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对社会的改变

王利芬:所谓抓住用户的能力是什么,无非是找到用户想要的,然后你给他,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接下来还想谈一谈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改变。你刚才提到一点非常有意思,我们的新闻发言人,看他们比较谨慎,对某些词的选用很小心谨慎,对某些信息不愿意发布,依然不愿意承认的方式。实际上没有意识到,如果这样的发布方式面对信息高速流通的社会,是很被动的。所谓新闻发布不成其为新闻发布,基本功能和使命被解构掉了。互联网所带给政府官员的,让他们的处事方式和他们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是什么?

胡泳:其实可以打一个比喻,过去的东西都是模拟派,包括数字化生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在于把所有的东西从模拟变成数字,产生巨大的变化。比如一本书一个光盘感觉截然不一样,光盘可以检索,一本书就是单独的一本书,是隔绝的。从介质上讲,我们知道数字比模拟的好。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比喻,这只是一种比喻,中国的官员或者公务员,必须完成从模拟派到数字派的转变。换句话讲,以前模式是从上到下,控制所有信息,不透明,把老百姓当成渔民的方式。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能不能够网络化生存,今天的一举一动全部在网络下,如果不能够转变这种态,将会遇到特别大的麻烦。

王利芬:诚恳、公开、透明这就足够了。

胡泳:如果犯错就要承认,不要掩盖自己的错误。最核心的问题,毛主席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时候没有工具。群众的眼睛果真是雪亮的,张三看不见,李四会看见,这时候就没有任何办法。信息控制最严密的堡垒,无非是警察、军队,最严密的是情报部门。中国不一样,美国中央情报局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自己设了社交网络站点,他们在应对网络时代的变化。像军队,在7月份的时候,台湾军方明确规定,如果军方有人写博客,上级要检查。美国军方已经完全这样,发布的电子邮件要检查,写博客要经过批准,这种规定受到强有力的反弹,大家会说你剥夺自由。军方认识到这种东西必须想办法,机密的东西,外部的人不知道,内部的人完全知道。看守秘密的机构,都要面临这个问题。政府要执政为民,有什么道理不公开,如果不公开,最后出错的就是政府。

王利芬:社会方式转变还有一定的能力。

胡泳:非常难。

王利芬:华南虎的事情也是这个问题。

胡泳: 如果没有互联网,就设立自然保护区,他们当时很高兴,他们开庆功会,完全忽略了有那么多人会分析老虎的照片,那么多人管事,最后就查出来了。

王利芬:中国社会社区活动非常少,志愿者对中国是非常新鲜的事情,互联网时代带动了这种精神,互联网是志愿者的产物。

胡泳: 志愿者都会使用基本工具。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很多官员不见得会使用,之所

以脑子不发生转化,生活当中对网络没有意识,就像那时候我跟田溯宁聊天的时候,他说如果要碰到一个官员有E-mail 地址,那就像知音一样,就证明这个人用网,这样他很快就明白。

王利芬:互联网究竟能干什么?这次我去欧洲非常有意思,我通过网上订票的时候,网上有很多代理商,有不同渠道,我能比较这个信息商的零售是不是高和低,我能比到最便宜的,400欧元一晚上的饭店,我在网上140欧元能拿下。

胡泳: 会互联网会占便宜,前提条件是信息充分了,其实消费者被蒙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二手车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讲,如果不懂根本不懂车的好坏,跑多少里,发动机怎么样,是不是省油,因为不是这方面的内行。二手车是典型信息不对称。如果有人第一次率先把信息不对称打破,其他竞争对手为了跟他抢饭碗,其他竞争对手必须向信息对称性靠拢,最后造成价格差异。定价本身在经济学上,就是跟信息有关系。价格不仅仅是说它值多少钱。

王利芬:我刚才说的这个旅馆怎么分析。

胡泳: 作为供应方出现多个供应方,作为需求方,面对多个供应方的时候,就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王利芬:现实生活中不能从一家走到另外一家。

胡泳: 对。长尾理论讲货架无限大,互联网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空间,消费者的选择权很大。最稀罕的书都有市场,人的需求千变万化,有的人就喜欢很罕见的东西,以前没地方找,现在就找到了。所谓长尾理论指小东西积少成多,结果他们挣的钱比大公司还多。

王利芬:如果中国社会由于互联网的到来,然后要诚恳,不能欺骗人,要透明、公开,这个东西要来,这个背后是什么样的变化?

胡泳: 今天有秘密的组织越来越少,最坚守的壁垒,当几乎透明的运作,变成裸体操作的时候,暗箱操作可能性大大减少,凡是暗箱操作的东西,会激起巨大的反弹。第二,必须习惯在众目睽睽下生活,如果以前习惯于在暗处做一些事情,今天突然曝光在无数人盯住的场合,如果不能获得新的做事方式,可能会像安徒生童话里的皇帝。我现在也不是很乐观,我们有些东西在进步,但是有些东西在退步,明天有些东西比昨天和今天都好,但是明天有些东西不如今天。

王利芬:我没有奢想巨大变化,所谓质变是没有的,质变是量的积累。这对目前的改变有多大?

胡泳: 一方面并没有那么乐观,也不悲观。因为我同意你刚才说的,这些小的变化日积月累。互联网对于中国社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不停地给中国人上各种各样的课。因为以前很多东西,没有通过互联网的放大效应,意识不到。当有了互联网以后,中国社会各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和在虚拟空间投射以后放大了,人人都有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这种放大导致中国人不断的在上课,如果上到一定程度,会激发更多人权利的意识。这些意识日积月累,可

能会导致中国社会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对中国互联网的忧虑

王利芬: 我现在常常在想,从时光隧道带给我的影响,前面的时候觉得漫长。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文明把世界缩小了,实际上地球原来很大,现在越来越小。投射镜把它拉开,让我有一种紧迫感,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感。如果沿着这样的轨道人类向前走,人会喘不过气来,这里面有嘈杂的声音,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有一种世界末日感。最主要是科技无穷无尽的发明,而且周期之短,变化之快,让人仓惶而逃,不确定感越来越强。如果这样下去我对科学发展本质性的东西产生了怀疑,当一个东西对人有巨大的压迫感,我们要奋力追赶。科技带给人交通便捷、信息充分、沟通畅快,交通和沟通是最主要的重大发明,都产生在这两个领域,本来是人的愿望的突破,现在有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坏事,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到来。亚洲金融风暴不确定,次贷危机来了,中国有很多人在国外炒股市、资本市场。次贷危机就这样来了,也影响到中国各个方面。这种不确定性,大家有没有一种反抗。政治制度的走向,总而言之比现在好,或者更加透明,更加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但是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的压迫下。因为你是一个新时代的拥抱者,或者说是一个研究者。

胡泳: 这种恐惧,不但是一个人恐惧,这种恐惧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卢梭主张回到更古远的年代。这种对于技术发展的忧虑,一直相伴着技术的发展。我觉得未来对人的巨大挑战,在于人怎么样把自己跟机器区分开,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人已经到了一种地步,我们把机器造得越来越像人,机器只是一种工具,很多东西都是现有东西的延长,眼睛的延长,手的延长。这个工具做到极致地步的时候,机器越来越像人,人和机器根本区别在哪里,这成为巨大的挑战。包括像黑客帝国三部曲在讨论这个问题,肉体怎么跟冰冷机械的东西对抗,并取得胜利。这个东西是未来人类要解决的最大的挑战,包括电脑人工智能的发展。包括机械人一定不能伤害造物者,但所有很多科幻片最恐惧的地方在于造了一个东西,结果把造的人给毁坏了,人对这样的事情有根本性的恐惧。对于中国来讲还有另一层意思,巨大不确定性,首先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知道那个东西是不是我们要的,如果科隆出来人来,那不一定是我要的。中国还有另外一种恐惧,包括我自己有这种感觉,除了技术以外,这个社会政治往哪方向发展,这种不确定性非常大。如果两重不确定性加在今天中国人身上,很多人恨不得活得没有明天,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被各种各样的说法迷惑头脑,同时追求无穷多的东西。

王利芬: 这种不确定性,把我刚才讲的不确定性,在中国具体情况下里具体化了。不确定性对于发达国家,以及工业文明到了末梢的国家,制度是稳定的。因为民主发展有了过程,不会有太大的振动。在美国国会讨论的不是了不起的大事,都是小事。所谓科技带来的不确定性、压迫感,在美国我体会不是很大。恰恰是我们这样的国度,我们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和目前改革开放所取得成果,现在累积的财富都抵御不了不确定性,因为中国不是一个弄潮儿,消极跟随者付出的成本,在世界大格局里太大了,等回过神来了,已被抢占先机。还有科技带来的制度性逐渐挖掘,思维方式的渐变,一定要让制度做出改变,中国制度弹性比较低。如果两重东西在世界大格局趋势里面,我们就会吃亏落后,所有吃亏落后一定因为我们的痛苦,我们的贫穷,用我们所有失去机会的代价来忍受。再加上没有持续发展健康稳定的制度,这种毁坏和冲击是巨大的。这就是作为中国,不确定感那么强,软的和硬的。讨论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什么样的心态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胡泳: 如果用一种比喻,应该是属于一边哭泣一边追求的态度。要意识到这种无力感无非驱除,比如你我对很多东西很无力,即使我努力想把理想付诸实施,但是理想落地时候的无力感非常强烈。毛泽东临死的时候,他说我一生当中就改变了天安门这一块不大的地方。面对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不论是你我还是更多的人,无力感都会有。无力感不会造成你就不作为。我非常推崇胡适的方式,他面对中国社会状况的时候他的态度和做法。胡适有一个最好的话,他说宁肯一日不将军,不可十日不拱卒。在中国想一次把将军给将住了,这是一种幻想,需要渐变。为什么互联网像给中国人上课,上海杨佳案,如果抛开话语喧嚣,官方话语跟民间话语对立,官方维持说这些东西罪大恶极,他用一把水果刀杀死六个警察。从中国土壤上来讲,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不管受到多少冤屈,民间话语说杨佳是武松在世。这个东西大家吵得很厉害。如果能够从这样的案子上,总结出来一系列的东西。比如说法制上的东西,例如你犯了一个事,就去调查你的亲属,亲属没有义务证明你有罪。我犯了事,假如你是我的亲戚,亲戚没有义务证明我犯罪,可以不配合调查。个人不能自证有罪,所以会说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警察局的刑讯逼供,可以把任何事情都打出来,因为可以通过刑讯手段,让你说出任何话。包括司法鉴定,如果出了事以后谁来鉴定,通常是司法内部自己鉴定,永远不能向着受伤者,包括律师的权利,如果通过一个案子总结细微的东西,最典型是孙志刚的案子,把收容法给废除了。如果通过这样一些东西,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把这些小的东西去改变。公安局有破案率的压力,一个律师介入案子时间的长与短,这是一个改动,这似乎不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这么一改,很多冤案就会少。在这种改变下,如果十年拱卒,能够把中国很多东西进行改变。

王利芬: 大家从微观做起。中国的改变永远不要指望任何运动,运动是改变不了中国的。

胡泳: 毛主席最后认识到了,他看上去把中国的地翻了一遍,深层的东西没有改变。

王利芬:流在血管里的血液依然在流淌。这种改变是日益渗透,变成一种内在自觉的文化需求和心理需求,这非常有意思。奥运会期间我们绿地面积显然增大很多,看着非常好。奥运给中国文明水准提高很多,也上了一课。在2002年的时候,我在欧洲萨尔斯堡,莫扎特的故乡,看到大片绿草地在夕阳下那么干净,那种感觉特别好,拿起照相机就照相。照相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声音跟我说,往后站一点,一个老太太90多岁,嘴里发出声音,表示愤怒,我退的时候,踩到了草坪,她非常痛心愤怒。这是一个公共的地方,但她比爱护自己家里的程度还要多,一个90多岁的老人,当然很有文明教养,穿着很好的风衣,头发全都白了。这个草坪是属于他们的,比她自己的还金贵。什么时候在中国能够出现这么一个画面,我们国家的文明水准就升华了,这也给我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课。我们老是讲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每个人社会合理的机构,在他所能及的范围里面,能够把所谓的不确定性,变得能够稍微减弱一些,这是唯一的一个手段。其实社会责任感在其他国家的公司和个体,比中国强很多,比社区概念强很多,恰恰我们国家最需要社会责任感,因为不确定性比别人大很多,路比别人难很多,必须要这样走。还沿着人类历史隧道来走,到什么时候是尽头?

胡泳: 没有尽头,除非人类彻底毁灭。

王利芬:众生喧哗过后,一定有起有伏,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伏。

胡泳: 每个人自由发言的权利被彻底确定了,我的观点新媒体给予个人的权利收不回去。如果没有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东西好。如果一旦有了,想剥夺回去非常难,这个权利不可以收回。如果压抑了很久,突然让他发言,他不管不顾,这样就没有顾忌。互联网大家没有理性,他们就谩骂,以前他们没有机会。这种东西在这个阶段一定非常明显,大家对这种权利的行使不新鲜,但是仍然要牢记,即使在这样的阶段,权利无可挽回握在手里,随时随地想发言就发言,这跟以前完全不同。我觉得互联网给中国最大的价值,中国互联网发挥的作用要比欧美国家大。以前我们研究互联网,更多追踪美国的发展,尤其政治的东西,很多人关注大选,希拉里干什么了,麦凯恩怎样筹钱。对于研究互联网的人来讲,今天的视角必须往中国转,必须认识脚下的土地,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决定了13亿中国人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为都是你的同胞,13亿人命运的变化,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我们应该回到自身,更多关注你脚下的土地。

王利芬: 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更多呈现原本的信息交流,很纯粹地嵌入到社会各个侧面,没有对社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无非让票价更便宜,让交通更方便一些。

胡泳: 在美国用雅虎,主要是生活。

王利芬: 在原先社会轨迹上增加了一个东西,我们是不可小视的革命力量。

胡泳: 互联网对于政治的影响,在西方加了一种功能,在中国成为中国发出声音唯一的出口。

王利芬: 这样人肉搜寻是必然结果。

胡泳: 人肉搜索是双刃剑,不能把它完全否定,不能把它完全肯定,因为它在中国有些地方是积极。

王利芬:有些地方违反隐私权,在今天没有多少宣泄口的情况下,其实是完成某些功能。

胡泳:你有没有兴趣做做网络实名的选题。

王利芬: 这个话题讨论了很久。好不容易在互联网获得权益,现在要一棍子把它打死。随着社会水准的提高,自动会过滤下去,我觉得应该相信自觉力量。

胡泳: 还是要相信中国人民本质的东西,有时候是因为没有给它机会表现。

王利芬: 作为互联网的研究者,你每天在网上干什么?

胡泳: 我的信息都是互联网上来的,做大量的比较。要想用好互联网,任何东西来了之后,不要相信那个人所说的,一个事情会有若干个视角。要学会在互联网当中独立思考。互联网本身可以转播真相也可以传播谣言。

获取信息;第二,做研究;第三,社会交往。

王利芬: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交友网站很多。

胡泳: 可能是里面的应用比较多,可以加入的小组比较多,有一些不同的特色。

王利芬: 交友、研究、获取信息。

胡泳: 我基本上不做交易。我不打游戏,有的人可能打游戏、炒股,这个人需求不一样。

王利芬: 绝大部分功能需求都差不多。离开互联网没法活。

胡泳: 我离开就没法活。有时候是一种习惯,用惯了总得用。我现在编杂志,我跟杂志社的同志联系,全都在网上。封面做好了,也是在网上看,然后提意见。工作要离开这个东西,也没法工作。

王利芬:工作、学习、交友、研究、功能性的生活,无所不包。

胡泳: 是。太依赖它给你干这些事。

王利芬: 我不在上面做研究,我还很传统,可以买东西。其实已经很深地嵌入到生活里面。如果对互联网的发展走向没有清晰的了解,我觉得很难。

胡泳: 关于这一点不可能,如果你今天观察中国,不观察互联网,就把握不了。很多学者认为他研究传统那一块如何,其实不是,除非你研究古典,比如要研究易经、老子那无所谓。如果研究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如果不对互联网现象进行研究,无法看清楚中国很多事情。

互联网的困惑

王利芬: 互联网带给你的困惑是什么呢?

胡泳: 有一部分困惑已经讲了,包括对于科技发展的劲头,这应该是有的。中国互联网怎样变成一个真正大家的互联网,我最近比较强调互联网是共同的互联网,政府不要把互联网当成政府,自己会少做很多蠢事。因为互联网对中国未来的走向有这么大的影响,大家应该把它当成共同的东西,每一个人用建设性观点来做它,政府也害怕扼杀很多东西,如果网民过分肆无忌惮,反而会起坏作用,让互联网把中国坏的东西带出来,没有推动中国往好的地方走,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王利芬: 所谓的新媒体实际上就是互联网这个媒体,还有流媒体,手机媒体有前景吗?

胡泳: 在中国肯定有前景,中国人使用手机频率高于电脑,有手机的人比有电脑的人多。

王利芬: 手机媒体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连文字都没有发展起来,还是出于短信阶段。把媒体搬到手机上发展,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胡泳:这看你怎么定义媒体。媒体过去的定义太局限于传统的定义,现在定义媒体更多是从受者角度定义。

王利芬: 新媒体的研究里面,有哪些特别棒的学校?

胡泳: 这很难说,有些可能是散军,比较单打独斗。

王利芬: 对互联网研究不是特别多。

胡泳: 多是很多,但是很多没价值。

王利芬: 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不是对现象的描述和概述,这没有意义。

胡泳: 很多人仍然在拿着传播学理论来套传播学的现象,比如说沉默的螺旋,这种研究方式没有意义。比如研究中国问题,或者研究著名人物搜索,传播途径是什么,这东西有价值。

王利芬: 总而言之,我们今天谈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未来现状不可忽视的力量,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把我们今天的谈话看成对互联网研究的开始。这样能够构成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未来的几笔描述,不然没有突破点。未来的描述太难,需要巨大的智慧含量。

12

王利芬:所谓抓住用户的能力是什么,无非是找到用户想要的,然后你给他,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接下来还想谈一谈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改变。你刚才提到一点非常有意思,我们的新闻发言人,看他们比较谨慎,对某些词的选用很小心谨慎,对某些信息不愿意发布,依然不愿意承认的方式。实际上没有意识到,如果这样的发布方式面对信息高速流通的社会,是很被动的。所谓新闻发布不成其为新闻发布,基本功能和使命被解构掉了。互联网所带给政府官员的,让他们的处事方式和他们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是什么?

胡泳:其实可以打一个比喻,过去的东西都是模拟派,包括数字化生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在于把所有的东西从模拟变成数字,产生巨大的变化。比如一本书一个光盘感觉截然不一样,光盘可以检索,一本书就是单独的一本书,是隔绝的。从介质上讲,我们知道数字比模拟的好。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比喻,这只是一种比喻,中国的官员或者公务员,必须完成从模拟派到数字派的转变。换句话讲,以前模式是从上到下,控制所有信息,不透明,把老百姓当成渔民的方式。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能不能够网络化生存,今天的一举一动全部在网络下,如果不能够转变这种态,将会遇到特别大的麻烦。

王利芬:诚恳、公开、透明这就足够了。

胡泳:如果犯错就要承认,不要掩盖自己的错误。最核心的问题,毛主席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时候没有工具。群众的眼睛果真是雪亮的,张三看不见,李四会看见,这时候就没有任何办法。信息控制最严密的堡垒,无非是警察、军队,最严密的是情报部门。中国不一样,美国中央情报局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自己设了社交网络站点,他们在应对网络时代的变化。像军队,在7月份的时候,台湾军方明确规定,如果军方有人写博客,上级要检查。美国军方已经完全这样,发布的电子邮件要检查,写博客要经过批准,这种规定受到强有力的反弹,大家会说你剥夺自由。军方认识到这种东西必须想办法,机密的东西,外部的人不知道,内部的人完全知道。看守秘密的机构,都要面临这个问题。政府要执政为民,有什么道理不公开,如果不公开,最后出错的就是政府。

王利芬:社会方式转变还有一定的能力。

胡泳:非常难。

王利芬:华南虎的事情也是这个问题。

胡泳: 如果没有互联网,就设立自然保护区,他们当时很高兴,他们开庆功会,完全忽略了有那么多人会分析老虎的照片,那么多人管事,最后就查出来了。

王利芬:中国社会社区活动非常少,志愿者对中国是非常新鲜的事情,互联网时代带动了这种精神,互联网是志愿者的产物。

胡泳: 志愿者都会使用基本工具。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很多官员不见得会使用,之所

以脑子不发生转化,生活当中对网络没有意识,就像那时候我跟田溯宁聊天的时候,他说如果要碰到一个官员有E-mail 地址,那就像知音一样,就证明这个人用网,这样他很快就明白。

王利芬:互联网究竟能干什么?这次我去欧洲非常有意思,我通过网上订票的时候,网上有很多代理商,有不同渠道,我能比较这个信息商的零售是不是高和低,我能比到最便宜的,400欧元一晚上的饭店,我在网上140欧元能拿下。

胡泳: 会互联网会占便宜,前提条件是信息充分了,其实消费者被蒙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二手车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讲,如果不懂根本不懂车的好坏,跑多少里,发动机怎么样,是不是省油,因为不是这方面的内行。二手车是典型信息不对称。如果有人第一次率先把信息不对称打破,其他竞争对手为了跟他抢饭碗,其他竞争对手必须向信息对称性靠拢,最后造成价格差异。定价本身在经济学上,就是跟信息有关系。价格不仅仅是说它值多少钱。

王利芬:我刚才说的这个旅馆怎么分析。

胡泳: 作为供应方出现多个供应方,作为需求方,面对多个供应方的时候,就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王利芬:现实生活中不能从一家走到另外一家。

胡泳: 对。长尾理论讲货架无限大,互联网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空间,消费者的选择权很大。最稀罕的书都有市场,人的需求千变万化,有的人就喜欢很罕见的东西,以前没地方找,现在就找到了。所谓长尾理论指小东西积少成多,结果他们挣的钱比大公司还多。

王利芬:如果中国社会由于互联网的到来,然后要诚恳,不能欺骗人,要透明、公开,这个东西要来,这个背后是什么样的变化?

胡泳: 今天有秘密的组织越来越少,最坚守的壁垒,当几乎透明的运作,变成裸体操作的时候,暗箱操作可能性大大减少,凡是暗箱操作的东西,会激起巨大的反弹。第二,必须习惯在众目睽睽下生活,如果以前习惯于在暗处做一些事情,今天突然曝光在无数人盯住的场合,如果不能获得新的做事方式,可能会像安徒生童话里的皇帝。我现在也不是很乐观,我们有些东西在进步,但是有些东西在退步,明天有些东西比昨天和今天都好,但是明天有些东西不如今天。

王利芬:我没有奢想巨大变化,所谓质变是没有的,质变是量的积累。这对目前的改变有多大?

胡泳: 一方面并没有那么乐观,也不悲观。因为我同意你刚才说的,这些小的变化日积月累。互联网对于中国社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不停地给中国人上各种各样的课。因为以前很多东西,没有通过互联网的放大效应,意识不到。当有了互联网以后,中国社会各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和在虚拟空间投射以后放大了,人人都有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这种放大导致中国人不断的在上课,如果上到一定程度,会激发更多人权利的意识。这些意识日积月累,可

能会导致中国社会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对中国互联网的忧虑

王利芬: 我现在常常在想,从时光隧道带给我的影响,前面的时候觉得漫长。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文明把世界缩小了,实际上地球原来很大,现在越来越小。投射镜把它拉开,让我有一种紧迫感,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感。如果沿着这样的轨道人类向前走,人会喘不过气来,这里面有嘈杂的声音,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有一种世界末日感。最主要是科技无穷无尽的发明,而且周期之短,变化之快,让人仓惶而逃,不确定感越来越强。如果这样下去我对科学发展本质性的东西产生了怀疑,当一个东西对人有巨大的压迫感,我们要奋力追赶。科技带给人交通便捷、信息充分、沟通畅快,交通和沟通是最主要的重大发明,都产生在这两个领域,本来是人的愿望的突破,现在有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坏事,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到来。亚洲金融风暴不确定,次贷危机来了,中国有很多人在国外炒股市、资本市场。次贷危机就这样来了,也影响到中国各个方面。这种不确定性,大家有没有一种反抗。政治制度的走向,总而言之比现在好,或者更加透明,更加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但是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的压迫下。因为你是一个新时代的拥抱者,或者说是一个研究者。

胡泳: 这种恐惧,不但是一个人恐惧,这种恐惧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卢梭主张回到更古远的年代。这种对于技术发展的忧虑,一直相伴着技术的发展。我觉得未来对人的巨大挑战,在于人怎么样把自己跟机器区分开,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人已经到了一种地步,我们把机器造得越来越像人,机器只是一种工具,很多东西都是现有东西的延长,眼睛的延长,手的延长。这个工具做到极致地步的时候,机器越来越像人,人和机器根本区别在哪里,这成为巨大的挑战。包括像黑客帝国三部曲在讨论这个问题,肉体怎么跟冰冷机械的东西对抗,并取得胜利。这个东西是未来人类要解决的最大的挑战,包括电脑人工智能的发展。包括机械人一定不能伤害造物者,但所有很多科幻片最恐惧的地方在于造了一个东西,结果把造的人给毁坏了,人对这样的事情有根本性的恐惧。对于中国来讲还有另一层意思,巨大不确定性,首先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知道那个东西是不是我们要的,如果科隆出来人来,那不一定是我要的。中国还有另外一种恐惧,包括我自己有这种感觉,除了技术以外,这个社会政治往哪方向发展,这种不确定性非常大。如果两重不确定性加在今天中国人身上,很多人恨不得活得没有明天,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被各种各样的说法迷惑头脑,同时追求无穷多的东西。

王利芬: 这种不确定性,把我刚才讲的不确定性,在中国具体情况下里具体化了。不确定性对于发达国家,以及工业文明到了末梢的国家,制度是稳定的。因为民主发展有了过程,不会有太大的振动。在美国国会讨论的不是了不起的大事,都是小事。所谓科技带来的不确定性、压迫感,在美国我体会不是很大。恰恰是我们这样的国度,我们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和目前改革开放所取得成果,现在累积的财富都抵御不了不确定性,因为中国不是一个弄潮儿,消极跟随者付出的成本,在世界大格局里太大了,等回过神来了,已被抢占先机。还有科技带来的制度性逐渐挖掘,思维方式的渐变,一定要让制度做出改变,中国制度弹性比较低。如果两重东西在世界大格局趋势里面,我们就会吃亏落后,所有吃亏落后一定因为我们的痛苦,我们的贫穷,用我们所有失去机会的代价来忍受。再加上没有持续发展健康稳定的制度,这种毁坏和冲击是巨大的。这就是作为中国,不确定感那么强,软的和硬的。讨论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什么样的心态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胡泳: 如果用一种比喻,应该是属于一边哭泣一边追求的态度。要意识到这种无力感无非驱除,比如你我对很多东西很无力,即使我努力想把理想付诸实施,但是理想落地时候的无力感非常强烈。毛泽东临死的时候,他说我一生当中就改变了天安门这一块不大的地方。面对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不论是你我还是更多的人,无力感都会有。无力感不会造成你就不作为。我非常推崇胡适的方式,他面对中国社会状况的时候他的态度和做法。胡适有一个最好的话,他说宁肯一日不将军,不可十日不拱卒。在中国想一次把将军给将住了,这是一种幻想,需要渐变。为什么互联网像给中国人上课,上海杨佳案,如果抛开话语喧嚣,官方话语跟民间话语对立,官方维持说这些东西罪大恶极,他用一把水果刀杀死六个警察。从中国土壤上来讲,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不管受到多少冤屈,民间话语说杨佳是武松在世。这个东西大家吵得很厉害。如果能够从这样的案子上,总结出来一系列的东西。比如说法制上的东西,例如你犯了一个事,就去调查你的亲属,亲属没有义务证明你有罪。我犯了事,假如你是我的亲戚,亲戚没有义务证明我犯罪,可以不配合调查。个人不能自证有罪,所以会说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警察局的刑讯逼供,可以把任何事情都打出来,因为可以通过刑讯手段,让你说出任何话。包括司法鉴定,如果出了事以后谁来鉴定,通常是司法内部自己鉴定,永远不能向着受伤者,包括律师的权利,如果通过一个案子总结细微的东西,最典型是孙志刚的案子,把收容法给废除了。如果通过这样一些东西,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把这些小的东西去改变。公安局有破案率的压力,一个律师介入案子时间的长与短,这是一个改动,这似乎不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这么一改,很多冤案就会少。在这种改变下,如果十年拱卒,能够把中国很多东西进行改变。

王利芬: 大家从微观做起。中国的改变永远不要指望任何运动,运动是改变不了中国的。

胡泳: 毛主席最后认识到了,他看上去把中国的地翻了一遍,深层的东西没有改变。

王利芬:流在血管里的血液依然在流淌。这种改变是日益渗透,变成一种内在自觉的文化需求和心理需求,这非常有意思。奥运会期间我们绿地面积显然增大很多,看着非常好。奥运给中国文明水准提高很多,也上了一课。在2002年的时候,我在欧洲萨尔斯堡,莫扎特的故乡,看到大片绿草地在夕阳下那么干净,那种感觉特别好,拿起照相机就照相。照相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声音跟我说,往后站一点,一个老太太90多岁,嘴里发出声音,表示愤怒,我退的时候,踩到了草坪,她非常痛心愤怒。这是一个公共的地方,但她比爱护自己家里的程度还要多,一个90多岁的老人,当然很有文明教养,穿着很好的风衣,头发全都白了。这个草坪是属于他们的,比她自己的还金贵。什么时候在中国能够出现这么一个画面,我们国家的文明水准就升华了,这也给我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课。我们老是讲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每个人社会合理的机构,在他所能及的范围里面,能够把所谓的不确定性,变得能够稍微减弱一些,这是唯一的一个手段。其实社会责任感在其他国家的公司和个体,比中国强很多,比社区概念强很多,恰恰我们国家最需要社会责任感,因为不确定性比别人大很多,路比别人难很多,必须要这样走。还沿着人类历史隧道来走,到什么时候是尽头?

胡泳: 没有尽头,除非人类彻底毁灭。

王利芬:众生喧哗过后,一定有起有伏,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伏。

胡泳: 每个人自由发言的权利被彻底确定了,我的观点新媒体给予个人的权利收不回去。如果没有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东西好。如果一旦有了,想剥夺回去非常难,这个权利不可以收回。如果压抑了很久,突然让他发言,他不管不顾,这样就没有顾忌。互联网大家没有理性,他们就谩骂,以前他们没有机会。这种东西在这个阶段一定非常明显,大家对这种权利的行使不新鲜,但是仍然要牢记,即使在这样的阶段,权利无可挽回握在手里,随时随地想发言就发言,这跟以前完全不同。我觉得互联网给中国最大的价值,中国互联网发挥的作用要比欧美国家大。以前我们研究互联网,更多追踪美国的发展,尤其政治的东西,很多人关注大选,希拉里干什么了,麦凯恩怎样筹钱。对于研究互联网的人来讲,今天的视角必须往中国转,必须认识脚下的土地,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决定了13亿中国人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为都是你的同胞,13亿人命运的变化,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我们应该回到自身,更多关注你脚下的土地。

王利芬: 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更多呈现原本的信息交流,很纯粹地嵌入到社会各个侧面,没有对社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无非让票价更便宜,让交通更方便一些。

胡泳: 在美国用雅虎,主要是生活。

王利芬: 在原先社会轨迹上增加了一个东西,我们是不可小视的革命力量。

胡泳: 互联网对于政治的影响,在西方加了一种功能,在中国成为中国发出声音唯一的出口。

王利芬: 这样人肉搜寻是必然结果。

胡泳: 人肉搜索是双刃剑,不能把它完全否定,不能把它完全肯定,因为它在中国有些地方是积极。

王利芬:有些地方违反隐私权,在今天没有多少宣泄口的情况下,其实是完成某些功能。

胡泳:你有没有兴趣做做网络实名的选题。

王利芬: 这个话题讨论了很久。好不容易在互联网获得权益,现在要一棍子把它打死。随着社会水准的提高,自动会过滤下去,我觉得应该相信自觉力量。

胡泳: 还是要相信中国人民本质的东西,有时候是因为没有给它机会表现。

王利芬: 作为互联网的研究者,你每天在网上干什么?

胡泳: 我的信息都是互联网上来的,做大量的比较。要想用好互联网,任何东西来了之后,不要相信那个人所说的,一个事情会有若干个视角。要学会在互联网当中独立思考。互联网本身可以转播真相也可以传播谣言。

获取信息;第二,做研究;第三,社会交往。

王利芬: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交友网站很多。

胡泳: 可能是里面的应用比较多,可以加入的小组比较多,有一些不同的特色。

王利芬: 交友、研究、获取信息。

胡泳: 我基本上不做交易。我不打游戏,有的人可能打游戏、炒股,这个人需求不一样。

王利芬: 绝大部分功能需求都差不多。离开互联网没法活。

胡泳: 我离开就没法活。有时候是一种习惯,用惯了总得用。我现在编杂志,我跟杂志社的同志联系,全都在网上。封面做好了,也是在网上看,然后提意见。工作要离开这个东西,也没法工作。

王利芬:工作、学习、交友、研究、功能性的生活,无所不包。

胡泳: 是。太依赖它给你干这些事。

王利芬: 我不在上面做研究,我还很传统,可以买东西。其实已经很深地嵌入到生活里面。如果对互联网的发展走向没有清晰的了解,我觉得很难。

胡泳: 关于这一点不可能,如果你今天观察中国,不观察互联网,就把握不了。很多学者认为他研究传统那一块如何,其实不是,除非你研究古典,比如要研究易经、老子那无所谓。如果研究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如果不对互联网现象进行研究,无法看清楚中国很多事情。

互联网的困惑

王利芬: 互联网带给你的困惑是什么呢?

胡泳: 有一部分困惑已经讲了,包括对于科技发展的劲头,这应该是有的。中国互联网怎样变成一个真正大家的互联网,我最近比较强调互联网是共同的互联网,政府不要把互联网当成政府,自己会少做很多蠢事。因为互联网对中国未来的走向有这么大的影响,大家应该把它当成共同的东西,每一个人用建设性观点来做它,政府也害怕扼杀很多东西,如果网民过分肆无忌惮,反而会起坏作用,让互联网把中国坏的东西带出来,没有推动中国往好的地方走,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王利芬: 所谓的新媒体实际上就是互联网这个媒体,还有流媒体,手机媒体有前景吗?

胡泳: 在中国肯定有前景,中国人使用手机频率高于电脑,有手机的人比有电脑的人多。

王利芬: 手机媒体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连文字都没有发展起来,还是出于短信阶段。把媒体搬到手机上发展,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胡泳:这看你怎么定义媒体。媒体过去的定义太局限于传统的定义,现在定义媒体更多是从受者角度定义。

王利芬: 新媒体的研究里面,有哪些特别棒的学校?

胡泳: 这很难说,有些可能是散军,比较单打独斗。

王利芬: 对互联网研究不是特别多。

胡泳: 多是很多,但是很多没价值。

王利芬: 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不是对现象的描述和概述,这没有意义。

胡泳: 很多人仍然在拿着传播学理论来套传播学的现象,比如说沉默的螺旋,这种研究方式没有意义。比如研究中国问题,或者研究著名人物搜索,传播途径是什么,这东西有价值。

王利芬: 总而言之,我们今天谈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未来现状不可忽视的力量,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把我们今天的谈话看成对互联网研究的开始。这样能够构成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未来的几笔描述,不然没有突破点。未来的描述太难,需要巨大的智慧含量。

12


相关文章

  • 网络金融_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_陈瑞
  • 第34卷2016年 总第143期第2期 科学·经济·社会 SCIENCE·ECONOMY·SOCIETY Vol.34,SumNo.143 No.2,2016 网络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陈 摘 瑞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镇江212 ...查看


  • 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大众媒介和人 ...查看


  •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观后感6篇
  •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观后感6篇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一) 用了两天自己所能掌控的空余时间,看完了央视制作的十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有一个疑惑,一个感触,还有联想. 我认为纪录片<互联网时代> ...查看


  • internet对人类及中国的影响
  • Internet改变人类世界 国际互联网于60年代诞生于美国(即当时的ARPANET),是由政府.教育学术界和信息业界自由参与.发展演变而逐步形成的.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能够完全控制它的运转和发展.最近几年,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 ...查看


  • 网络时代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 网络时代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以及工业生产革命,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终趋势,将成为21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形态.信息网络的海量数据流,高度流动性,非物质性三 ...查看


  • [互联网时代]读后感
  • <网络营销>课程作业 --联系三次工业革命,谈谈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工商1201 陆晓佳(1201100602) 刘志飞(1201100603)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这是它与生俱来的使命,互联网最初就是冷战背景下美国科研所为 ...查看


  • 9.26人民日报理论版
  •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 年专论) 张海鹏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26日 07 版) 内容提要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 ...查看


  •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
  •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 姜奇平 女性只是改变自己,世界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女性对互联网的实质性影响在于,通过推动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互联网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其实 ...查看


  • 腾讯"为村"计划,让"互联网"改变中国古老贫困村
  • 腾讯"为村"计划,让 "互联网 "改变中国古老贫困村 日前发布的由马化腾亲撰前言的<互联网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腾讯首次公开详细披露了神秘的"为村"(We co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