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

关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讨论

讨论者:会计1101班第五小组

组员:蔡洁玲、程瑶、蒋晓婷、肖婷、韩盼盼、顾颖怡 讨论时间:2014年4月24日

地点:新一305

记录人:韩盼盼

一: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

顾颖怡:资产负债表观也称为资产负债观或资本维持观。根据经济学收益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资产负债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人手,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这就是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表观”。 程瑶:根据会计学收益观,企业的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以此为基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利润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有关收入和费用的直接计量人手,然后根据收入和费用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收人-费用,这就是会计学上的“利润表观”。

蒋晓婷:这两种表观不是孤立,它们有一定的联系。反映的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只不过资金运动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内在平衡原理,确认收人必然会引起净资产的增加,确认费用必然会引起净资产减少;反之亦然(需排除股东交易的影响)。因而两种收益确定观最终确定的收益数据应该是相同的。

蔡洁玲:资产负债观和利润观同样存在区别,作为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必然的。资产负债表观从资产的本质出发,利润表观从收益实现原则出发。 二: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表现

肖婷:1980年12月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SFAC3)《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是FASB对偏好资产负债观而不是收入费用观的一个公开宣告(Zeff,1999)。

FASB在公告中首先定义了资产和负债,将其作为首要概念要素,依照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定义其他要素(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

韩盼盼:经历了安然等一系列美国会计丑闻带来的经济震痛之后,人们感到只有资产和负债才是真实的存在,是净资产价值增值带来收益的增加,而非相反,因而认为资产负债观明显优于收入费用观(Wolk,2004)。为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针对会计准则改革的报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指出,在准则制定特别是在确立目标导向的体系时,FASB采用收人费用观是不恰当的,而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SEC,2003)。2004年7月,FASB在其答复SEC的报告中称:“FASB同意SEC报告中的观点——在给定的框架下分析资产和负债及其变化,对于制定财务报告准则是最合适的方法”,同时FASB还明确 表示在其准则制定项目上坚持资产负债观(FASB,2004)。

三:利润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原因

顾颖怡: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制定重在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与之对应,收入费用观下,会计准则制定主要关注收益表要素的定义,把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准则规范的首要内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成为收益确定的副产品或日过渡产物。

肖婷:二者在具体会计处理中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对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按照资产负债观,企业的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不包括业主投资或派给业主款造成的净资产变动),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收入费用观则直接确认已实现的每笔收入和费用,进而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

蔡洁玲:与收入费用观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确保了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源头上厘清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为确定某一期间流量概念的收入和费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最终采用一种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而收入费用观由于强调配比原则

的运用,因此可以得到收益的明细数据。 蒋晓婷:资产和负债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以净资产的增加来确认利润而不是由利润来确定净资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等行为的发生。净资产的增加才是企业价值真正地增加,利润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净资产变动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程瑶:在资产负债表中,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采用的是未来利益观, 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反映的是资产和负债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程度,是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现值反映。该信息有助于现在的和潜在的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以及其他用户去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的金额、产生的时间以及其不确定性。因此,资产负债袁观理论体现的主要是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相关性为主。利润表中的收益信息更主要的是提供 有关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反映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基于本期的考虑。该信息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客观、公正地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肖婷: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负债表将得到净化,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收益表信息也将得到完善,提供更加全面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

韩盼盼:资产负债表观为了及时、更加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强调在对 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除了可以采用历史成本外,还可选择公允价值、现值等现行价值作为其计量属性,更加关注资产和负债的质量;利润表观则强调历史成本属性,强调要根据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来计量,注重符合交易因素的特征。 顾颖怡:债表债务法不仅强调暂时性差异,更强调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根源在于资产和负债,因而能够真实、详细地反映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缴纳过程。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其站在未来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的角度,遵照资产负债观,旨在真实体现资产和负债的未来可收回金额,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的现金流。

四、总结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推崇资产负债观不同,传统上我国会计准

则②较为侧重收入费用观,但这一差异并非我国会计准则制订者主观期望的,而是客观条件(即会计环境)所决定的(阎达五,1994)。过去我国会计准则倾向收入费用观,是由我国当时会计环境决定的。随之而来的一个后果是按照配比原则将不能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挤到资产负债表中去,大大削弱了资产和负债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按照资产负债观,就应注重相父性原则的应用,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冯淑萍,2002)。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在这种变化中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一种互动循环效应。为此,从注重资产的真实可靠性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出发,1998年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计提四项减值准备,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全面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确认未实现损失,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也开始部分地表现出资产负债观取向。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任何一国要获得快速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融人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这必然要求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一致化,不断提高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与透明度。在此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进步、是方向、是大势所趋(王军,2005)。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跟上会计国际化的步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当结合我国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环境,充分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取向变迁的有益经验,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以之作为新时期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完善的指导理念,加速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进程。

关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讨论

讨论者:会计1101班第五小组

组员:蔡洁玲、程瑶、蒋晓婷、肖婷、韩盼盼、顾颖怡 讨论时间:2014年4月24日

地点:新一305

记录人:韩盼盼

一: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

顾颖怡:资产负债表观也称为资产负债观或资本维持观。根据经济学收益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资产负债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人手,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这就是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表观”。 程瑶:根据会计学收益观,企业的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以此为基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利润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有关收入和费用的直接计量人手,然后根据收入和费用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收人-费用,这就是会计学上的“利润表观”。

蒋晓婷:这两种表观不是孤立,它们有一定的联系。反映的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只不过资金运动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内在平衡原理,确认收人必然会引起净资产的增加,确认费用必然会引起净资产减少;反之亦然(需排除股东交易的影响)。因而两种收益确定观最终确定的收益数据应该是相同的。

蔡洁玲:资产负债观和利润观同样存在区别,作为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必然的。资产负债表观从资产的本质出发,利润表观从收益实现原则出发。 二: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表现

肖婷:1980年12月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SFAC3)《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是FASB对偏好资产负债观而不是收入费用观的一个公开宣告(Zeff,1999)。

FASB在公告中首先定义了资产和负债,将其作为首要概念要素,依照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定义其他要素(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

韩盼盼:经历了安然等一系列美国会计丑闻带来的经济震痛之后,人们感到只有资产和负债才是真实的存在,是净资产价值增值带来收益的增加,而非相反,因而认为资产负债观明显优于收入费用观(Wolk,2004)。为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针对会计准则改革的报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指出,在准则制定特别是在确立目标导向的体系时,FASB采用收人费用观是不恰当的,而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SEC,2003)。2004年7月,FASB在其答复SEC的报告中称:“FASB同意SEC报告中的观点——在给定的框架下分析资产和负债及其变化,对于制定财务报告准则是最合适的方法”,同时FASB还明确 表示在其准则制定项目上坚持资产负债观(FASB,2004)。

三:利润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原因

顾颖怡: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制定重在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与之对应,收入费用观下,会计准则制定主要关注收益表要素的定义,把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准则规范的首要内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成为收益确定的副产品或日过渡产物。

肖婷:二者在具体会计处理中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对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按照资产负债观,企业的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不包括业主投资或派给业主款造成的净资产变动),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收入费用观则直接确认已实现的每笔收入和费用,进而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

蔡洁玲:与收入费用观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确保了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源头上厘清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为确定某一期间流量概念的收入和费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最终采用一种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而收入费用观由于强调配比原则

的运用,因此可以得到收益的明细数据。 蒋晓婷:资产和负债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以净资产的增加来确认利润而不是由利润来确定净资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等行为的发生。净资产的增加才是企业价值真正地增加,利润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净资产变动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程瑶:在资产负债表中,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采用的是未来利益观, 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反映的是资产和负债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程度,是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现值反映。该信息有助于现在的和潜在的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以及其他用户去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的金额、产生的时间以及其不确定性。因此,资产负债袁观理论体现的主要是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相关性为主。利润表中的收益信息更主要的是提供 有关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反映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基于本期的考虑。该信息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客观、公正地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肖婷: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负债表将得到净化,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收益表信息也将得到完善,提供更加全面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

韩盼盼:资产负债表观为了及时、更加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强调在对 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除了可以采用历史成本外,还可选择公允价值、现值等现行价值作为其计量属性,更加关注资产和负债的质量;利润表观则强调历史成本属性,强调要根据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来计量,注重符合交易因素的特征。 顾颖怡:债表债务法不仅强调暂时性差异,更强调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根源在于资产和负债,因而能够真实、详细地反映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缴纳过程。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其站在未来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的角度,遵照资产负债观,旨在真实体现资产和负债的未来可收回金额,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的现金流。

四、总结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推崇资产负债观不同,传统上我国会计准

则②较为侧重收入费用观,但这一差异并非我国会计准则制订者主观期望的,而是客观条件(即会计环境)所决定的(阎达五,1994)。过去我国会计准则倾向收入费用观,是由我国当时会计环境决定的。随之而来的一个后果是按照配比原则将不能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挤到资产负债表中去,大大削弱了资产和负债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按照资产负债观,就应注重相父性原则的应用,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冯淑萍,2002)。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在这种变化中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一种互动循环效应。为此,从注重资产的真实可靠性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出发,1998年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计提四项减值准备,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全面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确认未实现损失,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也开始部分地表现出资产负债观取向。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任何一国要获得快速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融人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这必然要求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一致化,不断提高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与透明度。在此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进步、是方向、是大势所趋(王军,2005)。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跟上会计国际化的步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当结合我国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环境,充分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取向变迁的有益经验,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以之作为新时期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完善的指导理念,加速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进程。


相关文章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正确理解与运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工 作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研究此问题的文献不少.对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损 ...查看


  • 新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有哪些变化
  • 新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有哪些变化 1.新准则与原准则包含内容的差异. 原准则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5 ...查看


  • zijide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 fgdsfgdsfd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 ...查看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 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 2008年5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了"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 ...查看


  • 中国石油营销现状研究
  • 中国石油营销现状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多场局部战争的根源都是石油.石油危机,油价上涨,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而,石油的营销与市场战略也变的尤为重要.中外各大石油公 ...查看


  •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一)成本 成本,它往往与一定的对象联系.实质上是某种资产转变为另一种资产.例如,材料的消耗变成了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成本往往是以存货.在建工程等资产的形式列示:在利润表中,它是以营业成本形式列示的. 我们需要对成本变 ...查看


  • 联合会发布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 2012-01-12 13:53:38 中石化新闻网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12 字号:T|T 1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与2012年预测分析.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强调,今年全行业要保持全 ...查看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股票投资分析1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股票分析 一. 公司介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股票代码:600028))是一 家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贸易,石油产品的炼制与销售及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上.下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 ...查看


  • 卖方研究报告
  • 篇一:卖方研究报告答案 第4题 3.4.8.10四个月份是卖方研究报告集中发布的高峰 第5题答案错,应该是1初创期 增长型行业 错误 3.4.8.10这四个月是一年中集中发布的高峰 篇二:卖方研究报告解读90 篇三:如何解读卖方研究报告 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