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认识时间微课

认识时间微课设计

目前,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是微课,但如何实现微课与现有课堂的结合?微课一定是辅助吗?微课如何辅助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观察发现能力?以上都是开展翻转课堂试验的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认识时间》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

课前

1. 教学前期分析

《认识时间》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并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的基础。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大致会看时钟,但准确度并不高,也不怎么理解1小时为什么等于60分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在转动分针的过程中观察时钟的变化,明白如何正确读时间。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时间单位“分”,通过转动分针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3)在生活经验以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4)进一步理解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其中,教学重点是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接近整点时刻(如:8时55分)的读法;二是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 微课+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点可以做成微课,我们选择的是那些概念型、约定型的知识点。

(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时、分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1小时=60分钟。(3)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4)学习微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晚上8点准时学习微课,画出结束时间的分针和时针并读出来)。

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讲解,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3. 制作微课以及课中PPT

制作微课之前,先制作PPT 。教师只有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 绝不能照搬以前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的整体性思考,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具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

预设学生看完微课后可能的情况。用PPT 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说到的方法、学完微课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和拓展题。

4.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群共享,由每位家长下载到电脑后让学生观看;二是在中国微课平台上直接观看。由于中国微课平台还在完善中,目前较多采用第一种方式,期待今后的自学报告单能够在网上完成,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进而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

课中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认识时间(板书) 师:钟面上有60个小格,你是一个个地数出来的吗?

师: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2. 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自学报告单第3

题,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汇报落实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读写时间的方法。

在学生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后,教师出示难题(如图1)让学生思考,在选择、辨别和错误的分析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 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一做数学课本第91页的练习题。

提高练习:改错题(小动物们也来认识时间,如图2,请帮它们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拓展练习(机动):(1)小芳的外公要来,打电话说8:00到火车站接他,可是小明8:00准时到了火车站出口处,却没有接到外公,这是为什么?

(2)小芳晚上8:00把外公接回了家,想给外公泡杯茶,吃点儿水果。完成各事项所需的时间如下表,小芳完成这些事情最快需要几分钟?外公可以在几时几分喝到茶,吃到水果?

通过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小组间的互批互改、教师的“一对一”辅导,进一步巩固所学,并适度拓展。

5. 小测验证达成目标

让学生做数学课本第93页第1题“小芳一天的安排”。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课 后

数学离不开生活。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珍惜和合理地安排时间。所以,课后让学生通过看“小芳一天的安排”,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体会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反思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有12个大格,所以是12个5。12乘以5等于60。先算10个5等于50,再加上2个5就等于60了。”虽然只学习了乘法口诀,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也能成功地计算出来。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把教学难点——接近整点时刻的读法放在微课中。在检查自学报告单时,全班46人中有9人做错,11人有擦过的痕迹,在QQ 群上与家长交流中也发现,有家长忍不住提前教的情况发生。所以,第二次上课,我们在学生对几时几分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才出现教学难点,并采用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对选择的序号用手势来表示,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被调动了起来。有个学生拿来一把尺子测量时针指的位置还没有到9;另一个学生迅速在带来的闹钟上拨出9:55,将其与8:55的钟面做了一个对比,而这也正是教师将在PPT 中展现的内容,进一步落实了认识时间的方法,且在辨析另外两个答案时,有预防再犯错的效果。 当然,这次课的设计也有不足:首先,微课的设计对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分的操作性指引不够。微课中应该增加从8时开始拨动分针一小格就是8时1分(8:01),拨动分针5小格就是8时5分(8:05),以此类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拨动小闹钟读出时间,一直到9时,以增加学生对几时几分形成过程的充分体验,从而降低学生读写几时几分的难度。其次,练习的设计容量太大。学生的提高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拓展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可以把基础练习由8道题精简为4道题。提高练习可以只设计第一题。拓展练习依课堂时间而定。再次,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不够。尽管设计了小动物、小芳等角色,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在很多课上被多次使用,不够有新意。如果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行为,那么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堂的练习有深入的思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精心而巧妙的设计。

总之,微课+课堂的学习形式受到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大力配合。在选点合适的教学内容中合理应用微课,能够让课堂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并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认识时间微课设计

目前,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是微课,但如何实现微课与现有课堂的结合?微课一定是辅助吗?微课如何辅助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观察发现能力?以上都是开展翻转课堂试验的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认识时间》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

课前

1. 教学前期分析

《认识时间》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并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的基础。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大致会看时钟,但准确度并不高,也不怎么理解1小时为什么等于60分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在转动分针的过程中观察时钟的变化,明白如何正确读时间。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时间单位“分”,通过转动分针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3)在生活经验以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4)进一步理解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其中,教学重点是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接近整点时刻(如:8时55分)的读法;二是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 微课+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点可以做成微课,我们选择的是那些概念型、约定型的知识点。

(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时、分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1小时=60分钟。(3)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4)学习微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晚上8点准时学习微课,画出结束时间的分针和时针并读出来)。

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讲解,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3. 制作微课以及课中PPT

制作微课之前,先制作PPT 。教师只有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 绝不能照搬以前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的整体性思考,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具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

预设学生看完微课后可能的情况。用PPT 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说到的方法、学完微课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和拓展题。

4.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群共享,由每位家长下载到电脑后让学生观看;二是在中国微课平台上直接观看。由于中国微课平台还在完善中,目前较多采用第一种方式,期待今后的自学报告单能够在网上完成,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进而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

课中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认识时间(板书) 师:钟面上有60个小格,你是一个个地数出来的吗?

师: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2. 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自学报告单第3

题,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汇报落实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读写时间的方法。

在学生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后,教师出示难题(如图1)让学生思考,在选择、辨别和错误的分析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 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一做数学课本第91页的练习题。

提高练习:改错题(小动物们也来认识时间,如图2,请帮它们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拓展练习(机动):(1)小芳的外公要来,打电话说8:00到火车站接他,可是小明8:00准时到了火车站出口处,却没有接到外公,这是为什么?

(2)小芳晚上8:00把外公接回了家,想给外公泡杯茶,吃点儿水果。完成各事项所需的时间如下表,小芳完成这些事情最快需要几分钟?外公可以在几时几分喝到茶,吃到水果?

通过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小组间的互批互改、教师的“一对一”辅导,进一步巩固所学,并适度拓展。

5. 小测验证达成目标

让学生做数学课本第93页第1题“小芳一天的安排”。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课 后

数学离不开生活。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珍惜和合理地安排时间。所以,课后让学生通过看“小芳一天的安排”,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体会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反思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有12个大格,所以是12个5。12乘以5等于60。先算10个5等于50,再加上2个5就等于60了。”虽然只学习了乘法口诀,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也能成功地计算出来。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把教学难点——接近整点时刻的读法放在微课中。在检查自学报告单时,全班46人中有9人做错,11人有擦过的痕迹,在QQ 群上与家长交流中也发现,有家长忍不住提前教的情况发生。所以,第二次上课,我们在学生对几时几分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才出现教学难点,并采用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对选择的序号用手势来表示,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被调动了起来。有个学生拿来一把尺子测量时针指的位置还没有到9;另一个学生迅速在带来的闹钟上拨出9:55,将其与8:55的钟面做了一个对比,而这也正是教师将在PPT 中展现的内容,进一步落实了认识时间的方法,且在辨析另外两个答案时,有预防再犯错的效果。 当然,这次课的设计也有不足:首先,微课的设计对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分的操作性指引不够。微课中应该增加从8时开始拨动分针一小格就是8时1分(8:01),拨动分针5小格就是8时5分(8:05),以此类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拨动小闹钟读出时间,一直到9时,以增加学生对几时几分形成过程的充分体验,从而降低学生读写几时几分的难度。其次,练习的设计容量太大。学生的提高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拓展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可以把基础练习由8道题精简为4道题。提高练习可以只设计第一题。拓展练习依课堂时间而定。再次,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不够。尽管设计了小动物、小芳等角色,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在很多课上被多次使用,不够有新意。如果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行为,那么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堂的练习有深入的思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精心而巧妙的设计。

总之,微课+课堂的学习形式受到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大力配合。在选点合适的教学内容中合理应用微课,能够让课堂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并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相关文章

  •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三.十四周作业设计
  •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三.十四周作业设计 宝城街道北寺小学 王新增 背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厘米.米的认识作业 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厘米(信息窗1) 1.量一量 ( )cm ( )cm ( )cm ( )cm ( )cm 2.量一 ...查看


  •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 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 ...查看


  • 小学 数学教材目录(纯目录)
  • 一年级上册................................................................................................................... ...查看


  •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2篇
  •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一) <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其中学会5分5分地数又是学习1分1分地数的前提和保证. 由于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查看


  • 阅读与识字 1
  • 在兴趣阅读中学会识字在语言学习中体验快乐 从2004学年第一学期起,上海800多所小学一年级新生将全部使用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新教材,这意味着小学"二期课改"从"点上试验"进入& ...查看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学案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学案 教学内容 认识整时 1.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目标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 ...查看


  •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认识]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炎方乡示范性小学 严白瑞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p90.91例1.例2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 ...查看


  • 2015北师版小学数学目录
  • 一年级上册 准备课 可爱的校园 一 生活中的数 1 快乐的家园 2 玩具 3 小猫钓鱼 4 文具 5 快乐的午餐 6 动物乐园 二 比较 1 过生日 2 下课了 3 跷跷板 三 加与减(一) 1 一共有多少 2 还剩下多少 3 可爱的小猫 ...查看


  • [认识时间]说课稿
  • <认识时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教材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