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里的箴言

  清代康熙年间张潮撰写的《幽梦影》,是一部语录体裁类的笔记小品。读了此书,就会联想到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而《世说新语》正是一部以魏晋人物的逸闻轶事为背景的笔记小说,旨在立德,流传广远。《幽梦影》内容丰厚,审视邃密,笔锋犀利,文采炳蔚,经久以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与推崇。它所散发出来的如梦如幻的魅力,以致杨复吉在《幽梦影・跋》中言道:“书名曰‘梦’曰‘影’,盖取六如之义。”

  作为文字体裁的一种,语录式文体的肇端,有学者认为,可以追溯到《论语》,待至明末清初,融入魏晋清言的某些特征而获得新的发展,从而一扫道学气继而延续至今。故而石庞在《幽梦影・序》中放言:“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

  《幽梦影》一书,语录体条文计有二百一十九条,略举其类别,则有人生、品格、修身、养性、友情、万象、乃至读书与文学等方面。书中对人生和自然界的体验及感悟的表白,可谓笔点意至而令人为之凝思。书中不论谈文说诗、世态人情、生活意境、格致处世、风花雪月等各个层面,看将起来虽似信笔点出,实则深含人生万象的情趣与况味,若能细腻地领受其内涵意蕴,即可获取难得的心灵憬悟。有鉴于此,当可认为此书乃系汇集别具一格的箴言妙语之大成。

  《幽梦影》一书,文字简明精练,格调别趣清新。正襟危坐,边读边思,如啜一口香茗而回味无穷。其书的艺术特色在于想象力丰富多彩,读后则不禁联想翩翩爱不释手;而在修辞手法上则是善用排比和对偶的技巧,读后深感眼前即刻呈现一片美景而不胜收。

  春天是读书的好时光,然而今年北方春寒料峭,这对退休老人而言,炉围旁捧上一本心仪之书漫读,乃一乐事耳,于是找出了《幽梦影》以及林语堂先生中英对照本读之,书中二百一十九条箴言妙语,只待慢慢一一消受。今择其片断加以赏析,并不揣谫陋地将其心得付诸文字以作立照:

  一、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如从理想角度期盼,月不被云层遮盖,怒放光芒;书不被蛀虫侵蚀,虽旧犹新;花不被风雨摧残,芳香如故;才子才华永葆,佳人芳颜永驻。所有这些,当然是完美无缺,最佳境界。而这可能吗?故而妙称菩萨心肠。但从另一角度讲,倘若人人都有一点菩萨心肠,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二、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这样的文字对仗,别开生面。花与蝶、山与泉、石与苔、水与藻、乔木与藤萝,乃天造地设的自然现象,对偶用之,即可为“人不可以无癖”作了巧妙的铺垫。须知人人皆有癖好,似乎生而有之。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曾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然而身处当今时代,人的个性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作为个性的一个表征,癖好虽无关轻重,但具有某种癖好却能映衬个性特征而显得更加鲜明。

  三、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

  以书为鉴,诚乃交友之道又一说。由此引申,能否断言一个人的生活之旅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无字之书?如将读书与交友之间的互动连在一起加以领悟,不能不对上述四句入木三分的比喻而拍手叫好。诚然,人,不能不读书;人,不能不交友。读书交友,所求的就是一个“学”字,而交友之道亦即在于斯也。

  四、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从字面上不难看出,人品需要达到诗一样的韵味特质,才能被人咏颂;物品需要达到画一样的美感适用,才能被人钟爱。而其言的启示之意也可能在于:不论是人抑或是物,毕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理想境界。

  五、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此句充满着诗一般的格调,有理有情,一进眼帘,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一年之始,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这是大自然的本色。故在张潮心中,这就是春天的本怀。然而,人世间又早已赏悟了春华秋实的景观,西陆降临,天高云淡,北雁南飞,丰收在望。故在张潮心中,则油然而生了难以言明的另一种别调。

  六、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此则文字源自《庄子・齐物论》,原论阐释宇宙万物混同之要义,梦中的人与物,难分难解。幸与不幸,深具哲理。在张潮看来,大千世界,红尘纷扰,名缰利锁,重重束缚,哪有蝴蝶那样地飞来飞去的自由自在?!故而道出幸与不幸之间的互换。诚可谓“庄生晓梦迷蝴蝶”,良有以也。

  七、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迟上。

  初月降得太快,满月升得太晚,月盈月亏,乃自然法则。自古以来,仰望天穹之上的明月,美好的遐想联袂而生,神话传说绵延不绝,历代文人雅士付诸笔端流传下来的咏月篇什,更是不胜枚举。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个人对待其一生不可避免的缺憾,恐亦复如此,当不必为此而过度伤怀。

  八、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书籍乃集知识大成于一体的宝库,而读书就是探取宝库为己所用的一个过程。张潮就此依照读书人的年序给出三个巧妙的比喻,诚有画龙点睛之效。三个比喻,讲的就是读书的三个境界。少年读书,不求甚解,懵懂中仰望一轮明月,但对月之光华,领悟不多,只缝中观月而已;中年读书,力求其解,举一反三,仰观月轮而能享其光华,犹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不仅甚解其意,且能超越书之立意,恰如高台赏月,玩味意长。然回首凝思,一言以蔽之,人生阅历之深浅与读书所得之深浅,乃相辅相成,取巧之念,岂能存焉?!

  九、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

  面对贫与富、生与死而发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可谓古今人皆有之。但求做到与其不义而富,不如清贫而安守节操,正如《论语・述而》所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忧人生之难,不若做到安身立命而乐天,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如斯告诫,弥足珍贵也。   十、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读到这个命题,不仅想起了爱因斯坦对“什么是相对论”的提问所给出的那个既通俗而又幽默的回答。可以说,雨之为物,对人世间之益之助,中外古今诉诸笔端的赞美之词可谓多矣哉。然作另一想,整日价淅沥不断的细雨,也够烦人的。若辩证地揣摩人们的心理,恰如短句所言的昼短夜长。这是通过自然现象在人们心理中的一个内在反映,道出了人生之旅的一些无可奈何的境地。

  十一、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

  萱草者,人们心灵中的“忘忧草”是也。吟诵此花,即乃罹忧者的一种精神寄托。忧者能自解,他忧者又能互相助解,果若人人如此,则和谐无间矣。至于杜鹃,或曰子规,恰与助人排忧的萱草相反,啼声凄凉,闻之即生哀愁,故世有子规啼血之说。历代诗人的笔下,凡对凄楚哀怨等情愫的描述,无不以杜鹃子规为例成诗而流传后世。

  十二、目不能自见,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舔,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闻其声。

  以人体五宫生理现象作为比喻,意在阐释一个人修身养性之道。耳不仅能听到别人的声音,也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是说,别人对自己发出之声,不可能都是溢美之词,若能虚心倾听别人的忠告,不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改正错误,完善自我;至于耳能自闻其声,显然是告诫人们要对自己发出的声音负责,以判断其言妥当乎抑或失察乎。

  十三、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有关文学史籍时有评述,认为晚明时期学术界涌现出了一种崇真重情的思潮。就“情”的广义而言,张潮继承了这种思潮而认为,只有痴于情才能达到情的极致。当然,这里的所指的“痴”,不是痴迷,而是痴智。对此认知,历代传世名著,读者如痴如醉,可为佐证。至于才何以兼乎趣?其潜台词似有另一说。盖“才”之内涵,虽无歧义,但也见仁见智。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如能让读者感受到诙谐妙趣伴随着主题而逐一呈现,其展示的才华方能达到极致的境界。

  十四、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每当人与书结缘,遂产生收藏、浏览、攻读、吸收和牢记等几个环节。此段文字,幽默地就每一环节的难度递增而给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将书购之,但束之高阁,待以尘封,则失去了藏书之本意;将书阅之,但走马看花,不求甚解;则浪费了美好的时光。显然,这都是读书人必须摒弃的不良陋习。读书之难,在于先理解再领悟继而吸收而为己用,否则,读了再多的书,恐亦枉然。妇孺皆知的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应是最好的注脚。学以致用,乃是读书的根本。

  十五、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又一则妙趣的比喻。试想,案头上诸多锦绣文汇篇章,无不呈现着多种多样的体裁和各色各样的风格,足令主人从容选择,从而获得不同的益处。而这,岂不正是如同窗外山山水水的秀丽景色给自己带来欣喜无比的感官享受一般!反之亦然。

  十六、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共养。

  举凡与风流二字结缘的词藻,诸如风流潇洒、风流儒雅、风流倜傥等所显示的出来的内在表征,无不受到人们的羡而赏之。然若反之,自命风流者,轻薄在外,只能得到花鸟的趋奉陪伴而孤芳自赏。直爽而诚恳的率真品格,了无心机而令人尊崇。然若反之,老于城府而自我标榜真率者,只能与飘忽不定的云霞为伍共处而交不上知心的朋友。

  十七、涉猎虽曰无用,犹胜于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识时务。

  读书之道的论述,古往今来可谓多矣哉。应该说,读书广而不精,不求其解,诚乃大忌。而博览群书,虽不能学有所长,但亦可略达古今,陶冶情操。至于为人之道,清高固然值得赞许,但不能抱残守缺而故步自封,否则便是所谓的不识时务而令人敬而远之。

  十八、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生活体验早已告诉人们,读书学习与生活实际,具有交汇融合相互印证的特征。在善读者的心目中,山水、棋酒、花月等各类客观事物,无处不是书籍也。反之亦然,在善游者的心目中,面对书史、诗酒、花月等,无处不是山水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相辅相成也。

  十九、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冯梦龙《情史・序》中有言:“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道出了“人为天地心,心生万物”之真谛。由此张潮认为,广义上的这个“情”字,维系了世界万物。至于广义上的这个“才”字,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的智力本能与体力本能的一个表征,故而说粉饰乾坤。由此引申,如果人人培育情商献上一份爱,人人培养才能献上一份力,世界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十、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尝云,欲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由此着眼,故有斯言。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事事去赶风头,反而会一事无成。如若旁眼冷对众人之忙而去顾及其他方面,将定有所成。治学亦复如此,显学旺盛,若炒之再炒,或恐了无新意,而忙于冷僻课题,或恐会有斩获。世上之事,亦恐向来如此耳!

  清代康熙年间张潮撰写的《幽梦影》,是一部语录体裁类的笔记小品。读了此书,就会联想到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而《世说新语》正是一部以魏晋人物的逸闻轶事为背景的笔记小说,旨在立德,流传广远。《幽梦影》内容丰厚,审视邃密,笔锋犀利,文采炳蔚,经久以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与推崇。它所散发出来的如梦如幻的魅力,以致杨复吉在《幽梦影・跋》中言道:“书名曰‘梦’曰‘影’,盖取六如之义。”

  作为文字体裁的一种,语录式文体的肇端,有学者认为,可以追溯到《论语》,待至明末清初,融入魏晋清言的某些特征而获得新的发展,从而一扫道学气继而延续至今。故而石庞在《幽梦影・序》中放言:“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

  《幽梦影》一书,语录体条文计有二百一十九条,略举其类别,则有人生、品格、修身、养性、友情、万象、乃至读书与文学等方面。书中对人生和自然界的体验及感悟的表白,可谓笔点意至而令人为之凝思。书中不论谈文说诗、世态人情、生活意境、格致处世、风花雪月等各个层面,看将起来虽似信笔点出,实则深含人生万象的情趣与况味,若能细腻地领受其内涵意蕴,即可获取难得的心灵憬悟。有鉴于此,当可认为此书乃系汇集别具一格的箴言妙语之大成。

  《幽梦影》一书,文字简明精练,格调别趣清新。正襟危坐,边读边思,如啜一口香茗而回味无穷。其书的艺术特色在于想象力丰富多彩,读后则不禁联想翩翩爱不释手;而在修辞手法上则是善用排比和对偶的技巧,读后深感眼前即刻呈现一片美景而不胜收。

  春天是读书的好时光,然而今年北方春寒料峭,这对退休老人而言,炉围旁捧上一本心仪之书漫读,乃一乐事耳,于是找出了《幽梦影》以及林语堂先生中英对照本读之,书中二百一十九条箴言妙语,只待慢慢一一消受。今择其片断加以赏析,并不揣谫陋地将其心得付诸文字以作立照:

  一、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如从理想角度期盼,月不被云层遮盖,怒放光芒;书不被蛀虫侵蚀,虽旧犹新;花不被风雨摧残,芳香如故;才子才华永葆,佳人芳颜永驻。所有这些,当然是完美无缺,最佳境界。而这可能吗?故而妙称菩萨心肠。但从另一角度讲,倘若人人都有一点菩萨心肠,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二、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这样的文字对仗,别开生面。花与蝶、山与泉、石与苔、水与藻、乔木与藤萝,乃天造地设的自然现象,对偶用之,即可为“人不可以无癖”作了巧妙的铺垫。须知人人皆有癖好,似乎生而有之。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曾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然而身处当今时代,人的个性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作为个性的一个表征,癖好虽无关轻重,但具有某种癖好却能映衬个性特征而显得更加鲜明。

  三、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

  以书为鉴,诚乃交友之道又一说。由此引申,能否断言一个人的生活之旅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无字之书?如将读书与交友之间的互动连在一起加以领悟,不能不对上述四句入木三分的比喻而拍手叫好。诚然,人,不能不读书;人,不能不交友。读书交友,所求的就是一个“学”字,而交友之道亦即在于斯也。

  四、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从字面上不难看出,人品需要达到诗一样的韵味特质,才能被人咏颂;物品需要达到画一样的美感适用,才能被人钟爱。而其言的启示之意也可能在于:不论是人抑或是物,毕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理想境界。

  五、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此句充满着诗一般的格调,有理有情,一进眼帘,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一年之始,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这是大自然的本色。故在张潮心中,这就是春天的本怀。然而,人世间又早已赏悟了春华秋实的景观,西陆降临,天高云淡,北雁南飞,丰收在望。故在张潮心中,则油然而生了难以言明的另一种别调。

  六、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此则文字源自《庄子・齐物论》,原论阐释宇宙万物混同之要义,梦中的人与物,难分难解。幸与不幸,深具哲理。在张潮看来,大千世界,红尘纷扰,名缰利锁,重重束缚,哪有蝴蝶那样地飞来飞去的自由自在?!故而道出幸与不幸之间的互换。诚可谓“庄生晓梦迷蝴蝶”,良有以也。

  七、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迟上。

  初月降得太快,满月升得太晚,月盈月亏,乃自然法则。自古以来,仰望天穹之上的明月,美好的遐想联袂而生,神话传说绵延不绝,历代文人雅士付诸笔端流传下来的咏月篇什,更是不胜枚举。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个人对待其一生不可避免的缺憾,恐亦复如此,当不必为此而过度伤怀。

  八、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书籍乃集知识大成于一体的宝库,而读书就是探取宝库为己所用的一个过程。张潮就此依照读书人的年序给出三个巧妙的比喻,诚有画龙点睛之效。三个比喻,讲的就是读书的三个境界。少年读书,不求甚解,懵懂中仰望一轮明月,但对月之光华,领悟不多,只缝中观月而已;中年读书,力求其解,举一反三,仰观月轮而能享其光华,犹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不仅甚解其意,且能超越书之立意,恰如高台赏月,玩味意长。然回首凝思,一言以蔽之,人生阅历之深浅与读书所得之深浅,乃相辅相成,取巧之念,岂能存焉?!

  九、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

  面对贫与富、生与死而发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可谓古今人皆有之。但求做到与其不义而富,不如清贫而安守节操,正如《论语・述而》所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忧人生之难,不若做到安身立命而乐天,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如斯告诫,弥足珍贵也。   十、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读到这个命题,不仅想起了爱因斯坦对“什么是相对论”的提问所给出的那个既通俗而又幽默的回答。可以说,雨之为物,对人世间之益之助,中外古今诉诸笔端的赞美之词可谓多矣哉。然作另一想,整日价淅沥不断的细雨,也够烦人的。若辩证地揣摩人们的心理,恰如短句所言的昼短夜长。这是通过自然现象在人们心理中的一个内在反映,道出了人生之旅的一些无可奈何的境地。

  十一、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

  萱草者,人们心灵中的“忘忧草”是也。吟诵此花,即乃罹忧者的一种精神寄托。忧者能自解,他忧者又能互相助解,果若人人如此,则和谐无间矣。至于杜鹃,或曰子规,恰与助人排忧的萱草相反,啼声凄凉,闻之即生哀愁,故世有子规啼血之说。历代诗人的笔下,凡对凄楚哀怨等情愫的描述,无不以杜鹃子规为例成诗而流传后世。

  十二、目不能自见,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舔,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闻其声。

  以人体五宫生理现象作为比喻,意在阐释一个人修身养性之道。耳不仅能听到别人的声音,也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是说,别人对自己发出之声,不可能都是溢美之词,若能虚心倾听别人的忠告,不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改正错误,完善自我;至于耳能自闻其声,显然是告诫人们要对自己发出的声音负责,以判断其言妥当乎抑或失察乎。

  十三、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有关文学史籍时有评述,认为晚明时期学术界涌现出了一种崇真重情的思潮。就“情”的广义而言,张潮继承了这种思潮而认为,只有痴于情才能达到情的极致。当然,这里的所指的“痴”,不是痴迷,而是痴智。对此认知,历代传世名著,读者如痴如醉,可为佐证。至于才何以兼乎趣?其潜台词似有另一说。盖“才”之内涵,虽无歧义,但也见仁见智。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如能让读者感受到诙谐妙趣伴随着主题而逐一呈现,其展示的才华方能达到极致的境界。

  十四、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每当人与书结缘,遂产生收藏、浏览、攻读、吸收和牢记等几个环节。此段文字,幽默地就每一环节的难度递增而给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将书购之,但束之高阁,待以尘封,则失去了藏书之本意;将书阅之,但走马看花,不求甚解;则浪费了美好的时光。显然,这都是读书人必须摒弃的不良陋习。读书之难,在于先理解再领悟继而吸收而为己用,否则,读了再多的书,恐亦枉然。妇孺皆知的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应是最好的注脚。学以致用,乃是读书的根本。

  十五、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又一则妙趣的比喻。试想,案头上诸多锦绣文汇篇章,无不呈现着多种多样的体裁和各色各样的风格,足令主人从容选择,从而获得不同的益处。而这,岂不正是如同窗外山山水水的秀丽景色给自己带来欣喜无比的感官享受一般!反之亦然。

  十六、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共养。

  举凡与风流二字结缘的词藻,诸如风流潇洒、风流儒雅、风流倜傥等所显示的出来的内在表征,无不受到人们的羡而赏之。然若反之,自命风流者,轻薄在外,只能得到花鸟的趋奉陪伴而孤芳自赏。直爽而诚恳的率真品格,了无心机而令人尊崇。然若反之,老于城府而自我标榜真率者,只能与飘忽不定的云霞为伍共处而交不上知心的朋友。

  十七、涉猎虽曰无用,犹胜于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识时务。

  读书之道的论述,古往今来可谓多矣哉。应该说,读书广而不精,不求其解,诚乃大忌。而博览群书,虽不能学有所长,但亦可略达古今,陶冶情操。至于为人之道,清高固然值得赞许,但不能抱残守缺而故步自封,否则便是所谓的不识时务而令人敬而远之。

  十八、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生活体验早已告诉人们,读书学习与生活实际,具有交汇融合相互印证的特征。在善读者的心目中,山水、棋酒、花月等各类客观事物,无处不是书籍也。反之亦然,在善游者的心目中,面对书史、诗酒、花月等,无处不是山水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相辅相成也。

  十九、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冯梦龙《情史・序》中有言:“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道出了“人为天地心,心生万物”之真谛。由此张潮认为,广义上的这个“情”字,维系了世界万物。至于广义上的这个“才”字,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的智力本能与体力本能的一个表征,故而说粉饰乾坤。由此引申,如果人人培育情商献上一份爱,人人培养才能献上一份力,世界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十、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尝云,欲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由此着眼,故有斯言。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事事去赶风头,反而会一事无成。如若旁眼冷对众人之忙而去顾及其他方面,将定有所成。治学亦复如此,显学旺盛,若炒之再炒,或恐了无新意,而忙于冷僻课题,或恐会有斩获。世上之事,亦恐向来如此耳!


相关文章

  • 从目的论看[幽梦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摘 要]文章以奈达对文化的文类为依据,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通过对林语堂英译<幽梦影>的分析,发现此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采用了意译.音译加注等手段.林语堂先生翻译<幽梦影>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所以他在翻译中运 ...查看


  • 毛姆[作家笔记]品读
  • 杨文宣  毛姆<作家笔记>品读 [梦影斎札记]毛姆<作家笔记>品读 毛姆是我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风格既是极简派,又很巴洛克.此公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是个在当代依然能引起我们强烈八卦兴趣的作家.现拈得其几则笔记,品 ...查看


  • 舍小家顾大家
  • 舍小家顾大家 文林小学王滨 首先我要感谢校领导和各位老师们给我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到我们文林小学将近二十年了,我一直默默奉献着,工作将近二十年来从没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我在工作中,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查看


  • [优秀作文]那张梦影似的照片
  • 那张梦影似的照片 那已是一本老久的相册了,历经多年沧桑,它的封面已是灰蒙蒙的,似乎从来不曾有人碰过它,可我却把它珍藏到了现在.不知触到了哪根神经,我情不自禁地把它拿在手上,轻轻地放在被柔和的月光镀了层银霜的窗前,翻阅起来. 借着月光,一张张 ...查看


  • 张潮幽梦影(选)
  •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 ...查看


  • 云海苍茫,我依旧站在秋风里
  • 金风愁绪,在落叶的枝头徘徊.追寻远古时空,一阵阵悦耳的木铎金声,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教育的兴盛:一次次有力的木舌撞击,摇曳着传统文化中恢弘的精神气脉.木铎金声,带着岁月的斑驳,展示着传道.授业.解惑之美. 去岁九月,初起的秋风轻吹着零乱而斑白 ...查看


  • 传统文化之于我
  •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 ...查看


  • 超级经典个性说说 唯美情感语录
  • 幽梦影 2016-03-12 14:40 一. 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二.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三. 最好的状态是"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可总是有那 ...查看


  • 2016心情不好的经典说说短语
  • 幽梦影 2016-03-17 10:33 一. 总有一个地方,一辈子不会再提起,却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总有一个人,一句对不起,让你心痛,刻骨铭心.总有一段情,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