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拙评
高海鸥
引子:多年前就已读过《水浒传》,说来汗颜只是粗略的翻阅,谈不上熟读。近来重温水浒故事多少有了些许心得,故作拙文以供评阅。
在施公的笔下“忠义”的概念是“忠臣义士”,以宋江、卢俊义为代表的梁山好汉从梁山聚义到归顺招安,一直都是忠臣义士的化身,但如若连个人的初衷、本性和本心都无法忠于的话,又何谈对国忠?对君忠?对家忠?进而更谈不上是“忠臣义士”,况且宋氏王庭从未当他们是自家的臣子,那所谓的“忠臣”之名又从何谈起?让我们分析一下“忠义”的定义:“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论语学而》中道:“为人某而不忠乎”;《孟子 滕文公》中又道:“教人以善谓之忠”。即是说“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论语述而》中云:“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
所以,窃以为整部《水浒传》有着伪忠和愚忠的典型代表。
“伪忠”的典型莫过于梁山第一把交椅宋江。他是水泊梁山的核心人物,人称 “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不过“及时雨”往往是为自己下得。金圣叹曾有一段精彩的点评:“宋江对人假说,李逵对娘假说。对人假说,是真强盗;对娘假说,是真孝子。对人假说,是做人方法;对娘假说,是为子方法也。”评得可谓是一针见血!
每每濒临绝境只要高呼:“想不到我宋江今要丧命于此!”就会引来一片“原来是哥哥!”的跪拜之声,接着就逢凶化吉;至于“义”那更是恰似浮云,他在得知官府将缉拿劫了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时,“担着天大的干系”去通风报信。抛开那所谓的“兄弟情义”,这分明是背叛朝廷和君王的行为。因为,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中臣子必须“忠君”,那么宋江的行为算得上“忠义”吗?再看“孝”,宋江是孝子吗?他的老父宋太公自他为了兄弟情义怒杀了闫婆惜之后就没少为他担惊受怕,当宋江落草梁山后更是被他接到了梁山泊彻底做了“强人的家属”。因儿子落草而在暮年有家不能回,整日惶恐的宋太公情何以堪?其实,仔细研读《水浒传》中关于宋江上梁山的过程不难发现,落草本是他的无奈之举。即使在成了杀人犯,并屡次被人陷害的情况下,宋江仍心有不甘,表示要徒步走至沧州发配地。这表明宋江本无心落草,也不甘愿落草。这样的梁山当家人最终只会引领108将走归顺招安的路,可悲的是他并没有打动当权者,不仅让自己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也让梁山的兄弟们白白做了朝廷的炮灰,而最终他所标榜坚守的“忠”、“孝”、“义”一样也未能如愿。
再看“愚忠”的代表——二当家卢俊义。他本有家财万贯,良田千倾,娇妻美眷,赫赫威名,结果就因为梁山需要一个颇有威望的人入伙,便被吴用用计赚上了梁山。怎一个“冤”字了得!他本和梁山无缘,和一干好汉们有思想、阶级、地位上的差异。如果,不是吴用的计赚,即便是贾氏红杏出墙,他只要休妻了事,也绝不会落草为寇!
他本想“殚赤心报国,建立功勋”,哪知最终“逼上梁山”。他说:“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虽然“大宋”并没把他放在眼里,他却对“大宋”一往情深。因此,他对梁山的“替天行道”并不执著,他替的是大宋的“天”,要行得是大宋君王的“道”,希望为自己换来的是大宋赐予他的一世功名。还是燕小乙说得好:“时人苦把功名恋, 只怕功名不到头 。”可叹河北玉麒麟最后落得葬身江底的下场,而他追求的报国、建功、扬名也与他一起随滚滚江水向东而逝了。
其实,无论是宋江的“伪忠”还是“卢俊义的“愚忠”,或是整部《水浒传》字里行间暗藏的“救世秘诀”,都是施耐庵心血的凝结,更是他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悲叹。借一群可爱的梁山英雄之口,他高呼“替天行道”,挥洒“救世”的智慧,却又不得不承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水浒传》其实是施公为自己的鸿志、奇才终究不得施展而吟唱的一曲挽歌,其牵肠百转又感人肺腑,让我们每每读来都会心生无限感慨。
《水浒传》人物拙评
高海鸥
引子:多年前就已读过《水浒传》,说来汗颜只是粗略的翻阅,谈不上熟读。近来重温水浒故事多少有了些许心得,故作拙文以供评阅。
在施公的笔下“忠义”的概念是“忠臣义士”,以宋江、卢俊义为代表的梁山好汉从梁山聚义到归顺招安,一直都是忠臣义士的化身,但如若连个人的初衷、本性和本心都无法忠于的话,又何谈对国忠?对君忠?对家忠?进而更谈不上是“忠臣义士”,况且宋氏王庭从未当他们是自家的臣子,那所谓的“忠臣”之名又从何谈起?让我们分析一下“忠义”的定义:“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论语学而》中道:“为人某而不忠乎”;《孟子 滕文公》中又道:“教人以善谓之忠”。即是说“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论语述而》中云:“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
所以,窃以为整部《水浒传》有着伪忠和愚忠的典型代表。
“伪忠”的典型莫过于梁山第一把交椅宋江。他是水泊梁山的核心人物,人称 “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不过“及时雨”往往是为自己下得。金圣叹曾有一段精彩的点评:“宋江对人假说,李逵对娘假说。对人假说,是真强盗;对娘假说,是真孝子。对人假说,是做人方法;对娘假说,是为子方法也。”评得可谓是一针见血!
每每濒临绝境只要高呼:“想不到我宋江今要丧命于此!”就会引来一片“原来是哥哥!”的跪拜之声,接着就逢凶化吉;至于“义”那更是恰似浮云,他在得知官府将缉拿劫了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时,“担着天大的干系”去通风报信。抛开那所谓的“兄弟情义”,这分明是背叛朝廷和君王的行为。因为,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中臣子必须“忠君”,那么宋江的行为算得上“忠义”吗?再看“孝”,宋江是孝子吗?他的老父宋太公自他为了兄弟情义怒杀了闫婆惜之后就没少为他担惊受怕,当宋江落草梁山后更是被他接到了梁山泊彻底做了“强人的家属”。因儿子落草而在暮年有家不能回,整日惶恐的宋太公情何以堪?其实,仔细研读《水浒传》中关于宋江上梁山的过程不难发现,落草本是他的无奈之举。即使在成了杀人犯,并屡次被人陷害的情况下,宋江仍心有不甘,表示要徒步走至沧州发配地。这表明宋江本无心落草,也不甘愿落草。这样的梁山当家人最终只会引领108将走归顺招安的路,可悲的是他并没有打动当权者,不仅让自己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也让梁山的兄弟们白白做了朝廷的炮灰,而最终他所标榜坚守的“忠”、“孝”、“义”一样也未能如愿。
再看“愚忠”的代表——二当家卢俊义。他本有家财万贯,良田千倾,娇妻美眷,赫赫威名,结果就因为梁山需要一个颇有威望的人入伙,便被吴用用计赚上了梁山。怎一个“冤”字了得!他本和梁山无缘,和一干好汉们有思想、阶级、地位上的差异。如果,不是吴用的计赚,即便是贾氏红杏出墙,他只要休妻了事,也绝不会落草为寇!
他本想“殚赤心报国,建立功勋”,哪知最终“逼上梁山”。他说:“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虽然“大宋”并没把他放在眼里,他却对“大宋”一往情深。因此,他对梁山的“替天行道”并不执著,他替的是大宋的“天”,要行得是大宋君王的“道”,希望为自己换来的是大宋赐予他的一世功名。还是燕小乙说得好:“时人苦把功名恋, 只怕功名不到头 。”可叹河北玉麒麟最后落得葬身江底的下场,而他追求的报国、建功、扬名也与他一起随滚滚江水向东而逝了。
其实,无论是宋江的“伪忠”还是“卢俊义的“愚忠”,或是整部《水浒传》字里行间暗藏的“救世秘诀”,都是施耐庵心血的凝结,更是他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悲叹。借一群可爱的梁山英雄之口,他高呼“替天行道”,挥洒“救世”的智慧,却又不得不承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水浒传》其实是施公为自己的鸿志、奇才终究不得施展而吟唱的一曲挽歌,其牵肠百转又感人肺腑,让我们每每读来都会心生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