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将从说教材,
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以及评价分析等方
面对第二课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3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培养学生爱国感情”进行编排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是按春、
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它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并且字里
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结
合语文课程标准,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了解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秋天、冬
天的景色特点,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能力目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并
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
色与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方式,按春、夏、秋、
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使文章的层次清晰,内容清楚
丰富。因此,我设计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掌握景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而且他们的形象发展思维已趋于成熟,
但是孩子的抽象思维才刚刚起步,对文章中抽象化、艺术化的语句还
是难以理解。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
的阅读教学过度的阶段,在小学语文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作用。我班四
十二名学生,对于刚上三年级的他们来说,体会文章准确的运用词语、
恰到好处的运用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必须学习的环
节。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采用情境教
学法、语言描述法,在教学中,把读书放在首位,以读为主,在读中
理解,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说学法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
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
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感悟。《美
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精美。依
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
程。因此,我设计“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自悟自得”的
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
是:以读为主、在学生、文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
生对话中领悟四季美景;有感情的诵读,在教师、学生、文本互动中
激发感情。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同学们
想象曾经旅游的美景时,老师适时的说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小
兴安岭。此时出示中国地图(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介绍小兴
安岭的资料,学生更是要迫不及待的要去欣赏一下了。然后让学生读
课文,整体的感知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
我再及时的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让学生大声的朗读
自己喜欢的季节。
(二)紧扣中心,感知“美丽
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讨论,课文的哪个自
然段慨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学生找出后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
然段,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说说“景色诱
人”是什么意思?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
大的宝库。”这句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理解把小兴
安岭比作大花园,说明花草树木多,非常美丽。比作宝库说明物产丰
富,非常富饶。再沿着“美丽、富饶”这一条中心线索理解课文顺序
和课文思路就很容易了。
从课题就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我将引领学生抓
住课题中的“美丽”,找出主要的段落。提问:那几个自然段具体描
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课文的2到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紧紧围绕“美丽、富饶”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这四段结构、写法相似。
我主要采用“教,扶、?”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春、夏”两
段,辅导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季节 描写的景物 优美的句子
春天 树叶、积雪、小鹿、小溪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夏天 树木,晨雾、阳光、野花 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秋天
冬天
(三)抓住题眼,突出重点
在这里我要紧扣课题,由“美丽”这一词语带动全文:小兴安岭到底怎么美丽?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就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四)引导比较,感受“美丽”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走进每一自然段,深读课文。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中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并且让孩子们成为旅游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到小兴安岭去旅游,并说说理由,这样就让孩子们容易记住了小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又解决了难点。
(五)总结升华,激发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我便激励学生更好地保护、利用、开发小兴安岭,为祖国的更加美丽而努力奋斗!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图样板书,不但重点突出,更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春 生机勃勃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 花木繁茂 宝库
秋 果实累累 花园
冬 雪花纷飞
七、评价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小兴安岭的美,又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充分运用的课件资源,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让孩子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方式。
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我的设计、教学,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将从说教材,
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以及评价分析等方
面对第二课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3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培养学生爱国感情”进行编排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是按春、
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它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并且字里
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结
合语文课程标准,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了解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秋天、冬
天的景色特点,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能力目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并
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
色与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方式,按春、夏、秋、
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使文章的层次清晰,内容清楚
丰富。因此,我设计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掌握景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而且他们的形象发展思维已趋于成熟,
但是孩子的抽象思维才刚刚起步,对文章中抽象化、艺术化的语句还
是难以理解。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
的阅读教学过度的阶段,在小学语文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作用。我班四
十二名学生,对于刚上三年级的他们来说,体会文章准确的运用词语、
恰到好处的运用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必须学习的环
节。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采用情境教
学法、语言描述法,在教学中,把读书放在首位,以读为主,在读中
理解,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说学法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
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
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感悟。《美
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精美。依
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
程。因此,我设计“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自悟自得”的
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
是:以读为主、在学生、文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
生对话中领悟四季美景;有感情的诵读,在教师、学生、文本互动中
激发感情。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同学们
想象曾经旅游的美景时,老师适时的说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小
兴安岭。此时出示中国地图(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介绍小兴
安岭的资料,学生更是要迫不及待的要去欣赏一下了。然后让学生读
课文,整体的感知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
我再及时的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让学生大声的朗读
自己喜欢的季节。
(二)紧扣中心,感知“美丽
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讨论,课文的哪个自
然段慨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学生找出后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
然段,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说说“景色诱
人”是什么意思?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
大的宝库。”这句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理解把小兴
安岭比作大花园,说明花草树木多,非常美丽。比作宝库说明物产丰
富,非常富饶。再沿着“美丽、富饶”这一条中心线索理解课文顺序
和课文思路就很容易了。
从课题就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我将引领学生抓
住课题中的“美丽”,找出主要的段落。提问:那几个自然段具体描
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课文的2到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紧紧围绕“美丽、富饶”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这四段结构、写法相似。
我主要采用“教,扶、?”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春、夏”两
段,辅导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季节 描写的景物 优美的句子
春天 树叶、积雪、小鹿、小溪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夏天 树木,晨雾、阳光、野花 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秋天
冬天
(三)抓住题眼,突出重点
在这里我要紧扣课题,由“美丽”这一词语带动全文:小兴安岭到底怎么美丽?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就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四)引导比较,感受“美丽”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走进每一自然段,深读课文。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中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并且让孩子们成为旅游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到小兴安岭去旅游,并说说理由,这样就让孩子们容易记住了小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又解决了难点。
(五)总结升华,激发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我便激励学生更好地保护、利用、开发小兴安岭,为祖国的更加美丽而努力奋斗!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图样板书,不但重点突出,更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春 生机勃勃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 花木繁茂 宝库
秋 果实累累 花园
冬 雪花纷飞
七、评价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小兴安岭的美,又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充分运用的课件资源,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让孩子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方式。
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我的设计、教学,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