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晚清科场第一案
④:晚清刺杀第一案(张文祥刺马新贻)
⑤: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
(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浅谈“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此案发生在1903年。光绪22年(公元1896年),胡璋创办《苏报》并在上海日本领事馆注册。1899年转由湖南衡山人陈范承办,其主张随潮流日渐激进。1903年5月1日,苏报刊载了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所著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14日,苏报又在新书介绍栏目中宣传《革命军》,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震怒,谕令两江总督魏光焘查办。在上海租界当局的协助下,于6月底逮捕了章炳麟,不久,邹容投案。清廷乃派知府孙建臣及上海县令汪瑶庭,延外籍律师控章炳麟、邹容污蔑皇帝,为"大逆不道"。在租界会审公廨起诉。清廷与属民兴讼,为史上所无。在会审中,章炳麟说:"今年二月康有为著书反对革命,袒护满人,故我做书驳之。------所指载小矿四字触犯清帝圣讳一语,我只知清帝乃满人,不知所谓圣讳。小矿两字,本作类字或作小孩不解"。邹容则以愤恨满人专制,而著《革命军》,没有任何过错反诘。上海县请求将章、邹照律治罪,当堂处决,或为永远监禁。时民气激昂,上海领事团对此判决也持异议,乃移北京交涉。清廷深恐此案持久无功,遂与外国侵略者妥协,在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四月八日,由会审公廨非法宣判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二年(1905年死于狱中)。这起震惊中外的讼案,以苏报被查封,革命者被监禁告终。这是一件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绞杀革命典型案例。
我的感想:晚清中国最大的一次文字狱——“苏报案”,曾在“国中之国”的上海租界七次公开审理。起诉方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清政府,被控方是几个手无寸铁却怀抱热烈理想的文弱书生,双方各请洋律师,在法庭上激烈辩论,《申报》等大报追踪报道,留下了真实可信的记录,使我们百年后还能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想见“风吹枷锁满城香”的风采。让慈禧太后无奈的是她的绝对权力在租界失去了随心所欲的用武之地,章太炎、邹容,两个忘年之交,“志在流血”的书生,得以幸免重蹈沈荩的覆辙。新闻史家胡道静在《上海的日报》中说:“苏报案在历史上的意义很大的。其正面的影响,就是革命派不过牺
牲了一个报馆,毕竟予清政府以极锋利的舆论攻击,使它全盛时代辣手段焚书坑儒的威严全消失了。其侧面的影响,是清廷虽以雷霆万钧之力,欲提办章、邹诸人,卒以事出租界,外人为维护其既得之行政权的缘故,卒未使它达到野心的目的;以后的上海言论界、出版界多数集中于公共租界,这件事情有莫大的关系。”苏报案是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政治案件。《苏报》是以章士钊为主编的革命刊物,1903年5月后刊登了介绍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驳康有为政见的文章,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6月底,清政府串通上海租界工部局查封《苏报》,逮捕章炳麟等人,邹容投案自首。经会审公廨,判处章、邹分别监禁三年和两年。1905年4月,邹容病死狱中。“苏报案”不但没有阻止革命传播,相反促进了爱国志士的进一步觉醒。
“苏报案”发生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比过去积极了。1904年,湖南、广东的绅商要求收回粤汉铁路,改归民办。从此,展开了收回利权运动。同年,“中美华工条约”期满,各地报刊揭发美帝虐待华工的实况,人们对美帝的仇恨渐渐增加,终于汇为抵制美货运动。从此,推翻清朝成为时代的主流,保皇会保皇臣清的面目也就日露,终且为清政府“预备立宪”摇旗呐喊,与革命派公开论战了。“苏报案”距今已经一百年了,回顾一百年前章太炎、邹容的斗争业绩,“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章太炎在《狱中答新闻报》说:“天命方新,来复不远,请看五十年后,铜像巍巍,立于云表者,为我为尔,坐以待之”。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缅怀他们,纪念他们。
“苏报案”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转型时期一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邹容奉献了年轻的生命,章太炎付出了三年牢狱的代价,陈范为此流离失所、家庭破碎,在上世纪初天幕上放射过光芒的《苏报》像星星般陨落,这是《苏报》的结束,也是《苏报》的永生。百年重说“苏报案”,历史无情也有情,历经时间的磨洗,真相终究是不可遮掩的。
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晚清科场第一案
④:晚清刺杀第一案(张文祥刺马新贻)
⑤: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
(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浅谈“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此案发生在1903年。光绪22年(公元1896年),胡璋创办《苏报》并在上海日本领事馆注册。1899年转由湖南衡山人陈范承办,其主张随潮流日渐激进。1903年5月1日,苏报刊载了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所著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14日,苏报又在新书介绍栏目中宣传《革命军》,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震怒,谕令两江总督魏光焘查办。在上海租界当局的协助下,于6月底逮捕了章炳麟,不久,邹容投案。清廷乃派知府孙建臣及上海县令汪瑶庭,延外籍律师控章炳麟、邹容污蔑皇帝,为"大逆不道"。在租界会审公廨起诉。清廷与属民兴讼,为史上所无。在会审中,章炳麟说:"今年二月康有为著书反对革命,袒护满人,故我做书驳之。------所指载小矿四字触犯清帝圣讳一语,我只知清帝乃满人,不知所谓圣讳。小矿两字,本作类字或作小孩不解"。邹容则以愤恨满人专制,而著《革命军》,没有任何过错反诘。上海县请求将章、邹照律治罪,当堂处决,或为永远监禁。时民气激昂,上海领事团对此判决也持异议,乃移北京交涉。清廷深恐此案持久无功,遂与外国侵略者妥协,在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四月八日,由会审公廨非法宣判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二年(1905年死于狱中)。这起震惊中外的讼案,以苏报被查封,革命者被监禁告终。这是一件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绞杀革命典型案例。
我的感想:晚清中国最大的一次文字狱——“苏报案”,曾在“国中之国”的上海租界七次公开审理。起诉方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清政府,被控方是几个手无寸铁却怀抱热烈理想的文弱书生,双方各请洋律师,在法庭上激烈辩论,《申报》等大报追踪报道,留下了真实可信的记录,使我们百年后还能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想见“风吹枷锁满城香”的风采。让慈禧太后无奈的是她的绝对权力在租界失去了随心所欲的用武之地,章太炎、邹容,两个忘年之交,“志在流血”的书生,得以幸免重蹈沈荩的覆辙。新闻史家胡道静在《上海的日报》中说:“苏报案在历史上的意义很大的。其正面的影响,就是革命派不过牺
牲了一个报馆,毕竟予清政府以极锋利的舆论攻击,使它全盛时代辣手段焚书坑儒的威严全消失了。其侧面的影响,是清廷虽以雷霆万钧之力,欲提办章、邹诸人,卒以事出租界,外人为维护其既得之行政权的缘故,卒未使它达到野心的目的;以后的上海言论界、出版界多数集中于公共租界,这件事情有莫大的关系。”苏报案是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政治案件。《苏报》是以章士钊为主编的革命刊物,1903年5月后刊登了介绍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驳康有为政见的文章,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6月底,清政府串通上海租界工部局查封《苏报》,逮捕章炳麟等人,邹容投案自首。经会审公廨,判处章、邹分别监禁三年和两年。1905年4月,邹容病死狱中。“苏报案”不但没有阻止革命传播,相反促进了爱国志士的进一步觉醒。
“苏报案”发生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比过去积极了。1904年,湖南、广东的绅商要求收回粤汉铁路,改归民办。从此,展开了收回利权运动。同年,“中美华工条约”期满,各地报刊揭发美帝虐待华工的实况,人们对美帝的仇恨渐渐增加,终于汇为抵制美货运动。从此,推翻清朝成为时代的主流,保皇会保皇臣清的面目也就日露,终且为清政府“预备立宪”摇旗呐喊,与革命派公开论战了。“苏报案”距今已经一百年了,回顾一百年前章太炎、邹容的斗争业绩,“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章太炎在《狱中答新闻报》说:“天命方新,来复不远,请看五十年后,铜像巍巍,立于云表者,为我为尔,坐以待之”。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缅怀他们,纪念他们。
“苏报案”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转型时期一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邹容奉献了年轻的生命,章太炎付出了三年牢狱的代价,陈范为此流离失所、家庭破碎,在上世纪初天幕上放射过光芒的《苏报》像星星般陨落,这是《苏报》的结束,也是《苏报》的永生。百年重说“苏报案”,历史无情也有情,历经时间的磨洗,真相终究是不可遮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