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五届小学德育课程教师教书育人
风采竞赛“德育课程特色主题活动”材料
不能忘记的历史
——五年级德育课程特色主题活动
益阳市南县实验小学 刘志勇
“不能忘记的历史”是《品德与社会》(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活动主题。《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在建国60周年到来之际,我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内容,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创造性地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不能忘记的历史”系列活动。我是这样设计和组织这个活动的:
一、利用本土教育资源,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铭记祖国过去的历史
“厂窖惨案”纪念馆,是我县为纪念1943年日本侵略者在厂窖制造的震惊中外的“厂窖惨案”而建的,是我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月中旬,我布置学生从课外读物或网络上收集关于“厂窖惨案”的相关资料;清明节来临之前,我组织五年级部分学生驱车近40公里,来到“厂窖惨案”纪念碑前,凭吊遇难同胞。走进“厂窖惨案”纪念馆,同学们看到了日本侵略者丧尽天良的罪行:四天之内杀我同胞3万多人,创二战时法西斯一天之内杀人数量之最;剥皮、焚身、敲脑浆、剖腹等残忍的杀人手段,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憾。
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单元《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和《圆明园的诉说》两个主题的教学。
为了将这种体验引向深入,我与五年级三个班主任联手,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了以“不能忘记的历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情动心动,有感而发。课堂上,有的学生谈去“厂窖惨案”纪念馆的真切感受;有的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的学生汇报搜集的相关资料,分析中国近代人民、国家蒙受耻辱的原因;还有不少学生慷慨激昂,痛诉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这样,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到1860年圆明园的毁灭,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到1943年我县的“厂窖惨案”,这段屈辱的历史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烙上了深深的印迹,同时,他们懂得了“落后必然挨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深刻哲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二、整合爱国教育内容,让学生捕捉相关信息,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本单元《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的学习,孩子们了解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在反动势力的刑场上大义凛然,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拯救中华”的历史性胜利。
一个民族要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首要的是自信!为了进一步树立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接着,我让他们搜集祖国变化的相关信息,然后整合相关资料,编辑了主题片《今日中国》向学生播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威武雄壮的阅兵式、航天员首次在太空的出舱……这些感人场景的再现,无一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民族,是个充满自信的民族。
三、搭建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与内化,提升爱国主义道德情操
在孩子们自信心高涨之时,我告诉他们:要想历史不再重演,我们必须总结历史教训,牢记使命。在组织本单元《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学时,我引导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要从小事做起,要把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落实于日常行动之中。
课后,孩子们开展了不少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如:五(一)班通过网络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倡议;五(二)班组织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比赛比赛;五(三)班负责“勿忘国耻,牢记使命”的展板设计和解说,让校园里每个学生知道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唤起同伴的爱国之情。除此之外,该年级的少先队员还自发组建了爱国爱校行动小队:有“护旗”小队,负责学校的升、降国旗仪式,用自己的爱旗行动感染大家;有“弯腰行动”组,负责清洁校园;有“爱心传递”小队,服务他人,传递爱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在组织这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尝试将课堂延伸到教室外,凸现了德育活动的务实与创新,提高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
(指导者:南县教学研究室 夏国才)
湖南省第五届小学德育课程教师教书育人
风采竞赛“德育课程特色主题活动”材料
不能忘记的历史
——五年级德育课程特色主题活动
益阳市南县实验小学 刘志勇
“不能忘记的历史”是《品德与社会》(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活动主题。《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在建国60周年到来之际,我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内容,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创造性地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不能忘记的历史”系列活动。我是这样设计和组织这个活动的:
一、利用本土教育资源,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铭记祖国过去的历史
“厂窖惨案”纪念馆,是我县为纪念1943年日本侵略者在厂窖制造的震惊中外的“厂窖惨案”而建的,是我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月中旬,我布置学生从课外读物或网络上收集关于“厂窖惨案”的相关资料;清明节来临之前,我组织五年级部分学生驱车近40公里,来到“厂窖惨案”纪念碑前,凭吊遇难同胞。走进“厂窖惨案”纪念馆,同学们看到了日本侵略者丧尽天良的罪行:四天之内杀我同胞3万多人,创二战时法西斯一天之内杀人数量之最;剥皮、焚身、敲脑浆、剖腹等残忍的杀人手段,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憾。
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单元《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和《圆明园的诉说》两个主题的教学。
为了将这种体验引向深入,我与五年级三个班主任联手,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了以“不能忘记的历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情动心动,有感而发。课堂上,有的学生谈去“厂窖惨案”纪念馆的真切感受;有的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的学生汇报搜集的相关资料,分析中国近代人民、国家蒙受耻辱的原因;还有不少学生慷慨激昂,痛诉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这样,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到1860年圆明园的毁灭,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到1943年我县的“厂窖惨案”,这段屈辱的历史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烙上了深深的印迹,同时,他们懂得了“落后必然挨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深刻哲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二、整合爱国教育内容,让学生捕捉相关信息,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本单元《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的学习,孩子们了解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在反动势力的刑场上大义凛然,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拯救中华”的历史性胜利。
一个民族要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首要的是自信!为了进一步树立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接着,我让他们搜集祖国变化的相关信息,然后整合相关资料,编辑了主题片《今日中国》向学生播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威武雄壮的阅兵式、航天员首次在太空的出舱……这些感人场景的再现,无一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民族,是个充满自信的民族。
三、搭建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与内化,提升爱国主义道德情操
在孩子们自信心高涨之时,我告诉他们:要想历史不再重演,我们必须总结历史教训,牢记使命。在组织本单元《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学时,我引导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要从小事做起,要把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落实于日常行动之中。
课后,孩子们开展了不少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如:五(一)班通过网络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倡议;五(二)班组织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比赛比赛;五(三)班负责“勿忘国耻,牢记使命”的展板设计和解说,让校园里每个学生知道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唤起同伴的爱国之情。除此之外,该年级的少先队员还自发组建了爱国爱校行动小队:有“护旗”小队,负责学校的升、降国旗仪式,用自己的爱旗行动感染大家;有“弯腰行动”组,负责清洁校园;有“爱心传递”小队,服务他人,传递爱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在组织这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尝试将课堂延伸到教室外,凸现了德育活动的务实与创新,提高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
(指导者:南县教学研究室 夏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