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V固 > V液 > V气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可分为次声、声音和超声。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赫的。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伴随次声波。 声音:振动频率在20赫和20000赫之间的。

超声: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的。

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四、噪声等级及危害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传递信息: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通话交流、B超检查病人身体、声呐探测海深、鱼群、中医诊脉、听

诊器听器官发声、利用次声预测地震。

传递能量:超声碎石、洗牙、清洗精密仪器。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火虫是光源;月亮、电影屏幕不是光源。

2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倒立、实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说在前面。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3、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例如:黑板反光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例如:电影屏幕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

三、平面镜成像

1、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正立、等大、虚像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4、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5、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折射现象:岸上看池底变浅、岸上看水里鱼、看筷子弯折等。

五、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合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能透过它的色光决定。规律:透同吸异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规律:反同吸异

六、不可见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应用

一、透镜

1、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

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

图)

会画三条特殊光线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应用

1.物距(u) 像的倒正、大小、虚实 物像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倒立缩小 实像 两侧 f

f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u 放大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3.成像规律:

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减小,那么像距变大,像变大;

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减小,那么像距变小,像变小。

4.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物距不变,焦距大的像距大,像也大。

四、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热现象

一、温度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例如:各种金属、海波、萘、冰、糖、盐、一片雪花等

非晶体:例如:玻璃、松香、沥青、塑料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如: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都是0℃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2、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

越高,沸点越高。

液化:气态变液态

液化方法:加压、降温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露是液化现象。家中的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用加压的方法是石油气液化存到钢罐的。

四、升华和凝华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冰冻的湿衣服变干,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冬天看到霜、冰花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

③导线: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 1A=103mA 1mA=103μA

2.测量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I=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V固 > V液 > V气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可分为次声、声音和超声。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赫的。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伴随次声波。 声音:振动频率在20赫和20000赫之间的。

超声: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的。

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四、噪声等级及危害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传递信息: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通话交流、B超检查病人身体、声呐探测海深、鱼群、中医诊脉、听

诊器听器官发声、利用次声预测地震。

传递能量:超声碎石、洗牙、清洗精密仪器。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火虫是光源;月亮、电影屏幕不是光源。

2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倒立、实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说在前面。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3、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例如:黑板反光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例如:电影屏幕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

三、平面镜成像

1、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正立、等大、虚像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4、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5、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折射现象:岸上看池底变浅、岸上看水里鱼、看筷子弯折等。

五、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合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能透过它的色光决定。规律:透同吸异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规律:反同吸异

六、不可见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应用

一、透镜

1、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

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

图)

会画三条特殊光线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应用

1.物距(u) 像的倒正、大小、虚实 物像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倒立缩小 实像 两侧 f

f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u 放大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3.成像规律:

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减小,那么像距变大,像变大;

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减小,那么像距变小,像变小。

4.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物距不变,焦距大的像距大,像也大。

四、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热现象

一、温度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例如:各种金属、海波、萘、冰、糖、盐、一片雪花等

非晶体:例如:玻璃、松香、沥青、塑料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如: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都是0℃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2、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

越高,沸点越高。

液化:气态变液态

液化方法:加压、降温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露是液化现象。家中的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用加压的方法是石油气液化存到钢罐的。

四、升华和凝华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冰冻的湿衣服变干,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冬天看到霜、冰花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

③导线: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 1A=103mA 1mA=103μA

2.测量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I=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


相关文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词义复习提纲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词义复习提纲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词义复习提纲 1.坦荡如[砥]__________ 2.无[稽]之谈__________ 3.君子[固]穷___________ 4.潜[滋]暗长 _________ 5.[揠]苗助长_____ ...查看


  • 七年级英语上册复习提纲
  • 七年级英语上册复习提纲 一.词汇要求: ⑴七年级大部分词汇都是基础词汇,是我们后来学习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掌握好了,就奠定了以后学习坚实的基础.七年级上册词汇370个,要求会读.会写.会应用.⑵方法:如果语音不好(不知道怎么拼读)的同 ...查看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美与丑) 一.课文内容回放 ①<丑石>的作者是 .全文描写了一块 ,不但 ,反遭 的陨石,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 . 抒发了作者对 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文 中写丑石的丑,写人们对丑石的态度,用了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提纲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9%,海洋面积占71% ,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北半球(陆半球),南半球(水半球) 1大西洋呈"S "形,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 ...查看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 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总分100分,其中含书写分7分)姓名: 成绩: 一.请在下面田字格中认真书写这些词语.(8分) 萧萧 篱落 茱萸 丧气 二.照样子组词.(11分) 促(促进) 异( ) 倍( ) 遥( ) 遍( ) ...查看


  •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复习提纲 注:黑体为重点 一.透镜 1.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 2. 名词: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 ...查看


  • 初中一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 初中一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 ...查看


  • 新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新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 ...查看


  •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科学探究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 ...查看


  • 四年级上册语文句子复习导学提纲
  • 句子的导学提纲 叶珊 句子是词语.和段落.篇章之间的桥梁.句子质量不高,语文的质量无从高起,因此,作为奠基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句子放到重要位置. 1..比喻句 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事物相似的方面打比方.用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来说 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