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浸润生命
——记我的“课内海量阅读”学习之行
收获满满
韩老师是潍坊市北海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从教30年。从韩老师的报告中,我知道她也曾经困惑过。正是困惑,让她不断探索,走上了教改之路,这一走,便是十几年。韩老师重点讲的是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学拼音是个难点,很多孩子上初中了还是不会拼音。韩老师说,她也曾为此摔断了好几根教鞭,也曾喉咙喊哑了,上课只能靠话筒。在她的无奈中,慢慢地想出了一些办法。韩老师的拼音教学,最注重的是读,反复读,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掌握知识。这些办法,解放了自己,也让学生学会了更多,学得更好,自己也成了名师。
韩老师的做法,让我反思自己。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生气,不是责备,是静下心来,好好反思,想出办法,才能让问题的已解决。教学永远是在不断的探索之中的。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一定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问题解决了,才是我们的胜利。
我从去年接了新初一开始,就想要摸索着搞阅读教学。其实在两年之前我曾经尝试过。只可惜,半途而废。但是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其实是没有解决好的。
首先是阅读书目的问题。学生手里的书少得可怜,要求他们统一买,真的很难。我在上学期,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自由阅读,他们读的基本上是《读者》和《意林》,但是不统一,便很难检测他们的阅读情况。写读书笔记,也是疲于摘抄,真正写自己反思的很少,几乎没有。
其次,是如何指导的问题。由于阅读书目不同,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指导。只能从面上大体说说如何阅读,如何反思,如何赏析。但是,即使我自己做了示范,写了反思,做了赏析,孩子们能够写的,几乎没有。
第三,孩子的兴趣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在寒假里,我布置了《呼兰河传》《城南旧事》两本书的阅读任务。但是,从阅读速度来看,直到现在,每个班只有5、6个孩子完成了阅读任务。大部分孩子,书有了,不喜欢读。书,也变成了应付老师的摆设。我给他们打印了阅读记录表,让他们每天记录阅读的页码,没有记录的;我要求每天阅读,上课抽查阅读情况,可是,还是有很多孩子不读。有的孩子是在上课前几分钟匆匆忙忙看两页,上课应付我的检查。
第四,不难看出,韩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甚至她说,好多材料是家长帮忙整理的。而我们,势单力薄啊!
面对这些问题,我该何去何从?有些茫然„„
另外,韩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没办法忘记。她说,他们去澳洲,看到那里母语学习过程中,海量阅读是常规的,而在我们这里,却成了特色老师。应该说,听完这句话,是心痛的。如何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让每一个孩子心头盛开一朵朵美丽的语言文字之花,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午,是绿杉小学徐美华老师的一节展示课《读论语 学成语》和她的报告《我和论语的故事》,还有青岛高芳老师的关于诗词吟诵。这都是我的最爱啊!
先说说徐美华老师的课。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三个出自《论语》的成语,她说她自己的学生的话,能学会六个。从成语,到《论语》原文,到原文注释,到成语解释,最后是当堂检测。这些都不足为奇,让我惊讶的是,一堂课下
来,35分钟,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进行的拓展,背诵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卜算子 咏梅》,苏轼的《赤壁怀古》《苏堤春晓》,岳飞的《满江红》,还唱了辛弃疾的一首词!齐刷刷熟练的背诵啊!五年级的孩子啊!他们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让我瞠目结舌啊!试想,孩子们整天浸润在这些美丽的文字里面,他们的性情何以得不到陶冶?他们的文学底蕴何以得不到厚积?他们的表达能力何以得不到提升?
“半部论语治天下”。三个出自论语的成语,足以让孩子们联系到很多很多。“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这是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发表的宣言。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点什么?
高芳老师现场指导老师们如何吟诵诗词。很遗憾,我的录音不能上传。她唱的真的很好听。我也学会了一点皮毛,感觉收获多多!曾经在龙口学习的时候,听山师附中的以为老师吟诵过李清照的词,当时就觉得美得不得了!可是又不知道她是怎么唱的。今天终于知道,是有专门的关于吟诵的一门学问的。我们可以根据规律,自己取调来唱。真的,在吟诵过程中,不需要讲解,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同样是一首诗词,可以唱出不同的调子,表现不同的心境。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完全被那优美的旋律拉拽进了诗词的世界。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事实上,全场的老师都跟着唱了起来。那感觉,真的好极了!我想,诗词,就是应该这样学啊。古人在诵读这些诗词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唯有把自己融进诗词里,才能够感受到它的美妙,不是吗?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叶嘉莹教授的国学讲座,她专讲宋词,很是喜欢。几年前曾经看过他的讲座视频。发现这段时间微信上有好多她的文章,前天又忍不住
看了她讲的南唐后主的词。我记得她说过一句话,原话忘了,意思是,这些古诗词,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周一看看笔记,待修改)。文人的眼中,一花,一草,一木,都跟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感情的。读古诗词,至少可以让我们学会珍爱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有看到一朵花开,能够有怦然心动的情怀。如此这样,心灵才会变得美好,世界才会变得美好。我们才会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爱。
涵泳,浸润。这是我想到的两个词语。在国学的世界里涵泳,让书香浸润孩子的生命。相信,他们的生命一定会更加灿烂美丽!
让书香浸润生命
——记我的“课内海量阅读”学习之行
收获满满
韩老师是潍坊市北海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从教30年。从韩老师的报告中,我知道她也曾经困惑过。正是困惑,让她不断探索,走上了教改之路,这一走,便是十几年。韩老师重点讲的是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学拼音是个难点,很多孩子上初中了还是不会拼音。韩老师说,她也曾为此摔断了好几根教鞭,也曾喉咙喊哑了,上课只能靠话筒。在她的无奈中,慢慢地想出了一些办法。韩老师的拼音教学,最注重的是读,反复读,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掌握知识。这些办法,解放了自己,也让学生学会了更多,学得更好,自己也成了名师。
韩老师的做法,让我反思自己。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生气,不是责备,是静下心来,好好反思,想出办法,才能让问题的已解决。教学永远是在不断的探索之中的。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一定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问题解决了,才是我们的胜利。
我从去年接了新初一开始,就想要摸索着搞阅读教学。其实在两年之前我曾经尝试过。只可惜,半途而废。但是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其实是没有解决好的。
首先是阅读书目的问题。学生手里的书少得可怜,要求他们统一买,真的很难。我在上学期,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自由阅读,他们读的基本上是《读者》和《意林》,但是不统一,便很难检测他们的阅读情况。写读书笔记,也是疲于摘抄,真正写自己反思的很少,几乎没有。
其次,是如何指导的问题。由于阅读书目不同,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指导。只能从面上大体说说如何阅读,如何反思,如何赏析。但是,即使我自己做了示范,写了反思,做了赏析,孩子们能够写的,几乎没有。
第三,孩子的兴趣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在寒假里,我布置了《呼兰河传》《城南旧事》两本书的阅读任务。但是,从阅读速度来看,直到现在,每个班只有5、6个孩子完成了阅读任务。大部分孩子,书有了,不喜欢读。书,也变成了应付老师的摆设。我给他们打印了阅读记录表,让他们每天记录阅读的页码,没有记录的;我要求每天阅读,上课抽查阅读情况,可是,还是有很多孩子不读。有的孩子是在上课前几分钟匆匆忙忙看两页,上课应付我的检查。
第四,不难看出,韩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甚至她说,好多材料是家长帮忙整理的。而我们,势单力薄啊!
面对这些问题,我该何去何从?有些茫然„„
另外,韩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没办法忘记。她说,他们去澳洲,看到那里母语学习过程中,海量阅读是常规的,而在我们这里,却成了特色老师。应该说,听完这句话,是心痛的。如何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让每一个孩子心头盛开一朵朵美丽的语言文字之花,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午,是绿杉小学徐美华老师的一节展示课《读论语 学成语》和她的报告《我和论语的故事》,还有青岛高芳老师的关于诗词吟诵。这都是我的最爱啊!
先说说徐美华老师的课。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三个出自《论语》的成语,她说她自己的学生的话,能学会六个。从成语,到《论语》原文,到原文注释,到成语解释,最后是当堂检测。这些都不足为奇,让我惊讶的是,一堂课下
来,35分钟,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进行的拓展,背诵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卜算子 咏梅》,苏轼的《赤壁怀古》《苏堤春晓》,岳飞的《满江红》,还唱了辛弃疾的一首词!齐刷刷熟练的背诵啊!五年级的孩子啊!他们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让我瞠目结舌啊!试想,孩子们整天浸润在这些美丽的文字里面,他们的性情何以得不到陶冶?他们的文学底蕴何以得不到厚积?他们的表达能力何以得不到提升?
“半部论语治天下”。三个出自论语的成语,足以让孩子们联系到很多很多。“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这是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发表的宣言。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点什么?
高芳老师现场指导老师们如何吟诵诗词。很遗憾,我的录音不能上传。她唱的真的很好听。我也学会了一点皮毛,感觉收获多多!曾经在龙口学习的时候,听山师附中的以为老师吟诵过李清照的词,当时就觉得美得不得了!可是又不知道她是怎么唱的。今天终于知道,是有专门的关于吟诵的一门学问的。我们可以根据规律,自己取调来唱。真的,在吟诵过程中,不需要讲解,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同样是一首诗词,可以唱出不同的调子,表现不同的心境。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完全被那优美的旋律拉拽进了诗词的世界。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事实上,全场的老师都跟着唱了起来。那感觉,真的好极了!我想,诗词,就是应该这样学啊。古人在诵读这些诗词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唯有把自己融进诗词里,才能够感受到它的美妙,不是吗?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叶嘉莹教授的国学讲座,她专讲宋词,很是喜欢。几年前曾经看过他的讲座视频。发现这段时间微信上有好多她的文章,前天又忍不住
看了她讲的南唐后主的词。我记得她说过一句话,原话忘了,意思是,这些古诗词,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周一看看笔记,待修改)。文人的眼中,一花,一草,一木,都跟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感情的。读古诗词,至少可以让我们学会珍爱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有看到一朵花开,能够有怦然心动的情怀。如此这样,心灵才会变得美好,世界才会变得美好。我们才会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爱。
涵泳,浸润。这是我想到的两个词语。在国学的世界里涵泳,让书香浸润孩子的生命。相信,他们的生命一定会更加灿烂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