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
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
准考证号 [1**********]0
论文题目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姓名 张树新
指导教师 石海光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作者:张树新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容摘要]: 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以来月亮就很浪漫,而诗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爱,那份真挚,那份同生共死,使笔下的月亮更加风情万种,千姿妩媚。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乡思乡闺的,感慨人生的,感叹历史的,清幽淡雅静的,伤感时事的……无所不及。
[关 键 词]: 李白 诗歌 月 亮 意象
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的名篇佳句,千姿百态、数不胜数、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 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处。月亮就如李白的知心好友“与人万里长相随”,“夜发清溪向三峡”的天然绝唱,“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情,“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思
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月亮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众星捧月的文化意象。写月亮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阴晴圆缺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在李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 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一)月之思乡
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本土观念和回归故里的意识,人们追求和睦、美满的家庭,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在这种强烈的回归故里中望月思乡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无论是客居他乡、孤寂漂泊的游子,还是久戍边关、悲壮凄凉的边塞战士 ,月亮都是诗人借用的寄托手法。李白的乡思之作更是千古绝唱。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在这首抒情诗中,描写无声的月光和客居他乡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时的思乡之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诗人愁思不眠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背井离乡游子的共同心声,抒发了深深的怀念故乡之情。诗中没有奇幻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巧华美的辞语,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在一“望”一“思”中,就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一一表露出来。他对故乡的思念全都寄托在这质朴无华、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皎洁的明月之上。自从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的千古名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在几个明月高照的夜晚中,无数漂泊孤寂的游子,面对那轮冷月在低沉浅唱,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即使是不经意间听见那哀声叹气的轻吟也是潸然泪下。而另一首 《峨眉山越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对家乡的思念,大都借月亮作为传递。对故乡有依依惜别之情,对故乡的月亮也念念不忘。看“峨眉山月”的山高月小,半轮秋月,显得特别秀美。然而又由于山影倒映,月亮显得更加明净。秀美明净的秋月倒映在晶莹碧绿的江水之中,这就比某处的月亮倒映在某处的江水中更加美丽,更加可爱。这是李白在峨眉山下所见的奇特的景色,倾诉了即将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峨眉山月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李白感情的依托。无论是入深山寻访亲友,还是游侠漂泊,峨眉山月的身影总在诗人的心头环绕,徘徊„„在这里与其说是秀美明净的秋月使李白对家乡依依不舍,倒不如说是因诗人对家乡的万般不舍的眷恋使月亮显得更加清幽可爱,幽美秀丽。
(二)月之思情
李白的一生中最渴望的就是在边关建功立业一展雄才,然而它却命途多舛,终使他壮志未了。因此诗人便把自己这种浓烈的愿望写进了诗歌的海洋中,也许
正是因为诗人有着这样强大的的理想与抱负,所以李白在边塞的月亮中少了些往日的凄凉的悲伤,反而多了一份侠士的豪放与奔放。 如《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书未下,少妇莫长嗟。”
这首诗虽写边关征戍,但却无半点哀怨和惆怅。且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唐朝的强势以及战士们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
月亮本身就无情,但文人墨客们便赋予月亮无限的深情。或喜、或哀、或怒„„月亮的扑朔迷离使月亮成为表达情与爱的寄托和寄望,同时也是久守边关战士回归故里的依托与期望。当然边塞战士在李白浪漫的笔下并非全都是豪迈,也有久戍边关思乡的悲凉与哀叹。 如《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轮明月溶溶漾漾,出没云海间,万里长风浩浩荡荡,初度玉门关。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把边塞所特有的雄浑景象描摹出来。没有浓浓重绘,却将戍边生活描写得如在眼前。在征戍别离之苦, 怀远之情,便在这一思一叹中,融入那苍茫的明月中。又如凄靡的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子夜吴歌》四手首诗之一,写的是秋天。但说的并不是一味凄凉。而是孤独远于超奇妙之意,给人以无际之感。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一种煎熬。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悲哀与凄靡。而此时的月亮便充满了殷殷思情,不解相思之苦。可见谪仙般的李白并未抛开凡间的痛苦,而是把自己游历凡间的人情冷暖、相思用其仙人之笔寄托这轮如灵魂似泪的明月中。从而使月亮成了悲伤的闺中思妇,成了痴情的军中男儿。而其《长相思》更是动魄心魄,《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此诗写尽了无数相思者的相思之苦以及对相思的执着。“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在孤灯下饱受相思之苦的相思者对月亮长叹与诉说,月亮便成为相思者们心目中的美人,但是高高在上的明月而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即。因此只能用一声长叹来压抑着心中无望的相思。对美人的思念和渴望是无法控制的,仍是魂牵梦绕即使是摧心伤肝也在所不惜。上有青冥,下有渌水,都不能托付心中的那份痴情。天长路远,梦魂难到,于是,只能可把心中的那份相思,都寄托在那遥远的天边,可以一同共念、共思、共叹的月亮上。因此月亮不是本来的物像了,而是幻化无数相思者的美人。
有许多的月亮,在李白的笔下便化成了边塞战士思归的家乡,也幻成了闺中少妇的孤独落寞。征夫们的思乡之情、怨妇们的相思之苦,而然多情的李白并没有忘记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时的月亮是友情的化身,李白把对挚友的怀念和同情一起带走了,送给了远方孤独的朋友。把两颗相隔千里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便是李白中的月亮——有着凄美的思情,又有着誓言的执着。
二、月感
月亮有着极其特殊的时间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月亮便成了怀才不遇文人骚客感慨惋叹的对象,也是对其心灵创伤的慰藉。李白堪称天赋奇才但却怀才不遇,使他显的特别孤寂与悲壮。月亮便是如此,在漆黑的夜空中,孤独的冷清,于是便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文人骚客们倾诉感叹的对象。李白更是把月亮当成了患难同行的挚友,诗人对月亮的感慨、哀叹、深思的诗也很多.
(一)感慨生命
李白把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与顿悟也寄托在那一轮明月之上,揭示了月亮意象的哲理深度与维度。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深沉中探寻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真谛,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李白以独特的天才发现了明月意象的丰富、奇妙而精彩的用途,使中国古典诗词变得有灵性。在“明月”这一型类的月亮意象的作品中,如《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此诗是诗人无比神往真情的写照,也是诗人带有几分醉意的慨问。明月高高的悬挂在青天之上,总使人不禁生出无限感慨,当你无意追逐攀爬之时,它又会万里与你相随,呈现出依依不舍之情。从而启迪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对生命的感慨:人生是短暂而痛苦的,我们在其间有数不尽的坎坷之路、寂寞孤独。天赋奇子却不被所中用,建功立业更是无望。但他毕竟是李白,是天上的神仙。虽然统治者放弃了他的天赋奇才,可他却在诗歌国度里把自己发挥的淋漓尽致。即使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享受生命,但其中精神和理想却可以永远享这个世界。李白思想当中也有儒家的济世理想,但是在他入世的不如意后,诗人重新适应了现实的生活。在老庄道家的思想影响下,诗人去追求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境界,这首诗中也有美丽的神仙世界。然而人终究不是神仙,所以诗人就有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建功立业无成的忧患之感。此时千古不变的明月便成了诗人对酒当歌倾诉的对象。在月亮与酒的世界里,诗人可以找到无限的快乐。
其中《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强烈的人生孤独之感。作者先用自己的孤独来写月亮,再从月亮的孤独之中来看我的孤独。他面对空中的月亮独饮,他把月亮化身为人的形象,使本不与他相识之月亮成为与他相识之月亮。然而月亮却不会饮酒,这就意味着它的不知人间哀愁,所谓的相识也只是表面罢了。而此时只有月亮与影子伴随着他,但不能谈天内心仍是孤独的。正是这样,使他们彼此相连。我与月亮、影子三者结忘情之交,超脱丑陋的人士间尘哀,进入人与天和谐之中、找到了心灵自由之境。在歌舞的欢乐声中,总让人感到淡淡的忧伤和难以诉说的凄凉。影子是自己本身,所以能容易唤起诗人的种种遐想。诗人明明是自己独饮,却偏偏出现三人独饮。也许是诗人对生命独有的感悟吧。
(二)历史浩叹
岁月的沧海桑田,历史的年轮往返在淹没与流失之中,而又流在亘古不变的月亮之中,文人骚客们面对着月亮,大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物是人非之感慨。
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天才诗人,李白的诗歌千古传唱,震撼着一代代人的心灵。而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就如同李白“诗仙" 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璀灿夺目,灿烁古今。月亮,从古至今,用它独特的神秘指引着人类无尽的遐想。千古明月,默默的视着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勾勒出种种遐想。并从这千古不变的月亮中探索历史的演变和古人的情思。如《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凄冷的夜晚诗人登舟望月,遥想着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而自己却仕途坎坷。即使自己有旷世之才,也难一展才雄。就算有报国有心,也请璎无路,无奈间,散发弄扁舟,青崖白鹿间,将满腔真情遥寄冷月之中。诗人在思念古人的同时,也寄托了世间无知音的深沉感慨。
三、月景
诗人不仅赋予了月亮多情,还赋予它本身的纯自然之美,或淡雅、或幽静、或冷清„„表现的是一种几乎完美的意境之美女。
(一)月之凄美
月亮的漂流,使人感到伤感伤情。月的圆缺,使人感到离愁别恨又极其凄美。在浪漫诗人李白的笔下,月亮有的时候是极其复杂的,有的时候是恬静的,有的时候是清幽的,但也有的时候是悲伤愁离的。他一首《春怨》中感情表达的就极为强烈。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月亮已悄悄地西斜了,烛已慢慢地燃尽了,但人却还未眠。体现了诗人对她们寂寞独居的惆怅、悲情渲染得浓烈而深沉。如花一般的青春年华,却在白马金羁远征辽东,就连落月飞花都可怜她们,看到他们的寂寞孤独。而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她们如花似月的美貌被无情的岁月所击打,使她们原本大好的青春年华都覆盖上了一层凄冷的美,更加显得楚楚可怜。李白以独特的奇才,将月亮的幽美
之景,月亮的清冷与寂寞,呈现在古人和今人面前。使读之人感到悲喜交加,欲痴欲醉。
(二)月之幽静
月亮清幽而又可爱,闲静而又优美,因此诗人们借月亮的闲逸幽静来营造一种淡淡的仙境。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诗中也有恬静优雅的意境,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湖五首·南湖秋水夜无烟》: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诗中描绘的是南湖秋月的景色,湖与月仿佛水天相连,从而激发了的诗人浪漫情怀。诗人以独特的想象把天边的月色和洞庭水域写的非常传神,抒发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情。尤其是“且就洞庭赊月色”一句,这一个“赊”字,简简单单就把天上那一轮明月写到了人间,好像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表现的十分自然亲切,给人一种恬静之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里的月亮既是淡雅的,又是忧愁的,在诗人现实的矛盾世界中,明月和自己有着心灵上的沟通。在李白的诗中谈到月亮景色的诗句很多。 “海树成扬春,江上皓明月”、“绿水静素月,月明白鹭飞”、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波光摇山岳,星影入城楼”等。有的是梦境和现实交织,有的是丰富的想像与神话传说重叠,用独特的浪漫性物我融合,营造出闲雅幽静,清幽可爱之境。
千古明月,默默地视着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就能看见世间的各种情态。月亮,从它被卷入中国文学殿堂开始,就牵系着历代文人的思想情怀。他们对高高在上的明月,有着及其特殊的情感,或思之,或念之,或怀之,或惑之,抒发着心中的阴沉,释放着自己对天地间、人生间的悲感情怀,寄托着对于人世间事世故的眷恋。月亮展示了孤独清冷、脱俗风尘的心里意象。李白的一生仕途极其的短暂、坎坷而又跌宕起伏,他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的痛苦悲愤。幸好诗人有一方心灵净土来安慰他,那就是月亮。他是诗人理想的目标,能让诗人脱离尘世间喧嚣,寻求自己本质的心理。它是李白在不得志的时候一种倾诉的对象,也是李白理想化的空间。他把月亮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远离尘世和精神家园的寄托。在现实世界中,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李
白免不了受到排挤、得不到重用。但在诗歌的海洋中,他可以用不计其数的名篇诗句,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这个世界给人一种清新幽美之感,更是诗人内心真实的写照。于是忽,李白便把他的离愁别恨、悲欢离合,以及他游历人世间的种种坎坷都融入了月亮之中。
参考文献
【1】葛景春 注《李白诗选》 中华书局2007年版
【2】郭漫《唐诗宋词三百首》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出版
【3】(清)王国维 著 《人间词话》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4】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李军《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及意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 第14卷,第4期
论文编号
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
准考证号 [1**********]0
论文题目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姓名 张树新
指导教师 石海光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作者:张树新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容摘要]: 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以来月亮就很浪漫,而诗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爱,那份真挚,那份同生共死,使笔下的月亮更加风情万种,千姿妩媚。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乡思乡闺的,感慨人生的,感叹历史的,清幽淡雅静的,伤感时事的……无所不及。
[关 键 词]: 李白 诗歌 月 亮 意象
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的名篇佳句,千姿百态、数不胜数、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 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处。月亮就如李白的知心好友“与人万里长相随”,“夜发清溪向三峡”的天然绝唱,“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情,“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思
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月亮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众星捧月的文化意象。写月亮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阴晴圆缺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在李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 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一)月之思乡
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本土观念和回归故里的意识,人们追求和睦、美满的家庭,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在这种强烈的回归故里中望月思乡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无论是客居他乡、孤寂漂泊的游子,还是久戍边关、悲壮凄凉的边塞战士 ,月亮都是诗人借用的寄托手法。李白的乡思之作更是千古绝唱。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在这首抒情诗中,描写无声的月光和客居他乡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时的思乡之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诗人愁思不眠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背井离乡游子的共同心声,抒发了深深的怀念故乡之情。诗中没有奇幻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巧华美的辞语,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在一“望”一“思”中,就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一一表露出来。他对故乡的思念全都寄托在这质朴无华、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皎洁的明月之上。自从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的千古名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在几个明月高照的夜晚中,无数漂泊孤寂的游子,面对那轮冷月在低沉浅唱,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即使是不经意间听见那哀声叹气的轻吟也是潸然泪下。而另一首 《峨眉山越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对家乡的思念,大都借月亮作为传递。对故乡有依依惜别之情,对故乡的月亮也念念不忘。看“峨眉山月”的山高月小,半轮秋月,显得特别秀美。然而又由于山影倒映,月亮显得更加明净。秀美明净的秋月倒映在晶莹碧绿的江水之中,这就比某处的月亮倒映在某处的江水中更加美丽,更加可爱。这是李白在峨眉山下所见的奇特的景色,倾诉了即将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峨眉山月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李白感情的依托。无论是入深山寻访亲友,还是游侠漂泊,峨眉山月的身影总在诗人的心头环绕,徘徊„„在这里与其说是秀美明净的秋月使李白对家乡依依不舍,倒不如说是因诗人对家乡的万般不舍的眷恋使月亮显得更加清幽可爱,幽美秀丽。
(二)月之思情
李白的一生中最渴望的就是在边关建功立业一展雄才,然而它却命途多舛,终使他壮志未了。因此诗人便把自己这种浓烈的愿望写进了诗歌的海洋中,也许
正是因为诗人有着这样强大的的理想与抱负,所以李白在边塞的月亮中少了些往日的凄凉的悲伤,反而多了一份侠士的豪放与奔放。 如《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书未下,少妇莫长嗟。”
这首诗虽写边关征戍,但却无半点哀怨和惆怅。且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唐朝的强势以及战士们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
月亮本身就无情,但文人墨客们便赋予月亮无限的深情。或喜、或哀、或怒„„月亮的扑朔迷离使月亮成为表达情与爱的寄托和寄望,同时也是久守边关战士回归故里的依托与期望。当然边塞战士在李白浪漫的笔下并非全都是豪迈,也有久戍边关思乡的悲凉与哀叹。 如《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轮明月溶溶漾漾,出没云海间,万里长风浩浩荡荡,初度玉门关。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把边塞所特有的雄浑景象描摹出来。没有浓浓重绘,却将戍边生活描写得如在眼前。在征戍别离之苦, 怀远之情,便在这一思一叹中,融入那苍茫的明月中。又如凄靡的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子夜吴歌》四手首诗之一,写的是秋天。但说的并不是一味凄凉。而是孤独远于超奇妙之意,给人以无际之感。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一种煎熬。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悲哀与凄靡。而此时的月亮便充满了殷殷思情,不解相思之苦。可见谪仙般的李白并未抛开凡间的痛苦,而是把自己游历凡间的人情冷暖、相思用其仙人之笔寄托这轮如灵魂似泪的明月中。从而使月亮成了悲伤的闺中思妇,成了痴情的军中男儿。而其《长相思》更是动魄心魄,《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此诗写尽了无数相思者的相思之苦以及对相思的执着。“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在孤灯下饱受相思之苦的相思者对月亮长叹与诉说,月亮便成为相思者们心目中的美人,但是高高在上的明月而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即。因此只能用一声长叹来压抑着心中无望的相思。对美人的思念和渴望是无法控制的,仍是魂牵梦绕即使是摧心伤肝也在所不惜。上有青冥,下有渌水,都不能托付心中的那份痴情。天长路远,梦魂难到,于是,只能可把心中的那份相思,都寄托在那遥远的天边,可以一同共念、共思、共叹的月亮上。因此月亮不是本来的物像了,而是幻化无数相思者的美人。
有许多的月亮,在李白的笔下便化成了边塞战士思归的家乡,也幻成了闺中少妇的孤独落寞。征夫们的思乡之情、怨妇们的相思之苦,而然多情的李白并没有忘记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时的月亮是友情的化身,李白把对挚友的怀念和同情一起带走了,送给了远方孤独的朋友。把两颗相隔千里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便是李白中的月亮——有着凄美的思情,又有着誓言的执着。
二、月感
月亮有着极其特殊的时间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月亮便成了怀才不遇文人骚客感慨惋叹的对象,也是对其心灵创伤的慰藉。李白堪称天赋奇才但却怀才不遇,使他显的特别孤寂与悲壮。月亮便是如此,在漆黑的夜空中,孤独的冷清,于是便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文人骚客们倾诉感叹的对象。李白更是把月亮当成了患难同行的挚友,诗人对月亮的感慨、哀叹、深思的诗也很多.
(一)感慨生命
李白把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与顿悟也寄托在那一轮明月之上,揭示了月亮意象的哲理深度与维度。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深沉中探寻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真谛,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李白以独特的天才发现了明月意象的丰富、奇妙而精彩的用途,使中国古典诗词变得有灵性。在“明月”这一型类的月亮意象的作品中,如《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此诗是诗人无比神往真情的写照,也是诗人带有几分醉意的慨问。明月高高的悬挂在青天之上,总使人不禁生出无限感慨,当你无意追逐攀爬之时,它又会万里与你相随,呈现出依依不舍之情。从而启迪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对生命的感慨:人生是短暂而痛苦的,我们在其间有数不尽的坎坷之路、寂寞孤独。天赋奇子却不被所中用,建功立业更是无望。但他毕竟是李白,是天上的神仙。虽然统治者放弃了他的天赋奇才,可他却在诗歌国度里把自己发挥的淋漓尽致。即使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享受生命,但其中精神和理想却可以永远享这个世界。李白思想当中也有儒家的济世理想,但是在他入世的不如意后,诗人重新适应了现实的生活。在老庄道家的思想影响下,诗人去追求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境界,这首诗中也有美丽的神仙世界。然而人终究不是神仙,所以诗人就有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建功立业无成的忧患之感。此时千古不变的明月便成了诗人对酒当歌倾诉的对象。在月亮与酒的世界里,诗人可以找到无限的快乐。
其中《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强烈的人生孤独之感。作者先用自己的孤独来写月亮,再从月亮的孤独之中来看我的孤独。他面对空中的月亮独饮,他把月亮化身为人的形象,使本不与他相识之月亮成为与他相识之月亮。然而月亮却不会饮酒,这就意味着它的不知人间哀愁,所谓的相识也只是表面罢了。而此时只有月亮与影子伴随着他,但不能谈天内心仍是孤独的。正是这样,使他们彼此相连。我与月亮、影子三者结忘情之交,超脱丑陋的人士间尘哀,进入人与天和谐之中、找到了心灵自由之境。在歌舞的欢乐声中,总让人感到淡淡的忧伤和难以诉说的凄凉。影子是自己本身,所以能容易唤起诗人的种种遐想。诗人明明是自己独饮,却偏偏出现三人独饮。也许是诗人对生命独有的感悟吧。
(二)历史浩叹
岁月的沧海桑田,历史的年轮往返在淹没与流失之中,而又流在亘古不变的月亮之中,文人骚客们面对着月亮,大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物是人非之感慨。
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天才诗人,李白的诗歌千古传唱,震撼着一代代人的心灵。而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就如同李白“诗仙" 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璀灿夺目,灿烁古今。月亮,从古至今,用它独特的神秘指引着人类无尽的遐想。千古明月,默默的视着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勾勒出种种遐想。并从这千古不变的月亮中探索历史的演变和古人的情思。如《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凄冷的夜晚诗人登舟望月,遥想着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而自己却仕途坎坷。即使自己有旷世之才,也难一展才雄。就算有报国有心,也请璎无路,无奈间,散发弄扁舟,青崖白鹿间,将满腔真情遥寄冷月之中。诗人在思念古人的同时,也寄托了世间无知音的深沉感慨。
三、月景
诗人不仅赋予了月亮多情,还赋予它本身的纯自然之美,或淡雅、或幽静、或冷清„„表现的是一种几乎完美的意境之美女。
(一)月之凄美
月亮的漂流,使人感到伤感伤情。月的圆缺,使人感到离愁别恨又极其凄美。在浪漫诗人李白的笔下,月亮有的时候是极其复杂的,有的时候是恬静的,有的时候是清幽的,但也有的时候是悲伤愁离的。他一首《春怨》中感情表达的就极为强烈。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月亮已悄悄地西斜了,烛已慢慢地燃尽了,但人却还未眠。体现了诗人对她们寂寞独居的惆怅、悲情渲染得浓烈而深沉。如花一般的青春年华,却在白马金羁远征辽东,就连落月飞花都可怜她们,看到他们的寂寞孤独。而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她们如花似月的美貌被无情的岁月所击打,使她们原本大好的青春年华都覆盖上了一层凄冷的美,更加显得楚楚可怜。李白以独特的奇才,将月亮的幽美
之景,月亮的清冷与寂寞,呈现在古人和今人面前。使读之人感到悲喜交加,欲痴欲醉。
(二)月之幽静
月亮清幽而又可爱,闲静而又优美,因此诗人们借月亮的闲逸幽静来营造一种淡淡的仙境。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诗中也有恬静优雅的意境,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湖五首·南湖秋水夜无烟》: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诗中描绘的是南湖秋月的景色,湖与月仿佛水天相连,从而激发了的诗人浪漫情怀。诗人以独特的想象把天边的月色和洞庭水域写的非常传神,抒发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情。尤其是“且就洞庭赊月色”一句,这一个“赊”字,简简单单就把天上那一轮明月写到了人间,好像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表现的十分自然亲切,给人一种恬静之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里的月亮既是淡雅的,又是忧愁的,在诗人现实的矛盾世界中,明月和自己有着心灵上的沟通。在李白的诗中谈到月亮景色的诗句很多。 “海树成扬春,江上皓明月”、“绿水静素月,月明白鹭飞”、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波光摇山岳,星影入城楼”等。有的是梦境和现实交织,有的是丰富的想像与神话传说重叠,用独特的浪漫性物我融合,营造出闲雅幽静,清幽可爱之境。
千古明月,默默地视着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就能看见世间的各种情态。月亮,从它被卷入中国文学殿堂开始,就牵系着历代文人的思想情怀。他们对高高在上的明月,有着及其特殊的情感,或思之,或念之,或怀之,或惑之,抒发着心中的阴沉,释放着自己对天地间、人生间的悲感情怀,寄托着对于人世间事世故的眷恋。月亮展示了孤独清冷、脱俗风尘的心里意象。李白的一生仕途极其的短暂、坎坷而又跌宕起伏,他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的痛苦悲愤。幸好诗人有一方心灵净土来安慰他,那就是月亮。他是诗人理想的目标,能让诗人脱离尘世间喧嚣,寻求自己本质的心理。它是李白在不得志的时候一种倾诉的对象,也是李白理想化的空间。他把月亮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远离尘世和精神家园的寄托。在现实世界中,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李
白免不了受到排挤、得不到重用。但在诗歌的海洋中,他可以用不计其数的名篇诗句,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这个世界给人一种清新幽美之感,更是诗人内心真实的写照。于是忽,李白便把他的离愁别恨、悲欢离合,以及他游历人世间的种种坎坷都融入了月亮之中。
参考文献
【1】葛景春 注《李白诗选》 中华书局2007年版
【2】郭漫《唐诗宋词三百首》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出版
【3】(清)王国维 著 《人间词话》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4】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李军《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及意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 第14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