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1、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

小猴听到猴王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2、师: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不管增加多少,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二、探究新知、激发冲突

1、口算比赛,并进行分类

(请在老师喊开始后,想出得数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

(1)出示口算卡片 :

16÷4= 200÷2 =

160÷4= 200÷20=

1600÷4= 200÷40 =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组算式,发现、归纳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一组中的三道算式,它们的除数不变(标上“不变”),那被除数和商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吗?和同桌说一说。

生:反馈。(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并用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能把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你真聪明,那么在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几是怎样的数? 生:相同的数。

师: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边说边出示)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商也乘一个相同的数。全班一起把这个规律说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这三道算式,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

生:反馈。(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也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小结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组算式,发现、归纳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200÷2 = 200÷20= 200÷40 =

师:你们真了不起,懂得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这一组,被除不变(标上“不变”),除数和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同桌说一说。

A:如果学生直接说出规律,请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么发现的吗?(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B:如果学生说的是算式间的变化过程,请学生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2、认识商不变规律

(1) 6÷3= 60÷30= 120÷60 600÷300=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又研究了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组除法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不变。

师: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反馈。(师出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 ) 师:老师请1、2两组的同学从左往右观察,请3、4两组的同学从右往左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商不变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

(3)应用商不变规律填一填:

24÷8=3 (24○□)÷(8○□)=3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发现的这个规律,想一想要使商不变,这里的○和□应该怎样填?

师:很好,可见这句话不完整,那应该怎样补充?(生说0除外,师再补充0除外)然后介绍这个规律叫“商不变规律”,全班齐读,再找关键词。

三、应用——提升

师:那么这些规律在我们平时的计算中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对计算有帮助呢?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得出的规律算一算。

1、 我会填。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符号。

200÷40= (200 ÷□)÷(40÷2)

200÷40= (200 × □)÷(40○4)

200÷40= (200 ○ □)÷(40÷A ) A≠0

200÷40= (200 ○ □)÷(40×A ) A≠0

2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5÷9= 69÷3= 80÷4=

450÷90= 690÷30= 800÷40=

4500÷900= 6900÷300= 8000÷400=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认为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5600……0÷1400……0 = ?

100个0 100个0

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1、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

小猴听到猴王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2、师: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不管增加多少,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二、探究新知、激发冲突

1、口算比赛,并进行分类

(请在老师喊开始后,想出得数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

(1)出示口算卡片 :

16÷4= 200÷2 =

160÷4= 200÷20=

1600÷4= 200÷40 =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组算式,发现、归纳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一组中的三道算式,它们的除数不变(标上“不变”),那被除数和商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吗?和同桌说一说。

生:反馈。(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并用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能把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你真聪明,那么在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几是怎样的数? 生:相同的数。

师: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边说边出示)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商也乘一个相同的数。全班一起把这个规律说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这三道算式,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

生:反馈。(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也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小结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组算式,发现、归纳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200÷2 = 200÷20= 200÷40 =

师:你们真了不起,懂得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这一组,被除不变(标上“不变”),除数和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同桌说一说。

A:如果学生直接说出规律,请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么发现的吗?(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B:如果学生说的是算式间的变化过程,请学生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2、认识商不变规律

(1) 6÷3= 60÷30= 120÷60 600÷300=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又研究了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组除法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不变。

师: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反馈。(师出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 ) 师:老师请1、2两组的同学从左往右观察,请3、4两组的同学从右往左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商不变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

(3)应用商不变规律填一填:

24÷8=3 (24○□)÷(8○□)=3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发现的这个规律,想一想要使商不变,这里的○和□应该怎样填?

师:很好,可见这句话不完整,那应该怎样补充?(生说0除外,师再补充0除外)然后介绍这个规律叫“商不变规律”,全班齐读,再找关键词。

三、应用——提升

师:那么这些规律在我们平时的计算中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对计算有帮助呢?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得出的规律算一算。

1、 我会填。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符号。

200÷40= (200 ÷□)÷(40÷2)

200÷40= (200 × □)÷(40○4)

200÷40= (200 ○ □)÷(40÷A ) A≠0

200÷40= (200 ○ □)÷(40×A ) A≠0

2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5÷9= 69÷3= 80÷4=

450÷90= 690÷30= 800÷40=

4500÷900= 6900÷300= 8000÷400=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认为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5600……0÷1400……0 = ?

100个0 100个0


相关文章

  •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 注重自主探究,感悟数学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案例 [设计理念]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 ...查看


  •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2
  •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素龙镇中心小学 林珠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87页例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商的变化规律的探 ...查看


  •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 ...查看


  •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教案
  • 一. 教学目标: l.理解交变电流产生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3.会用公式和图像表示交变电流. 二. 教学重点: 用公式和图像表示交变电流 三. 教学难点: 用公式表示交变电流的方法 四. 教具 手摇式交流发电机模型, 演示电表, ...查看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 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 若干倍, 积也扩大(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的 ...查看


  • [教案一]11.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 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一.教学内容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变换,掌握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理解图形在平面坐标系上的平移实质上就 ...查看


  • 13新人教版19.1.1 变量与函数 教案1
  • 第19章<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 种规律变化,其中有些量的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如上例中的时间t .•里程s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上例中的速度60千米/小时.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 ...查看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课 题]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六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的变化和季节更替)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 ...查看


  •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5[昼夜与生物]教案
  • 15 昼夜与生物 [教案设计]王志强 [单 位]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