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一 、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3、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科平衡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三、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四、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

行到底,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也即是我们要研究的化学平衡问题。

[板书]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必修课本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其实在初中、高一接

触到的溶液、溶解度也存在这个限度问题,下面我们转入有关的探索。

1、饱和溶液的可逆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没有!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当温度一定时,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溶液中蔗糖分子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率相等。

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了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溶解、结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过程的可逆性是了解过程限度的基础,过程的限度取决于过程可逆性的大小。对溶解平衡的认识有助于对化学平衡的认识。因为溶解平衡的许多特点在化学平衡中都可以找到。溶解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一种。溶解的过程具有可逆性,因此化学平衡状态所研究的反应也具有可逆性。

[板书]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 在同一条件下,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叫做可逆反应.

注意: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例题分析]

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

开始时C(CO) 、C(H2O) 最大,C(CO2) 、C(H2)=0

随着反应的进行, C(CO) 、C(H2O) 逐渐减小

C(CO2) 、C(H2) 逐渐增大

所以, 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进行到一定程度,总有那么一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再变化 ,

且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这时,CO 、H 2O 的消耗量等于CO 2、H 2反应生成的CO 、H 2O 的量,

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四种物质的浓度均保持不变,达到动态平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重要概念—化学平衡状态

[板书] 二、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义: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质量、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化学平衡构成条件∶

(1)、反应物和生成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保持不变;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质量、质量分

数、浓度、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前提条件:可逆反应

实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请同学们来归纳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

[板书]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 正、V 逆不为O

(2)等∶V 正=V逆

(3)定: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质量、质量分

数、体积分数)保持 不变。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重要题型: 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例1】

在一定温度下,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

A. C 的生成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同时生成3nmolB

C. 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 、B 、C 的分子数比为1:3:2

【例2】

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 )

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P 和S 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P 、Q 、R 、S 四者共存 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例3】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C )

A.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 有3个H -H 键形成

B.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 有3个H -H 键断裂

C.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 有6个N -H 键断裂

D.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 有6个N -H 键形成

【例4】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 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表明反应: 2A(g)+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C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B 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四)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

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该反应物变化(即消耗)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起始浓度

(或物质的量)×100﹪

={该反应物起始浓度(物质的量)—平衡浓度(物质的量)}÷起始浓度(或物质的量)×100﹪

如可逆反应2HI (g )H 2(g )+I2(g )如果开始时碘化氢的浓度为4mol/L,平衡时氢气的浓度是1mol/L,则碘化氢的转化率=(4mol/L-2mol/L)÷4mol/L×100﹪=50﹪ 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该可逆反应完成的程度就越大,反应越彻底。

[小结]

1、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前提条件 实质 标志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动、等、定、变

[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所学内容,预习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叫做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质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化学平衡构成条件∶

(1)、反应物和生成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保持不变;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质量、质量分数、浓度、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 正、V 逆不为O 。

(2)等∶V 正=V逆。

(3)定: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质

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 不变。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四)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

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该反应物变化(即消耗)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起始浓度(或物质的量)×100﹪

={该反应物起始浓度(物质的量)—平衡浓度(物质的量)}÷起始浓度(或物质的量)×100﹪

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一 、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3、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科平衡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三、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四、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

行到底,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也即是我们要研究的化学平衡问题。

[板书]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必修课本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其实在初中、高一接

触到的溶液、溶解度也存在这个限度问题,下面我们转入有关的探索。

1、饱和溶液的可逆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没有!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当温度一定时,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溶液中蔗糖分子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率相等。

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了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溶解、结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过程的可逆性是了解过程限度的基础,过程的限度取决于过程可逆性的大小。对溶解平衡的认识有助于对化学平衡的认识。因为溶解平衡的许多特点在化学平衡中都可以找到。溶解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一种。溶解的过程具有可逆性,因此化学平衡状态所研究的反应也具有可逆性。

[板书]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 在同一条件下,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叫做可逆反应.

注意: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例题分析]

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

开始时C(CO) 、C(H2O) 最大,C(CO2) 、C(H2)=0

随着反应的进行, C(CO) 、C(H2O) 逐渐减小

C(CO2) 、C(H2) 逐渐增大

所以, 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进行到一定程度,总有那么一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再变化 ,

且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这时,CO 、H 2O 的消耗量等于CO 2、H 2反应生成的CO 、H 2O 的量,

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四种物质的浓度均保持不变,达到动态平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重要概念—化学平衡状态

[板书] 二、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义: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质量、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化学平衡构成条件∶

(1)、反应物和生成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保持不变;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质量、质量分

数、浓度、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前提条件:可逆反应

实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请同学们来归纳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

[板书]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 正、V 逆不为O

(2)等∶V 正=V逆

(3)定: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质量、质量分

数、体积分数)保持 不变。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重要题型: 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例1】

在一定温度下,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

A. C 的生成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同时生成3nmolB

C. 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 、B 、C 的分子数比为1:3:2

【例2】

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 )

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P 和S 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P 、Q 、R 、S 四者共存 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例3】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C )

A.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 有3个H -H 键形成

B.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 有3个H -H 键断裂

C.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 有6个N -H 键断裂

D.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 有6个N -H 键形成

【例4】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 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表明反应: 2A(g)+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C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B 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四)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

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该反应物变化(即消耗)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起始浓度

(或物质的量)×100﹪

={该反应物起始浓度(物质的量)—平衡浓度(物质的量)}÷起始浓度(或物质的量)×100﹪

如可逆反应2HI (g )H 2(g )+I2(g )如果开始时碘化氢的浓度为4mol/L,平衡时氢气的浓度是1mol/L,则碘化氢的转化率=(4mol/L-2mol/L)÷4mol/L×100﹪=50﹪ 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该可逆反应完成的程度就越大,反应越彻底。

[小结]

1、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前提条件 实质 标志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动、等、定、变

[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所学内容,预习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叫做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质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化学平衡构成条件∶

(1)、反应物和生成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保持不变;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质量、质量分数、浓度、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 正、V 逆不为O 。

(2)等∶V 正=V逆。

(3)定: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质

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 不变。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四)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

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该反应物变化(即消耗)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起始浓度(或物质的量)×100﹪

={该反应物起始浓度(物质的量)—平衡浓度(物质的量)}÷起始浓度(或物质的量)×100﹪


相关文章

  • 1.1化学真奇妙 第一课时教案
  • 课题: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按照"从生活走进化学"的 ...查看


  • 第2课时分子和原子教案
  •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教案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查看


  • 合唱指挥教案
  • 合唱指挥教案 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 共19×2=38节:第1----2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 教学重点 排练<为什么不尽情歌唱>作 ...查看


  • 解简易方程_第一课时教案
  • <解简易方程>教案 2012-10-27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3-56页 做一做,练习十一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 ...查看


  • [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 ...查看


  •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1
  •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课标分析] 本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是否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是否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 ...查看


  •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2
  •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学习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理解). 2.认识几种化学仪器(了解). 3.学习酒精灯的使用和物质加热的方法(初步学会).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查看


  • 元素周期表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 教 学 设 计 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课时: 第一课时 小黄 1 / 5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 小黄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 ...查看


  •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教案
  •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学会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对比,彻底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 3. 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