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采用事件过程描述的方式,以高校辅导员的视角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详细介绍,重点突出辅导员在事件发生各阶段的处理策略,并反思政策、高校、辅导员自身三者在高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改善途径。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辅导员;处理策略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通常是指由人为、自然因素或社会政治等原因引起,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个体或群体性事件。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角色,处于学生工作最前线,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一起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来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案例概况
小月是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上大二时交了一个男朋友,平日里对男友非常依赖,因为父母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关心小月,所以男友成了小月情感上的重要寄托。但是随着相处中的种种摩擦,两人的感情渐渐充满了不和谐的因素,在一次电话聊天时,两人因为对某件事的看法存在分歧引发了争吵,随后男友认为彼此性格不适合跟小月提出了分手,小月跟男友多次求情都无法令男友回心转意,小月感觉心理上的情感依托瞬间坍塌了,于是选择了在寝室割腕自杀,幸好室友及时发现后报告老师,挽救了小月的生命。
二、案例处理过程剖析
1.迅速反应、及时沟通
笔者在获知陈某晕倒被送往医院时,预判事情较为严重,于是迅速向院系领导报告情况后,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刻赶往医院。在赶往医院途中,与部分学生干部召开电话碰头会,并向小月的室友、家人和男友等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尽可能全方位地对事件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辅导员作“最好希望、最坏打算”,一方面及时联系学生家属,尽量争取让居住在离学校较近的学生亲属赶往医院;一方面保持沟通,持续向学院及学生处等学校职能部门汇报情况。
2.保持镇静、有效应对
抵达医院后,笔者一是尽量配合医院救治情况的进展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二是安抚在场学生的情绪,进一步向学生了解事情的情况,同时第一时间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稳定家长情绪并听取家长的处理意见;三是从学生中物色经历事件全程、有责任心、能客观看待问题、可以帮助处理事件的合适人员,进行相关任务的安排。
3.跟踪了解、化解危机
在医院及时抢救后,笔者及时向领导汇报了情况,并听从学校的处理意见,由小月的父母在之后带小月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小月返校后,笔者经常找其谈心或者去宿舍看望她,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尽量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关照,帮助小月把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学生活动上,鼓励她参与学生活动,同时积极和心理咨询老师沟通,缓解心理不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小月至今状态良好,再无过激行为。
三、辅导员在案例处理各阶段的策略探析
1.萌芽期:引导教育,全面预防
首先,做好特殊时间段的预防工作。调查发现,高校突发事件的多发期在以下几个时间段:一是开学和毕业前后,学生由于受到就业、恋爱等问题的困扰,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二是考试前后,这个时间段表现为两个极端,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害怕考试不及格会留级甚至退学;而学业优秀的学生往往对自身的要求过高,由于考试后达不到自身的预想结果有可能导致其心理异常。三是各种节假日前后,如五一、国庆长假期间,相当部分学生会选择外出旅游和回家探亲,在此期间也可能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四是各类评先评优前后,由于高校的评先评优大部分和经济利益相挂钩,但是奖励名额总是有限的,总会有学生因没有被评上而导致心理不平衡,最直接的体现是每到各类评先评优时,心理咨询机构的学生明显增多。五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辅导员在这些时间段前后,要点面结合,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辅导工作。
其次,做好特殊对象的预防工作。特别要做好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业有困难、心理异常、恋爱受挫、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各类特殊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诱发突发事件的也往往是这些学生,他们如同“定时炸弹”,如有某一事件触发,可能会导致其出现离校出走、打架斗殴、自杀等行为。如果对事件处置不当,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并将把学校推向社会舆论的浪尖。因此,辅导员在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尤其要密切注意上述特殊对象,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他们的相关信息,建立特殊群体的信息库,平时有计划和他们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安排班团干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多管齐下化解他们的心理矛盾,解决他们的难题,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迹中去。
最后,做好社会热点期间的预防工作。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朝气蓬勃,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易于冲动,特别对于一些政治类事件,学生有时候反应可能会过激。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反应一般先在网络如QQ 群、论坛等网络媒体上有所体现,而对他们的过激言论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经别有用意的人煽动,有些学生在冲动之下有可能会将过激想法或言论转化为行动。这类事件一般很少发生,但是一旦发生肯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作为辅导员平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遇到政治类事件,辅导员首先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疏导工作,绝不能采取强硬手段压制,否则会将矛盾进一步激化。
2.爆发期:及时处理、有勇有谋
首先,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辅导员应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稳定现场局面,控制事态恶化,并主动参与到突发事件处置的整个过程,包括调查取证,协助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负责和当事人的家长联系,要对事件的处置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辅导员还要注意了解周边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关注其他在网络上对事件的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危害继续蔓延,进而产生连锁反应。每次突发事件发生时,都会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各样的谣言,辅导员要及时澄清事实,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事件造谣。 其次要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的顺畅。一方面,辅导员要及时将信事件原因、参与人员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具体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听从指挥,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另一方面应迅速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将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及学校采取的应急措施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所做的努力,取得家长对学校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缓解突发事件对学生产生的冲击。
3.解决期:有效疏导、防患未然
首先,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针对学生在突发事件中产预机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获得安抚与支持。同时针对严重心理危机的同学,要配合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做心理疏导工作,定期进行心理状况跟踪反馈,以确保学生彻底恢复。
其次,辅导员要做好突发事件的总结工作。首先,要分析导致突发事件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事件;其次,要认真总结突发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辅导员要结合突发事件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开展事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突发事件在给高校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和威胁的同时,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辅导员要紧密结合突发事件实际应对过程,利用突发事件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开展事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召开班会、专题讲座、推出主题宣传橱窗等形式。
四、案例的反思
高校突发事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所以,解决好高校突发事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反思,认为要处理后高校突发事件应当从三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1.政策层面
为了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处理效束,也为了高校辅导员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更加明确各方职责、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 政府应 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树立正确的高校突发事件法律意识,使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更加规范;把校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纳入高校日常管理工作范围,通过一系列关于高校突发事件法律规定,强化高校及高校各部门、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认真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间的配合协调工作,并把应急预案作为一种应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2.高校层面
首先,高校要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反馈系统,不断拓宽、畅通信息渠道,从多方面了解各类信息,及时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预警和干预,如有涉及大学生有关问题的,应及时通报给辅导员并要求他们尽快采取措施、了解内情、解决问题、排除隐患。高校应建立起尽可能完备的信息反馈系统,如通过建立各部门邮箱和微博、网络平台、咨询屯话等方式收集信息。
其次,制定完善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为高校突发事件做准备并提供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职责要明确、内容要完整、类别要丰富、征集范围要广、可操作性要强、文本化和网络化等。
3.辅导员层面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提升突发事件学习能力,包括对高校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特点、类型、阶段、层级、诱因等的学习,增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识别与预判能力,提高对各类高校突发事件的敏感度;通过对各类典型高校突发事件案例的学习、分析,掌握一些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其次,提升日常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能力是指辅导员通过平时认真细致的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的能力。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而是需要通过辅导员细致的工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辅导员可以通过深入学生掌握学生动态、关注特殊群体、关注特殊时期和社会热点期学生动向、注意学生干部队伍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扎实有效的工作提升日常管理能力。
最后,增强突发事件执行能力。增强突发事件应对执行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提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直接途径,包括快速反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温云峰.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 茂名学院学报,2009(2):83-86.
[2].郑广锋.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预警机制的构建[J].世纪桥,2010(5):78-81.
[3].杨伯成.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辅导员成熟的标志[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12):39-42.
[4].马德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处置方法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8(3):45-47.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摘要: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采用事件过程描述的方式,以高校辅导员的视角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详细介绍,重点突出辅导员在事件发生各阶段的处理策略,并反思政策、高校、辅导员自身三者在高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改善途径。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辅导员;处理策略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通常是指由人为、自然因素或社会政治等原因引起,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个体或群体性事件。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角色,处于学生工作最前线,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一起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来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案例概况
小月是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上大二时交了一个男朋友,平日里对男友非常依赖,因为父母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关心小月,所以男友成了小月情感上的重要寄托。但是随着相处中的种种摩擦,两人的感情渐渐充满了不和谐的因素,在一次电话聊天时,两人因为对某件事的看法存在分歧引发了争吵,随后男友认为彼此性格不适合跟小月提出了分手,小月跟男友多次求情都无法令男友回心转意,小月感觉心理上的情感依托瞬间坍塌了,于是选择了在寝室割腕自杀,幸好室友及时发现后报告老师,挽救了小月的生命。
二、案例处理过程剖析
1.迅速反应、及时沟通
笔者在获知陈某晕倒被送往医院时,预判事情较为严重,于是迅速向院系领导报告情况后,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刻赶往医院。在赶往医院途中,与部分学生干部召开电话碰头会,并向小月的室友、家人和男友等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尽可能全方位地对事件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辅导员作“最好希望、最坏打算”,一方面及时联系学生家属,尽量争取让居住在离学校较近的学生亲属赶往医院;一方面保持沟通,持续向学院及学生处等学校职能部门汇报情况。
2.保持镇静、有效应对
抵达医院后,笔者一是尽量配合医院救治情况的进展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二是安抚在场学生的情绪,进一步向学生了解事情的情况,同时第一时间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稳定家长情绪并听取家长的处理意见;三是从学生中物色经历事件全程、有责任心、能客观看待问题、可以帮助处理事件的合适人员,进行相关任务的安排。
3.跟踪了解、化解危机
在医院及时抢救后,笔者及时向领导汇报了情况,并听从学校的处理意见,由小月的父母在之后带小月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小月返校后,笔者经常找其谈心或者去宿舍看望她,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尽量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关照,帮助小月把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学生活动上,鼓励她参与学生活动,同时积极和心理咨询老师沟通,缓解心理不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小月至今状态良好,再无过激行为。
三、辅导员在案例处理各阶段的策略探析
1.萌芽期:引导教育,全面预防
首先,做好特殊时间段的预防工作。调查发现,高校突发事件的多发期在以下几个时间段:一是开学和毕业前后,学生由于受到就业、恋爱等问题的困扰,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二是考试前后,这个时间段表现为两个极端,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害怕考试不及格会留级甚至退学;而学业优秀的学生往往对自身的要求过高,由于考试后达不到自身的预想结果有可能导致其心理异常。三是各种节假日前后,如五一、国庆长假期间,相当部分学生会选择外出旅游和回家探亲,在此期间也可能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四是各类评先评优前后,由于高校的评先评优大部分和经济利益相挂钩,但是奖励名额总是有限的,总会有学生因没有被评上而导致心理不平衡,最直接的体现是每到各类评先评优时,心理咨询机构的学生明显增多。五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辅导员在这些时间段前后,要点面结合,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辅导工作。
其次,做好特殊对象的预防工作。特别要做好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业有困难、心理异常、恋爱受挫、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各类特殊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诱发突发事件的也往往是这些学生,他们如同“定时炸弹”,如有某一事件触发,可能会导致其出现离校出走、打架斗殴、自杀等行为。如果对事件处置不当,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并将把学校推向社会舆论的浪尖。因此,辅导员在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尤其要密切注意上述特殊对象,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他们的相关信息,建立特殊群体的信息库,平时有计划和他们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安排班团干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多管齐下化解他们的心理矛盾,解决他们的难题,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迹中去。
最后,做好社会热点期间的预防工作。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朝气蓬勃,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易于冲动,特别对于一些政治类事件,学生有时候反应可能会过激。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反应一般先在网络如QQ 群、论坛等网络媒体上有所体现,而对他们的过激言论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经别有用意的人煽动,有些学生在冲动之下有可能会将过激想法或言论转化为行动。这类事件一般很少发生,但是一旦发生肯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作为辅导员平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遇到政治类事件,辅导员首先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疏导工作,绝不能采取强硬手段压制,否则会将矛盾进一步激化。
2.爆发期:及时处理、有勇有谋
首先,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辅导员应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稳定现场局面,控制事态恶化,并主动参与到突发事件处置的整个过程,包括调查取证,协助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负责和当事人的家长联系,要对事件的处置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辅导员还要注意了解周边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关注其他在网络上对事件的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危害继续蔓延,进而产生连锁反应。每次突发事件发生时,都会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各样的谣言,辅导员要及时澄清事实,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事件造谣。 其次要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的顺畅。一方面,辅导员要及时将信事件原因、参与人员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具体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听从指挥,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另一方面应迅速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将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及学校采取的应急措施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所做的努力,取得家长对学校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缓解突发事件对学生产生的冲击。
3.解决期:有效疏导、防患未然
首先,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针对学生在突发事件中产预机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获得安抚与支持。同时针对严重心理危机的同学,要配合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做心理疏导工作,定期进行心理状况跟踪反馈,以确保学生彻底恢复。
其次,辅导员要做好突发事件的总结工作。首先,要分析导致突发事件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事件;其次,要认真总结突发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辅导员要结合突发事件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开展事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突发事件在给高校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和威胁的同时,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辅导员要紧密结合突发事件实际应对过程,利用突发事件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开展事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召开班会、专题讲座、推出主题宣传橱窗等形式。
四、案例的反思
高校突发事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所以,解决好高校突发事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反思,认为要处理后高校突发事件应当从三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1.政策层面
为了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处理效束,也为了高校辅导员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更加明确各方职责、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 政府应 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树立正确的高校突发事件法律意识,使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更加规范;把校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纳入高校日常管理工作范围,通过一系列关于高校突发事件法律规定,强化高校及高校各部门、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认真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间的配合协调工作,并把应急预案作为一种应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2.高校层面
首先,高校要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反馈系统,不断拓宽、畅通信息渠道,从多方面了解各类信息,及时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预警和干预,如有涉及大学生有关问题的,应及时通报给辅导员并要求他们尽快采取措施、了解内情、解决问题、排除隐患。高校应建立起尽可能完备的信息反馈系统,如通过建立各部门邮箱和微博、网络平台、咨询屯话等方式收集信息。
其次,制定完善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为高校突发事件做准备并提供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职责要明确、内容要完整、类别要丰富、征集范围要广、可操作性要强、文本化和网络化等。
3.辅导员层面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提升突发事件学习能力,包括对高校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特点、类型、阶段、层级、诱因等的学习,增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识别与预判能力,提高对各类高校突发事件的敏感度;通过对各类典型高校突发事件案例的学习、分析,掌握一些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其次,提升日常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能力是指辅导员通过平时认真细致的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的能力。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而是需要通过辅导员细致的工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辅导员可以通过深入学生掌握学生动态、关注特殊群体、关注特殊时期和社会热点期学生动向、注意学生干部队伍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扎实有效的工作提升日常管理能力。
最后,增强突发事件执行能力。增强突发事件应对执行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提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直接途径,包括快速反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温云峰.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 茂名学院学报,2009(2):83-86.
[2].郑广锋.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预警机制的构建[J].世纪桥,2010(5):78-81.
[3].杨伯成.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辅导员成熟的标志[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12):39-42.
[4].马德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处置方法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8(3):45-47.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