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教师第一 学生第二
李希贵:教师第一
学生第二
曾经有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说是在师大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我无法认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好多思想上的混乱,以致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己。在一些学校里,他们似乎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也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去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过,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教师们,他们生活得幸福吗?
我们不妨随意剪辑一组校园里的镜头。
——带着一脸怒气冲进教室的数学老师,因为分房子的事刚刚跟总务处发生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吵而心情难以平静。让学生们莫名其妙的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按教学进度讲不等式,而是讲起了社会的不公,这是他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
但今天的火药味远比平时要浓得多,学生们一边听课,一边开始防御,生怕把火力招惹到自己身上,尽管大家都变得特别乖,但仍有十几个学生难逃厄运。
——因为教导处调整了检查作业的标准而影响了化学老师的评分,今天,化学老师没让科代表去办公室拿作业,而是自己亲自抱来了全班的作业。他一脸阴沉地抽出了一份又一份他平时经常表扬的学生的作业,开始了不同程度的讲评,一直把全班同学的脑袋全都批评到桌子下面。
——因为小孩发烧而一夜没睡好的英语老师,第一节课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后面坐着几名校领导,他一下子意识到,这是学校推行的“推门听课”,想不到第一次就轮到自己了。小孩病了,没人知道,家里有事,没人问一句。乘人之危的事谁都会做!他也不知道课是怎么上下来的了,一直到第二天科代表没交作业,才想起下课的时候忘记布置了。情绪一上来,先把科代表好一顿批评,直到把科代表训哭了才罢休。
在这样的校园里,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一个个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教师怎么能有幸福感呢?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会好到哪里去呢?
把一家小小的旅行社做成世界第三大旅游管理公司,并成为“美国100家最适合于工作的公司”之一的罗森柏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对公司“顾客至上”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对于员工来说,顾客当然是处于第一的优先位置;但对于公司来说,实际上是通过把精力集中在内部,集中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而获得成功的。豪尔批评说,有太多的公司把压力、恐惧和沮丧施加给员工,员工每天晚上把这种感受带回家里,这会引起家庭问题;第二天一早,员工又会把这些问题带到工作岗位上。这种循环非常典型,也非常可怕。1974年,当豪尔加入到公司的时候,他发现公司在“顾客至上”的旗帜下,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顾客
李希贵:教师第一 学生第二
李希贵:教师第一
学生第二
曾经有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说是在师大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我无法认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好多思想上的混乱,以致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己。在一些学校里,他们似乎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也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去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过,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教师们,他们生活得幸福吗?
我们不妨随意剪辑一组校园里的镜头。
——带着一脸怒气冲进教室的数学老师,因为分房子的事刚刚跟总务处发生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吵而心情难以平静。让学生们莫名其妙的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按教学进度讲不等式,而是讲起了社会的不公,这是他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
但今天的火药味远比平时要浓得多,学生们一边听课,一边开始防御,生怕把火力招惹到自己身上,尽管大家都变得特别乖,但仍有十几个学生难逃厄运。
——因为教导处调整了检查作业的标准而影响了化学老师的评分,今天,化学老师没让科代表去办公室拿作业,而是自己亲自抱来了全班的作业。他一脸阴沉地抽出了一份又一份他平时经常表扬的学生的作业,开始了不同程度的讲评,一直把全班同学的脑袋全都批评到桌子下面。
——因为小孩发烧而一夜没睡好的英语老师,第一节课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后面坐着几名校领导,他一下子意识到,这是学校推行的“推门听课”,想不到第一次就轮到自己了。小孩病了,没人知道,家里有事,没人问一句。乘人之危的事谁都会做!他也不知道课是怎么上下来的了,一直到第二天科代表没交作业,才想起下课的时候忘记布置了。情绪一上来,先把科代表好一顿批评,直到把科代表训哭了才罢休。
在这样的校园里,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一个个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教师怎么能有幸福感呢?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会好到哪里去呢?
把一家小小的旅行社做成世界第三大旅游管理公司,并成为“美国100家最适合于工作的公司”之一的罗森柏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对公司“顾客至上”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对于员工来说,顾客当然是处于第一的优先位置;但对于公司来说,实际上是通过把精力集中在内部,集中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而获得成功的。豪尔批评说,有太多的公司把压力、恐惧和沮丧施加给员工,员工每天晚上把这种感受带回家里,这会引起家庭问题;第二天一早,员工又会把这些问题带到工作岗位上。这种循环非常典型,也非常可怕。1974年,当豪尔加入到公司的时候,他发现公司在“顾客至上”的旗帜下,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