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特性 1

(物质的特性)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D.海波被加热而变成液态

(物质的特性)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

(物质的特性)1.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_______热。(填“吸”或“放”)

(物质的特性)13.物质会在固、液、气三态之间发生变化,会向外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特性)12.如果我们能够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态物质具有( )

A.升华的特点 B.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C.熔化和升华的特点 D.熔化和汽化的特点

(物质的特性)11.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枝棒冰,小林发觉硬梆梆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

“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烟”;他把这枝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粉”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烟”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汗”是水蒸气_________所形成的。

(物质的特性)10.在表演文艺节目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白气的雾气,它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 )

A.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雾气

B.迅速升华后再蒸发而变成白色雾气

C.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白色雾气

D.迅速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色雾气

(物质的特性)9.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 B.初夏旷野里的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严冬时的树木上的“雾淞”的出现

(物质的特性)8.请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完成下列填空。

(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____热

(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含在嘴里变成糖水:_________,_________热

(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______热

(5)放在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_________,_______热

(6)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热

(物质的特性)7.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曾经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物质的特性)6.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凝固、液化、凝华 D.熔化、汽化、升华

(物质的特性)5.灯泡用久了玻璃壁会发黑,这是因为( )

A.灯丝上的少量钨遇热熔化,变冷后凝固

B.灯丝蒸发和凝固形成的

C.灯丝的汽化和凝华形成的

D.灯丝的升华和凝华形成的

【试题答案与分析】

【时间:2012-12-4 6:30:11】

(物质的特性)4.夏天,把卫生球(由萘制成)放进衣柜里,几个月后,打开柜子发现卫生球不见了,这是因为卫生球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物质的特性)3.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气温持续在0℃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物质的特性)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物质的特性)1.物质由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______热。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________热。

(物质的特性)17.盛水的烧杯里浮着一支装有少量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致烧杯里的水沸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试管里的水( )

A.温度为100℃,不会沸腾 B.温度为100℃,会沸腾

C.温度高于100℃,会沸腾 D.温度低于100℃,不会沸腾

(物质的特性)16. 用水壶烧开水时,常会见到水壶上方的“白气”,这“白气”是( )

A.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空气中的水蒸气

C.水沸腾时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物质的特性)15.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这样的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在300℃),而下层是其他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

(物质的特性)14.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人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屋 D.为了解暑降温

(物质的特性)13.保温瓶内装有半瓶0℃的水,向其中放入一块-5℃的冰,过一会儿后( )

A.冰的质量增加 B.水的质量增加

C.总质量增加 D.冰、水质量都没有变化

(物质的特性)12.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没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风向就可以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方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__________(填“快”或“慢”),酒精蒸发_______(填“快”或“慢”);(2)酒精蒸发时_________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__________。

(物质的特性)11.如图甲是石蜡的熔化图象,由该图象可知,这种物质___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它________熔点(填“有”或“没有”)。如图乙是海波的熔化图象,由该图象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____,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__。图中BC段表示_________过程,这个过程必须_________热。

(物质的特性)

10.如图是一位同学画下的他家中生活的一个小片断,由于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他看不清热锅内的食物。

(物质的特性)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通过观察可以确定甲、乙两个房间的温度关系是t甲_________t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物质的特性)8.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

A中___________,温度计示数________(填变化情况)。这个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特性)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

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物质的特性)6.有一瓶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混合

气体的温度降低,首先变成液体的是________。(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氨和液态氧的沸点分别为-33℃和-183℃)

(物质的特性)5.冬天在教室玻璃上,可以看到许多“雾气”关于“雾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气”在玻璃的室内一面上,是窗外冷空气遇到热玻璃汽化面成的小水珠

B. “雾气”在玻璃的室内一面上,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 “雾气”在玻璃的室外一面上,是窗外冷空气遇到冷玻璃汽化而成的小水珠

D. “雾气”在玻璃的室外一面上,是窗外冷空气遇到热玻璃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物质的特性)4.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口冒“白气”,这“白气”是( )

A.冰箱内的冰熔化成的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

B.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C.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冰箱内飘逸出的低温水蒸气

(物质的特性)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D.海波被加热而变成液态

(物质的特性)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

(物质的特性)1.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_______热。(填“吸”或“放”)

(物质的特性)13.物质会在固、液、气三态之间发生变化,会向外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特性)12.如果我们能够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态物质具有( )

A.升华的特点 B.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C.熔化和升华的特点 D.熔化和汽化的特点

(物质的特性)11.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枝棒冰,小林发觉硬梆梆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

“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烟”;他把这枝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粉”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烟”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汗”是水蒸气_________所形成的。

(物质的特性)10.在表演文艺节目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白气的雾气,它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 )

A.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雾气

B.迅速升华后再蒸发而变成白色雾气

C.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白色雾气

D.迅速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色雾气

(物质的特性)9.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 B.初夏旷野里的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严冬时的树木上的“雾淞”的出现

(物质的特性)8.请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完成下列填空。

(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____热

(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含在嘴里变成糖水:_________,_________热

(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______热

(5)放在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_________,_______热

(6)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热

(物质的特性)7.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曾经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物质的特性)6.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凝固、液化、凝华 D.熔化、汽化、升华

(物质的特性)5.灯泡用久了玻璃壁会发黑,这是因为( )

A.灯丝上的少量钨遇热熔化,变冷后凝固

B.灯丝蒸发和凝固形成的

C.灯丝的汽化和凝华形成的

D.灯丝的升华和凝华形成的

【试题答案与分析】

【时间:2012-12-4 6:30:11】

(物质的特性)4.夏天,把卫生球(由萘制成)放进衣柜里,几个月后,打开柜子发现卫生球不见了,这是因为卫生球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物质的特性)3.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气温持续在0℃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物质的特性)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物质的特性)1.物质由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______热。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________热。

(物质的特性)17.盛水的烧杯里浮着一支装有少量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致烧杯里的水沸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试管里的水( )

A.温度为100℃,不会沸腾 B.温度为100℃,会沸腾

C.温度高于100℃,会沸腾 D.温度低于100℃,不会沸腾

(物质的特性)16. 用水壶烧开水时,常会见到水壶上方的“白气”,这“白气”是( )

A.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空气中的水蒸气

C.水沸腾时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物质的特性)15.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这样的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在300℃),而下层是其他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

(物质的特性)14.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人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屋 D.为了解暑降温

(物质的特性)13.保温瓶内装有半瓶0℃的水,向其中放入一块-5℃的冰,过一会儿后( )

A.冰的质量增加 B.水的质量增加

C.总质量增加 D.冰、水质量都没有变化

(物质的特性)12.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没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风向就可以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方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__________(填“快”或“慢”),酒精蒸发_______(填“快”或“慢”);(2)酒精蒸发时_________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__________。

(物质的特性)11.如图甲是石蜡的熔化图象,由该图象可知,这种物质___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它________熔点(填“有”或“没有”)。如图乙是海波的熔化图象,由该图象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____,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__。图中BC段表示_________过程,这个过程必须_________热。

(物质的特性)

10.如图是一位同学画下的他家中生活的一个小片断,由于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他看不清热锅内的食物。

(物质的特性)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通过观察可以确定甲、乙两个房间的温度关系是t甲_________t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物质的特性)8.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

A中___________,温度计示数________(填变化情况)。这个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特性)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

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物质的特性)6.有一瓶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混合

气体的温度降低,首先变成液体的是________。(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氨和液态氧的沸点分别为-33℃和-183℃)

(物质的特性)5.冬天在教室玻璃上,可以看到许多“雾气”关于“雾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气”在玻璃的室内一面上,是窗外冷空气遇到热玻璃汽化面成的小水珠

B. “雾气”在玻璃的室内一面上,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 “雾气”在玻璃的室外一面上,是窗外冷空气遇到冷玻璃汽化而成的小水珠

D. “雾气”在玻璃的室外一面上,是窗外冷空气遇到热玻璃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物质的特性)4.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口冒“白气”,这“白气”是( )

A.冰箱内的冰熔化成的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

B.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C.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冰箱内飘逸出的低温水蒸气


相关文章

  • 生物质燃烧特性分析
  • 生物质燃烧特性分析 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年 月 目录 1. 前言............................................................................ ...查看


  • 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_列宁物质概念新解_杨昌玲
  • 理论探讨 1999年第2期 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物质概念新解 杨昌玲 曲松滨 我国传统哲学教科书一般依据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哲学物质概念的表述,将物质概念解释为单纯的"客观实在" ...查看


  • 标准物质的概念及作用
  • 标准物质的概念及作用 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其作用一是作为校准物质用于仪器的定度.因为化学分析仪器一般都是按相对测量方法设计的,所以在使用 ...查看


  • 特性与属性的区别
  • 特性与属性的区别? 简单地说:属性,即无变件的不变.比如物质的质量,惯性.其它条件再变,属性不变.特性,即有条件的不变.比如物质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密度是固定值,可是温度一变,密度就要变了. 特性:该物体专有的,其他物体所没有的属性: 属 ...查看


  • 危险源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 危险源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出: 一.由于危险源的存在,就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是造成任何伤害的根源.由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可以 ...查看


  • 危险废物鉴别培训
  • www.jjdxb.com危险废物&危险废物鉴别 危险废物定义什么是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固体废 ...查看


  • 危险废物与危险废物鉴别
  • 危险废物与危险废物鉴别 危险废物管理的依据 强化固体废物管理 固体废物分级管理 固体废物风险管理 危险废物定义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 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 特性的废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 ...查看


  • 2.3探究:物质的密度(1)
  • 2.3探究:物质的密度(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 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 ...查看


  • 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过程特性的分析
  • 第32卷第3期2001年9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2(3):290~294September2001 JOurna1OfNOrtheaStAgricu1tura1UniverSity 文章编号 1005-9369(2001)03-029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