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

摘 要:从2008年信息技术科目成为江苏高考水平测试科目以后,信息技术考试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实际学生考试要求压力的束缚,关注只局限于成绩,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许多高中信息技术课被上成单纯的操作训练课,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毫无生活气息可言,导致学生只会机械记题、做题,不能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开设这门课的初衷背道而驰。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与我们的生活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要求,积极探索新颖的课堂模式,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生活教育 生活问题 运用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都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我认为他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就是举世闻名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不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的教育基本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 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就其思想渊源而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脱胎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观点,但却是把杜威的学说改造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扬弃和超越。“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阐述了他对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主张,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实际学生考试要求压力的束缚,许多信息技术课被上成单纯的操作训练课,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毫无生活气息可言,导致学生只会机械记题、做题,不能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手脑并用,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些都是秉承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跟其它的实践活动一样,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新课改,继承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学生主体观,学用结合,能力培养等。从科学意义上讲,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是他那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教育赶超世界一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甘愿艰苦朴素,奉献终身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践出真知”的马克思主义信条,学习他那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眼光和宏大气魄,学习他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大公无私精神。

当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推崇生态课堂,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各级教育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符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

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那么,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将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与我们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究。

一、从走进生活开始创设导入情境。

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信息技术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有些鲜活的资源可以直接为教学服务,有些却需要我们去寻找、挖掘,才能为我所用。如果能创设鲜活的情境,课堂一开始便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成功的情景导入是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学习必修中《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课时,由于课本实践内容比较独立,单纯是操作的东西,学生操作速度快但兴趣不大,有一种完全是完成任务的感觉。正逢国庆长假来临之际,我了解到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有出游计划,所以我创设了一家子“出游南京”的生活情境,围绕出游计划,搜索景点介绍、门票、交通线路、旅游攻略等若干资料信息。因为课堂引入的内容正是学生目前关注的,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以预见,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将顺利轻松许多。

二、主动参与,感受生活问题的求解。

良好的开始犹如好的“药引”,但药的功效好不好,还要看药方本身的功力,课堂教学亦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因此,“生活教育”不只是课堂引入时用到,而应该贯穿整个课堂,让新知识的获得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始终成为课堂参与的主体,感受生活问题的求解过程,掌握问题求解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学习的价值,增强他们的信心。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FLASH电脑图像运动的教学中,我只详细讲解了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变化,对于颜色、形状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变化,掌握了颜色、形状变化,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本人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教师补充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学习网络技术应用》中《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这一节的时候,我将家庭生活中碰见

的问题搬进了课堂。把课堂上原本枯燥的说教,转换成帮助部分家庭解决“家庭如何将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的烦恼”这一课题,在课堂上,由学生阐述各自家庭的上网需求,挑选其中的典型案例,围绕网络的规划、硬件的选择和购买、硬件设备的安装连接、软件设置和体验成功等环节展开教学。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路由器,让学生亲自尝试做一个网线,软件设置碰到问题再集体讨论研究解决,等等,这一系列的学生自主体验,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让课堂变得丰满起来,不再枯燥乏味。更主要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问题求解活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慢慢地提升了。

三、引导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

在学生进行练习制作作品时,教师在班上巡视指导学生,并注意发现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 ,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 ,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 WORD自编小报制作前 ,先让学生花时间学习、比较别的班级做的小报 ,然后再将搜集整理的材料制作成具体的小报。随着制作水平的提高 ,逐步由模仿转变为创造 ,从而制作出有特色的小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要让学生做出好作品,首先要学生知道怎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要让学生有一个评价作品好坏的依据。

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我的做法是,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后,教师出示“教师作品范例”,并让学生进行评价,并总结出评价量规。然后学生根据评价量规的要求进行作品制作。如在教学“在WORD制作电子小报”这个内容时,我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教师范例作品,提问:“你认为这个作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然后把学生的回答摘录下来。最后大家一起总结出评价的量规:

1、电子小报要有鲜明的主题,相应得主色调。

2、小报里要插入图片,并且图片要与内容要相对应。

3、图片的大小、位置要适当。

4、文字排版要整齐美观有创意。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工作,组织部分特长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电子报刊、动画作品、个人网站、程序设计等内容,举办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如:电脑绘画、图像处理、网页程序设计比赛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素养。

根据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素养的水平高低,我对学生进行了搭配分组,互助协作,共同提高。(——“照猫画虎”。仅仅在教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这类学生基础较差或比较懒,只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举一反三”。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提高创新”。选择题目有特点、有创新、有一

定难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像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指导这些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大胆设想,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身体和心理素质正趋向成熟化,思想敏感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不能将他们的思想束缚在教科书里,要带领他们跳出教材,跳出课堂,大胆设想未来,提出有创造性的点子。为此,我在每一节课都会设置一个拓展环节,结合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某一个方面描绘未来生活的样子,让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

例如,在讲必修第一章第二节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的时候,我让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的计算机的模样,畅想它的新功能,这远比要求他们背诵“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这样的概念强多了。当然,这也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点评,让学生的设想和展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使学生坚定未来信息生活越来越美好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

五、教学评价,紧扣生活开展。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充分利用好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改进方法、增强自觉性,这必将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做题,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应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的做法是,在每个章节里面都合理设计贴近生活应用的评价方案,考查学生的参与过程,即形成性评价;年终再由全体师生对个体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仍旧体现出生活化的特色,围绕生活化展开。并将这些评价的思路在开学一开始就告知所有学生,让他们有的放矢,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把这门学科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学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们也要以发展的态度开展教学探索和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和创新上,要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乐教、好教、能教;学生会学、好学、能学。今后,除继续探索和创新外,还要进一步总结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学科很多知识源于生活,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整合知识,避免生硬地将别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因此,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应是一种观念,而不是模式。诚然,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这条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 第3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陶行知全集 第1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4]任长松著,《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

[5]李艺,李冬梅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生活教育”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

摘 要:从2008年信息技术科目成为江苏高考水平测试科目以后,信息技术考试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实际学生考试要求压力的束缚,关注只局限于成绩,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许多高中信息技术课被上成单纯的操作训练课,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毫无生活气息可言,导致学生只会机械记题、做题,不能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开设这门课的初衷背道而驰。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与我们的生活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要求,积极探索新颖的课堂模式,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生活教育 生活问题 运用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都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我认为他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就是举世闻名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不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的教育基本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 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就其思想渊源而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脱胎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观点,但却是把杜威的学说改造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扬弃和超越。“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阐述了他对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主张,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实际学生考试要求压力的束缚,许多信息技术课被上成单纯的操作训练课,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毫无生活气息可言,导致学生只会机械记题、做题,不能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手脑并用,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些都是秉承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跟其它的实践活动一样,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新课改,继承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学生主体观,学用结合,能力培养等。从科学意义上讲,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是他那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教育赶超世界一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甘愿艰苦朴素,奉献终身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践出真知”的马克思主义信条,学习他那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眼光和宏大气魄,学习他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大公无私精神。

当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推崇生态课堂,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各级教育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符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

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那么,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将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与我们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究。

一、从走进生活开始创设导入情境。

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信息技术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有些鲜活的资源可以直接为教学服务,有些却需要我们去寻找、挖掘,才能为我所用。如果能创设鲜活的情境,课堂一开始便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成功的情景导入是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学习必修中《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课时,由于课本实践内容比较独立,单纯是操作的东西,学生操作速度快但兴趣不大,有一种完全是完成任务的感觉。正逢国庆长假来临之际,我了解到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有出游计划,所以我创设了一家子“出游南京”的生活情境,围绕出游计划,搜索景点介绍、门票、交通线路、旅游攻略等若干资料信息。因为课堂引入的内容正是学生目前关注的,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以预见,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将顺利轻松许多。

二、主动参与,感受生活问题的求解。

良好的开始犹如好的“药引”,但药的功效好不好,还要看药方本身的功力,课堂教学亦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因此,“生活教育”不只是课堂引入时用到,而应该贯穿整个课堂,让新知识的获得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始终成为课堂参与的主体,感受生活问题的求解过程,掌握问题求解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学习的价值,增强他们的信心。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FLASH电脑图像运动的教学中,我只详细讲解了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变化,对于颜色、形状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变化,掌握了颜色、形状变化,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本人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教师补充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学习网络技术应用》中《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这一节的时候,我将家庭生活中碰见

的问题搬进了课堂。把课堂上原本枯燥的说教,转换成帮助部分家庭解决“家庭如何将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的烦恼”这一课题,在课堂上,由学生阐述各自家庭的上网需求,挑选其中的典型案例,围绕网络的规划、硬件的选择和购买、硬件设备的安装连接、软件设置和体验成功等环节展开教学。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路由器,让学生亲自尝试做一个网线,软件设置碰到问题再集体讨论研究解决,等等,这一系列的学生自主体验,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让课堂变得丰满起来,不再枯燥乏味。更主要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问题求解活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慢慢地提升了。

三、引导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

在学生进行练习制作作品时,教师在班上巡视指导学生,并注意发现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 ,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 ,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 WORD自编小报制作前 ,先让学生花时间学习、比较别的班级做的小报 ,然后再将搜集整理的材料制作成具体的小报。随着制作水平的提高 ,逐步由模仿转变为创造 ,从而制作出有特色的小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要让学生做出好作品,首先要学生知道怎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要让学生有一个评价作品好坏的依据。

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我的做法是,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后,教师出示“教师作品范例”,并让学生进行评价,并总结出评价量规。然后学生根据评价量规的要求进行作品制作。如在教学“在WORD制作电子小报”这个内容时,我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教师范例作品,提问:“你认为这个作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然后把学生的回答摘录下来。最后大家一起总结出评价的量规:

1、电子小报要有鲜明的主题,相应得主色调。

2、小报里要插入图片,并且图片要与内容要相对应。

3、图片的大小、位置要适当。

4、文字排版要整齐美观有创意。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工作,组织部分特长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电子报刊、动画作品、个人网站、程序设计等内容,举办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如:电脑绘画、图像处理、网页程序设计比赛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素养。

根据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素养的水平高低,我对学生进行了搭配分组,互助协作,共同提高。(——“照猫画虎”。仅仅在教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这类学生基础较差或比较懒,只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举一反三”。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提高创新”。选择题目有特点、有创新、有一

定难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像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指导这些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大胆设想,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身体和心理素质正趋向成熟化,思想敏感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不能将他们的思想束缚在教科书里,要带领他们跳出教材,跳出课堂,大胆设想未来,提出有创造性的点子。为此,我在每一节课都会设置一个拓展环节,结合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某一个方面描绘未来生活的样子,让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

例如,在讲必修第一章第二节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的时候,我让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的计算机的模样,畅想它的新功能,这远比要求他们背诵“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这样的概念强多了。当然,这也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点评,让学生的设想和展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使学生坚定未来信息生活越来越美好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

五、教学评价,紧扣生活开展。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充分利用好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改进方法、增强自觉性,这必将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做题,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应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的做法是,在每个章节里面都合理设计贴近生活应用的评价方案,考查学生的参与过程,即形成性评价;年终再由全体师生对个体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仍旧体现出生活化的特色,围绕生活化展开。并将这些评价的思路在开学一开始就告知所有学生,让他们有的放矢,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把这门学科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学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们也要以发展的态度开展教学探索和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和创新上,要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乐教、好教、能教;学生会学、好学、能学。今后,除继续探索和创新外,还要进一步总结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学科很多知识源于生活,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整合知识,避免生硬地将别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因此,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应是一种观念,而不是模式。诚然,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这条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 第3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陶行知全集 第1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4]任长松著,《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

[5]李艺,李冬梅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相关文章

  • 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_张卓星
  • 第19卷 现代教育技术 Vo1. 19 2009年第11期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1 2009 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张卓星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 ...查看


  • 6.调查报告和论文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平河中心学校 675911 李志才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历史进入了以信息化和知识化经济为重要标志的新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幅度地改变了小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 ...查看


  •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 4-6年级课程目标 7-9年级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4-6年级内容标准 7-9年 ...查看


  •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的几点策略 昆明市东川区第三小学 王国正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单位课时的知识传输量,让学生从多视角出发,多感官协同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 ...查看


  •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应用
  •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以其能集形.声.光.色等于一体而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呈现对话内容,创设对话 ...查看


  • 运用现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 运用现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运用现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 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 ...查看


  • 201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2
  • 201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 ...查看


  •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姓名 : 李世银 学科 : 历 史 职务 :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单位 :湖北省宣恩县长潭中学 手机 :[1**********] 地址:湖北省宣恩县长潭中学 邮编 :445504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摘要:近年来教育 ...查看


  •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处在现代化阶段,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手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同样,我国的教育也在积极推进现代化.信息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