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2.揣摩语句,体会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
3.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导语
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集大自然秀丽风光之精华于一地,也许你们还听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吧,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苏州园林,则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精心创造出的杰出的艺术品,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12年1月,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8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
一。另有散文集《脚步集》,新诗集《雪潮》,童话集《稻草人》等。
三、写作背景
作者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浏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着很深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第一课时
一、预习点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榭( ) 池沼( ) 邱壑( ) 模( )样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镂( )空 蔷薇( ) 斟酌( ) 阑干( )
2、辨明词义
标本: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丘壑:
雷同:
嶙峋:
镂空:
别具匠心:
二、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分段朗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的?
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四、探究分析
1、 文中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3、 填写表格
4、 第3、4、5、6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5、 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
6、 末端结尾有何特点?
7、 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
五、布置作业
1、 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略作分析。
2、 抄写字词
3、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深入探究
(一)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必定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 以第五段为例分析用了哪集中表达方式?
2、 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如果删掉带点的词语,句子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1)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
(2)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3)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 请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拓展延伸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式不该错过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茎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
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1、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有”和“不过”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如果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
2、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4.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c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5.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6、“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愿望”是指(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本节有一个词在全文中起线索作用,这个词是: “图画”
8、简析文中加点词“一切”、“决不”的作用。
“一切”“决不”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苏州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9、“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在本段中具体指那些“点”?
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
10.“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据说”能否省去?为什么?
不能省去。“据说”表示“一百多处”这一数据来源不准确和没有权威性,作者没有作亲自考证。如果去掉了就与实事不符,也不符合实际。“据说”地这用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2.揣摩语句,体会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
3.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导语
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集大自然秀丽风光之精华于一地,也许你们还听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吧,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苏州园林,则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精心创造出的杰出的艺术品,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12年1月,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8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
一。另有散文集《脚步集》,新诗集《雪潮》,童话集《稻草人》等。
三、写作背景
作者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浏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着很深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第一课时
一、预习点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榭( ) 池沼( ) 邱壑( ) 模( )样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镂( )空 蔷薇( ) 斟酌( ) 阑干( )
2、辨明词义
标本: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丘壑:
雷同:
嶙峋:
镂空:
别具匠心:
二、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分段朗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的?
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四、探究分析
1、 文中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3、 填写表格
4、 第3、4、5、6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5、 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
6、 末端结尾有何特点?
7、 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
五、布置作业
1、 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略作分析。
2、 抄写字词
3、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深入探究
(一)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必定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 以第五段为例分析用了哪集中表达方式?
2、 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如果删掉带点的词语,句子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1)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
(2)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3)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 请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拓展延伸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式不该错过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茎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
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1、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有”和“不过”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如果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
2、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4.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c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5.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6、“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愿望”是指(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本节有一个词在全文中起线索作用,这个词是: “图画”
8、简析文中加点词“一切”、“决不”的作用。
“一切”“决不”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苏州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9、“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在本段中具体指那些“点”?
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
10.“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据说”能否省去?为什么?
不能省去。“据说”表示“一百多处”这一数据来源不准确和没有权威性,作者没有作亲自考证。如果去掉了就与实事不符,也不符合实际。“据说”地这用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