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特征
我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了很多的资料,但是没有找不到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是直接分析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特征的,而是分别阐述各个后现代主义领域理论的特征。我从书上了解到后现代主义最早是出现在建筑学中,它是指那种以背离和批判某些古典特别是现代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广泛地移植于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这些领域中具有类似反传统倾向的思潮。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类似反传统的倾向。
后现代主义者使用各种否定的、批判的、解构的和破坏的方法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提出了各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新理论,但在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新理论中却充满着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概括来说,它理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基础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所谓基础主义,是指人类为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寻找一种最终的无可质疑的绝对基础的努力。 罗蒂在《 哲学和自然之镜》 一书首先提出基础主义的概念, 认为无论是西方传统哲学, 还是整个西方现代哲学, 都无一例外地存在一种基础主义倾向, 试图为世界寻找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 并将其作为人类认识和行动的绝对准则和依据。罗蒂批评和否定了这种将万事万物都归结为第一
原理的认识论方法, 认为所谓“基础主义”“权威话语”是对差异化以及各种歧见的一种迫害与驱逐, 是霸权主义的表现。后现代主义倡导多维视角和多元概念, 反对包揽一切的宏大叙事结构, 主张以相对主义、多元主义的方法论立场看待真理和认识世界。
2.非本质主义的理论思维取向。在现代性的理论思维取向中, 现象与本质之间是存在区别的。本质是事物内在的、 本质的属性, 只有把握了本质才达到了对事物的认识。这种对本质的追求贯穿了人类理论认识的发展始终。而后现代主义则抛弃了本质与现象的二元对立, 认为现象就是本质,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想家通过对人类理性本质的放逐和对人类真实生存过程的思与体验的关注, 体现了一种非本质主义的理论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取向体现在对待事物的具体态度上, 则表现为承认随机性、偶然性和非理性。
3.去主体主义的价值观立场。在尼采提出“ 上帝死了” 的著名论断之后, 福柯提出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死亡。福柯根据其知识考古学理论, 将作为主体的人归结为一种知识型, 认为主体不过是一种发现并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失。 福柯的这一态度, 宣布了后现代主义去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后现代主义还提出, 现代性在解放了个人的同时, 也摧毁了人的精神魔力。后现代主义去主体主义的价值观立场, 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幸福的意义, 重新关注和审视人与人、人
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4.解构主义的分析手段。解构是后现代主义对待知识和理论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在解构主义所认定的客观、内在的概念、理论和理解, 被后现代主义加以拆解和重新拼贴, 解构主义企图将一些没有规律的,在目前世界中不再起作用的理论一扫而尽。然而, 解构并非是解构主义的最终目的, 因为解构主义“拒斥存在着某种有待于我们去发现的终极真理”这样一种观念, 解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批判现代主义的学术策略和手段。解构主义可以算是后现代主义内化的分析工具。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特征
我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了很多的资料,但是没有找不到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是直接分析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特征的,而是分别阐述各个后现代主义领域理论的特征。我从书上了解到后现代主义最早是出现在建筑学中,它是指那种以背离和批判某些古典特别是现代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广泛地移植于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这些领域中具有类似反传统倾向的思潮。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类似反传统的倾向。
后现代主义者使用各种否定的、批判的、解构的和破坏的方法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提出了各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新理论,但在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新理论中却充满着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概括来说,它理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基础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所谓基础主义,是指人类为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寻找一种最终的无可质疑的绝对基础的努力。 罗蒂在《 哲学和自然之镜》 一书首先提出基础主义的概念, 认为无论是西方传统哲学, 还是整个西方现代哲学, 都无一例外地存在一种基础主义倾向, 试图为世界寻找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 并将其作为人类认识和行动的绝对准则和依据。罗蒂批评和否定了这种将万事万物都归结为第一
原理的认识论方法, 认为所谓“基础主义”“权威话语”是对差异化以及各种歧见的一种迫害与驱逐, 是霸权主义的表现。后现代主义倡导多维视角和多元概念, 反对包揽一切的宏大叙事结构, 主张以相对主义、多元主义的方法论立场看待真理和认识世界。
2.非本质主义的理论思维取向。在现代性的理论思维取向中, 现象与本质之间是存在区别的。本质是事物内在的、 本质的属性, 只有把握了本质才达到了对事物的认识。这种对本质的追求贯穿了人类理论认识的发展始终。而后现代主义则抛弃了本质与现象的二元对立, 认为现象就是本质,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想家通过对人类理性本质的放逐和对人类真实生存过程的思与体验的关注, 体现了一种非本质主义的理论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取向体现在对待事物的具体态度上, 则表现为承认随机性、偶然性和非理性。
3.去主体主义的价值观立场。在尼采提出“ 上帝死了” 的著名论断之后, 福柯提出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死亡。福柯根据其知识考古学理论, 将作为主体的人归结为一种知识型, 认为主体不过是一种发现并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失。 福柯的这一态度, 宣布了后现代主义去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后现代主义还提出, 现代性在解放了个人的同时, 也摧毁了人的精神魔力。后现代主义去主体主义的价值观立场, 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幸福的意义, 重新关注和审视人与人、人
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4.解构主义的分析手段。解构是后现代主义对待知识和理论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在解构主义所认定的客观、内在的概念、理论和理解, 被后现代主义加以拆解和重新拼贴, 解构主义企图将一些没有规律的,在目前世界中不再起作用的理论一扫而尽。然而, 解构并非是解构主义的最终目的, 因为解构主义“拒斥存在着某种有待于我们去发现的终极真理”这样一种观念, 解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批判现代主义的学术策略和手段。解构主义可以算是后现代主义内化的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