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练习题(二)选修一

雷州一中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练习题(二)选修一 2014.03 HJZH

一.单项选择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 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0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发酵

2.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

B.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

C.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pH 变化进行鉴定

D.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温度变化进行鉴定

3.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加盐腌制的目的不是为了:

A.调味 B .调pH C.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D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4.在制作腐乳时,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对腐乳风味和质量无影响的因素是:

A .酒的种类和用量 B.周围环境中的湿度 C.香辛料的组成和用量 D.腌制的温度和时间

5.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6.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 B.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控制的发酵温度、培养基成分有所不同 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

7.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质的微生物参与

D 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8.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 .⑤③②①④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⑥②③④①⑤ D .③④②①⑥⑤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含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洗衣粉去除奶渍效果更好

B .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C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条件容易获得突变体

D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10、利用被子植物的花药进行培养植株时,最好采集什么时期的花药进行接种( )

A .四分体时期 B .单核期 C .双核期 D .任何时期都可以

11.某学生为研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制备不同洗衣粉含量的洗涤液。②按下表设置试验组。③每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洗涤液、相同的污染布料,并设置相同且适宜的浓度。④以污染布料洗净所用的时间为实验结果。下列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当洗衣粉含量为任一固定

值时,都能发现酶的最适pH

值的估计值

B .当pH 为任一固定值时,

都能证明酶影响反应速率

C .无论洗衣粉含量为何值,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曲线图形近似“V ”字形 D .此实验涉及2个自变量,1个因变量

13.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实验中,实验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干酵母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一段时间,使酵母细胞活化

B .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防止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C .将活化的酵母细胞加入海藻酸钠溶液,轻轻搅拌,以免产生气泡

D .用注射器滴加溶液时要接近CaCl 2溶液的液面,防止凝胶珠出现“尾巴”

14.下列关于DNA 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取动物细胞中的DNA 和蛋白质都可以采用蒸馏水涨破细胞的方法

B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 的方法可去除蛋白质等杂质

C .蛋白质纯化过程中采用透析法可去除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

D .血红蛋白只能采用凝胶色谱法纯化,DNA 则可采用电泳、盐析等方法纯化

15.在“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除下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

A .实验材料选择错误的组别是丙 B.沸水浴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的组别是甲、丁

C .甲组实验现象差的原因是25℃的酒精对DNA 的凝集效果差

D .乙组实验不成功仅因为在鉴定时加入了双缩脲试剂

16. 在下列各项试验操作中加清水或蒸馏水时主要原理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 在DNA 粗提取时第一次加入蒸馏水 B

在DNA 粗提取时第二次加入蒸馏水

C 制备细胞膜时在红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 D 在已质壁分离的细胞一侧加入清水

17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B .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C .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D .离体的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18.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 .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平行线即可

D .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9.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D.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20、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中,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 .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 .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 .让未接种的培养基上也能长出菌落 D .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二、双项选择题

21、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研究的自变量只有温度

B .本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

C .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 1

D .温度超过t 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

22、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醋时,为保证醋酸菌的生长,不能向发酵装置补充氧气

B .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 .固定化酵母细胞分解葡萄糖速度要比酵母细胞快

D .使用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23、下列关于DNA 和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提取细胞中的DNA 和蛋白质都需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B .用不同浓度NaCl 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 可去除蛋白质

C .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

D .蛋白质和DNA 都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2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与花药培养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

A .前者接种后每日给光照12 h,后者约小植株形成后才需光照

B .两者的培养基中都含植物激素,且种类及用量均相同

C .前者需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后者不需转移便可再分化为植株

D .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

三、非选择题:

25、急性肠胃炎、手足口病分别是由细菌、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病毒的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关的问题: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

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下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__________。

(2)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对照组?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三种材料或用具需要清毒或灭菌: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其中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__,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现提供足量的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具塞试管,应如何判断待检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mL 洁净烧杯,编号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完成表中未填写的内容。

(3)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结果。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如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果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实验二: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 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 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 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 ,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

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________。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宜

pH =m ,请你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m”点的位置。

27、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越来越密切,如酵母菌可以用于酿酒,醋酸菌

可以用来制醋,毛霉可以制作腐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是 。

(2)若在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 。

(3)酵母细胞的固定采用的方法是 。

(4)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过程:

A 、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B 、将无水氯化钙溶解在自来水中,配成氯化钙溶液。

C 、用酒精灯大火连续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D 、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转入注射器。

E 、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液注入蒸馏水中,观察凝胶珠形成。

请你改正其中错误的操作(4点):

① ② ③ ④

(5)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发酵时:

①加入葡萄糖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②为了使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运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 条件下进行。 ③实验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雷州一中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练习题(二)选修一参考答案

1-5 D D B B B 5-10 B C A D B 11-15 BDDDD 16-20 BCDCB

21 AC 22 AC 23 BD 24 BC

25.(1)稀释涂布平板法 D (2)需要 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③ ①② (4)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测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 。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

26、实验一:(2)注入果胶酶溶液 2ml

(3)在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实验二:(1)方法二 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回答“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 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

(2)酶和反应物(果胶) 充分的接触

(3)果汁体积 甲 图如下:

\

27、(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不能,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3、)包埋法。 (4、)①配制氯化钙溶液时应用蒸馏水。②海藻酸钠溶解应用小火或间断加热。③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④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应滴入氯化钙溶液。 (5、)①浓度过高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②无菌。③有气泡产生、有酒味散发。

雷州一中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练习题(二)选修一参考答案

1-5 D D B B B 5-10 B C A D B 11-15 BDDDD 16-20 BCDCB

21 AC 22 AC 23 BD 24 BC

25.(1)稀释涂布平板法 D (2)需要 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③ ①② (4)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测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 。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

26、实验一:(2)注入果胶酶溶液 2ml

(3)在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实验二:(1)方法二 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回答“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 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

(2)酶和反应物(果胶) 充分的接触

(3)果汁体积 甲 图如下:

27、(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不能,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3、)包埋法。 (4、)①配制氯化钙溶液时应用蒸馏水。②海藻酸钠溶解应用小火或间断加热。③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④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应滴入氯化钙溶液。 (5、)①浓度过高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②无菌。③有气泡产生、有酒味散发。

雷州一中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练习题(二)选修一 2014.03 HJZH

一.单项选择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 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0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发酵

2.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

B.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

C.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pH 变化进行鉴定

D.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温度变化进行鉴定

3.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加盐腌制的目的不是为了:

A.调味 B .调pH C.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D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4.在制作腐乳时,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对腐乳风味和质量无影响的因素是:

A .酒的种类和用量 B.周围环境中的湿度 C.香辛料的组成和用量 D.腌制的温度和时间

5.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6.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 B.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控制的发酵温度、培养基成分有所不同 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

7.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质的微生物参与

D 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8.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 .⑤③②①④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⑥②③④①⑤ D .③④②①⑥⑤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含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洗衣粉去除奶渍效果更好

B .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C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条件容易获得突变体

D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10、利用被子植物的花药进行培养植株时,最好采集什么时期的花药进行接种( )

A .四分体时期 B .单核期 C .双核期 D .任何时期都可以

11.某学生为研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制备不同洗衣粉含量的洗涤液。②按下表设置试验组。③每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洗涤液、相同的污染布料,并设置相同且适宜的浓度。④以污染布料洗净所用的时间为实验结果。下列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当洗衣粉含量为任一固定

值时,都能发现酶的最适pH

值的估计值

B .当pH 为任一固定值时,

都能证明酶影响反应速率

C .无论洗衣粉含量为何值,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曲线图形近似“V ”字形 D .此实验涉及2个自变量,1个因变量

13.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实验中,实验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干酵母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一段时间,使酵母细胞活化

B .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防止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C .将活化的酵母细胞加入海藻酸钠溶液,轻轻搅拌,以免产生气泡

D .用注射器滴加溶液时要接近CaCl 2溶液的液面,防止凝胶珠出现“尾巴”

14.下列关于DNA 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取动物细胞中的DNA 和蛋白质都可以采用蒸馏水涨破细胞的方法

B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 的方法可去除蛋白质等杂质

C .蛋白质纯化过程中采用透析法可去除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

D .血红蛋白只能采用凝胶色谱法纯化,DNA 则可采用电泳、盐析等方法纯化

15.在“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除下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

A .实验材料选择错误的组别是丙 B.沸水浴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的组别是甲、丁

C .甲组实验现象差的原因是25℃的酒精对DNA 的凝集效果差

D .乙组实验不成功仅因为在鉴定时加入了双缩脲试剂

16. 在下列各项试验操作中加清水或蒸馏水时主要原理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 在DNA 粗提取时第一次加入蒸馏水 B

在DNA 粗提取时第二次加入蒸馏水

C 制备细胞膜时在红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 D 在已质壁分离的细胞一侧加入清水

17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B .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C .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D .离体的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18.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 .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平行线即可

D .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9.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D.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20、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中,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 .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 .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 .让未接种的培养基上也能长出菌落 D .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二、双项选择题

21、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研究的自变量只有温度

B .本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

C .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 1

D .温度超过t 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

22、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醋时,为保证醋酸菌的生长,不能向发酵装置补充氧气

B .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 .固定化酵母细胞分解葡萄糖速度要比酵母细胞快

D .使用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23、下列关于DNA 和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提取细胞中的DNA 和蛋白质都需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B .用不同浓度NaCl 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 可去除蛋白质

C .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

D .蛋白质和DNA 都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2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与花药培养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

A .前者接种后每日给光照12 h,后者约小植株形成后才需光照

B .两者的培养基中都含植物激素,且种类及用量均相同

C .前者需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后者不需转移便可再分化为植株

D .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

三、非选择题:

25、急性肠胃炎、手足口病分别是由细菌、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病毒的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关的问题: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

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下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__________。

(2)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对照组?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三种材料或用具需要清毒或灭菌: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其中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__,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现提供足量的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具塞试管,应如何判断待检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mL 洁净烧杯,编号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完成表中未填写的内容。

(3)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结果。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如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果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实验二: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 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 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 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 ,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

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________。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宜

pH =m ,请你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m”点的位置。

27、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越来越密切,如酵母菌可以用于酿酒,醋酸菌

可以用来制醋,毛霉可以制作腐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是 。

(2)若在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 。

(3)酵母细胞的固定采用的方法是 。

(4)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过程:

A 、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B 、将无水氯化钙溶解在自来水中,配成氯化钙溶液。

C 、用酒精灯大火连续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D 、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转入注射器。

E 、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液注入蒸馏水中,观察凝胶珠形成。

请你改正其中错误的操作(4点):

① ② ③ ④

(5)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发酵时:

①加入葡萄糖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②为了使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运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 条件下进行。 ③实验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雷州一中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练习题(二)选修一参考答案

1-5 D D B B B 5-10 B C A D B 11-15 BDDDD 16-20 BCDCB

21 AC 22 AC 23 BD 24 BC

25.(1)稀释涂布平板法 D (2)需要 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③ ①② (4)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测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 。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

26、实验一:(2)注入果胶酶溶液 2ml

(3)在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实验二:(1)方法二 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回答“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 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

(2)酶和反应物(果胶) 充分的接触

(3)果汁体积 甲 图如下:

\

27、(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不能,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3、)包埋法。 (4、)①配制氯化钙溶液时应用蒸馏水。②海藻酸钠溶解应用小火或间断加热。③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④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应滴入氯化钙溶液。 (5、)①浓度过高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②无菌。③有气泡产生、有酒味散发。

雷州一中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练习题(二)选修一参考答案

1-5 D D B B B 5-10 B C A D B 11-15 BDDDD 16-20 BCDCB

21 AC 22 AC 23 BD 24 BC

25.(1)稀释涂布平板法 D (2)需要 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③ ①② (4)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内注入一定量待测水样.再注入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 。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

26、实验一:(2)注入果胶酶溶液 2ml

(3)在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实验二:(1)方法二 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回答“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 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

(2)酶和反应物(果胶) 充分的接触

(3)果汁体积 甲 图如下:

27、(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不能,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3、)包埋法。 (4、)①配制氯化钙溶液时应用蒸馏水。②海藻酸钠溶解应用小火或间断加热。③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④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应滴入氯化钙溶液。 (5、)①浓度过高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②无菌。③有气泡产生、有酒味散发。


相关文章

  • 2011届高三生物教学总结
  • 2011届高三生物教学总结 石阡民族中学 黄利 2011-7-10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6.7.8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下面就开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方面 1.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按教材的顺序,对于选修要 ...查看


  • 高二寒假学习计划
  • 内容摘要: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 ...查看


  • 高三生物组教学计划
  • 高三生物组教学计划 上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复习了三本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 1.一轮复习的做法: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查看


  • 高三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2010-2011下学期高三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是高三的最后一学期,还有100多天的时间,高三的孩子即将走进高考的考场接受高考的检阅.进入3月份后,高三第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我校高三生物即将进入第二轮复习,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提 ...查看


  • 高三工作计划(1)
  • 成都石室外语学校2013--2014学年 高三工作计划 教学处 学生高考成绩既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大事,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决定我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本学年又正是高三学生的学习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查看


  • 高三生物工作总结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惠东高级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目:生物 年级:高三 姓名:孙立勋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8)班生物课,作为毕业班的教师,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现对本学年教学工 ...查看


  • 高三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 高三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XX 高级中学物理组 XX 本学期我担任高2018级11班.12班和16班的物理老师,本人将继续发扬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的良好工作作风,在平常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 ...查看


  •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查看


  • 高二生物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 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三水中学 缪运良 本学期教学处安排我组织开展高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现在一学期快要过去,为扬长避短,现将过去的工作总结如下. 1.在开学处按照学校的工作目标和第二课堂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