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梦
作者:高超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人因梦想而伟大。一个民族因梦想而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际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主题,在国际文化贸易“热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文化创新能力的高低。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关键就是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中国梦 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新策略
一、引言
“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硬件时代、80年代的软件时代、90年代的信息通讯网时代之后,在21世纪,„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 已经到来,在未来的竞争中,文化内容是最为重要的竞争力之一。”文化竞争事关一国的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等整体“软实力“的问题。我国已经把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上来。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论断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当今社会中文化,已经超越单纯的意识形态属性,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在综合国力中,文化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来增强或者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影响综合国力的实现。文化软实力不仅指文化自身蕴含的内在力量,而且还包括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能够被他者接受、认同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
二、用文化软实力助推 “中国梦”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梦”的灵魂,中国梦简单的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全面复兴,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面复兴。文化复兴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灵魂枢纽,当今的文化是全方位的文化,是具有巨大感化力的“实力文化”,是一种有实际影响力的哲学思想,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有人把文化的
这种影响力相对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力相区别,把前者称之为“软实力”,后者称之为“硬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约瑟夫·奈对软实力在不同的语境中,有过不同的解说。他将“软实力”概括为“影响力”,称“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他也以“吸引力”解释“软实力”,称“软实力是通过吸引的手段而不是强迫或收买的手段从而达己所愿的能力”。他同时还明确地将“软实力”称之为“同化力”,“同化性力量是一种能力,根据这一能力,一个国家可创造出一种环境,使其他国家能模仿该国的方式来考虑自己的发展,确定自己的利益”。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并阐发“软实力”理论的目的在于,在国际政治秩序日益变换的时局中,美国可以牢固保持对世界格局的 “注定领导”。从提出的时间上来看,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更是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王道”的主张。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核心思想是运用武力,凭借仁德的国家才会称霸。而称霸,一定是因为有大国出现。“软实力”在中国古代就是以“仁义”为宗旨的“王道”,不同于约瑟夫·奈之于当今美国以“强权”假借仁义的“力霸”。很多学者在谈到文化“软实力”问题时总是以美国为榜样,殊不知早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儒家就有文化软实力强国的思想。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的国际文化竞争的背景上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国际间的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通过跨文化传播和互动,相互影响和渗透。但纵观国际文化交流现状,中国文化在交流中处于弱势地位,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则由于其对外文化传播策略的应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处于强势地位,几乎引领着国际文化潮流。国家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2006年两会上提出“文化赤字”的说法引起广泛关注,他指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总体上是进步的,但就对外交流的整体来说,我们的文化输入大大超过对外国的文化输出。现实问题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已经对我国语言文化、节日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国的声音还很弱小,这与中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产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但中国文化产业尚未能真正”走出去”,阻碍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影响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升中华文化的实力,是中国梦实现的历史任务和必由之路。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硬实力是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投射,硬实力如同朗夜中的一轮明月,软实力如同每一条河中的月亮倒影,这就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月映万川的景象。所以一定要构筑软实力传播的硬实力平台。运用”巧实力“实现中国梦,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关键要进行中华文化创新。
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进行文化创新
首先,要打牢中华文化传播根基,是进行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国人的民族文化意识,建构民族核心价值观。要想让文化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自身优秀文化创新的底气是前提条件。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就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中华文化的精髓、核心价值和深刻内涵,只有自己了解清楚本民族的文化,才知道应该把什么样的文化拿到国外去,才能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次,在文化创新的主体上一是要培养文化创新人才。企业乃至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创新人才是最宝贵的稀缺资源,要在制度层面上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二要做大做强文化企业。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文化贸易的真正主体,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也成为“巨人”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型跨国文化公司,一国将难以真正实现“走出去” 的战略目标。所以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要努力创建跨国文化公司或集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在文化内容、形式与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扩大文化内容的来源,文化产品表现形式要多样化。文化内容来源上不局限于传统文化,更要提高流行文化的创造力。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在对外文化交往中,我们应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在传播内容上不断的进行文化创新,对文化元素进行整合重塑。对文化要进行去粗取精,内容进行适当包装,重视传播的途径和策略,要做到有的放矢,在传播方式上要做到刚柔并济,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文化折扣”,能被外国人接受从而塑造中国文化产品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上应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在文化化传播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避过多的政治化和“程式化”。通过对观众各个层面世界的顺应,使得我们的文化产品既能得到东方观众的认同,又不影响西方观众的接受,达到了极佳的效果。最后,借鉴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全力打造中国名牌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的“中国”品牌,为世界打造“中国梦”。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才能再国际文化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其文化价值观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好莱坞营销方式,用好莱坞来打造与传播“美国梦”的经验。整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如数字化时代下的网络营销来成功营销我们的文化作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创新,坚持不懈,必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怀亮,《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导论》[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高超(1989年9月)女、(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在读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 硕士 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梦
作者:高超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人因梦想而伟大。一个民族因梦想而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际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主题,在国际文化贸易“热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文化创新能力的高低。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关键就是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中国梦 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新策略
一、引言
“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硬件时代、80年代的软件时代、90年代的信息通讯网时代之后,在21世纪,„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 已经到来,在未来的竞争中,文化内容是最为重要的竞争力之一。”文化竞争事关一国的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等整体“软实力“的问题。我国已经把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上来。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论断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当今社会中文化,已经超越单纯的意识形态属性,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在综合国力中,文化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来增强或者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影响综合国力的实现。文化软实力不仅指文化自身蕴含的内在力量,而且还包括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能够被他者接受、认同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
二、用文化软实力助推 “中国梦”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梦”的灵魂,中国梦简单的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全面复兴,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面复兴。文化复兴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灵魂枢纽,当今的文化是全方位的文化,是具有巨大感化力的“实力文化”,是一种有实际影响力的哲学思想,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有人把文化的
这种影响力相对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力相区别,把前者称之为“软实力”,后者称之为“硬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约瑟夫·奈对软实力在不同的语境中,有过不同的解说。他将“软实力”概括为“影响力”,称“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他也以“吸引力”解释“软实力”,称“软实力是通过吸引的手段而不是强迫或收买的手段从而达己所愿的能力”。他同时还明确地将“软实力”称之为“同化力”,“同化性力量是一种能力,根据这一能力,一个国家可创造出一种环境,使其他国家能模仿该国的方式来考虑自己的发展,确定自己的利益”。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并阐发“软实力”理论的目的在于,在国际政治秩序日益变换的时局中,美国可以牢固保持对世界格局的 “注定领导”。从提出的时间上来看,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更是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王道”的主张。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核心思想是运用武力,凭借仁德的国家才会称霸。而称霸,一定是因为有大国出现。“软实力”在中国古代就是以“仁义”为宗旨的“王道”,不同于约瑟夫·奈之于当今美国以“强权”假借仁义的“力霸”。很多学者在谈到文化“软实力”问题时总是以美国为榜样,殊不知早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儒家就有文化软实力强国的思想。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的国际文化竞争的背景上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国际间的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通过跨文化传播和互动,相互影响和渗透。但纵观国际文化交流现状,中国文化在交流中处于弱势地位,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则由于其对外文化传播策略的应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处于强势地位,几乎引领着国际文化潮流。国家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2006年两会上提出“文化赤字”的说法引起广泛关注,他指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总体上是进步的,但就对外交流的整体来说,我们的文化输入大大超过对外国的文化输出。现实问题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已经对我国语言文化、节日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国的声音还很弱小,这与中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产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但中国文化产业尚未能真正”走出去”,阻碍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影响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升中华文化的实力,是中国梦实现的历史任务和必由之路。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硬实力是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投射,硬实力如同朗夜中的一轮明月,软实力如同每一条河中的月亮倒影,这就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月映万川的景象。所以一定要构筑软实力传播的硬实力平台。运用”巧实力“实现中国梦,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关键要进行中华文化创新。
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进行文化创新
首先,要打牢中华文化传播根基,是进行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国人的民族文化意识,建构民族核心价值观。要想让文化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自身优秀文化创新的底气是前提条件。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就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中华文化的精髓、核心价值和深刻内涵,只有自己了解清楚本民族的文化,才知道应该把什么样的文化拿到国外去,才能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次,在文化创新的主体上一是要培养文化创新人才。企业乃至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创新人才是最宝贵的稀缺资源,要在制度层面上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二要做大做强文化企业。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文化贸易的真正主体,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也成为“巨人”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型跨国文化公司,一国将难以真正实现“走出去” 的战略目标。所以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要努力创建跨国文化公司或集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在文化内容、形式与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扩大文化内容的来源,文化产品表现形式要多样化。文化内容来源上不局限于传统文化,更要提高流行文化的创造力。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在对外文化交往中,我们应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在传播内容上不断的进行文化创新,对文化元素进行整合重塑。对文化要进行去粗取精,内容进行适当包装,重视传播的途径和策略,要做到有的放矢,在传播方式上要做到刚柔并济,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文化折扣”,能被外国人接受从而塑造中国文化产品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上应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在文化化传播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避过多的政治化和“程式化”。通过对观众各个层面世界的顺应,使得我们的文化产品既能得到东方观众的认同,又不影响西方观众的接受,达到了极佳的效果。最后,借鉴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全力打造中国名牌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的“中国”品牌,为世界打造“中国梦”。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才能再国际文化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其文化价值观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好莱坞营销方式,用好莱坞来打造与传播“美国梦”的经验。整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如数字化时代下的网络营销来成功营销我们的文化作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创新,坚持不懈,必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怀亮,《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导论》[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高超(1989年9月)女、(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在读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 硕士 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