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试点单位,享受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重点联系企业的有关政策,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中储粮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总公司法定代表人。 世纪之交,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到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年轻的中储粮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中储粮总公司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走市场化、企业化之路,逐步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骨干力量,执行调控政策的可靠载体和粮食管理的先进生产力代表。
“民以食为天”。要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关系执政基础,考验执政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战略高度筹划国家粮食安全。2000年,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完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国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新队伍,利用国债投资建设新粮库,赋予企业运营新机制。以“新人、新库、新机制”为基础,总公司踏上了建立新管理体制的探索之路。
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要求,垂直管理体系边组建、边运行、边完善。先后出台130余项规章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覆盖收购、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各业务领域,财务、资产、信息、人力、内控各管理环节。为改善储存条件、降低管理风险,下大力气进行撤点、集并、计划调整,委托储存库点从上万个大幅压缩至一千多个。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划转上收国债资金建设的粮库,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重要物流节点占位,直属库增加到338个,库点布局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自主研发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涵盖计划、仓储、财务、统计、资产各项业务,可以逐级穿透监控到每笔业务;社会粮油价格监测系统覆盖全国,监测点达到2246个,为国家宏观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建立中央储备粮正常轮换机制,质量和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仓储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电子粮情监测、低温控温储粮、氮气储粮等一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60%提高到95%以上,实现常储常新。加强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并向绿色、营养、环保更高要求迈进,仓储管理水平达到国际行业领先。从2000年至2009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从136.8亿元增加到3774亿元,年均增长44.6%;主营业务收入从2.1亿元增加到1596亿元,年均增长率108%,总公司组织体系更趋健全、参与竞争更富活力、服务调控更具实力,逐步发展成国内粮食行业的标杆和领军企业。
中储粮总公司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下同)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总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公司主业范围是: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服务。截至2010年底,资产总额3088.2亿元,在岗职工2.1万人。 中储粮总公司实行两级法人、三级管理制度。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10年底,已在全国设立24个分公司,人员、机构和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
另有全资或控股的二级子公司4家。分公司根据总公司的授权委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中央储备粮和直属库。直属库是第三级管理单位,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其领导人员、财务和国有资产由总公司统一管理。总公司所属的直属库达到338个。中储粮总公司除充分利用直属库存储中央储备粮外,还委托一部分地方粮库和社会仓库代储中央储备粮。
中储粮总公司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中央储备粮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储粮总公司在搞好国家粮食储备、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肩负重大职责。总公司工作目标是:切实落实国务院对总公司提出的“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的要求,不断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按照市场发展、企业发展规律,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调控能力、市场化运作水平、企业管理运行质量,努力实现“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试点单位,享受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重点联系企业的有关政策,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中储粮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总公司法定代表人。 世纪之交,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到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年轻的中储粮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中储粮总公司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走市场化、企业化之路,逐步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骨干力量,执行调控政策的可靠载体和粮食管理的先进生产力代表。
“民以食为天”。要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关系执政基础,考验执政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战略高度筹划国家粮食安全。2000年,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完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国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新队伍,利用国债投资建设新粮库,赋予企业运营新机制。以“新人、新库、新机制”为基础,总公司踏上了建立新管理体制的探索之路。
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要求,垂直管理体系边组建、边运行、边完善。先后出台130余项规章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覆盖收购、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各业务领域,财务、资产、信息、人力、内控各管理环节。为改善储存条件、降低管理风险,下大力气进行撤点、集并、计划调整,委托储存库点从上万个大幅压缩至一千多个。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划转上收国债资金建设的粮库,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重要物流节点占位,直属库增加到338个,库点布局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自主研发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涵盖计划、仓储、财务、统计、资产各项业务,可以逐级穿透监控到每笔业务;社会粮油价格监测系统覆盖全国,监测点达到2246个,为国家宏观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建立中央储备粮正常轮换机制,质量和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仓储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电子粮情监测、低温控温储粮、氮气储粮等一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60%提高到95%以上,实现常储常新。加强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并向绿色、营养、环保更高要求迈进,仓储管理水平达到国际行业领先。从2000年至2009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从136.8亿元增加到3774亿元,年均增长44.6%;主营业务收入从2.1亿元增加到1596亿元,年均增长率108%,总公司组织体系更趋健全、参与竞争更富活力、服务调控更具实力,逐步发展成国内粮食行业的标杆和领军企业。
中储粮总公司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下同)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总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公司主业范围是: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服务。截至2010年底,资产总额3088.2亿元,在岗职工2.1万人。 中储粮总公司实行两级法人、三级管理制度。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10年底,已在全国设立24个分公司,人员、机构和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
另有全资或控股的二级子公司4家。分公司根据总公司的授权委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中央储备粮和直属库。直属库是第三级管理单位,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其领导人员、财务和国有资产由总公司统一管理。总公司所属的直属库达到338个。中储粮总公司除充分利用直属库存储中央储备粮外,还委托一部分地方粮库和社会仓库代储中央储备粮。
中储粮总公司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中央储备粮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储粮总公司在搞好国家粮食储备、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肩负重大职责。总公司工作目标是:切实落实国务院对总公司提出的“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的要求,不断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按照市场发展、企业发展规律,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调控能力、市场化运作水平、企业管理运行质量,努力实现“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