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与"种瓜得豆"

  摘要:教育要让学生在生成中得到启示和拓展,让课堂成为一种动态、多维度的课堂。   关键词:种瓜;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83-01   现在的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教育,只传授知识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只需要教材的教育。"种瓜得瓜"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是大相径庭的,或者说是背道而驰的。叶澜教授也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地关注预设程序,不愿意打乱自己的教学设计,往往错失许多教育的良机,造成教学的教条、沉闷、毫无生意。"种瓜"能够"得瓜"就认为还不错了,更别说"种瓜"能够"得豆"了。现以《女娲造人》为例,试论细微调整下的课堂效果。   1."种瓜"也 "种豆"   开始上课前,因为是第四节课,大家都比较疲倦,同时又是借班上课,学生和老师都不熟悉。我在上课前临时结合本课的目标做了这样一个互动:   老师:同学们!我昨天晚上十二点多才睡,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老师:我夜里在发挥着想象啊!   学生:有的大笑,有的窃窃私语,听课老师有的也笑出了声。   老师:我在想象你们的学校是什么样?想象同学们是什么样?想象我们一起学习会是什么样?   学生都面露喜色。   老师:今天看到了,你们的学校和我想象的一样漂亮,同学们和我想象的一样聪明,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和我想象的一样的好。想象真是一件美好的事,难怪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我们走进想象力的代表――古代神话。   学生:有了激情,纷纷调整好自己的坐姿。   简短的对话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紧扣了本课的重点――想象。本来是想一上来就导入新课的,临时做了改变,但效果不错。   2."种瓜"不 "授瓜"   上课之前,我的预想是让学生在解决生字词后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自读课文,了解全文的内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女娲是什么样的?她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3)女娲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4)人类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么样?(5)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但在前面气氛比较浓烈的情况之下,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读课文,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一种距离感(老师要求学生做永不如自己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做,成人都如此,更何况学生),同时会破坏这种平等对话的氛围。因此,我将话语权交给学生: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课堂上继续保持着晴朗天气,再看看学生提出的最感兴趣的问题:"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造人?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怎样造人?人类怎样延续?"这和老师预设的问题何其相似,但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直接告诉学生或要求学生做的,不如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达成目标,体会"种瓜"的无限乐趣。   3."得瓜"也"得豆"   本课最后环节是让学生试运用创造性想象创编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新编》,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体会神话传说的魅力。但当时离下课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按一般的做法是学生自己创作,然后选一两名同学来当堂汇报一下自己的作品。但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要完成全文创编,这无疑是草率的。我决定让学生通过创编片断来达到教学目的。   师: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改编这个故事。可选择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   这样既降低了创编的难度,同时将课堂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非常有创意的改编,并当堂争先汇报,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本是一个即将走向沉寂的课堂,在临时地调控之下起死回生了,在完成预设的目标之下,又收获了学生想象的热情,创作的欲望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这一切都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所无法达到的,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在"得瓜"的同时,也收获了"豆"。   总之,如果一堂课上总想求全,求完满,总按预定的一切程序进行教学,这无疑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结果往往也会留下更多的遗憾。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智慧的光辉是喜人的,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个挖井人吧!挖出学生存在的无限资源。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这也许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高最本质地追求了。   作者简介:   何福平(1977.08),男,重庆巫溪中学教师

  摘要:教育要让学生在生成中得到启示和拓展,让课堂成为一种动态、多维度的课堂。   关键词:种瓜;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83-01   现在的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教育,只传授知识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只需要教材的教育。"种瓜得瓜"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是大相径庭的,或者说是背道而驰的。叶澜教授也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地关注预设程序,不愿意打乱自己的教学设计,往往错失许多教育的良机,造成教学的教条、沉闷、毫无生意。"种瓜"能够"得瓜"就认为还不错了,更别说"种瓜"能够"得豆"了。现以《女娲造人》为例,试论细微调整下的课堂效果。   1."种瓜"也 "种豆"   开始上课前,因为是第四节课,大家都比较疲倦,同时又是借班上课,学生和老师都不熟悉。我在上课前临时结合本课的目标做了这样一个互动:   老师:同学们!我昨天晚上十二点多才睡,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老师:我夜里在发挥着想象啊!   学生:有的大笑,有的窃窃私语,听课老师有的也笑出了声。   老师:我在想象你们的学校是什么样?想象同学们是什么样?想象我们一起学习会是什么样?   学生都面露喜色。   老师:今天看到了,你们的学校和我想象的一样漂亮,同学们和我想象的一样聪明,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和我想象的一样的好。想象真是一件美好的事,难怪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我们走进想象力的代表――古代神话。   学生:有了激情,纷纷调整好自己的坐姿。   简短的对话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紧扣了本课的重点――想象。本来是想一上来就导入新课的,临时做了改变,但效果不错。   2."种瓜"不 "授瓜"   上课之前,我的预想是让学生在解决生字词后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自读课文,了解全文的内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女娲是什么样的?她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3)女娲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4)人类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么样?(5)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但在前面气氛比较浓烈的情况之下,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读课文,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一种距离感(老师要求学生做永不如自己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做,成人都如此,更何况学生),同时会破坏这种平等对话的氛围。因此,我将话语权交给学生: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课堂上继续保持着晴朗天气,再看看学生提出的最感兴趣的问题:"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造人?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怎样造人?人类怎样延续?"这和老师预设的问题何其相似,但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直接告诉学生或要求学生做的,不如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达成目标,体会"种瓜"的无限乐趣。   3."得瓜"也"得豆"   本课最后环节是让学生试运用创造性想象创编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新编》,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体会神话传说的魅力。但当时离下课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按一般的做法是学生自己创作,然后选一两名同学来当堂汇报一下自己的作品。但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要完成全文创编,这无疑是草率的。我决定让学生通过创编片断来达到教学目的。   师: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改编这个故事。可选择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   这样既降低了创编的难度,同时将课堂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非常有创意的改编,并当堂争先汇报,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本是一个即将走向沉寂的课堂,在临时地调控之下起死回生了,在完成预设的目标之下,又收获了学生想象的热情,创作的欲望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这一切都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所无法达到的,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在"得瓜"的同时,也收获了"豆"。   总之,如果一堂课上总想求全,求完满,总按预定的一切程序进行教学,这无疑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结果往往也会留下更多的遗憾。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智慧的光辉是喜人的,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个挖井人吧!挖出学生存在的无限资源。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这也许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高最本质地追求了。   作者简介:   何福平(1977.08),男,重庆巫溪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典故与成语(69) 盲人摸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饭千金
  • [佛经典故] 盲人摸象 出<涅槃经><菩萨处胎经>等.谓众盲人摸象,摸其牙者言象形如萝卜根,摸其耳者谓象如箕,摸其头者谓象如石,摸其鼻者言象如杵,摸其背者言象如床,摸其腹者言象如瓮,摸其足者言象如臼,摸其尾者言象如绳 ...查看


  • 12 种瓜得豆 1
  • 12 种瓜得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 ...查看


  • 12.[种瓜得豆]导学案
  • 2.<种瓜得豆>导学案 编写人:孙花莹 审核人:孙花莹 目标导航: 1.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 ...查看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摘 要:班主任,一个听起来响亮.做起来麻辣的名字:班主任,一家之主,一个班级的领头羊.没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可能会嗤之一笑,真正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就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关键词:看:调:说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班主任.虽然带这个班时间不长 ...查看


  • 英语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 As a man sows, ...查看


  • 英语手抄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母爱永恒.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苹果,不用请医生.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新官上任三把火.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 ...查看


  • 12种瓜得豆
  • 12 种瓜得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⑵.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⑶.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 ...查看


  • 种瓜得豆设计
  • 种瓜得豆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 ...查看


  • 种瓜至少能得豆
  • 200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因为2007年于我来说,虽然平淡如水,但偶尔溅起的几个小水滴却晶莹如珠. 第一个小水滴是一位阔别两年多的编辑突然又跟我联系了.两年前,她所在的报纸副刊版面取消了稿费,作为她的长期作者,我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她的通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