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独立能解决通货膨胀吗

央行独立能解决通货膨胀吗

2011-10-21 09:03

(本文原发于《中华建筑报》)

有一种观念,在货币银行学家那里非常流行,它讲的是所谓的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可以有效地防范通货膨胀。据说,现代中央银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制度设计,它来源于人们对货币理论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它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而又不会带来痛苦的通货膨胀——当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它必须保持独立性。如果它丧失了独立性,就会成为政客们的工具,那么它的好处就体现不出来了。一个不能独立地用正确理论指导和采用恰当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就会成为通货膨胀之源。

那么,什么是央行的独立性?作为一个国家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它不能独立于人民而存在,也不能独立于司法体系。所谓央行的独立性,只能是指它的权力独立于行政机关。具体来说,央行只应根据理论和现实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而绝不应受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

可是,我们现在发现,那些制造了大规模通货膨胀的各国央行,有不少是有着悠久独立传统的。仅仅说独立的央行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就必定能避免通货膨胀,这本身就很可疑。中央银行家们总是强调他们在调节货币量,而我们真实看到的是他们一直在增加货币量。他们一再声称,适当的货币数量增加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消费物价总水平没有上涨,则货币增加就是适当的。他们时时监控着价格的微小变动,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是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本身,而是它的结果,信贷扩张和货币滥发才是通货膨胀。多发货币从来不是立刻就表现在消费品价格上,反倒是主要表现在股市、房地产和其他资本品的价格上。等到发现物价上涨的时候,通货膨胀早已经发生很久了。

现实中的通货膨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货币政策错误带来的。历史上发生过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教训是很深刻的,那些悲惨的事实时刻警告着掌握货币的人,不要太过肆意妄为。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肆意妄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对经济的干涉越深,它就会越大手大脚、挥霍无度。现代政府担当了太多的经济职能,它要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要为本国人民福利的增加提供保障。据说,贪婪的资本家和富人们拿走了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果实,为了让人民的福利能跟得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就必须搞全民福利的二次分配。政府自然要担当起这些责任——它建立起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和福利体系,里面包括难以尽数的官僚机构。他们没完没了地花钱,政府的财政收入总是不够用。世界各国政府都债台高筑,这就是最真实的现实。

对一国的经济来说,它在给定发展水平上所能提供的赋税总量是有个限度的——如果还不想摧毁本国所有投资的话,入不敷出又债台高筑的政府就得想别的办法。而印钱无疑是最便当的办法,它不像税收那样造成直接的痛苦,又能有效地解决政府的开支问题。央行要么通过购买国债来直接为政府的赤字融资,要么通过向金融体系增发货币来帮助稀释政府的债务。通常这两种手段会同时运用。

央行的银行学家们幻想的央行独立性,就这样被破坏了。我们不必责怪他们故意表现出来的天真和幼稚——以为央行的权力真的可以独立于其他权力来行使。他们心目中的那个独立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存在,也从未存在过。说到底,独立于社会政策的货币政策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上,在这方面,中央银行与政府权力其他部门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现代中央银行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经济提供廉价的资本,只要有可能,它就一直力图持续地将利率压低,让其保持在自由竞争市场的均衡利率之下。繁荣时期,它为商业银行体系注入大量的信贷;衰退时期,它又要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我们看到美国政府今天背负着巨额债务,步履维艰,而美联储这个没有央行名字的央行,一直在搞量化宽松,为政府纾困。这当然是美联储在帮助政府为其错误政策买单。现代中央银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一系列观念和政治行动的产物。美联储的建立,就是为了摆脱古典银行制度贵金属本位下对信贷扩张的限制。我们不能把中央银行家和他们的鼓吹者们看作是天使,仿佛他们是没有私利的人。在拥有货币发行垄断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发钞是向全国人民征铸币税,这总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既然建立央行的目的就是如此,是否保持其形式上的独立性,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无论如何,我们在现实中都找不到一家央行不是把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利率之下的。也找不到一家银行是不购买国债、不进行信贷扩张的,而这才是通货膨胀的本质。而能够让市场维持长时间的低利率的唯一的必要条件,就是充足的信贷供给。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大包大揽,美国政府背着的十几万亿美元的直接负债和上百万亿美元的“资金没有着落”的间接负债都摆在那里。此时寄希望于央行或美联储能保持其“独立性”,实在是天真又可笑。

通货膨胀最便于稀释政府的债务和一切其他负担。看央行能否阻止通货膨胀,只有一个指标,即央行是否主导了长期的信贷扩张。历史一再表明的恰恰是,所有的央行都在极力地进行信贷扩张。无论是在制造泡沫式的“繁荣”,还是在萧条之中对经济的加以刺激。

央行的银行学家们提出虚无缥缈的央行独立性问题,是在妨碍人们对货币与通货膨胀问题做根本的反思。那些为央行的独立性呐喊的货币银行学家们,那些政府雇佣的专家们,是把自己当成了策士、国师和救世主了。他们认为自己手中有所谓的正确理论。他们真正想说的是:我才是对的,应该把央行交给我,由我来掌舵,那样,我们就有永远的繁荣,而不会有通货膨胀和随后的萧条了。

央行独立能解决通货膨胀吗

2011-10-21 09:03

(本文原发于《中华建筑报》)

有一种观念,在货币银行学家那里非常流行,它讲的是所谓的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可以有效地防范通货膨胀。据说,现代中央银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制度设计,它来源于人们对货币理论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它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而又不会带来痛苦的通货膨胀——当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它必须保持独立性。如果它丧失了独立性,就会成为政客们的工具,那么它的好处就体现不出来了。一个不能独立地用正确理论指导和采用恰当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就会成为通货膨胀之源。

那么,什么是央行的独立性?作为一个国家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它不能独立于人民而存在,也不能独立于司法体系。所谓央行的独立性,只能是指它的权力独立于行政机关。具体来说,央行只应根据理论和现实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而绝不应受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

可是,我们现在发现,那些制造了大规模通货膨胀的各国央行,有不少是有着悠久独立传统的。仅仅说独立的央行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就必定能避免通货膨胀,这本身就很可疑。中央银行家们总是强调他们在调节货币量,而我们真实看到的是他们一直在增加货币量。他们一再声称,适当的货币数量增加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消费物价总水平没有上涨,则货币增加就是适当的。他们时时监控着价格的微小变动,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是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本身,而是它的结果,信贷扩张和货币滥发才是通货膨胀。多发货币从来不是立刻就表现在消费品价格上,反倒是主要表现在股市、房地产和其他资本品的价格上。等到发现物价上涨的时候,通货膨胀早已经发生很久了。

现实中的通货膨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货币政策错误带来的。历史上发生过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教训是很深刻的,那些悲惨的事实时刻警告着掌握货币的人,不要太过肆意妄为。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肆意妄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对经济的干涉越深,它就会越大手大脚、挥霍无度。现代政府担当了太多的经济职能,它要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要为本国人民福利的增加提供保障。据说,贪婪的资本家和富人们拿走了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果实,为了让人民的福利能跟得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就必须搞全民福利的二次分配。政府自然要担当起这些责任——它建立起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和福利体系,里面包括难以尽数的官僚机构。他们没完没了地花钱,政府的财政收入总是不够用。世界各国政府都债台高筑,这就是最真实的现实。

对一国的经济来说,它在给定发展水平上所能提供的赋税总量是有个限度的——如果还不想摧毁本国所有投资的话,入不敷出又债台高筑的政府就得想别的办法。而印钱无疑是最便当的办法,它不像税收那样造成直接的痛苦,又能有效地解决政府的开支问题。央行要么通过购买国债来直接为政府的赤字融资,要么通过向金融体系增发货币来帮助稀释政府的债务。通常这两种手段会同时运用。

央行的银行学家们幻想的央行独立性,就这样被破坏了。我们不必责怪他们故意表现出来的天真和幼稚——以为央行的权力真的可以独立于其他权力来行使。他们心目中的那个独立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存在,也从未存在过。说到底,独立于社会政策的货币政策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上,在这方面,中央银行与政府权力其他部门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现代中央银行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经济提供廉价的资本,只要有可能,它就一直力图持续地将利率压低,让其保持在自由竞争市场的均衡利率之下。繁荣时期,它为商业银行体系注入大量的信贷;衰退时期,它又要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我们看到美国政府今天背负着巨额债务,步履维艰,而美联储这个没有央行名字的央行,一直在搞量化宽松,为政府纾困。这当然是美联储在帮助政府为其错误政策买单。现代中央银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一系列观念和政治行动的产物。美联储的建立,就是为了摆脱古典银行制度贵金属本位下对信贷扩张的限制。我们不能把中央银行家和他们的鼓吹者们看作是天使,仿佛他们是没有私利的人。在拥有货币发行垄断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发钞是向全国人民征铸币税,这总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既然建立央行的目的就是如此,是否保持其形式上的独立性,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无论如何,我们在现实中都找不到一家央行不是把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利率之下的。也找不到一家银行是不购买国债、不进行信贷扩张的,而这才是通货膨胀的本质。而能够让市场维持长时间的低利率的唯一的必要条件,就是充足的信贷供给。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大包大揽,美国政府背着的十几万亿美元的直接负债和上百万亿美元的“资金没有着落”的间接负债都摆在那里。此时寄希望于央行或美联储能保持其“独立性”,实在是天真又可笑。

通货膨胀最便于稀释政府的债务和一切其他负担。看央行能否阻止通货膨胀,只有一个指标,即央行是否主导了长期的信贷扩张。历史一再表明的恰恰是,所有的央行都在极力地进行信贷扩张。无论是在制造泡沫式的“繁荣”,还是在萧条之中对经济的加以刺激。

央行的银行学家们提出虚无缥缈的央行独立性问题,是在妨碍人们对货币与通货膨胀问题做根本的反思。那些为央行的独立性呐喊的货币银行学家们,那些政府雇佣的专家们,是把自己当成了策士、国师和救世主了。他们认为自己手中有所谓的正确理论。他们真正想说的是:我才是对的,应该把央行交给我,由我来掌舵,那样,我们就有永远的繁荣,而不会有通货膨胀和随后的萧条了。


相关文章

  •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研究
  •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41108001 岑宗驰 法学金融实验班 中央银行独立性( CBI )意味着给予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而实现经济目标的权利.它有两种定义: ( 1) 独立的央行.具有 CBI 的央行即为独立的央行, 不独立的央行不具有 CB ...查看


  • 如何提高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 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是指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而不受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然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 ...查看


  • 中央银行再贷款:职能异化
  • 作者:陶士贵 经济学消息报 2007年01期 一.央行再贷款制度的变迁 中央银行再贷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由于它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提供贷款,再由商业银行贷给普通客户的资金, ...查看


  • 货币银行学重点
  • 货币银行学重点 第一章 1. 货币的产生: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形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产生,商品交换是唯一的途径. 马克思"货币起源说":货币是随商品的产生和交换的发展产生的,是商品内 ...查看


  • 02中央银行的职能.组织形式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职能组织形式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本章分别介绍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中央银行的资本来源和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等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从多个方面了解一般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内容. ...查看


  • 中美英三国央行简介及最新货币政策
  • 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标志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数据.银行卡.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 ...查看


  •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研究
  •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通胀压力日益增大,这无不引起我们对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有关独立性问题的质疑.增强央行的独立性,有利于治理通胀.保持币值稳定.本文通过对我国央行的功能.独立性的体现以及目前央行独立性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 ...查看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1. 比较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有效性思想观点. (1)凯恩斯主义:如果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就能影响产出.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有效.当经济出现萧条,失业率上升时,中央银行采 ...查看


  • 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
  • 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 浅析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班级:金融学1111班 学号:0204111108 姓名:许 永 健 浅析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摘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同样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机.本文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一下当前经济形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