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第30卷2011年12月

情报杂志

JOURNALOFINTELLIGENCE

Vol.30Dec.2011

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扁柯潇

董志宏

林立瑛

兰月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廊坊065000)

通过对2005-2010年公开发表在CNKI中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236篇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领域学

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了解6年来国内有关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论述。关键词

网络舆情

G350

引导机制

文献计量分析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1965(2011)0063-03

中图分类号

0引言1数据来源及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舆情,简单地说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指在一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定的社会空间内,

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1]

“网络舆情”本文通过以和“引导”

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5-2010年,为,了提高文献查全率,适用“中英文扩展检索”共检索剔除一稿多发、会议通知、征稿简则等无文献248篇,

关文献,最后应用于统计分析的有效文献有236篇。1.2

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EXCEL软选取SPSS、

件但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文献计量学和统计著者、内容、文献来学原理作为分析方法对年载文量、

源以及文献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文献有助于计量学方法分析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研究现状,确立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发现重要的研究课题。

。网络舆情,就是舆情在网络

这一特殊媒体上的具体反映。近年来,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迅速增长,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通常能够政府通过收反映出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或问题的态度,

集和分析网络舆情能够了解公众的意见和态度倾向,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但是,由于网网络舆情的内容也是纷繁复杂、良莠络自身的开放性,

不齐的,既有积极健康的言论,也有充满暴力的有害言论,甚至是对于某一事件真相的扭曲描述,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群体,这一群体在思想上还不成熟,知识水平也相对有限,易受到不良言论的蛊惑和煽动,发表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引起不良的社会效应甚至群体性事件。因此,作为网络舆情应对方的政府而言,必须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的干预,即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引导。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论文为依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了解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的现状,研究当前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和方法,结合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探索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深入发展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1-11-01

2数据统计分析

2.1

年载文量分析

表1为2005-2010年对我国

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的年载文量分布及百分比。根据图1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论文年载文量折线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研究开始并在之后的5年内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图于2005年,

1所示),并且结合当前网络舆情不断发展的现状,政建立怎样科学的引导机府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

制,以及引导机制的运行、维护等方面都将涉及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并将在今后几年出现研究的高潮。2.2

著者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

[2]

,核心作者发文

数m需满足m=0.749*

max(nmax表示发文最多著“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研究”(编号:HB11GL007)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武装警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边防情报定量方法研究”(编号:WJQN2011)阶段性成果。察部队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扁柯潇(1985-),女,本科,研究方向:军事情报等;董志宏(1983-)男,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情报学;林立瑛(1988-),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情报学;兰月新(198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据、情报分析。

者的论文数)。表2中发文数量最多著者的论文数=2,所以核心作者发文数m=1.675,因此本文将发表文统计得章数量在2篇及以上的著者假定为核心著者,到核心著者有21人,因篇幅有限,仅列举发文数位于前十位的著者(见表2)。

表1

发表年度篇数百分比

200510.42

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区域,和舆论引导。

表3

序号[1**********]

中文关键词网络舆情引导高校舆情网络网络舆论舆情引导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突发事件

中文关键词排序

序号[***********]20

中文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互联网舆论网络舆情问题

政府大学生管理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对策略

篇数7665554444

篇数[***********]

年载文献量分布及百分比

200752.12

20082711.44

20094719.92

201015465.25

合计236100

200620.85

2.4出版来源分析,《东南传播》表4显示刊载

,《公安研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类文章为6篇为5篇,,《重庆邮电大学学报》、《情报杂志》居第二和《中国检察官》均为4篇居第三。综合来看,网络舆情

图1

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论文年载文量折线图表2

序号[1**********]

著者姜胜洪徐晓林杨久华曾润喜李玉娟王权罗锋许蓉佳彭知辉王南江

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著者排序

著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华中科技大学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

篇数5433322222

序号[1**********]112

引导机制研究的文章来源主要是公安、行政方面的刊物以及高校学报。一方面,由于公安机关和政府行政部门是网络舆情引导的主体,与其相关刊物对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的文章进行刊载体现出对这一研究内各高校作为网络舆情引导的重点容的重视;另一方面,

区域,其学术刊物刊载相关文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激发深入研究的兴趣。认识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表4

文献出版来源排序文献出版来源东南传播公安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情报杂志中国检察官信息网络安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广西社会科学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新西部(下半月)

新闻知识

篇数[1**********]

从发文核心著者单位来看,著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第一类是科研机构和大学,其中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发文数最多,这与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人力资源等息息相关。而徐晓林、曾润喜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重点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第二类是公安院校、党校已经形成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核心力量,研究针对性很强,前者注重事件特征和类型、内在规律及预警机制的研究,后者注重政策方针及应对策略研究;第三类是公安机关,由于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公安部门掌握着群体性事件相对全面信息资料,主要研究公安工作、事件预防及应对对策。2.3

关键词分析

按载文量排序,本文仅列出关键

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20个(见表3),网络舆情、引导、高校、舆情、网络、网络舆论、舆情引导、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突发事件是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突发事件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而高校作为网民的聚集区,是网络舆情引导

2.5被引频次分析学术期刊的被引频次是评价

被引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有效手段。表5显示,被引频次最多的是《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有72次。该文认为网络舆情热点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是网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互联网在为社会个体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便利条也为一些有害信息和杂音噪音提供了传播件的同时,

渠道,网络舆情热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围绕

[3]

如何对网络舆情热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文章涉及网络舆情的内涵、形成及发展研究,结合当前现状以及未来舆论引导所作的探索热点内容。因此,被引频次都是网络舆情研究的重点、较高。

表5

序号[***********]41516

对某一事件的网络舆情形成共识,更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的舆情引导仍然对网络而培养和争夺高校“意见舆情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领袖”可以作为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重要途径。c.引发对相关立法研究的探索。基于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公众在网络活动中的自由性和隐匿性又容易导致不良信息和反动言论的传播对舆

被引频次排序

文章篇名

被引频次[***********][1**********]313

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公众在参与网络讨论的过程中的过激言行一旦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的,应当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近年来,政府部门虽然但对于飞速发展的互以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联网还是不够的

[4]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

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构建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网络舆情与警察应对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

,因此,在网络舆情控制、引导的后

续研究中,相关立法和法治问题可能成为热点,探索法律层面对于网络中具体行为的规范,从而促进互联网络的良性发展。d.将情报预警与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相结合。情报信息在网络舆情扩散和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中具有监测、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政府部门通过收集各种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甚至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好隐患性信息及其他相关情报资料,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扩散或群体性事件,提前启动引导机制,及时发布客观、公正、详实的权威信息,戳穿政治流谣言,控制和引导舆论走向言、

[5]

3结束语

通过对2005-2010年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正确利用网络舆情,

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可知,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做以下判断:a.关注度不断增强。通过2005

-2010年载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及研究文献增长规律得目前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到,

并呈上升发展的趋势,随着网络舆情的不断发展以段,

及网络舆情的影响不断扩大,加上交叉学科的引入,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会越发得到的政府的重视和科研机构、学者的关注。b.高校学生仍是网络舆情引导的我国当前网民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学生,重点。首先,

这一群体思想活跃、易冲动、自我意识比较敏感,且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网络活动;其次,高校学生相对集中,人员聚集和联络都较其他社会人士更为便利,一旦

有效阻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参考文献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靖继鹏,.北京:科学出版马费成,张向先.情报科学导论[M]

2009:56-57社,

[3]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

2008(4):34-36论月刊,[4]黄

蜺,郝亚芬.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J].探索2010(1):26-28与争鸣,

[5]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

2008(2):46-49校学报,

(责编:贺晓利)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第23页)

(4)

[2]樊学勇.犯罪侦查程序与证据的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

2006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马新民.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与立法完善[J].

2008(3)法律与经济,

[4]邓新元.公安边防情报方法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5]中国明确刑讯逼供所取证不能作为定案证据[J].广州日报

2001网,

(责编:刘武英)

带取证设备,把握时机全面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另一方面,大多数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都出现翻供情况。边防办案单位应配备完善的讯问监控系统,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做全程录音摄像。该音像资料可做为证据,与其它证据互相映证,形成严密的证据链,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给刑侦工作带来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张惠芳,1999管晓静.非法证据的法律效力探[J].政法论坛,

第30卷2011年12月

情报杂志

JOURNALOFINTELLIGENCE

Vol.30Dec.2011

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扁柯潇

董志宏

林立瑛

兰月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廊坊065000)

通过对2005-2010年公开发表在CNKI中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236篇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领域学

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了解6年来国内有关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论述。关键词

网络舆情

G350

引导机制

文献计量分析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1965(2011)0063-03

中图分类号

0引言1数据来源及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舆情,简单地说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指在一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定的社会空间内,

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1]

“网络舆情”本文通过以和“引导”

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5-2010年,为,了提高文献查全率,适用“中英文扩展检索”共检索剔除一稿多发、会议通知、征稿简则等无文献248篇,

关文献,最后应用于统计分析的有效文献有236篇。1.2

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EXCEL软选取SPSS、

件但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文献计量学和统计著者、内容、文献来学原理作为分析方法对年载文量、

源以及文献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文献有助于计量学方法分析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研究现状,确立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发现重要的研究课题。

。网络舆情,就是舆情在网络

这一特殊媒体上的具体反映。近年来,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迅速增长,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通常能够政府通过收反映出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或问题的态度,

集和分析网络舆情能够了解公众的意见和态度倾向,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但是,由于网网络舆情的内容也是纷繁复杂、良莠络自身的开放性,

不齐的,既有积极健康的言论,也有充满暴力的有害言论,甚至是对于某一事件真相的扭曲描述,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群体,这一群体在思想上还不成熟,知识水平也相对有限,易受到不良言论的蛊惑和煽动,发表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引起不良的社会效应甚至群体性事件。因此,作为网络舆情应对方的政府而言,必须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的干预,即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引导。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论文为依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了解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的现状,研究当前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和方法,结合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探索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深入发展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1-11-01

2数据统计分析

2.1

年载文量分析

表1为2005-2010年对我国

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的年载文量分布及百分比。根据图1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论文年载文量折线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研究开始并在之后的5年内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图于2005年,

1所示),并且结合当前网络舆情不断发展的现状,政建立怎样科学的引导机府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

制,以及引导机制的运行、维护等方面都将涉及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并将在今后几年出现研究的高潮。2.2

著者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

[2]

,核心作者发文

数m需满足m=0.749*

max(nmax表示发文最多著“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研究”(编号:HB11GL007)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武装警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边防情报定量方法研究”(编号:WJQN2011)阶段性成果。察部队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扁柯潇(1985-),女,本科,研究方向:军事情报等;董志宏(1983-)男,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情报学;林立瑛(1988-),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情报学;兰月新(198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据、情报分析。

者的论文数)。表2中发文数量最多著者的论文数=2,所以核心作者发文数m=1.675,因此本文将发表文统计得章数量在2篇及以上的著者假定为核心著者,到核心著者有21人,因篇幅有限,仅列举发文数位于前十位的著者(见表2)。

表1

发表年度篇数百分比

200510.42

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区域,和舆论引导。

表3

序号[1**********]

中文关键词网络舆情引导高校舆情网络网络舆论舆情引导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突发事件

中文关键词排序

序号[***********]20

中文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互联网舆论网络舆情问题

政府大学生管理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对策略

篇数7665554444

篇数[***********]

年载文献量分布及百分比

200752.12

20082711.44

20094719.92

201015465.25

合计236100

200620.85

2.4出版来源分析,《东南传播》表4显示刊载

,《公安研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类文章为6篇为5篇,,《重庆邮电大学学报》、《情报杂志》居第二和《中国检察官》均为4篇居第三。综合来看,网络舆情

图1

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论文年载文量折线图表2

序号[1**********]

著者姜胜洪徐晓林杨久华曾润喜李玉娟王权罗锋许蓉佳彭知辉王南江

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著者排序

著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华中科技大学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

篇数5433322222

序号[1**********]112

引导机制研究的文章来源主要是公安、行政方面的刊物以及高校学报。一方面,由于公安机关和政府行政部门是网络舆情引导的主体,与其相关刊物对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的文章进行刊载体现出对这一研究内各高校作为网络舆情引导的重点容的重视;另一方面,

区域,其学术刊物刊载相关文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激发深入研究的兴趣。认识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表4

文献出版来源排序文献出版来源东南传播公安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情报杂志中国检察官信息网络安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广西社会科学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新西部(下半月)

新闻知识

篇数[1**********]

从发文核心著者单位来看,著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第一类是科研机构和大学,其中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发文数最多,这与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人力资源等息息相关。而徐晓林、曾润喜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重点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第二类是公安院校、党校已经形成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核心力量,研究针对性很强,前者注重事件特征和类型、内在规律及预警机制的研究,后者注重政策方针及应对策略研究;第三类是公安机关,由于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公安部门掌握着群体性事件相对全面信息资料,主要研究公安工作、事件预防及应对对策。2.3

关键词分析

按载文量排序,本文仅列出关键

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20个(见表3),网络舆情、引导、高校、舆情、网络、网络舆论、舆情引导、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突发事件是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突发事件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而高校作为网民的聚集区,是网络舆情引导

2.5被引频次分析学术期刊的被引频次是评价

被引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有效手段。表5显示,被引频次最多的是《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有72次。该文认为网络舆情热点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是网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互联网在为社会个体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便利条也为一些有害信息和杂音噪音提供了传播件的同时,

渠道,网络舆情热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围绕

[3]

如何对网络舆情热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文章涉及网络舆情的内涵、形成及发展研究,结合当前现状以及未来舆论引导所作的探索热点内容。因此,被引频次都是网络舆情研究的重点、较高。

表5

序号[***********]41516

对某一事件的网络舆情形成共识,更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的舆情引导仍然对网络而培养和争夺高校“意见舆情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领袖”可以作为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重要途径。c.引发对相关立法研究的探索。基于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公众在网络活动中的自由性和隐匿性又容易导致不良信息和反动言论的传播对舆

被引频次排序

文章篇名

被引频次[***********][1**********]313

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公众在参与网络讨论的过程中的过激言行一旦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的,应当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近年来,政府部门虽然但对于飞速发展的互以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联网还是不够的

[4]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

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构建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网络舆情与警察应对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

,因此,在网络舆情控制、引导的后

续研究中,相关立法和法治问题可能成为热点,探索法律层面对于网络中具体行为的规范,从而促进互联网络的良性发展。d.将情报预警与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相结合。情报信息在网络舆情扩散和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中具有监测、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政府部门通过收集各种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甚至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好隐患性信息及其他相关情报资料,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扩散或群体性事件,提前启动引导机制,及时发布客观、公正、详实的权威信息,戳穿政治流谣言,控制和引导舆论走向言、

[5]

3结束语

通过对2005-2010年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正确利用网络舆情,

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可知,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做以下判断:a.关注度不断增强。通过2005

-2010年载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及研究文献增长规律得目前我国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到,

并呈上升发展的趋势,随着网络舆情的不断发展以段,

及网络舆情的影响不断扩大,加上交叉学科的引入,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会越发得到的政府的重视和科研机构、学者的关注。b.高校学生仍是网络舆情引导的我国当前网民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学生,重点。首先,

这一群体思想活跃、易冲动、自我意识比较敏感,且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网络活动;其次,高校学生相对集中,人员聚集和联络都较其他社会人士更为便利,一旦

有效阻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参考文献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靖继鹏,.北京:科学出版马费成,张向先.情报科学导论[M]

2009:56-57社,

[3]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

2008(4):34-36论月刊,[4]黄

蜺,郝亚芬.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J].探索2010(1):26-28与争鸣,

[5]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

2008(2):46-49校学报,

(责编:贺晓利)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第23页)

(4)

[2]樊学勇.犯罪侦查程序与证据的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

2006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马新民.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与立法完善[J].

2008(3)法律与经济,

[4]邓新元.公安边防情报方法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5]中国明确刑讯逼供所取证不能作为定案证据[J].广州日报

2001网,

(责编:刘武英)

带取证设备,把握时机全面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另一方面,大多数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都出现翻供情况。边防办案单位应配备完善的讯问监控系统,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做全程录音摄像。该音像资料可做为证据,与其它证据互相映证,形成严密的证据链,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给刑侦工作带来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张惠芳,1999管晓静.非法证据的法律效力探[J].政法论坛,


相关文章

  •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及应对机制研究
  • 新闻界 第2期ISSN1007-24382011年 数字传播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及应对机制研究 朱四倍 摘要研究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是实现科学维稳.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的内在要求.当前,网络舆情对政府回应民情民意民智民生发挥着越来 ...查看


  •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综述
  • 2013年6月 JUN.2013 情报探索 InformationResearch 第6期(总188期) No.6(SerialNo.18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综述术 彭劭莉 张 乐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查看


  • 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的构建
  •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隐匿性.突发性.互动性等特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发展.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对我 ...查看


  • 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储召杰
  • 目录 一 网络舆情 .............................................................................................. 2 二 网络舆情的研究 ... ...查看


  •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 理论月刊20∞年第4期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G簿牡会黼,夭聿300191) 摘要:网络舆情热点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是网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互 ...查看


  • 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事件政府应对研究
  • 第30卷第10期 2011年lO月 情报杂志 JOURNALOFlNTEUJGENCE V01.30No.10Oct.20ll 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事件政府应对研究冰 王国华1 汪 娟1方付建2 (1.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 ...查看


  • 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影响研究
  • 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研究 [摘 要]在互联网发展日渐广泛的大环境中,网络舆情对研究生的思想产生了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作为学历"金字塔"上层的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即将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栋梁,因此加强网络舆情下对研究生 ...查看


  • 论建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长效机制
  • 第28卷第5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V01.28No.5,2008 论建豆局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长效机制 易桂 ...查看


  •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政府应对策略研究(2)
  • 政府应对新媒体舆情的合理性分析 该事件的处理,体现了我国网络媒体.政府和公众在危机爆发各个阶段的互动.此事件在舆情爆发后,由于相关部门的及时处理,事态终于得到了控制.危机的解除和政府合理的舆情引导策略有直接的关系.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邹建华所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