘救护车的小孩。这些熊玩偶由“为发生意外事故的儿童们之泰迪熊协会”负责提供,购买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捐款。

• 泰迪熊的确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商品。近来经常耳闻早期的泰迪熊在拍卖会上创下竞标天价。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家在市面上限量

发行特别版泰迪熊,也是高明的商业手法,借由数量的有限造成其价值的稀有。连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欧洲共同体缔结条约等重大国际事件,都有相应的纪念版泰迪熊问世,每只熊均有制造号码或鉴定书等身份象征。

鼬科动物

主要特征

体、尾长,四肢短小,爪不能伸缩,肛门附近有特殊的臭腺。

黄鼬

•又叫黄鼠狼、黄狼。

外形特征:体长

250-390mm 。体形细长,四肢短。

颈长、头小,可以钻很狭窄的缝隙。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毛蓬松。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和平原,也常出没在村庄附近。多夜间活动。以臭腺放出臭气自卫。

食性很杂,在野外以鼠类为主食,也吃鸟卵及幼雏、鱼、蛙和昆虫;在住家附近,常在夜间偷袭家禽,首先吸食其血液,再吃内脏及躯体,性嗜吸血。

石貂

【形态特征】体形细长似鼬,一般在45~50厘米左右,尾长约30厘米。喉胸部有一乳白色或茧黄色不规则块斑。

【生活习性】分布区域较广,生态环境各异,多栖息于林区山地,干燥寒冷的高原以及多石的山沟。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内蒙古、西藏、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四川及云南等省区。

紫貂

【形态特征】体形很像黄鼬(黄鼠狼),但较大,体长在40厘米左右,体重约650克。

最珍贵的毛皮兽,誉为我国东北 “三宝”之一。

“见风愈暖,落雪则融,遇水不濡”。

【生活习性】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新疆

黄喉貂

【形态特征】体型大小如小狐狸,体躯细长。毛色鲜亮,嘴角与下颌白色,喉胸部橙黄色,腹部灰褐,尾黑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缝中)中,喜欢在地面或倒木堆上活动。

【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整个南方均有分布

貂熊

【形态特征】外形似貂又似熊,身体两侧有一浅棕色横带,从肩部开始至尾基汇合,状似“月芽”,故有“月熊”之称。貂熊生性机警,行动隐蔽,善游泳、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窜,故又名之为“飞熊”。

是小型食肉类动物中最凶悍的一种。它什么都吃,驯鹿、马鹿一类大型食草动物的雌兽和幼仔都不免遭它的毒手,有时还要捕捉狐狸、野猫一类的食肉兽为食。甚至连猞猁都要让它三分。它既善于长途奔走,善游泳、又善于攀缘,有时还采用由树枝上突然飞降下去捕猎的方式,它的爪牙锐利,力气大,猎物是十之八九逃脱不了。

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天敌,肛门附近有发达的臭腺,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是其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之一。每当饥饿时,它发现四周有小动物,就立即撒尿,同时用尿液在地上画一大圈。结果是圈入其中的小动物如中魔法,竞不能越出,坐以待毙,更为惊异的是,圈外的大动物,闻尿不敢闯入圈内争食。于是,鄂伦春人就用用“饥饿法”逼貂熊尿修筑抵御猛兽的“屏障”。

【生活习性】为寒温带动物,除繁殖期外,多单独活动,活动范围广,溪流、河谷、林带以上的冻土及裸岩都有它的足迹。无固定巢穴 ,洞穴多有两个出口,便于遇险逃遁。属夜行性动物。

【分布】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新疆部分地区

水獭

为半水栖兽类,体形呈圆柱状,成体长约60~80cm ,尾长40cm ,体重可达5kg 。体型细长,呈流线型。趾间具蹼,尾长而粗大。体毛短而密,呈棕黑色或咖啡色,具丝绢光泽,腹部毛色灰褐。

•广布于欧、亚、非三大洲,水獭皮板厚而绒密,柔软华丽,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因而长期遭到人类无节制的捕猎。加之人类的开发活动导致环境恶化,现存水獭的数量已很稀少,极待加强保护。

江獭

【形态特征】似水獭,更大,可达15kg ,四肢趾爪的大小介于水獭和小爪水獭之间,体背毛色深,为黒褐色,颌喉部针毛灰白色或白色。

【生活习性】性凶猛,自卫能力强,彼此之间能互助,栖于江、河等僻静处,无固定栖地,喜欢集群出没于海水中。

【分布】云南、贵州、广东等省。

小爪水獭

【形态特征】是全世界19种水獭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小爪水獭的体长一般在60~94cm 之间,体重约3kg 。爪短粗呈钉子状,有退化现象,尾部较细。

【生活习性】小爪水獭主要生活于亚热带的山地河谷中,其栖息地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下。

【分布】南方各省高山地区

灵猫科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比猫长,四肢短,尾长。

斑林狸

【形态特征】体型小,体长35-40cm ,尾长30-36cm ,体重不足1kg 。背部及体侧有黑褐色斑点。尾部有8-10个黑色环纹。

【生活习性】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灌丛、高草丛等生境。夜间活动。嗅觉、听觉、视觉都很灵敏。主要以小型啮动物、蛙、蜥蜴和昆虫为食,也吃浆果。

【分布】 贵州、湖南、江西南部以南地区。数量十分稀少。

大灵猫

【形态特征】体长1m 左右,重约10kg ,背中线有一道鬣毛,尾部有黑白相间的环纹,尾上有5~6条黑白相间的色环。会阴部有分沁灵猫香的香囊。

【生活习性】栖息于林缘茂密的灌木丛或草丛间。独栖,昼伏夜出。食性广,主要食鼠类等各类小动物,也吃植物果实。印度及马来西亚森林中也有分布。

小灵猫

【形态特征】体长45-63cm ,尾长30-43cm ,体重2-4kg 。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丘、平原、灌木丛或农田。在地面生活,很少上树。

【分布】 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

熊狸

【形态特征】貌似小黑熊的熊狸,长着一条与身长差不多长(70~80厘米)的粗壮尾巴。

【生活习性】熊狸栖息于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主要以果实、鸟卵、小鸟及小型兽类为食。

【分布】产于云南南部。

主要特征

•爪能伸缩,头圆,颜面部短。裂齿发达,肉食性。

欧林猫/野猫

•据悉,现代家猫的祖先即为非洲野猫。早在公元2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驯养野猫以控制鼠害,当时它们曾在古埃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人们奉为圣兽。不过谁能料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家猫曾在某些地区被人类看作邪恶的象征而惨遭虐杀,到了现代,家猫更成了某些人的尝鲜美食呢。

•欧林猫/野猫一般被人们分为三大族群:

欧洲野猫(F.s.silvestris )

亚洲野猫(F.s.ornata )

非洲野猫(F.s.lybica )

• 欧洲野猫,或称欧林猫,曾一度遍布欧洲大陆。近三百年来,在人类的围捕迫害之下,其的数量已经严重下降 。

•亚洲野猫,或称印度野猫,在我国也被叫做草原斑猫或沙漠斑猫。相对它们的欧洲兄弟来说,亚洲野猫可能和非洲野猫有更近的关系。 •和家猫的杂交问题同样困扰着亚洲野猫,同时在亚洲南部,它们的栖息地也随着人类的扩张越来越少。此外,人类对美丽毛皮的贪婪更让它们并不明朗的未来雪上加霜(包括我国!)

非洲野猫

居住在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阿拉伯半岛上。居住在非洲北部的亚种F.s. lybica很可能就是现代家猫F.catus 的祖先。和欧洲野猫一样,非洲野猫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和家猫的杂交。

草原斑猫

形态特征】体型粗壮,大于家猫,体长60—70厘米,尾长25—35厘米。体背淡沙黄至浅黄灰色,腹面淡黄灰。

【生活习性】多生活在灌丛、草原、低地林缘,亦见于2000米以下的山区。

【分布】国内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

荒漠猫

【形态特征】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全身无明显条纹,头部灰白;尾末端有3—4条暗棕色纹,尾端黑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多灌木的稀树林,也见于3000米的高山地区以及荒漠地带,可在雪地活动。

【分布】国内分布于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数量稀少,为我国特产种。

丛林猫

【形态特征】与其他野猫相比,四肢在比例上显得较长。耳尖有少量簇毛;尾具黑色暗纹,尾端棕黑色。

•黑色型的丛林猫

【生活习性】生活于岸边灌丛、树林或具高草田野,多白天活动。

【分布】国内分布于云南和西藏。

猞猁

【形态特征】体长90—130cm ,尾长11—24cm ,体重18—32kg 。体型似猫,四肢粗长,尾短粗,耳端着生有直立的簇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

猞猁是“全能”猫科动物,既生活在高山密林中,也活动于山地裸岩地带;擅长爬树,攀登悬岩,也能下水游泳。

•加拿大猞猁

毛皮珍贵,毛丰绒厚,轻软耐穿,是上好的制裘原料,所以猞猁为人滥捕,现已受到保护。

【分布】国内分布于北方各省区和青藏高原。

兔 狲

【形态特征】体型与家猫类似,体重2~3kg ,身体粗壮而短。头顶部灰色,面颊部具两条细横纹。耳短而宽,呈钝圆形,两耳距离较远。 兔狲是比较珍贵的猫科毛皮兽,绒厚毛密而长,被非法猎捕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分布】国内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四川、河北、北京和黑龙江。

金猫

【形态特征】外形似云豹而比云豹略小,体长80~100cm 。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有几种由毛皮颜色而得别名:全身乌黑称“乌云豹”;体色棕红称“红椿豹”;而狸豹以暗棕黄色为主;其他色型统称为“芝麻豹”。

渔猫

【形态特征】体型较豹猫大些。体长66-85cm ,尾长24-32cm ,尾短于头躯长之半。趾间具半蹼。毛色和面纹与豹猫相似。

【分布】 国内仅见于台湾省。

沙猫

•沙猫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带。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干旱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和巴基斯坦。沙猫也是一种小个头的猫科动物,体长不过45-57cm 。

扁头豹猫

• 薮猫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除了非洲北部和西南部的干旱沙漠、中部的热带雨林以外,都能见到它们的足迹。薮猫喜欢在水源充足的高草草原地带生活。

• 薮猫的大耳朵在捕猎当中自然也起了重要作用,它们需要用它听草丛或地下小动物细微的活动声。

狞猫

• 有时被人称作沙漠猞猁或非洲猞猁。因为和猞猁一样,它们都长着又大又尖的耳朵,大耳朵上都有长长的黑色丛毛。但狞猫大耳朵的背面是黑色的。实际上Caracal 这个名字就是来自土耳其语“karakulak”,意即“黑耳朵”。

细腰猫

• 又叫“水獭猫”,细腰猫是属于长相比较独特的中小型猫科动物,身形颀长,约51-77cm 。它们的头部小而扁平,一双小眼睛的视距也较近,还有一对不大耳朵。支撑它们瘦长身躯的是四条不长的细腿,一条长尾巴。

小斑虎猫

•在虎猫属三个成员中(即虎猫、长尾虎猫、小斑虎猫)它们个头最小,只有40-55cm 左右,体型与家猫差不多。

•在北起哥斯达黎加,南至阿根廷北部的广大区域里,人们也只有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崇山峻岭以及广阔的巴西高原上才能见到它们。 虎猫(中南美)

Leopardus pardalis

长尾(虎) 猫

Leopardus wiedii

•文猫 我国也称为云猫,

•狮是唯一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史前遗迹表明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狮子,但它们早已在华夏文明发生之前就消失了。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狮的形象应在舶来品,最大的可能是从印度传来。既然能传入“孙猴子”,也一定会传来“狮子吼”(佛家以喻威严) 的。

美洲狮在跳跃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它轻轻一跳,便能跳到6—7米以外,更厉害的一跃可达十几米远。美洲狮是一种凶猛的食肉猛

兽,也是噬杀成性的“杂食家”,主要以野生动物兔、羊、鹿为食,如果美洲狮捕捉的猎物比较多,它们就会把剩余的食物藏在树上,等以后回来再吃。

•夜间活动的凶猛动物。善于用潜伏袭击的方式捕捉猎物。猎物包括狍子、鹿、野猪甚至黑熊。善于游泳。生性谨慎小心多疑,一旦发现走过的道有异样,宁肯绕行也绝不冒险。单独活动。每只虎要占有80~100平方公里的活动领域。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分布只限于亚洲。共有8个亚种,高加索虎、新疆虎、巴厘虎等亚种已灭绝,其它亚种数量也在锐减。

1. 一般猫科动物大都避水, 但老虎例外, 它不怕水, 且善於游泳, 为了躲避酷热的天候, 会跳入水中保持清凉.

2. 老虎具有灵敏的听觉, 尖锐的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 加上身上的条纹有隐蔽的效果, 使它成为森林里顶尖的猎捕高手.

3. 老虎走路时会将虎爪缩进皮肤的皱摺里, 避免被地面磨损变钝; 捕捉猎物或爬树时, 才将虎爪伸出, 嵌入物体中.

【形态特征】虎是大型兽类,体长1.6~2米,尾长达1.1米。头大而圆,耳短,四肢强大有力。体色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尾部有黑色环纹,背部色浓,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白色,前额有似“王”字形斑纹。犬齿大而尖锐;上颌最后一个前臼齿和下颌第一臼齿特别发达,称为“食肉齿”或“裂齿”。爪锐利,能伸缩。

【生活习性】昼伏夜出,善游泳,不会爬树。性凶猛,捕食野猪、鹿、獐、羚羊等大型动物。栖息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中,独居,无固定巢穴。每次产2~4仔。

【分布】我国有东北虎,体大,毛色较淡,产于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处;华南虎,体稍小,毛色深浓,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东北虎别名:西伯利亚虎、满洲虎、阿穆尔虎

•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平均体长为1.8―2.8米,尾长0.9米,体重227―272千克,最大的记录体重超过300千克。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国外见于西伯利亚。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

•野生东北虎现存数量只有400多只,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在我国的数量不足20只,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

华南虎

华南虎是所有种类的老虎中最为濒临灭绝的一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估计世界上仅有20-30只野生华南虎,现在可能连这个数量也不到了。现在世界上还有50只左右华南虎生活在中国18个动物园中。

孟加拉虎

白虎只是孟加拉虎的一个变种,颜色与普通老虎不同,是单纯的白色,野生白虎极为罕见,几乎见不到。

孟加拉虎的栖息地范围很广,包括很高、很冷的喜玛拉雅山针叶林、沼泽芦苇从、印度半岛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苍翠繁茂的雨林和干燥的树林。雄性孟加拉虎从头至尾平均身长2.9米大约220公斤;雌性略小。孟加拉虎的猎物主要是野鹿和野牛。

南巴西美洲虎

云豹

【生活习性】云豹属夜行性动物,清晨与傍晚最为活跃。栖息在山地常绿阔叶林内,毛色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保护及隐蔽效果。爬树本领高,比在地面活动灵巧,尾巴成了有效的平衡器官,在树上活动和睡眠。

【分布】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及陕西、甘肃、台湾。

【生活习性】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

【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 广东山地森林地区。

雪豹【形态特征】全身毛色灰白,通体布满黑色斑点;尾长,尾毛长且蓬松,是豹类中最美丽的一种。

雪豹(panthera uncia), 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别名草豹、艾叶豹,头小而圆,尾粗长,略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体重35-45公斤,体长1.2米,尾长约1米。全身灰白色, 布满黑斑。

【生活习性】栖息地海拔在2000—6000米以上,常活动于高山裸岩。性凶猛、机敏,行动灵巧,以岩 羊、盘羊等为主食,也捕食野兔、旱獭及雉类等小动物。

【分布】在我国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

阿拉伯豹

东非豹

中非豹

西奈豹

印度豹

海洋哺乳动物

儒艮【生活习性】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浮出水面,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传说。

【分布】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沿海。

白鳍豚

【生活习性】白鳍豚性情温顺,很重情感,一般营群居生活。

【分布】长江中下游

中华白海豚

【形态特征】长约220-250厘米,体重约250-235千克。身体浑圆,呈现优美的流线型体态。眼睛乌黑发亮,吻部突而狭长,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

老年(白色,粉红色) ,中年(灰斑纹,灰斑块) 和幼仔(灰色)

【生活习性】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

真海豚

【生活习性】多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大群, 活动敏捷,游泳中常跳出水面,喜跟随船只。哺乳期超过1年。

【分布】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宽吻海豚

【生活习性】主要以带鱼、鲅鱼、鲻鱼等鱼类为食,也吃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宽吻海豚喜欢群居,常见有数百只的大群出没。寿命约30~35年。最聪明的海洋哺乳动物 能用高频声波把鱼类等猎物击昏,然后从容地取食。群体成员之间的眷恋性也很强,

【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等海域。

江豚

【生活习性】多聚集在咸淡水交汇的水域内,也可溯游至长江中游,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

【分布】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入海口及长江中下游

道尔鼠海豚

露脊鲸

【生活习性】主食浮游生物。性温顺,动作缓慢,由于滥捕而濒临绝灭。露脊鲸的经济价值较大,皮可制革,肉可食,脂肪可作工业原料,鲸须可制工艺品,鲸脑油可制精密仪器润滑油,骨可制肥料,内脏、内分泌腺除可食用外,尚可提取激素等。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灰鲸

【生活习性】灰鲸一般生活在很浅的水域,性情较为活跃,可以经常看到它鱼跃前进。每次3至5分钟的潜水之后一般会喷气3至6次。 灰鲸可能会与多种海豚或者白腰鼠海豚同游,可能容易接近。

【分布】在中国的黄海、东海、南海等温带海域有发现。

蓝鲸

【形态特征】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蓝鲸体长最长为33米,体重为160吨。除了黝黑色的鲸须外,背部几乎都是青蓝色,体侧镶有白色的斑点,腹部浅灰色。

【生活习性】随着季节变化而洄游在亚热带至两极洋之间。它的游速很快,最快时达时速48公里。蓝鲸捕食方式属“吞食型”,一头蓝鲸每天要吃约4吨重的小磷虾。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分布】极少进入中国海区,黄海、南海曾有记录。

长须鲸

【形态特征】最长体长26米,体重95吨。身体较细长。背部为黑褐色,下颌左右两侧颜色不对称,左侧为黑色,右侧为白色。长须鲸的鲸须最长可达70-90厘米,宽度可达20-30厘米。上腭部角质化板排列成行,自口顶下垂,以滤食小型水生生物,称为鲸须(baleen)。

【生活习性】多单只或2~3只一起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食物为磷虾类、糠虾类、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寿命90~100年。

【分布】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

鳁鲸

【形态特征】最大雄鲸体长18.5米、雌鲸可达20米。背鳍高大,三角形、后倾。须板黑色、须毛白色、须板长大于宽的二倍。背部及体侧为黑色、腹部白色、交界处为灰色。

【生活习性】食性很广,嗜食桡足类,磷虾之类的小甲壳类,也吃鲱、玉筋鱼、鳕鱼、六线鱼、秋刀鱼等。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小鳁鲸

【形态特征】本种主要特征为鳍肢中央部分有一条宽约20~35厘米的白色横带。成体体长9米, 最大体长雌性有10.7米的记录, 最大体重13.5吨。

【生活习性】通常单独或2~3头群游, 在索饵场有时形成大群。有南北洄游习性。在黄海区主食浮游性甲壳类太平洋磷虾和糠虾, 也食群游性鳀鱼、玉筋鱼、青鳞鱼等小型鱼类。

【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座头鲸

海洋″歌手″座头鲸

能发出各种“歌声”。它们“演唱”的每支歌曲可达30分钟,在这长长的歌声中,不同的“歌手”会随着自己的意思加上拍打浪花的声音就像为自己伴奏。

【形态特征】体肥大, 上颌广阔, 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 以及上下颌两侧有瘤状突起。背鳍相对小, 位体后身长的2/3处。鳍肢非常大, 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 其前缘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

【生活习性】结群不大, 通常结对伴游。游泳速度较慢。呼吸时喷起的雾柱粗矮, 高达4~5米。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主食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抹香鲸

【形态特征】为齿鲸中最大的一种, 头部巨大如箱形, 约为体长的l/3。雄性体长达18米, 雌性体长达13米。雄鲸平均45吨, 雌性20吨。 又称为巨头鲸, “龙涎香“是抹香鲸肠道内乌贼骨积聚凝结之物,是珍贵的香气固定剂。

用巨大的头部顶撞船体,发出雷鸣般的巨响,继而用强大的尾巴横扫过来,顿时将船体打破,使船上的人员纷纷落水,再张开巨大的嘴巴,把落水者一个个活活吞掉,绝不放过每一个在海面上挣扎的人 .

【生活习性】雌性和未成年鲸主要栖息在暖水水域, 老年鲸可接近极海水域。其集群系一雄多雌, 有争偶现象。潜水本能甚强。食物主要为大型章鱼、乌贼和底栖鱼类。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虎鲸

【形态特征】头圆, 吻突不明显。雄性背鳍高大可达1.8米, 似古代兵器戟状, 雌者背鳍较低矮仅60厘米。本种体色黑白对照鲜明。成体雄鲸体长达9.8米, 体重10吨, 雌鲸体长达8.5米, 体重7.5吨。

虎鲸就是鲸类中的“语言大师”,它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有着不同的含义。虎鲸在捕食的时候还会使用诡计,先将腹部朝上,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装死,而当乌贼、海鸟、海兽等接近它的时候,就突然翻过身来,张开大嘴把它们吃掉。

【生活习性】通常成5~10头的小群活动, 数头并排一起游泳, 也有30~40头的群出现。游泳的速度很快, 有时整个体躯跃出水面。主食乌贼和鱼类, 常以海豚类、海狗、海狮及海豹类为食饵, 甚至袭击大型鲸类。

【分布】渤海、黄海、南海、台湾省海域。

伪虎鲸

【形态特征】体型细长, 全身黑色, 鳍肢间胸部色淡, 个别于头部两侧为黑灰色。成体体长雄性可达6米, 雌性达5米, 雄性体重可达2200公斤。

【生活习性】通常结成10余头或数十头的群, 也有数百头的大群, 游泳中常全身跃出水面, 多与宽吻海豚群混游。食物主要为乌贼类和鱼类。

【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狗、海狮与海豹的差别

•海狗、海狮属于海狮科,因雄性颈部密生漂亮的鬃毛,故名为「海狮科」。它和海豹的差别为:

•海狗、海狮的鳍状后肢可朝向前方,所以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而海豹则不能。

•此外,有如小指头般的耳朵也是海豹所缺的特徵。

斑海豹

【形态特征】斑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全身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初生仔有一层具保护作用的白色绒毛。

【生活习性】生活在寒温带海洋中,斑海豹在冰上产仔,当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立在水中生活。斑海豹食物以鱼类为主,也食甲壳类及头足类。

【分布】主要在渤海、黄海、东海也有发现,个别远达南海

琴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

地中海僧海豹

北海狮

【生活习性】以鱼、乌贼及贝类等为食,食量较大。繁殖时在岛上产仔。1头雄兽与10~15头雌兽组成多雌群。北海狮皮肤较薄,毛又粗硬,利用价值不大。

【分布】仅分布于北太平洋,从加利福尼亚至阿拉斯加、堪察加沿海。我国渤海和黄海少有分布。

南非海狗

【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洋中,有洄游习性,善长潜水,游速也快,以鲱鱼、沙丁鱼等各种鱼类为食,又嗜食乌贼,常潜水到深处去捕食,其潜水速度之快也是令许多动物望尘莫及的,甚至超过鲸类和海豚。

【分布】我国见于黄海和南海。

琴海豹

海狗与海狮的主要区别

•体表不仅被有与海狮类相似的粗毛,还具有致密的绒毛,形成两层体毛;

•前肢的第一趾短于第二趾,与海狮类恰好相反;

•后肢的各趾的长度几乎相等,而不象海狮类外侧的趾明显长于中间3趾;

•另外它的吻部较尖,而海狮类的吻部较钝。

•海狗很像海狮,因为它们的皮毛柔软、漂亮,往往招致猎人的捕杀以获取暴利,目前在严格的国际法令保护下,族群数目正逐渐回复中。 从海狗脂肪提取的油,对治疗伤风、支气管炎、哮喘、皮肤病等都有很好效果。

•南极的渔民常用海狗油搽皮肤,以抵御风暴和海水的侵袭。据报道,智利有人将海狗油加上氧化锌、天竺葵和一些香料等配成护肤油,对治疗烫伤有奇效。有一腿上长满菌状肿瘤的病人,遍求名医无效,使用这种护肤油,不到一周就痊愈了。

陆生食草动物

体型:亚洲象的体型较小, 背部圆、微凸; 非洲草原象体型较大, 背部微凹。亚洲象的头部位置最高; 非洲草原象的肩部、臀部位置最高。 额头:亚洲象的额头有两个凸起的包, 俗称智慧瘤, 中间则凹下; 非洲草原象的额头是平的。

耳朵:亚洲象的耳朵较小; 非洲草原象的耳朵较大。

长牙:亚洲象只有雄象有长牙外露; 非洲草原象都有长牙外露。

鼻子:亚洲象的鼻子较为光滑, 鼻端只有一根指状物; 非洲草原象的鼻子上下有环裂的皱纹, 又多又深, 鼻端有两根指状物。

脚趾:亚洲象的前肢有5个脚趾, 后肢有4个脚趾; 非洲草原象的前肢有4个脚趾, 后肢有3个脚趾。

【生活习性】亚洲象喜欢人烟稀少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和草原,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每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为了生存,象群每天要奔走18到20个小时,只睡2小时到4小时寿命50--60岁。

【分布】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

蒙古野驴

【形态特征】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

【生活习性】属典型荒漠动物,生活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开阔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

【分布】甘肃、新疆、内蒙古。

西藏野驴

【形态特征】大型有蹄类。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下体白色有别于蒙古野驴 。

【生活习性】生活于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好集群生活,善长奔跑,警惕性高。

【分布】 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和四川

野马

野马性机警,善奔驰;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营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喜食芨芨草、梭梭、芦苇等,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生活习性】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

【分布】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马鬃山一带。

野骆驼

【生活习性】生活于戈壁荒漠地带。骆驼性情温顺,机警顽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能耐饥渴及冷热,故有“沙漠之舟”的称号。野骆驼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吃饱后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卧息反刍。早在二千多年前,家养双峰驼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

【分布】 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

鼷鹿

偶蹄类最小的动物,大小似兔,体长约47cm ,体重仅2kg 。

【形态特征】胸前的“V ”形白纹是鼷鹿的明显特征 。无角,雄性有发达的獠牙。喉部有白色纵行条纹,腹部为白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热带次生林、灌丛、草坡,常在河谷灌丛和深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进入农田。性情孤独。鼷鹿是保留着许多原始特征的鹿类动物,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很有价值。

【分布】云南南部勐腊县

马麝

【生活习性】栖息在高山草甸、裸岩山地、靠山脊灌丛或草丛等地。善于奔越悬崖峭壁,活动、排便及栖息地都有固定的路线与场所,有“舍命不舍山”之说。国内有养殖,寿命12~15年。雄麝分泌麝香是名贵中药材和高级香料。

【分布】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和西藏

林麝

【生活习性】生活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区。性情胆怯。过独居生活;嗅觉灵敏,行动轻快敏捷。随气候和饲料的变化垂直迁移。食物多以灌木嫩枝叶为主。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

【分布】产于西北、华北以及西南部分省区。

原麝

【形态特征】被毛粗硬,一般颜色淡褐色,带红褐色和黄色斑点,腹部棕灰色。雌雄均无角,也没有门齿,雄麝的犬齿很长,突出于唇下,尾很短。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岩而有大面积森林的山地。性孤独,不结群。每天从天亮前到清晨,是它取食黄金时间。所产的麝香,价格昂贵。

【分布】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

河麂

【生活习性】冬季栖息于浅丘陵地带,夏季迁至多苇草的湿地。性情温和,感觉灵敏,善于潜伏在草丛中,会游水,独居或成对活动。河麂是鹿科动物中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的种类,很有驯养前途,国内少量养殖。

【分布】分布 江苏、浙江、湖北和湖南

黑麂【生活习性】栖息在山地丛林中。胆小怯懦,恐惧感强,大多营独居生活。有游走觅食的习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回觅食,直到吃饱为止。黑麂是我国特产动物,有较高的研究、经济价值。

【分布】分布 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

白唇鹿

【形态特征】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白唇鹿的角很大。成年雄鹿角的直线长可达1米,有4-6个分叉,雌性无角。通体呈黄褐色,臀斑淡棕色,没有黑色背线和白斑。

【生活习性】栖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灌丛或草原上。白天常隐于林缘或其他灌木丛中,善于爬山奔跑。喜欢集群生活。有食盐的习性。幼鹿身上有白斑。鹿茸产量较高,是名贵中药 。

【分布】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马鹿

【形态特征】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 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故亦称“白臀鹿”。

【生活习性】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喜欢舔食盐碱。

【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已广为养殖。

坡鹿 又叫海南坡鹿

【生活习性】栖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区。性喜群居,但长茸雄鹿多单独行动。坡鹿喜集聚于小河谷活动,警觉性高,每吃几口便抬头张望,稍有动静便疾走狂奔,几米宽的沟壑一跃而过。取食草和嫩树枝叶,也喜欢到火烧迹地舔食草木灰。

【分布】产于海南岛。分布范围狭窄,数量很少。

梅花鹿

【形态特征】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尤其是成年雄鹿角即鹿茸,被誉为黄茸。

【生活习性】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现人工养殖种群已达数十万只。

【分布】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

豚鹿

【形态特征】矮小粗壮的豚鹿,体长100-115厘米,尾长约17厘米,体重35-50千克。雄性有三叉型角;四肢相对较短。全身淡褐色,腹部灰色,夏毛背脊两侧具灰白色斑点,全侧斑点不规则。臀部钝圆且较低,看似钎臀部,故名“豚鹿”。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地。昼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丛,也能跳跃障碍。多单独活动,在发情交配期临时集成小群。喜欢吃烧荒后再生的嫩草。幼仔身上有白斑点。我国的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亟待加强保护。

【分布】云南南部

水鹿

【生活习性】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林区、草原以及高原地区。常集小群活动,夜行性,白天隐于林间休息,黄昏开始活动,喜欢在水边觅食,也常到水中浸泡,善游泳,所以叫“水鹿”。感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以草、树叶、嫩枝、果实等为食。

【分布】 中南和西南地区

麋鹿

【形态特征】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200(雄)千克,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不象。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

中华民俗:姜子牙的坐骑、指鹿为马、 逐鹿中原 麋鹿作为北京奥运的吉祥物

驯鹿

•对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来说,驯鹿是他们极其重要的物质来源,肉是上好的食品,跟牛肉的味道差不多,皮是缝制衣服、制作帐篷和皮船的重要材料,骨头则可做成刀子、挂钩、标枪尖和雪橇架等,还可以雕刻成工艺品。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竹林或稀树草原,通常每群10余头。一般在晨昏活动,也有的在夜间活动。嗅觉灵敏,性情凶猛,遇见敌害时毫不畏惧。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等为食。 【分布】云南南部和西藏南部

黑犀体型小于白犀,吻部尖且能伸缩卷曲,头抬起,以树叶为食。

白犀牛体形更大,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蓝灰色或棕灰色。“方嘴唇犀牛”, 主要食草。

野牦牛

【生活习性】典型的高原动物,生活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原地带。冬季到较低的地方,夏季又回到高山地带。集群生活,数十头一群,有时甚至达几百头,晨昏活动。既耐寒,又耐饥,以草和地衣为食。

【分布】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

黄羊

【形态特征】四肢细长。蹄尖形细。仅雄性具角,角较短,角尖向上。夏天,呈鲜明的储色夹浅黄色。冬天,毛较长,淡红色夹浅黄色。尾短。具有眶下腺,与藏原羚和普氏原羚不同。 【生活习性】栖息于半沙漠地区的草原,很少在沙漠上生活。奔跑迅速,每小时能达90公里左右,性不耐渴,常于晨昏间往水源处饮水。好群栖,一群多达数千只。冬天逐渐南迁,到水草丰盛地区觅食,以各种青草为主要食物。

【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的西部、陕西北部。

普氏原羚

【形态特征】四肢纤细。角弯曲而短,末端相对钩曲。鼻骨窄狭,末端逐渐变细,不出现四窝或缺刻。体毛夏季沙黄,冬季颜色较淡,呈棕黄或乳白色。【生活习性】栖息在半荒漠草原地带。以禾本科、莎草科以及其它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为食;冬季也啃食干草茎、枯叶。

【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内蒙古。

驼鹿 【生活习性】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动物,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从不远离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性喜水,擅长游泳。喜欢到盐碱地舔食碱土。驼鹿通常是一雄一雌制。数量稀少,有重要研究价值。

【分布】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

藏原羚

【生活习性】栖息于高原、高山草甸、高山或中山草原、草坡、荒漠、半荒漠,尤喜在水源充足的山谷一带。营群居生活,通常3—5只成群,冬季可结成20只左右,但一般并不形成更大的群体。以各种草类为食。

【分布】国内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

鹅喉羚

【形态特征】雌雄均具角,雌性的角短,雄性角较长,略向外分歧,再后分歧较大,至角尖末端稍向内向上,角外表近角基2/3有显著的模棱。体毛呈淡沙黄色,尾黑褐色,臀具白色臀斑。因其在发情配偶期雄性羚喉肿胀而得名。

【生活习性】栖息在海拔2000~3000米之间的山前半荒漠丘陵地带或山间平原。单独活动或结小群。

【分布】国内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等省区。

藏羚

【形态特征】体型中等。雄体吻鼻部肿胀而粗大,角细长而笔直,尾较短而尖。背毛浅红棕色,腹毛白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3500—6000米的高原地带,是高山寒漠的代表动物。夏季在开阔的山谷或草原上有水、草的地方生活;寒冬迁往避风向阳的沟谷。以各种草为食。

【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北等省区。

高鼻羚羊

【生活习性】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我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

【分布】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

羚牛

【形态特征】是中国西部特产的珍稀动物。成年后,角向后扭曲,因而又称“扭角羚”。

【生活习性】栖居于海拔2400―4200米的高山丛林地带。群居,日行性,有季节性垂直迁徙。善攀爬,行动敏捷。以野草、嫩枝芽、树皮等为食,喜舔食盐碱。【分布】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

鬣羚

【形态特征】似羊而体型较大,雌雄均有一对短而尖的角,除角尖外,有狭窄的横棱。耳长似驴,自角甚至颈背有长十几厘米的灰白色鬣毛,甚为明显。尾短小。

【生活习性】栖于裸岩、环山、陡峭岩下、跌岩和乱石河谷。从海拔1000米到4400米均有分布,冬季下移到较低的地方,善于在悬岩峭壁间灵活地跳跃。一般营独栖生活,也偶有2~5只结成小群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等省区。

赤斑羚

【形态特征】外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除外侧上段污白色外)均为红棕色,尾褐黑色,长度不超过10厘米。我国是1979年发现赤斑羚的。体长95-105厘米。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

【生活习性】典型的林栖动物,多生活在海拔1500-4000米林风较空旷处或林缘多巨岩陡坡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性机警,步履轻盈,受惊后迅速窜入附近躲藏。多成对或集群活动,早晨和午后觅食,数量极稀少。【分布】云南西部及西藏东南部

斑羚

【形态特征】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习性】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 【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塔尔羊

【形态特征】体形粗壮,雄羊体重可达90千克上下。雌雄角形同,但雄羊角比雌羊角粗大。正面观二角呈倒“人”字形。全身被毛粗硬几呈暗灰褐色或褐黑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之中。【分布】 国内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个别谷地。

北山羊

【形态特征】形似家山羊而体形较大,体长115-170厘米,肩高约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雌雄体都有角,但雄羊角特别长大,达140多厘米,呈弧形向后弯曲。颏部有须,雄性长,雌性短。夏毛棕黄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冬毛长而色浅淡。尾长10-20厘米,尾尖棕黑色。 【生活习性】夏天栖息于高山草甸及裸岩区,冬春迁至海拔较低的地区活动。多在晨昏活动,采食各种野草。常十余只集群活动,有时可达数十只。性机警,视、听、嗅觉都很灵敏。我国北山羊的数量很少。【分布】 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

岩羊【形态特征】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5千克左右。公羊角特别粗大,长约60厘米;母羊角很短,长约13厘米。通体青灰色,有一条深暗色背中线。上下唇、耳内侧、颌以及脸侧面灰白色。腹部、臀部以及尾部和四肢内侧都呈白色,尾巴尖黑色。【生活习性】为典型的裸岩区栖息动物,生活在海拔3100-6000米的高山裸岩和草甸地带,结群生活,有负责放哨的个体在群外站岗,一有动静,它就发出警报,全群即迅速逃上峭壁。善攀登跳跃,从野外捕获养殖的成年公羊可以跳到3米多高的围墙上。【分布】 西南、西北及内蒙古

现代鸟类下分三个总目,分别是平胸总目、企鹅总目和突胸总目。

平胸总目Ratitae

⏹ 平胸总目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适于奔跑生活。具有一系列的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

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和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胸鸟具有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仅有2~3趾。分布限于南半球,即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 非洲鸵鸟是雌雄异色的种类。雄鸵鸟的翼和尾有白色的羽毛,其余的羽毛多为黑色,裸露的头颈部和后肢呈鲜艳的肉色。雌鸟全身

羽毛均为灰褐色,裸露部分为不鲜艳的肉色。

非洲鸵鸟的脚趾只有2个(第III,IV 趾),一个大,一个小,适于快跑,时速可达60km 。一步可跨越7m 。

企鹅总目 Impennes

企鹅总目是善于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水下划行;体羽呈紧密的鳞片状(羽轴短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后肢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于游泳、拙于步行;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起;皮下脂肪发达。全部为海洋鸟类,除繁殖期外很少深入内陆。主要分布于南极洲以及临近的非洲、美洲和澳洲的南缘。

突胸总目Carimatae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35个目,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发达的龙骨突起,骨骼充气,具尾综骨;体表有羽区和裸区之分,正羽发育良好,构成羽片。雄鸟绝大多数不具交配器官。

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突胸总目的鸟类大致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 鸟的生态类群——游禽类

鹱形目 代表鸟:信天翁

鹈形目(Pelecaniformes )

大型游禽,主要特征是:4趾间具有一完整蹼膜(全蹼),嘴强大具钩,并具发达的喉囊,以适应食鱼的习性。鹈鹕所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鲣鸟所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雁形目(Anseriformes )

大中型游禽,嘴扁,边缘有栉(可滤食),嘴端具嘴甲,前三趾具蹼;翼上常有绿色,紫色或白色的翼镜。

中华秋沙鸭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额雁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刚孵出的雁形目幼雏会把周围常动的物体视为亲鸟,因此,人工繁殖的野雁雏鸟常追随饲养人员奔跑,生物学中称此行为是“印记行为” 。

鸟的生态类群——涉禽类

涉禽的外形特点是三长:喙长;颈长;后肢(腿与脚)长。适于涉水生活,因其腿长可在较深水处捕食和活动。蹼多退化不适于游泳。涉禽类主要有: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等。

鹳形目(Ciconiiformes)

大中型涉禽。栖于水边,涉水生活。嘴、颈及后肢均长。胫部裸露。趾细长,四趾在同一水平面上,幼鸟为晚成鸟。

飞行时身体呈一条直线的为鹳,颈呈“s”型的为鹭。

鹤形目绝大部分为涉禽,具有颈长、喙长、腿长的三长特征,胫下部裸出,蹼不发达适于涉水,后趾短小,着生位置高于其它三趾,有别于鹳形目。

鸟的生态类群——猛禽类

喙与爪锐利带钩,视觉器官发达,飞翔能力强,多以捕食动物为生。羽色暗淡,猛禽类主要有:隼形目、鸮形目等。

隼形目Flconiformes

昼间活动的猛禽。善于疾飞及翱翔,嘴弯曲,先端具利钩,脚强健有力,尖端有锐爪,便于捕食。飞翔能力强,视力敏锐。幼鸟晚成性。雌鸟较雄鸟体大。 隼形目鸟类由于其食性特征,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

鸮形目

夜行性猛禽。足趾向后转,形成对趾足,也可转向前方(又称转趾型)。眼大向前,多数具面盘,耳孔大。喙、爪坚强弯曲。羽毛柔软,飞行无声。

鸟的生态类群——攀禽类

足趾发生多种变化,适于在岩壁、土壁、树干等处攀缘生活。攀禽类主要有:雨燕目、鹦形目、佛法僧目、鹃形目、鴷形目、夜鹰目等。

鹦形目 攀禽。对趾足。嘴坚硬具利钩,均有利于在树上攀缘。大多数营巢于树洞中。幼鸟是晚成鸟。

雨燕目 小型攀禽,四趾朝前形成前趾足,羽毛多具光泽,飞翔能力极强。幼鸟为晚成鸟。

佛法僧目 攀禽。脚为并趾足。种类多样,形体各异。营洞巢。多为白色、球形卵。幼鸟晚成鸟。

鹃 形 目 攀禽,对趾型。外形略似小鹰,但嘴不具钩。多数种类为寄生性繁殖,将卵产于其它鸟巢中。幼鸟为晚成鸟。

鴷形目 攀禽,脚为在对趾型。嘴形似凿,专食皮下或树木里栖居的害虫,尾羽的羽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和攀缘时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啄木鸟为著名的森林益鸟,人们将其比喻为“森林医生”。

鸟的生态类群——陆禽类

后肢强壮适于地面行走,翅短圆退化,喙强壮多为弓形,适于啄食。陆禽类主要有:鸡形目、鸽形目等。

陆禽,嘴短,基部大多柔软。鼻孔被腊膜,腿脚健壮,四趾位于一个平面上。嗉囊发达,在育雏期能分泌鸽乳喂雏。幼鸟晚成。

鹑鸡类 足呈离趾型,嘴全被角质;嘴脚均强,雄常具距;嘴有蜡膜;通常营巢于地面。

褐马鸡为大型鸡类,全长96cm 左右。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体羽主要为浓褐色,具一对短角状白色耳羽,尾羽特长,张时如古代的武士,十分威风。栖息于高山树林深处,喜杂食,分布于山西、河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颈长尾雉是我国特产雉类。雄鸟全长约80cm ,羽毛鲜艳,尾羽长;雌鸟全长约50cm ,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颈长尾雉是中型鸡类,全长55cm 左右。尾长颈黒。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鸟的生态类群——鸣禽类

鸣禽种类繁多,鸣叫器官(鸣肌和鸣管)发达,善于鸣叫,巧于营巢,繁殖时有复杂多变的行为。雏鸟晚成,需在巢中由亲鸟哺育才能正常发育。雀形目中所有种类均属鸣禽。

鹊鸲 麻雀 紫啸鸫 家燕 金腰燕 白鹡鸰 灰鹡鸰 暗绿绣眼鸟 火尾缝叶莺

黄腰柳莺 白头鹎 白喉红臀鹎 黑枕黄鹂 大山雀 大嘴乌鸦 红交嘴雀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是指中国特产、稀有或者濒于灭绝的以及数量稀少、有灭绝危险的或者分布地域狭窄有限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指中国特产、稀有或者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的重点;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指数量较少或者分布地域狭窄的野生动物,也就是不采取重点保护措施予以保护将有濒于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

三有动物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野生动物概念刍议

•野生动物的概念是一个与家养动物相对的概念。按字义理解,野生动物是指“生活于野外的非家养动物”。

•我们通常涉及的动物不应再简单地分为“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两大类,而是三大类:(1)家畜家禽,(2)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3)野生动物。即野生动物包括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和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动物。

动物进化系统树

第一讲 猿猴

灵长类动物中的猿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若从进化程度讲,可分为低、中、高三类。

•低等类有狐猴、指猴、婴猴、树熊猴、懒猴、跗猴等;

•中等类如狨、节尾猴、卷尾猴和有颊囊、杂食、素食的各种猕猴;

•高等类又称“猿”,包括长臂猿、合趾猿、巨猿(俗称大猩猩) 等等。若从体貌特征区分,有尾的叫“猴”,无尾者称“猿”。

狐猴

•狐猴是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的统称。它们体长,眼大,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区。狐猴大多性驯顺,喜群居,有的种类在夜间活动,如指猴、懒猴、眼镜猴等。

指猴

指猴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小,它体大如猫,身长约50厘米,尾长可达60厘米,体重约2千克。指猴由于具备奇特的手指而得此名。这种猴子喜欢捉虱子吃,且生性温顺,因此饲养它们便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嗜好。

指猴的叫声凄厉, 如同哭一样, 在夜晚令人毛骨悚然, 还有指猴体黑面灰, 黄色的眼珠在夜色中发生神秘的幽光, 行动时一跳一跳如同鬼怪, 对人又有一定的好奇心。

指猴:20世纪60年代野生灭绝。

•环尾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它们体型如猫,叫声似猫。

•狐猴是真正从史前时期幸存下来的动物, 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上, 它排第一位! 作为人类和猴的共同祖先, 在四千万年前, 它们几乎统治了所有热带森林, 之后几乎完全消失.

•可爱的母子,小环尾狐猴一般刚生来是全白的,大部分时间爬在母亲的背上 。

• 树熊猴外出时,把孩子像挂雨伞一样,往那儿一挂,小猴自己就往那儿一扒,然后它就出去觅食去了,小猴就老老实实地在那儿扒着,很长时间才转回来。

跗猴

•又叫菲律宾眼镜猴,生活在亚洲热带森林中。跗猴有一双硕大的眼睛,因此又被称为眼镜猴。其眼睛所占的比例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跗猴虽有其名,但并不属于猴,而是介于狐猴和猴之间一类较原始的灵长目动物,平均身长只有10-13cm 。

•这是在菲律宾萨朗加尼,一只新生的小跗猴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蜂猴

•别名:懒猴、风猴

•分布:云南、广西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32-35厘米。两只小耳朵,圆脑袋;眼圆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眼、耳均有黑褐色环斑。 •蜂猴 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保护级别】 I

短尾猴

【主要特征】:短尾,广东、广西、滇南的短尾猴的脸平时蓝红色,发情时则“红光焕发”,所以又叫红面猴。

【分布】: 中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部分地区。

习性及生境:喜欢成群栖息在树木稀疏、遍布岩石的山岩上。【保护级别】 I

猕猴

【保护级别】 II

猕猴的种类很多,有恒河猴、头布猴、帽猴、食蟹猴、狮尾猴、豚尾猴等等。恒河猴是智力很高的动物,对所在环境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好奇心。它们能学会辨别颜色和形状,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过去人们常用它们来作杂耍挣钱。

【形态特征】熊猴个体略大于猕猴,主要区别特征是头顶有“漩”,而猕猴没有。其憨态可掬,体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与弥猴相比,其头大、面长、吻部突出。

别名 蓉猴

•保护意义:熊猴可用于生物学研究,也可作为医学实验动物。是动物园常展出的观赏动物。

现状:西藏一些信佛教的群众不主动伤害熊猴。但在某些地区的群众喜欢用它的毛皮制作衣服,且门巴族和略巴族有吃猴肉的习俗,因此

熊猴资源消耗过大。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高山森林。为昼行性动物,杂食,多以20-30只结群。啼声有如犬吠略带哑声,性情不似猕猴活跃,但遇险逃遁的速度十分迅捷。

【分布】云南、广西、西藏、贵州等地

【保护级别】 I

台湾猴

【形态特征】外形与猕猴相似,只是头部较圆,颜面较平,额部裸出,颊髭的长毛成围巾状,而且整体显得更粗壮,尾巴较长。手足均为黑色,故又名黑肢猴。

【生活习性】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岩壁和山林之中,为半地栖动物,取食各种野果、树叶、昆虫,有时也盗食农家的谷物和瓜果。

【分布】台湾省的南部和中部【保护级别】 I

白化种

豚尾猴

【形态特征】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猪尾。

别名平顶猴

【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保护级别】 I

藏酋猴

【形态特征】成年雄猴两颊及下颏有似络腮胡样的长毛。

别名:毛面猕猴 、大青猴 、青皮猴、黄山猴”、“四川猴”等等。

“藏酋猴”这一中文名字最早出现于1922年出版的《动物学大辞典》,是因为它的拉丁学名中用了一个“西藏”的地名。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区有岩石的生态环境中。

【分布】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东至浙江、福建,西到四川,北达秦岭南部,南界为南岭。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种。

灰叶猴

【形态特征】身披银灰色毛,眼,嘴周围的皮肤由于缺乏色素而显得苍白。眉额之间有较长的黑毛向前伸出,似黑色长眉。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密林中,喜群栖,活动时有一定路线,受惊时多按顺序逃走。

【分布】分布 云南西南部 【保护级别】 I

白头叶猴

【形态特征】外形似黑叶猴的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种。

其头部连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像戴一顶白色风帽,尾的一段为白色。【保护级别】 I

黑叶猴

【形态特征】别名乌猿, 成体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密,有光泽。

【生活习性】黑叶猴跳跃能力很强,一次可越出10多米。

【分布】 广西、 贵州【保护级别】 I

长尾叶猴

【形态特征】尾长超过体长甚多。

•印度“猴王”哈努曼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2500-3000米之间的高山松林和杉木林中。

【分布】国内分布于西藏西南部。【保护级别】 I

川金丝猴

【形态特征】鼻孔斜向上翘,故也称仰鼻猴。脸部天蓝色,颈背至尾基部在浅灰褐色被毛中夹有金黄色长毛。

【分布】仅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神农架山区。

川金丝猴在分类学上属于仰鼻猴属,与其同属的还有另外三个种:黔金丝猴,见于贵州梵净山;滇金丝猴,生活在云南与西藏交界的高原森林;越南金丝猴,只分布在越南境内。

猴婴死于难产母金丝猴怀抱5天不肯丢弃

黔金丝猴

【形态特征】背部灰褐色。两肩之间有一白色块斑。

别名灰仰鼻猴, 白肩仰鼻猴, 牛尾猴 。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

【分布】产于贵州梵净山。黔金丝猴分布范围十分狭窄,总数仅几百只,现已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对其栖息环境进行保护。 滇金丝猴

【形态特征】嘴唇宽厚,红润,一双杏眼,上翘的鼻子,伴着其优雅的动作,宛如身着晚礼服的绅士,极具观赏价值。

•别名黑金丝猴, 黑仰鼻猴, 雪猴。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是猴类中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种类。

【分布】云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是中国的特有种。在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已建立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盐井等自然保护区。

海南叶猴

•白臀叶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 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猴子之一,它又叫黄面叶猴, 海南叶猴, 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 国外分布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中国白臀叶猴:1882年灭绝。

海南叶猴

•幼崽受到群体中所以雌兽的关注,争相搂抱并为之理毛。

蜘蛛猴

•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里。因为它们的身体和四肢都很细长,在树上活动时,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巨大的蜘蛛,故得此名。 •主要栖息在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森林中。

•蜘蛛猴的花生

松鼠猴

•是南美洲卷尾猴的一种,每群多达500只,雌雄猴各有阶级之分。松鼠猴大部分时间在树上活动,幼猴出生后即能攀爬。 •进食时常把长长的尾巴松松地缠绕在树枝上,以支撑身体。

•是唯一昼伏夜出的高等灵长目动物。它的食性很杂,但它们吃东西却非常仔细,总是先拿到眼前检查一番再吃,吃昆虫时则悄悄地用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昆虫的翅膀,再用另一只手的同样两个指头将昆虫的脖子折断,然后再慢慢吃。眼睛聚光能力很强,夜间也能准确地捕捉到飞虫。

秃顶猴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它们秃头,前额凸起,尾巴很短,常显出一副饥饿、病态或沉思模样。

•它们身上的毛很长,身体却很瘦弱。

•它们喜群居,很少到地面活动,几乎从不闯入其他族群的地盘。

疣猴

•疣猴算得上是猴类中最漂亮的了,因为它们身上的毛色多种多样,长得也十分滑稽可笑。拇指已退化成一个小疣,故称疣猴。 •这是德国巴伐利亚一家动物园内的一对叟猴母子。叟猴群栖于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南欧的直布罗陀,是欧洲唯一的野生猴类。是一种三百年前引自非洲的猕猴,也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冲出亚洲的猕猴。十八世纪初,生活在海岸岩石上的叟猴曾因及时地向驻守英军发出西班牙人进攻的警报,从而避免了英军战事的失利。

• 个头小,最小的还没有松鼠大;大的体长约15厘米,体重在120-130克之间。不过它的尾巴很长,可达20厘米左右。这种小猴最喜欢吃昆虫,如果长期不吃,便会缩短寿命,因而又有“食虫猴”之称。

• 幼金狮狨由父亲照料,它被裹在长毛里,一直长到六、七个星期为止。父狨常用手指捏碎坚硬的食物喂幼狨吃。由于皮毛具有经济效应, 曾被大量猎杀。它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灵长类之一。

长鼻猴

•雄性鼻子长,是其最显著特征。

•是亚洲最大的猴子之一,公猴体重可超过20kg 。

•是东南亚加里曼丹的特有动物。

•长鼻猴需要广阔林地才能维持它们日益减少的族群,最近它们被列为濒绝动物,数量可能少于8000只。▲母子飞跃

•长鼻猴也是游泳高手。它们的手脚有部分是有蹼的,利于渡河,在飞跃失败而不慎落水时尤其派得上用场。

卷尾猴

猴生性好奇,性情柔顺,极易驯养,成为人们的观赏品。 •亦称“悬猴”。哺乳纲,卷尾猴科。是一种比较低等的猴类。鸣声似人在哭泣,又称“泣猴”。广布于中美、南美洲的热带森林中。由于卷尾

•黑帽卷尾猴妈妈背着猴宝宝在选食水果。

•是生活在美洲中最大的一种猴。体长60多厘米,尾巴长达一米多,全身披着浓密的毛,多为褐红色,随着太阳光线的强弱和照射角度的不同,体毛的颜色能发生各种变化。吼猴的脖子很粗,口腔和下腭也特别大。

类人猿

•长臂猿与与三种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 并称“四大猿”,与人类同属灵长目。

白掌长臂猿

【形态特征】手掌、脚掌全为白色,脸庞周围也环绕着一白色银圈。它们的 “外套”颜色从乳白到黑色,从深棕到红色,并且这种变化与性别、年龄无关。

•直立时两手可触地。

【生活习性】据有的学者统计,平均每天早晨8:16, 雌猿首先呼叫,雌猿鸣声刚落,雄猿又接着长鸣,啼声此起彼伏。

【分布】现已濒临灭绝! 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保护级别】 I

白眉长臂猿

【形态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是两眉白色,头顶部的毛向后生长,像极了长臂猿中的老寿星。走路时,身体半直立,两臂有时弯在身子两侧,有时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滑稽可笑。

【生活习性】营家庭式生活,通常3~5只为一群。其叫声洪亮,数里外可闻。

【分布】产于云南、西藏。其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现已濒于灭绝。在白眉长臂猿栖息的高黎贡山,国家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级别】 I

白颊长臂猿

【形态特征】雄猿两颊具明显的白色块斑,体毛仍为黑色。

•雄猿的体毛也是黑色,成熟雌猿的体毛为金黄色 。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雨林中,由一对成年猿和2~3只不同年龄的子女组成小群,营树栖生活。喜欢鸣叫,早晨太阳初升时成年猿首先鸣叫,最后全体共鸣,声音悦耳,数里之内可闻。

【分布】产于云南南部。由于开垦种橡胶树,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急剧缩小,数量也十分稀少,亟待加强保护。【保护级别】 I

黑长臂猿

【形态特征】雌雄体毛色迥异的黑长臂猿,雄猿通体黑色,成年雌猿灰棕黄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茂密森林中,营家族式生活,每群10只左右。

【分布】历史记载见于广西,甚至远至长江三峡地区,现仅见于云南、海南岛,呈零星分布,数量稀少,已濒于灭绝,亟需采取保护措施。

【保护级别】 I

大猩猩

猩猩

山魈

•山魈马脸凸鼻,鼻子雄红雌黑。两侧脸颊呈兰色。血盆大口长胡须,显示尖尖獠牙。獠牙越大表明它在群落内的地位越高。

山魈

•又名鬼狒狒,系 I 类保护动物。

•产于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一带,栖息于热带雨林中。

穿山甲

【生活习性】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

穿山甲的鳞片 , 主要具通经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排脓、外用止血四大功能。

【分布】长江以南各省【保护级别】 II

犬科动物

【形态特征】外形与狗、狼相近,体形比狼小,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10余千克。体毛红棕色或灰棕色,四肢较短。

•嗅觉很发达,晨昏活动最频繁。

•十分凶残,发现猎物后聚集在一起进行围猎,主要捕食狍、麝、羊类等中型有蹄动物。

•群豺联合从虎口夺食,对大小动物无所畏惧, 虎与猎犬对其敬而远之。

【生活习性】为典型的山地动物,栖息于山地草原、亚高山草甸及山地疏林中。多结群营游猎生活,性情沉默而警觉,行为敏捷,善于跳跃。

【分布】除台湾、海南外广泛分布。

犬的近亲——狼

【形态特征】体长约1m 。四肢强健。吻部尖长,耳直立。尾较家犬短, 挺直状下垂。

【分类地位】食肉目

犬科

【生活习性】 狼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包括丘陵、森林、草原、荒漠等各种生境。它们捕食比它们大的动物,如鹿、驯鹿、驼鹿、野牛、麝牛和山羊等。狼性凶悍、残忍,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他们有伤害同类的现象。

•狼, 一直是被人类所畏惧, 崇拜, 憎恨的动物. 很难再找出一种动物, 可以像他们一样让人类充满如此复杂的, 矛盾的情绪.

•全身都是白色的, 只有头和脚呈浅象牙色。在大雪中是最完美的保护色。

•世界上的人们都害怕讨厌狼。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热爱家庭, 成群结对互相帮助, 生活在一起。

•20世纪初北美地区还有20种狼, 可是现在只剩下7种了。

•他们使用的是这样的方法:把刀的两面都磨的尖锐锋利, 然后沾上动物的鲜血, 血在刀的表面结成一层冰, 然后把它放在冰地上, 腥味引来饥饿的狼, 它拼命用舌头舔着散发血腥味的冰棍, 渐渐的锋利的刀刃露了出来, 但是狼已经失去了理智, 疯狂的舔着刀刃, 任凭舌头被割裂, 血不停的流着, 它却以为这就是他的食物的血, 坚定的继续--直到失血死亡.

• 荷兰有一位动物行为学家,曾目击一只赤狐跳进鸡舍,短时间内,把鸡舍中的12只小鸡全部杀尽,最后仅带走1只。赤狐还常常在暴风雨之夜,闯入黑头鸥栖息地,轻而易举把数十只鸟逐个咬死,竟一只不吃,一只不带,空“手”而归。动物学家称赤狐这种行为叫“杀过”。

狸与狐的区别

•亚洲的熊中最著名得当属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其分类地位多有争议, 过去有人将其归入熊科, 有人归入浣熊科, 有人将其和小熊猫一起置于熊猫科, 或者自成一大熊猫科, 现在研究表明大熊猫确实和熊的关系比较接近, 应该归入熊科. 大熊猫在史前曾经是我国南方动物区系的重要构成, 但是现在分布局限, 是濒危动物的代表. 大熊猫食性单一, 仅以几种竹子为主食, 偶尔也会吃动物性食物, 由于竹子营养较少, 大熊猫一生的主要时间都用于进食和休息, 类似于树袋熊.

【生活习性】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分布】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

黑熊

【形态特征】体长150~170厘米,体重150千克左右。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 ”字形白斑。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动,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

【分布】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大部分省区

棕熊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毛泽东《七律·冬云》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棕熊

【形态特征】大型食肉目动物,体长180~200厘米,体重达200千克。毛色多为棕褐色或棕黄色;老年熊呈银灰色;幼年为棕黑色. “熊全身是宝”,特别是熊胆为名贵的药材,熊掌为肴中珍品,加上过去曾一度把棕熊列为害兽加以猎杀,使其种群遭受巨大灾难。

马来熊

【形态特征】是熊类中体型最小的种类,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约50千克。全身毛短绒稀,乌黑光滑;鼻与唇周为棕黄色,眼圈灰褐;胸部有一棕黄色的马蹄形块斑。

马来熊又叫太阳熊、狗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类,几乎仅有最大的棕熊体重的二十分之一。

也非常喜欢吃蜂蜜,发现蜂巢后用两只前脚轮流伸到蜂巢中,然后舔食。

因为体毛短,所以比较怕冷,也从不冬眠,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因为它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结果。马来熊在我国极为罕见,就连各博物馆、科研机构所收藏的标本也屈指可数。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中,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缅甸等地。1972年在我国云南南部边境山地首次发现,数量极少。

【分布】产于云南南部。

眼镜熊

因有类似大熊猫的黑眼圈而得名。眼镜熊是南美洲唯一的熊,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森林中,也出现在较开阔的地方,善于爬树,在树上筑巢。

眼镜熊的视觉和听觉都不十分灵敏,但嗅觉非常发达。

据说它是吃植物性食物最多的一种熊,主要吃树叶、树根和果子。虽然躯体笨重,但很善于攀爬。在人为饲养下,也吃肉,能活20年。 北极熊Ursus maritimus,生活于北冰洋附近,游泳能力强,并可随海冰远离海岸。北极熊主要食海豹,是肉食性最强的熊。

北极熊和棕熊是仅有的跨州分布的熊,其它的熊有4种分布于亚洲,一种分布于北美洲,一种分布于南美洲。这几种熊体型均小于北极熊和多数棕熊,且除了大熊猫以外,均以黑色为主,亚洲特有的几种熊胸前还有月牙形的白斑。

懒熊

• 属体型中等的熊科动物,懒熊主要居住在印度和斯里兰卡。20年前,它们曾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随处可见,如今却成了稀有之物。 • 有人将懒熊的鼻子刺穿,并拔掉它们的牙齿和爪子,还将它们赶到烫手的金属盘子上学习跳舞。长期的虐待和糟糕的生活条件常让

这些悲惨的跳舞熊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宣告死亡。

• CITES 目前已将懒熊置于附录I 加以保护,而IUCN 的红皮书中,懒熊则被列为“濒危”。

灰熊

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美国冰川国家公园将再也找不到冰川的踪影,大灰熊可能无松子可食,黄石公园里的野生灰熊也将离去……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美国环境学家近日发出的切实警告。

白灵熊

在位于北美洲北太平洋沿岸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古代,世界被一片茫茫冰雪所覆盖。生活在那里的熊们饥饿难挡,它们祈求世界的创造者——大乌鸦,希望它降临世间为它们减轻痛苦。大乌鸦不忍心它们继续受苦,于是让大地上的树木繁茂,百草兴盛。但大乌鸦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过去冰雪覆盖的日子,于是将1/10的熊变成了白色,自此白灵熊便现身世间。

小熊猫

【形态特征】身体较猫大,长60~62cm 。尾粗大,长40~45cm ,上有9个褐白相间的环纹,故俗称“九节狼”。脚掌多毛,有助攀登。

【生活习性】生活于1600~3000米的高山上,善于爬树。多在树上活动。听觉、嗅觉和视觉均不太灵敏。

【分布】我国四川、云南、西藏东部、青海等省均有分布。

欧美孩童们很喜欢泰迪熊。在德国,许多人是抱着泰迪熊长大的。据说德国救护车中一定会放一只泰迪熊,当做礼物送给那些不得已必须搭乘救护车的小孩。这些熊玩偶由“为发生意外事故的儿童们之泰迪熊协会”负责提供,购买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捐款。

• 泰迪熊的确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商品。近来经常耳闻早期的泰迪熊在拍卖会上创下竞标天价。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家在市面上限量

发行特别版泰迪熊,也是高明的商业手法,借由数量的有限造成其价值的稀有。连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欧洲共同体缔结条约等重大国际事件,都有相应的纪念版泰迪熊问世,每只熊均有制造号码或鉴定书等身份象征。

鼬科动物

主要特征

体、尾长,四肢短小,爪不能伸缩,肛门附近有特殊的臭腺。

黄鼬

•又叫黄鼠狼、黄狼。

外形特征:体长

250-390mm 。体形细长,四肢短。

颈长、头小,可以钻很狭窄的缝隙。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毛蓬松。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和平原,也常出没在村庄附近。多夜间活动。以臭腺放出臭气自卫。

食性很杂,在野外以鼠类为主食,也吃鸟卵及幼雏、鱼、蛙和昆虫;在住家附近,常在夜间偷袭家禽,首先吸食其血液,再吃内脏及躯体,性嗜吸血。

石貂

【形态特征】体形细长似鼬,一般在45~50厘米左右,尾长约30厘米。喉胸部有一乳白色或茧黄色不规则块斑。

【生活习性】分布区域较广,生态环境各异,多栖息于林区山地,干燥寒冷的高原以及多石的山沟。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内蒙古、西藏、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四川及云南等省区。

紫貂

【形态特征】体形很像黄鼬(黄鼠狼),但较大,体长在40厘米左右,体重约650克。

最珍贵的毛皮兽,誉为我国东北 “三宝”之一。

“见风愈暖,落雪则融,遇水不濡”。

【生活习性】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新疆

黄喉貂

【形态特征】体型大小如小狐狸,体躯细长。毛色鲜亮,嘴角与下颌白色,喉胸部橙黄色,腹部灰褐,尾黑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缝中)中,喜欢在地面或倒木堆上活动。

【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整个南方均有分布

貂熊

【形态特征】外形似貂又似熊,身体两侧有一浅棕色横带,从肩部开始至尾基汇合,状似“月芽”,故有“月熊”之称。貂熊生性机警,行动隐蔽,善游泳、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窜,故又名之为“飞熊”。

是小型食肉类动物中最凶悍的一种。它什么都吃,驯鹿、马鹿一类大型食草动物的雌兽和幼仔都不免遭它的毒手,有时还要捕捉狐狸、野猫一类的食肉兽为食。甚至连猞猁都要让它三分。它既善于长途奔走,善游泳、又善于攀缘,有时还采用由树枝上突然飞降下去捕猎的方式,它的爪牙锐利,力气大,猎物是十之八九逃脱不了。

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天敌,肛门附近有发达的臭腺,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是其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之一。每当饥饿时,它发现四周有小动物,就立即撒尿,同时用尿液在地上画一大圈。结果是圈入其中的小动物如中魔法,竞不能越出,坐以待毙,更为惊异的是,圈外的大动物,闻尿不敢闯入圈内争食。于是,鄂伦春人就用用“饥饿法”逼貂熊尿修筑抵御猛兽的“屏障”。

【生活习性】为寒温带动物,除繁殖期外,多单独活动,活动范围广,溪流、河谷、林带以上的冻土及裸岩都有它的足迹。无固定巢穴 ,洞穴多有两个出口,便于遇险逃遁。属夜行性动物。

【分布】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新疆部分地区

水獭

为半水栖兽类,体形呈圆柱状,成体长约60~80cm ,尾长40cm ,体重可达5kg 。体型细长,呈流线型。趾间具蹼,尾长而粗大。体毛短而密,呈棕黑色或咖啡色,具丝绢光泽,腹部毛色灰褐。

•广布于欧、亚、非三大洲,水獭皮板厚而绒密,柔软华丽,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因而长期遭到人类无节制的捕猎。加之人类的开发活动导致环境恶化,现存水獭的数量已很稀少,极待加强保护。

江獭

【形态特征】似水獭,更大,可达15kg ,四肢趾爪的大小介于水獭和小爪水獭之间,体背毛色深,为黒褐色,颌喉部针毛灰白色或白色。

【生活习性】性凶猛,自卫能力强,彼此之间能互助,栖于江、河等僻静处,无固定栖地,喜欢集群出没于海水中。

【分布】云南、贵州、广东等省。

小爪水獭

【形态特征】是全世界19种水獭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小爪水獭的体长一般在60~94cm 之间,体重约3kg 。爪短粗呈钉子状,有退化现象,尾部较细。

【生活习性】小爪水獭主要生活于亚热带的山地河谷中,其栖息地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下。

【分布】南方各省高山地区

灵猫科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比猫长,四肢短,尾长。

斑林狸

【形态特征】体型小,体长35-40cm ,尾长30-36cm ,体重不足1kg 。背部及体侧有黑褐色斑点。尾部有8-10个黑色环纹。

【生活习性】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灌丛、高草丛等生境。夜间活动。嗅觉、听觉、视觉都很灵敏。主要以小型啮动物、蛙、蜥蜴和昆虫为食,也吃浆果。

【分布】 贵州、湖南、江西南部以南地区。数量十分稀少。

大灵猫

【形态特征】体长1m 左右,重约10kg ,背中线有一道鬣毛,尾部有黑白相间的环纹,尾上有5~6条黑白相间的色环。会阴部有分沁灵猫香的香囊。

【生活习性】栖息于林缘茂密的灌木丛或草丛间。独栖,昼伏夜出。食性广,主要食鼠类等各类小动物,也吃植物果实。印度及马来西亚森林中也有分布。

小灵猫

【形态特征】体长45-63cm ,尾长30-43cm ,体重2-4kg 。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丘、平原、灌木丛或农田。在地面生活,很少上树。

【分布】 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

熊狸

【形态特征】貌似小黑熊的熊狸,长着一条与身长差不多长(70~80厘米)的粗壮尾巴。

【生活习性】熊狸栖息于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主要以果实、鸟卵、小鸟及小型兽类为食。

【分布】产于云南南部。

主要特征

•爪能伸缩,头圆,颜面部短。裂齿发达,肉食性。

欧林猫/野猫

•据悉,现代家猫的祖先即为非洲野猫。早在公元2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驯养野猫以控制鼠害,当时它们曾在古埃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人们奉为圣兽。不过谁能料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家猫曾在某些地区被人类看作邪恶的象征而惨遭虐杀,到了现代,家猫更成了某些人的尝鲜美食呢。

•欧林猫/野猫一般被人们分为三大族群:

欧洲野猫(F.s.silvestris )

亚洲野猫(F.s.ornata )

非洲野猫(F.s.lybica )

• 欧洲野猫,或称欧林猫,曾一度遍布欧洲大陆。近三百年来,在人类的围捕迫害之下,其的数量已经严重下降 。

•亚洲野猫,或称印度野猫,在我国也被叫做草原斑猫或沙漠斑猫。相对它们的欧洲兄弟来说,亚洲野猫可能和非洲野猫有更近的关系。 •和家猫的杂交问题同样困扰着亚洲野猫,同时在亚洲南部,它们的栖息地也随着人类的扩张越来越少。此外,人类对美丽毛皮的贪婪更让它们并不明朗的未来雪上加霜(包括我国!)

非洲野猫

居住在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阿拉伯半岛上。居住在非洲北部的亚种F.s. lybica很可能就是现代家猫F.catus 的祖先。和欧洲野猫一样,非洲野猫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和家猫的杂交。

草原斑猫

形态特征】体型粗壮,大于家猫,体长60—70厘米,尾长25—35厘米。体背淡沙黄至浅黄灰色,腹面淡黄灰。

【生活习性】多生活在灌丛、草原、低地林缘,亦见于2000米以下的山区。

【分布】国内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

荒漠猫

【形态特征】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全身无明显条纹,头部灰白;尾末端有3—4条暗棕色纹,尾端黑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多灌木的稀树林,也见于3000米的高山地区以及荒漠地带,可在雪地活动。

【分布】国内分布于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数量稀少,为我国特产种。

丛林猫

【形态特征】与其他野猫相比,四肢在比例上显得较长。耳尖有少量簇毛;尾具黑色暗纹,尾端棕黑色。

•黑色型的丛林猫

【生活习性】生活于岸边灌丛、树林或具高草田野,多白天活动。

【分布】国内分布于云南和西藏。

猞猁

【形态特征】体长90—130cm ,尾长11—24cm ,体重18—32kg 。体型似猫,四肢粗长,尾短粗,耳端着生有直立的簇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

猞猁是“全能”猫科动物,既生活在高山密林中,也活动于山地裸岩地带;擅长爬树,攀登悬岩,也能下水游泳。

•加拿大猞猁

毛皮珍贵,毛丰绒厚,轻软耐穿,是上好的制裘原料,所以猞猁为人滥捕,现已受到保护。

【分布】国内分布于北方各省区和青藏高原。

兔 狲

【形态特征】体型与家猫类似,体重2~3kg ,身体粗壮而短。头顶部灰色,面颊部具两条细横纹。耳短而宽,呈钝圆形,两耳距离较远。 兔狲是比较珍贵的猫科毛皮兽,绒厚毛密而长,被非法猎捕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分布】国内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四川、河北、北京和黑龙江。

金猫

【形态特征】外形似云豹而比云豹略小,体长80~100cm 。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有几种由毛皮颜色而得别名:全身乌黑称“乌云豹”;体色棕红称“红椿豹”;而狸豹以暗棕黄色为主;其他色型统称为“芝麻豹”。

渔猫

【形态特征】体型较豹猫大些。体长66-85cm ,尾长24-32cm ,尾短于头躯长之半。趾间具半蹼。毛色和面纹与豹猫相似。

【分布】 国内仅见于台湾省。

沙猫

•沙猫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带。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干旱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和巴基斯坦。沙猫也是一种小个头的猫科动物,体长不过45-57cm 。

扁头豹猫

• 薮猫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除了非洲北部和西南部的干旱沙漠、中部的热带雨林以外,都能见到它们的足迹。薮猫喜欢在水源充足的高草草原地带生活。

• 薮猫的大耳朵在捕猎当中自然也起了重要作用,它们需要用它听草丛或地下小动物细微的活动声。

狞猫

• 有时被人称作沙漠猞猁或非洲猞猁。因为和猞猁一样,它们都长着又大又尖的耳朵,大耳朵上都有长长的黑色丛毛。但狞猫大耳朵的背面是黑色的。实际上Caracal 这个名字就是来自土耳其语“karakulak”,意即“黑耳朵”。

细腰猫

• 又叫“水獭猫”,细腰猫是属于长相比较独特的中小型猫科动物,身形颀长,约51-77cm 。它们的头部小而扁平,一双小眼睛的视距也较近,还有一对不大耳朵。支撑它们瘦长身躯的是四条不长的细腿,一条长尾巴。

小斑虎猫

•在虎猫属三个成员中(即虎猫、长尾虎猫、小斑虎猫)它们个头最小,只有40-55cm 左右,体型与家猫差不多。

•在北起哥斯达黎加,南至阿根廷北部的广大区域里,人们也只有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崇山峻岭以及广阔的巴西高原上才能见到它们。 虎猫(中南美)

Leopardus pardalis

长尾(虎) 猫

Leopardus wiedii

•文猫 我国也称为云猫,

•狮是唯一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史前遗迹表明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狮子,但它们早已在华夏文明发生之前就消失了。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狮的形象应在舶来品,最大的可能是从印度传来。既然能传入“孙猴子”,也一定会传来“狮子吼”(佛家以喻威严) 的。

美洲狮在跳跃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它轻轻一跳,便能跳到6—7米以外,更厉害的一跃可达十几米远。美洲狮是一种凶猛的食肉猛

兽,也是噬杀成性的“杂食家”,主要以野生动物兔、羊、鹿为食,如果美洲狮捕捉的猎物比较多,它们就会把剩余的食物藏在树上,等以后回来再吃。

•夜间活动的凶猛动物。善于用潜伏袭击的方式捕捉猎物。猎物包括狍子、鹿、野猪甚至黑熊。善于游泳。生性谨慎小心多疑,一旦发现走过的道有异样,宁肯绕行也绝不冒险。单独活动。每只虎要占有80~100平方公里的活动领域。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分布只限于亚洲。共有8个亚种,高加索虎、新疆虎、巴厘虎等亚种已灭绝,其它亚种数量也在锐减。

1. 一般猫科动物大都避水, 但老虎例外, 它不怕水, 且善於游泳, 为了躲避酷热的天候, 会跳入水中保持清凉.

2. 老虎具有灵敏的听觉, 尖锐的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 加上身上的条纹有隐蔽的效果, 使它成为森林里顶尖的猎捕高手.

3. 老虎走路时会将虎爪缩进皮肤的皱摺里, 避免被地面磨损变钝; 捕捉猎物或爬树时, 才将虎爪伸出, 嵌入物体中.

【形态特征】虎是大型兽类,体长1.6~2米,尾长达1.1米。头大而圆,耳短,四肢强大有力。体色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尾部有黑色环纹,背部色浓,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白色,前额有似“王”字形斑纹。犬齿大而尖锐;上颌最后一个前臼齿和下颌第一臼齿特别发达,称为“食肉齿”或“裂齿”。爪锐利,能伸缩。

【生活习性】昼伏夜出,善游泳,不会爬树。性凶猛,捕食野猪、鹿、獐、羚羊等大型动物。栖息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中,独居,无固定巢穴。每次产2~4仔。

【分布】我国有东北虎,体大,毛色较淡,产于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处;华南虎,体稍小,毛色深浓,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东北虎别名:西伯利亚虎、满洲虎、阿穆尔虎

•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平均体长为1.8―2.8米,尾长0.9米,体重227―272千克,最大的记录体重超过300千克。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国外见于西伯利亚。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

•野生东北虎现存数量只有400多只,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在我国的数量不足20只,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

华南虎

华南虎是所有种类的老虎中最为濒临灭绝的一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估计世界上仅有20-30只野生华南虎,现在可能连这个数量也不到了。现在世界上还有50只左右华南虎生活在中国18个动物园中。

孟加拉虎

白虎只是孟加拉虎的一个变种,颜色与普通老虎不同,是单纯的白色,野生白虎极为罕见,几乎见不到。

孟加拉虎的栖息地范围很广,包括很高、很冷的喜玛拉雅山针叶林、沼泽芦苇从、印度半岛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苍翠繁茂的雨林和干燥的树林。雄性孟加拉虎从头至尾平均身长2.9米大约220公斤;雌性略小。孟加拉虎的猎物主要是野鹿和野牛。

南巴西美洲虎

云豹

【生活习性】云豹属夜行性动物,清晨与傍晚最为活跃。栖息在山地常绿阔叶林内,毛色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保护及隐蔽效果。爬树本领高,比在地面活动灵巧,尾巴成了有效的平衡器官,在树上活动和睡眠。

【分布】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及陕西、甘肃、台湾。

【生活习性】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

【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 广东山地森林地区。

雪豹【形态特征】全身毛色灰白,通体布满黑色斑点;尾长,尾毛长且蓬松,是豹类中最美丽的一种。

雪豹(panthera uncia), 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别名草豹、艾叶豹,头小而圆,尾粗长,略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体重35-45公斤,体长1.2米,尾长约1米。全身灰白色, 布满黑斑。

【生活习性】栖息地海拔在2000—6000米以上,常活动于高山裸岩。性凶猛、机敏,行动灵巧,以岩 羊、盘羊等为主食,也捕食野兔、旱獭及雉类等小动物。

【分布】在我国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

阿拉伯豹

东非豹

中非豹

西奈豹

印度豹

海洋哺乳动物

儒艮【生活习性】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浮出水面,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传说。

【分布】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沿海。

白鳍豚

【生活习性】白鳍豚性情温顺,很重情感,一般营群居生活。

【分布】长江中下游

中华白海豚

【形态特征】长约220-250厘米,体重约250-235千克。身体浑圆,呈现优美的流线型体态。眼睛乌黑发亮,吻部突而狭长,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

老年(白色,粉红色) ,中年(灰斑纹,灰斑块) 和幼仔(灰色)

【生活习性】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

真海豚

【生活习性】多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大群, 活动敏捷,游泳中常跳出水面,喜跟随船只。哺乳期超过1年。

【分布】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宽吻海豚

【生活习性】主要以带鱼、鲅鱼、鲻鱼等鱼类为食,也吃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宽吻海豚喜欢群居,常见有数百只的大群出没。寿命约30~35年。最聪明的海洋哺乳动物 能用高频声波把鱼类等猎物击昏,然后从容地取食。群体成员之间的眷恋性也很强,

【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等海域。

江豚

【生活习性】多聚集在咸淡水交汇的水域内,也可溯游至长江中游,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

【分布】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入海口及长江中下游

道尔鼠海豚

露脊鲸

【生活习性】主食浮游生物。性温顺,动作缓慢,由于滥捕而濒临绝灭。露脊鲸的经济价值较大,皮可制革,肉可食,脂肪可作工业原料,鲸须可制工艺品,鲸脑油可制精密仪器润滑油,骨可制肥料,内脏、内分泌腺除可食用外,尚可提取激素等。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灰鲸

【生活习性】灰鲸一般生活在很浅的水域,性情较为活跃,可以经常看到它鱼跃前进。每次3至5分钟的潜水之后一般会喷气3至6次。 灰鲸可能会与多种海豚或者白腰鼠海豚同游,可能容易接近。

【分布】在中国的黄海、东海、南海等温带海域有发现。

蓝鲸

【形态特征】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蓝鲸体长最长为33米,体重为160吨。除了黝黑色的鲸须外,背部几乎都是青蓝色,体侧镶有白色的斑点,腹部浅灰色。

【生活习性】随着季节变化而洄游在亚热带至两极洋之间。它的游速很快,最快时达时速48公里。蓝鲸捕食方式属“吞食型”,一头蓝鲸每天要吃约4吨重的小磷虾。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分布】极少进入中国海区,黄海、南海曾有记录。

长须鲸

【形态特征】最长体长26米,体重95吨。身体较细长。背部为黑褐色,下颌左右两侧颜色不对称,左侧为黑色,右侧为白色。长须鲸的鲸须最长可达70-90厘米,宽度可达20-30厘米。上腭部角质化板排列成行,自口顶下垂,以滤食小型水生生物,称为鲸须(baleen)。

【生活习性】多单只或2~3只一起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食物为磷虾类、糠虾类、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寿命90~100年。

【分布】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

鳁鲸

【形态特征】最大雄鲸体长18.5米、雌鲸可达20米。背鳍高大,三角形、后倾。须板黑色、须毛白色、须板长大于宽的二倍。背部及体侧为黑色、腹部白色、交界处为灰色。

【生活习性】食性很广,嗜食桡足类,磷虾之类的小甲壳类,也吃鲱、玉筋鱼、鳕鱼、六线鱼、秋刀鱼等。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小鳁鲸

【形态特征】本种主要特征为鳍肢中央部分有一条宽约20~35厘米的白色横带。成体体长9米, 最大体长雌性有10.7米的记录, 最大体重13.5吨。

【生活习性】通常单独或2~3头群游, 在索饵场有时形成大群。有南北洄游习性。在黄海区主食浮游性甲壳类太平洋磷虾和糠虾, 也食群游性鳀鱼、玉筋鱼、青鳞鱼等小型鱼类。

【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座头鲸

海洋″歌手″座头鲸

能发出各种“歌声”。它们“演唱”的每支歌曲可达30分钟,在这长长的歌声中,不同的“歌手”会随着自己的意思加上拍打浪花的声音就像为自己伴奏。

【形态特征】体肥大, 上颌广阔, 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 以及上下颌两侧有瘤状突起。背鳍相对小, 位体后身长的2/3处。鳍肢非常大, 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 其前缘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

【生活习性】结群不大, 通常结对伴游。游泳速度较慢。呼吸时喷起的雾柱粗矮, 高达4~5米。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主食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抹香鲸

【形态特征】为齿鲸中最大的一种, 头部巨大如箱形, 约为体长的l/3。雄性体长达18米, 雌性体长达13米。雄鲸平均45吨, 雌性20吨。 又称为巨头鲸, “龙涎香“是抹香鲸肠道内乌贼骨积聚凝结之物,是珍贵的香气固定剂。

用巨大的头部顶撞船体,发出雷鸣般的巨响,继而用强大的尾巴横扫过来,顿时将船体打破,使船上的人员纷纷落水,再张开巨大的嘴巴,把落水者一个个活活吞掉,绝不放过每一个在海面上挣扎的人 .

【生活习性】雌性和未成年鲸主要栖息在暖水水域, 老年鲸可接近极海水域。其集群系一雄多雌, 有争偶现象。潜水本能甚强。食物主要为大型章鱼、乌贼和底栖鱼类。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虎鲸

【形态特征】头圆, 吻突不明显。雄性背鳍高大可达1.8米, 似古代兵器戟状, 雌者背鳍较低矮仅60厘米。本种体色黑白对照鲜明。成体雄鲸体长达9.8米, 体重10吨, 雌鲸体长达8.5米, 体重7.5吨。

虎鲸就是鲸类中的“语言大师”,它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有着不同的含义。虎鲸在捕食的时候还会使用诡计,先将腹部朝上,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装死,而当乌贼、海鸟、海兽等接近它的时候,就突然翻过身来,张开大嘴把它们吃掉。

【生活习性】通常成5~10头的小群活动, 数头并排一起游泳, 也有30~40头的群出现。游泳的速度很快, 有时整个体躯跃出水面。主食乌贼和鱼类, 常以海豚类、海狗、海狮及海豹类为食饵, 甚至袭击大型鲸类。

【分布】渤海、黄海、南海、台湾省海域。

伪虎鲸

【形态特征】体型细长, 全身黑色, 鳍肢间胸部色淡, 个别于头部两侧为黑灰色。成体体长雄性可达6米, 雌性达5米, 雄性体重可达2200公斤。

【生活习性】通常结成10余头或数十头的群, 也有数百头的大群, 游泳中常全身跃出水面, 多与宽吻海豚群混游。食物主要为乌贼类和鱼类。

【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狗、海狮与海豹的差别

•海狗、海狮属于海狮科,因雄性颈部密生漂亮的鬃毛,故名为「海狮科」。它和海豹的差别为:

•海狗、海狮的鳍状后肢可朝向前方,所以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而海豹则不能。

•此外,有如小指头般的耳朵也是海豹所缺的特徵。

斑海豹

【形态特征】斑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全身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初生仔有一层具保护作用的白色绒毛。

【生活习性】生活在寒温带海洋中,斑海豹在冰上产仔,当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立在水中生活。斑海豹食物以鱼类为主,也食甲壳类及头足类。

【分布】主要在渤海、黄海、东海也有发现,个别远达南海

琴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

地中海僧海豹

北海狮

【生活习性】以鱼、乌贼及贝类等为食,食量较大。繁殖时在岛上产仔。1头雄兽与10~15头雌兽组成多雌群。北海狮皮肤较薄,毛又粗硬,利用价值不大。

【分布】仅分布于北太平洋,从加利福尼亚至阿拉斯加、堪察加沿海。我国渤海和黄海少有分布。

南非海狗

【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洋中,有洄游习性,善长潜水,游速也快,以鲱鱼、沙丁鱼等各种鱼类为食,又嗜食乌贼,常潜水到深处去捕食,其潜水速度之快也是令许多动物望尘莫及的,甚至超过鲸类和海豚。

【分布】我国见于黄海和南海。

琴海豹

海狗与海狮的主要区别

•体表不仅被有与海狮类相似的粗毛,还具有致密的绒毛,形成两层体毛;

•前肢的第一趾短于第二趾,与海狮类恰好相反;

•后肢的各趾的长度几乎相等,而不象海狮类外侧的趾明显长于中间3趾;

•另外它的吻部较尖,而海狮类的吻部较钝。

•海狗很像海狮,因为它们的皮毛柔软、漂亮,往往招致猎人的捕杀以获取暴利,目前在严格的国际法令保护下,族群数目正逐渐回复中。 从海狗脂肪提取的油,对治疗伤风、支气管炎、哮喘、皮肤病等都有很好效果。

•南极的渔民常用海狗油搽皮肤,以抵御风暴和海水的侵袭。据报道,智利有人将海狗油加上氧化锌、天竺葵和一些香料等配成护肤油,对治疗烫伤有奇效。有一腿上长满菌状肿瘤的病人,遍求名医无效,使用这种护肤油,不到一周就痊愈了。

陆生食草动物

体型:亚洲象的体型较小, 背部圆、微凸; 非洲草原象体型较大, 背部微凹。亚洲象的头部位置最高; 非洲草原象的肩部、臀部位置最高。 额头:亚洲象的额头有两个凸起的包, 俗称智慧瘤, 中间则凹下; 非洲草原象的额头是平的。

耳朵:亚洲象的耳朵较小; 非洲草原象的耳朵较大。

长牙:亚洲象只有雄象有长牙外露; 非洲草原象都有长牙外露。

鼻子:亚洲象的鼻子较为光滑, 鼻端只有一根指状物; 非洲草原象的鼻子上下有环裂的皱纹, 又多又深, 鼻端有两根指状物。

脚趾:亚洲象的前肢有5个脚趾, 后肢有4个脚趾; 非洲草原象的前肢有4个脚趾, 后肢有3个脚趾。

【生活习性】亚洲象喜欢人烟稀少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和草原,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每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为了生存,象群每天要奔走18到20个小时,只睡2小时到4小时寿命50--60岁。

【分布】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

蒙古野驴

【形态特征】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

【生活习性】属典型荒漠动物,生活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开阔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

【分布】甘肃、新疆、内蒙古。

西藏野驴

【形态特征】大型有蹄类。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下体白色有别于蒙古野驴 。

【生活习性】生活于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好集群生活,善长奔跑,警惕性高。

【分布】 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和四川

野马

野马性机警,善奔驰;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营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喜食芨芨草、梭梭、芦苇等,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生活习性】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

【分布】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马鬃山一带。

野骆驼

【生活习性】生活于戈壁荒漠地带。骆驼性情温顺,机警顽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能耐饥渴及冷热,故有“沙漠之舟”的称号。野骆驼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吃饱后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卧息反刍。早在二千多年前,家养双峰驼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

【分布】 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

鼷鹿

偶蹄类最小的动物,大小似兔,体长约47cm ,体重仅2kg 。

【形态特征】胸前的“V ”形白纹是鼷鹿的明显特征 。无角,雄性有发达的獠牙。喉部有白色纵行条纹,腹部为白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热带次生林、灌丛、草坡,常在河谷灌丛和深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进入农田。性情孤独。鼷鹿是保留着许多原始特征的鹿类动物,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很有价值。

【分布】云南南部勐腊县

马麝

【生活习性】栖息在高山草甸、裸岩山地、靠山脊灌丛或草丛等地。善于奔越悬崖峭壁,活动、排便及栖息地都有固定的路线与场所,有“舍命不舍山”之说。国内有养殖,寿命12~15年。雄麝分泌麝香是名贵中药材和高级香料。

【分布】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和西藏

林麝

【生活习性】生活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区。性情胆怯。过独居生活;嗅觉灵敏,行动轻快敏捷。随气候和饲料的变化垂直迁移。食物多以灌木嫩枝叶为主。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

【分布】产于西北、华北以及西南部分省区。

原麝

【形态特征】被毛粗硬,一般颜色淡褐色,带红褐色和黄色斑点,腹部棕灰色。雌雄均无角,也没有门齿,雄麝的犬齿很长,突出于唇下,尾很短。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岩而有大面积森林的山地。性孤独,不结群。每天从天亮前到清晨,是它取食黄金时间。所产的麝香,价格昂贵。

【分布】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

河麂

【生活习性】冬季栖息于浅丘陵地带,夏季迁至多苇草的湿地。性情温和,感觉灵敏,善于潜伏在草丛中,会游水,独居或成对活动。河麂是鹿科动物中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的种类,很有驯养前途,国内少量养殖。

【分布】分布 江苏、浙江、湖北和湖南

黑麂【生活习性】栖息在山地丛林中。胆小怯懦,恐惧感强,大多营独居生活。有游走觅食的习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回觅食,直到吃饱为止。黑麂是我国特产动物,有较高的研究、经济价值。

【分布】分布 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

白唇鹿

【形态特征】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白唇鹿的角很大。成年雄鹿角的直线长可达1米,有4-6个分叉,雌性无角。通体呈黄褐色,臀斑淡棕色,没有黑色背线和白斑。

【生活习性】栖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灌丛或草原上。白天常隐于林缘或其他灌木丛中,善于爬山奔跑。喜欢集群生活。有食盐的习性。幼鹿身上有白斑。鹿茸产量较高,是名贵中药 。

【分布】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马鹿

【形态特征】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 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故亦称“白臀鹿”。

【生活习性】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喜欢舔食盐碱。

【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已广为养殖。

坡鹿 又叫海南坡鹿

【生活习性】栖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区。性喜群居,但长茸雄鹿多单独行动。坡鹿喜集聚于小河谷活动,警觉性高,每吃几口便抬头张望,稍有动静便疾走狂奔,几米宽的沟壑一跃而过。取食草和嫩树枝叶,也喜欢到火烧迹地舔食草木灰。

【分布】产于海南岛。分布范围狭窄,数量很少。

梅花鹿

【形态特征】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尤其是成年雄鹿角即鹿茸,被誉为黄茸。

【生活习性】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现人工养殖种群已达数十万只。

【分布】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

豚鹿

【形态特征】矮小粗壮的豚鹿,体长100-115厘米,尾长约17厘米,体重35-50千克。雄性有三叉型角;四肢相对较短。全身淡褐色,腹部灰色,夏毛背脊两侧具灰白色斑点,全侧斑点不规则。臀部钝圆且较低,看似钎臀部,故名“豚鹿”。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地。昼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丛,也能跳跃障碍。多单独活动,在发情交配期临时集成小群。喜欢吃烧荒后再生的嫩草。幼仔身上有白斑点。我国的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亟待加强保护。

【分布】云南南部

水鹿

【生活习性】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林区、草原以及高原地区。常集小群活动,夜行性,白天隐于林间休息,黄昏开始活动,喜欢在水边觅食,也常到水中浸泡,善游泳,所以叫“水鹿”。感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以草、树叶、嫩枝、果实等为食。

【分布】 中南和西南地区

麋鹿

【形态特征】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200(雄)千克,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不象。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

中华民俗:姜子牙的坐骑、指鹿为马、 逐鹿中原 麋鹿作为北京奥运的吉祥物

驯鹿

•对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来说,驯鹿是他们极其重要的物质来源,肉是上好的食品,跟牛肉的味道差不多,皮是缝制衣服、制作帐篷和皮船的重要材料,骨头则可做成刀子、挂钩、标枪尖和雪橇架等,还可以雕刻成工艺品。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竹林或稀树草原,通常每群10余头。一般在晨昏活动,也有的在夜间活动。嗅觉灵敏,性情凶猛,遇见敌害时毫不畏惧。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等为食。 【分布】云南南部和西藏南部

黑犀体型小于白犀,吻部尖且能伸缩卷曲,头抬起,以树叶为食。

白犀牛体形更大,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蓝灰色或棕灰色。“方嘴唇犀牛”, 主要食草。

野牦牛

【生活习性】典型的高原动物,生活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原地带。冬季到较低的地方,夏季又回到高山地带。集群生活,数十头一群,有时甚至达几百头,晨昏活动。既耐寒,又耐饥,以草和地衣为食。

【分布】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

黄羊

【形态特征】四肢细长。蹄尖形细。仅雄性具角,角较短,角尖向上。夏天,呈鲜明的储色夹浅黄色。冬天,毛较长,淡红色夹浅黄色。尾短。具有眶下腺,与藏原羚和普氏原羚不同。 【生活习性】栖息于半沙漠地区的草原,很少在沙漠上生活。奔跑迅速,每小时能达90公里左右,性不耐渴,常于晨昏间往水源处饮水。好群栖,一群多达数千只。冬天逐渐南迁,到水草丰盛地区觅食,以各种青草为主要食物。

【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的西部、陕西北部。

普氏原羚

【形态特征】四肢纤细。角弯曲而短,末端相对钩曲。鼻骨窄狭,末端逐渐变细,不出现四窝或缺刻。体毛夏季沙黄,冬季颜色较淡,呈棕黄或乳白色。【生活习性】栖息在半荒漠草原地带。以禾本科、莎草科以及其它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为食;冬季也啃食干草茎、枯叶。

【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内蒙古。

驼鹿 【生活习性】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动物,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从不远离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性喜水,擅长游泳。喜欢到盐碱地舔食碱土。驼鹿通常是一雄一雌制。数量稀少,有重要研究价值。

【分布】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

藏原羚

【生活习性】栖息于高原、高山草甸、高山或中山草原、草坡、荒漠、半荒漠,尤喜在水源充足的山谷一带。营群居生活,通常3—5只成群,冬季可结成20只左右,但一般并不形成更大的群体。以各种草类为食。

【分布】国内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

鹅喉羚

【形态特征】雌雄均具角,雌性的角短,雄性角较长,略向外分歧,再后分歧较大,至角尖末端稍向内向上,角外表近角基2/3有显著的模棱。体毛呈淡沙黄色,尾黑褐色,臀具白色臀斑。因其在发情配偶期雄性羚喉肿胀而得名。

【生活习性】栖息在海拔2000~3000米之间的山前半荒漠丘陵地带或山间平原。单独活动或结小群。

【分布】国内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等省区。

藏羚

【形态特征】体型中等。雄体吻鼻部肿胀而粗大,角细长而笔直,尾较短而尖。背毛浅红棕色,腹毛白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3500—6000米的高原地带,是高山寒漠的代表动物。夏季在开阔的山谷或草原上有水、草的地方生活;寒冬迁往避风向阳的沟谷。以各种草为食。

【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北等省区。

高鼻羚羊

【生活习性】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我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

【分布】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

羚牛

【形态特征】是中国西部特产的珍稀动物。成年后,角向后扭曲,因而又称“扭角羚”。

【生活习性】栖居于海拔2400―4200米的高山丛林地带。群居,日行性,有季节性垂直迁徙。善攀爬,行动敏捷。以野草、嫩枝芽、树皮等为食,喜舔食盐碱。【分布】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

鬣羚

【形态特征】似羊而体型较大,雌雄均有一对短而尖的角,除角尖外,有狭窄的横棱。耳长似驴,自角甚至颈背有长十几厘米的灰白色鬣毛,甚为明显。尾短小。

【生活习性】栖于裸岩、环山、陡峭岩下、跌岩和乱石河谷。从海拔1000米到4400米均有分布,冬季下移到较低的地方,善于在悬岩峭壁间灵活地跳跃。一般营独栖生活,也偶有2~5只结成小群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等省区。

赤斑羚

【形态特征】外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除外侧上段污白色外)均为红棕色,尾褐黑色,长度不超过10厘米。我国是1979年发现赤斑羚的。体长95-105厘米。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

【生活习性】典型的林栖动物,多生活在海拔1500-4000米林风较空旷处或林缘多巨岩陡坡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性机警,步履轻盈,受惊后迅速窜入附近躲藏。多成对或集群活动,早晨和午后觅食,数量极稀少。【分布】云南西部及西藏东南部

斑羚

【形态特征】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习性】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 【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塔尔羊

【形态特征】体形粗壮,雄羊体重可达90千克上下。雌雄角形同,但雄羊角比雌羊角粗大。正面观二角呈倒“人”字形。全身被毛粗硬几呈暗灰褐色或褐黑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之中。【分布】 国内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个别谷地。

北山羊

【形态特征】形似家山羊而体形较大,体长115-170厘米,肩高约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雌雄体都有角,但雄羊角特别长大,达140多厘米,呈弧形向后弯曲。颏部有须,雄性长,雌性短。夏毛棕黄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冬毛长而色浅淡。尾长10-20厘米,尾尖棕黑色。 【生活习性】夏天栖息于高山草甸及裸岩区,冬春迁至海拔较低的地区活动。多在晨昏活动,采食各种野草。常十余只集群活动,有时可达数十只。性机警,视、听、嗅觉都很灵敏。我国北山羊的数量很少。【分布】 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

岩羊【形态特征】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5千克左右。公羊角特别粗大,长约60厘米;母羊角很短,长约13厘米。通体青灰色,有一条深暗色背中线。上下唇、耳内侧、颌以及脸侧面灰白色。腹部、臀部以及尾部和四肢内侧都呈白色,尾巴尖黑色。【生活习性】为典型的裸岩区栖息动物,生活在海拔3100-6000米的高山裸岩和草甸地带,结群生活,有负责放哨的个体在群外站岗,一有动静,它就发出警报,全群即迅速逃上峭壁。善攀登跳跃,从野外捕获养殖的成年公羊可以跳到3米多高的围墙上。【分布】 西南、西北及内蒙古

现代鸟类下分三个总目,分别是平胸总目、企鹅总目和突胸总目。

平胸总目Ratitae

⏹ 平胸总目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适于奔跑生活。具有一系列的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

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和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胸鸟具有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仅有2~3趾。分布限于南半球,即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 非洲鸵鸟是雌雄异色的种类。雄鸵鸟的翼和尾有白色的羽毛,其余的羽毛多为黑色,裸露的头颈部和后肢呈鲜艳的肉色。雌鸟全身

羽毛均为灰褐色,裸露部分为不鲜艳的肉色。

非洲鸵鸟的脚趾只有2个(第III,IV 趾),一个大,一个小,适于快跑,时速可达60km 。一步可跨越7m 。

企鹅总目 Impennes

企鹅总目是善于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水下划行;体羽呈紧密的鳞片状(羽轴短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后肢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于游泳、拙于步行;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起;皮下脂肪发达。全部为海洋鸟类,除繁殖期外很少深入内陆。主要分布于南极洲以及临近的非洲、美洲和澳洲的南缘。

突胸总目Carimatae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35个目,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发达的龙骨突起,骨骼充气,具尾综骨;体表有羽区和裸区之分,正羽发育良好,构成羽片。雄鸟绝大多数不具交配器官。

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突胸总目的鸟类大致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 鸟的生态类群——游禽类

鹱形目 代表鸟:信天翁

鹈形目(Pelecaniformes )

大型游禽,主要特征是:4趾间具有一完整蹼膜(全蹼),嘴强大具钩,并具发达的喉囊,以适应食鱼的习性。鹈鹕所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鲣鸟所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雁形目(Anseriformes )

大中型游禽,嘴扁,边缘有栉(可滤食),嘴端具嘴甲,前三趾具蹼;翼上常有绿色,紫色或白色的翼镜。

中华秋沙鸭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额雁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刚孵出的雁形目幼雏会把周围常动的物体视为亲鸟,因此,人工繁殖的野雁雏鸟常追随饲养人员奔跑,生物学中称此行为是“印记行为” 。

鸟的生态类群——涉禽类

涉禽的外形特点是三长:喙长;颈长;后肢(腿与脚)长。适于涉水生活,因其腿长可在较深水处捕食和活动。蹼多退化不适于游泳。涉禽类主要有: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等。

鹳形目(Ciconiiformes)

大中型涉禽。栖于水边,涉水生活。嘴、颈及后肢均长。胫部裸露。趾细长,四趾在同一水平面上,幼鸟为晚成鸟。

飞行时身体呈一条直线的为鹳,颈呈“s”型的为鹭。

鹤形目绝大部分为涉禽,具有颈长、喙长、腿长的三长特征,胫下部裸出,蹼不发达适于涉水,后趾短小,着生位置高于其它三趾,有别于鹳形目。

鸟的生态类群——猛禽类

喙与爪锐利带钩,视觉器官发达,飞翔能力强,多以捕食动物为生。羽色暗淡,猛禽类主要有:隼形目、鸮形目等。

隼形目Flconiformes

昼间活动的猛禽。善于疾飞及翱翔,嘴弯曲,先端具利钩,脚强健有力,尖端有锐爪,便于捕食。飞翔能力强,视力敏锐。幼鸟晚成性。雌鸟较雄鸟体大。 隼形目鸟类由于其食性特征,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

鸮形目

夜行性猛禽。足趾向后转,形成对趾足,也可转向前方(又称转趾型)。眼大向前,多数具面盘,耳孔大。喙、爪坚强弯曲。羽毛柔软,飞行无声。

鸟的生态类群——攀禽类

足趾发生多种变化,适于在岩壁、土壁、树干等处攀缘生活。攀禽类主要有:雨燕目、鹦形目、佛法僧目、鹃形目、鴷形目、夜鹰目等。

鹦形目 攀禽。对趾足。嘴坚硬具利钩,均有利于在树上攀缘。大多数营巢于树洞中。幼鸟是晚成鸟。

雨燕目 小型攀禽,四趾朝前形成前趾足,羽毛多具光泽,飞翔能力极强。幼鸟为晚成鸟。

佛法僧目 攀禽。脚为并趾足。种类多样,形体各异。营洞巢。多为白色、球形卵。幼鸟晚成鸟。

鹃 形 目 攀禽,对趾型。外形略似小鹰,但嘴不具钩。多数种类为寄生性繁殖,将卵产于其它鸟巢中。幼鸟为晚成鸟。

鴷形目 攀禽,脚为在对趾型。嘴形似凿,专食皮下或树木里栖居的害虫,尾羽的羽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和攀缘时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啄木鸟为著名的森林益鸟,人们将其比喻为“森林医生”。

鸟的生态类群——陆禽类

后肢强壮适于地面行走,翅短圆退化,喙强壮多为弓形,适于啄食。陆禽类主要有:鸡形目、鸽形目等。

陆禽,嘴短,基部大多柔软。鼻孔被腊膜,腿脚健壮,四趾位于一个平面上。嗉囊发达,在育雏期能分泌鸽乳喂雏。幼鸟晚成。

鹑鸡类 足呈离趾型,嘴全被角质;嘴脚均强,雄常具距;嘴有蜡膜;通常营巢于地面。

褐马鸡为大型鸡类,全长96cm 左右。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体羽主要为浓褐色,具一对短角状白色耳羽,尾羽特长,张时如古代的武士,十分威风。栖息于高山树林深处,喜杂食,分布于山西、河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颈长尾雉是我国特产雉类。雄鸟全长约80cm ,羽毛鲜艳,尾羽长;雌鸟全长约50cm ,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颈长尾雉是中型鸡类,全长55cm 左右。尾长颈黒。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鸟的生态类群——鸣禽类

鸣禽种类繁多,鸣叫器官(鸣肌和鸣管)发达,善于鸣叫,巧于营巢,繁殖时有复杂多变的行为。雏鸟晚成,需在巢中由亲鸟哺育才能正常发育。雀形目中所有种类均属鸣禽。

鹊鸲 麻雀 紫啸鸫 家燕 金腰燕 白鹡鸰 灰鹡鸰 暗绿绣眼鸟 火尾缝叶莺

黄腰柳莺 白头鹎 白喉红臀鹎 黑枕黄鹂 大山雀 大嘴乌鸦 红交嘴雀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是指中国特产、稀有或者濒于灭绝的以及数量稀少、有灭绝危险的或者分布地域狭窄有限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指中国特产、稀有或者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的重点;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指数量较少或者分布地域狭窄的野生动物,也就是不采取重点保护措施予以保护将有濒于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

三有动物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文章

  •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
  •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2) <川江号子> 一.积累运用 1.读写下列词语 呼号 万丈断崖 百舸争流 震荡 沉默无声 凶猛 沥血 2.文学常识填空: 蔡其矫,生于福建晋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50年代曾深入江汉.四川一带体验生 ...查看


  • 动物也在全球化阅读答案
  • 动物也在全球化阅读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动物也在全球化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查看


  • 阅读风向标 高考古诗文精读精练 方案
  • <阅读风向标·高考古诗文阅读与训练> 编 写 方 案 一. 概述 1.编写原则:本书旨在提高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 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从而提高考场应对能力.同时,为了避免单纯的题海战术,本书采取讲练结合, ...查看


  •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 西周初年 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 ...查看


  • 诗歌赏析练习题
  • 高考诗歌鉴赏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 罗小平 高考诗歌鉴赏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 高考诗歌鉴赏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2419 更新时间:2013-1-1 14:32:49 - 1.阅读下面唐 ...查看


  • 习题闲居遣怀十首唐
  • 参考答案 14.(1)听鹤唳,(1分):望秋山,(1分):赏绿萍,(1分):看青苔,(1分). (2)环境幽静:听鹤唳和望秋山,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满池的绿萍,斑斑点点的青苔, 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2分) 心境清静:没有徭役的 ...查看


  • [秋天]课后练习题答案
  • <秋天>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此题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并背诵全诗. 这是从鉴赏诗歌的主要方式着眼提出 的要求,应反复吟诵. 二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查看


  •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
  •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西江月 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5.(1)结合诗句 ...查看


  • 高中音乐鉴赏上册复习题(答案)
  • 高中音乐鉴赏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音乐的欣赏 1.钢琴独奏曲<少女的祈祷>是 的音乐家 芭达捷芙斯卡 创作的,音乐风格优美抒情.乐曲由一段音乐主题加上四段变奏组成,主题之前有四小节简短的引子.所以其解构图解是: 引子+A+A1+ ...查看


  • 曹伯启[子规]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 一.诗文 <子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二.译文 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