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量的新股民、新资金入市国外成熟的股市研究资料表明,无论多大的天灾人祸、经济危机,它们对股市造成巨大的打击总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股票市场一旦建立,就其历史的发展进程而言,总是会向上发展的。以香港股市为例,自1891年2月3日成立第一个正式的证券市场开始,到1998年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在这百年历史长河中,香港股市虽然经历了几次惨烈的暴跌,但指数却从最初的几百点升到1997年的18000多点。 股市为什么能够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新的投资者和新的资金不断地入市。上海证交所1991年发行老八股时总市值不过几个亿,相对于今天股市的几千多万股民,每人不够买一手股;而现在,沪深两市市值高达50000多亿,而股指却在不断上升,这都是由于新资金入市造成的。
股市的每一次暴跌,都会吸引许多新资金入市;同样,股市的每一次暴涨也会吸引许多新郊外入市。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暴涨时股市吸引的是理性的、长期的投资者;而是暴涨时股市吸引的是非理性的、短线的投机者。当大量的投机资金涌向股市时,股市的投资价值往往已经高估了,新进入股市的资金本来就没有打算在股市呆多久,通常是挣一点钱就跑,与此同时,当大量的投机资金入市时,那些谨慎的投资资金在已经获利丰厚的情况下,正好要出货。多空之间就是在股市暴涨的时候进行了交换。所以,每次行情见顶,都会有一批新股民、新资金在高位解套。所以,老愚发现,如果你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前从不做股票,而在股市疯涨时又兴高采烈地要大胆入市时,就要小心大势已经见顶了。
六、突发性重大利好出台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话有些学究味道,可仔细琢磨,味道真是好极了!做股票高手一定要熟知国家的经济形势,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因为,这些政策是相互关联的,并可能互为因果。1993年、1994年大举进军股市的人,没有几个不是赔得吐血。为什么,当时通胀飞涨,国债和储蓄保值贴补率逐月上调,货币紧缩,信贷严控,股市内外的资金都不充裕,没有上升的动力。股市不仅与宏观经济相关,还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市场息息相联。比如说股市与国债市场、商品其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等等都是联系互动的。一个市场的突然利空和利好,可能志致股票市场的利好或利空。
一些经历过1994年和1995年国债期货市场的老股友可能还记得,1995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市场交易!这消息对那些在债市做多的人来说有如五雷轰顶;但对于当时的股市却是重大利好。老愚判断,5月19日,沪深两市至少要平均高开25%,老愚就是在当天高挂25%进货的。当时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国债期货市场关闭,债市的数百亿资金必然寻找出路。当时,股市正好低迷,给这游资以入市机会。突发性的利好使大机构难以在低位缓慢吸筹,只能高位进货,然后一鼓作气,滚动操作,速战速决。结果,只有三天时间,许多股票涨幅达100%(当时没有设立10%的涨停板制度)。国债期货市场的关闭,对股市显然是突发性利好,可惜是突发性的,因而也是短命的。债市关闭的第四天,股市见顶,引发了一轮暴跌,使许许多多在高位进货的人捶胸顿足。当时老愚也百思不解,为什么这么大的利好反而招致更大规模的暴跌呢?后来通过仔细调查,发现其中秘密。原因是债市关闭后,许多大机构在股市第一天大量透支,高位建仓,第二天才将债市资金转移到股价,并继续推升股市。第三天在拉升中出货,与此同时,前期大量被套牢的机构也借此机会出货。新老机构都在这种突发性的利好中捞一 把就走,股市哪有不跌的道理!
因此,老愚归纳一条,突发性的利好消息可能会导致股市短时间暴升,便千万要小心随后更为可怕的报复性暴跌!
七、新股发行量的巨增老愚曾访问过欧美一些国家的股市,中国股市的发展之快,简直是一日千里。我们在“文革”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人多力量大,干啥都不怕”,这话用在中国股市一点也不假。正是因为中国“人多力量大”,每次股市上升,管理层都得想办法平衡全国股民“大干快上”的力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发新股。当新股的发行量可以平衡流入股市的新资金时,这个市场就只能以盘整之势消化新股;当新股发行速度超过了流入股市二级市场资金的速度时,中长线投资者就会保持警觉并出货离场,从而导致股市迅速下跌。如果说增发新股是管理层抑制股市过度投机的一张王牌,那么投资者“走为上计,出货离场”,抑制新股发行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在这一场较量中,最要紧的是掌握市场的平衡点,当新股以暴雨倾盆之势倒向股市的时候,股友们,还是捂紧您的钱口袋,避避风雨吧。
五、大量的新股民、新资金入市国外成熟的股市研究资料表明,无论多大的天灾人祸、经济危机,它们对股市造成巨大的打击总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股票市场一旦建立,就其历史的发展进程而言,总是会向上发展的。以香港股市为例,自1891年2月3日成立第一个正式的证券市场开始,到1998年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在这百年历史长河中,香港股市虽然经历了几次惨烈的暴跌,但指数却从最初的几百点升到1997年的18000多点。 股市为什么能够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新的投资者和新的资金不断地入市。上海证交所1991年发行老八股时总市值不过几个亿,相对于今天股市的几千多万股民,每人不够买一手股;而现在,沪深两市市值高达50000多亿,而股指却在不断上升,这都是由于新资金入市造成的。
股市的每一次暴跌,都会吸引许多新资金入市;同样,股市的每一次暴涨也会吸引许多新郊外入市。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暴涨时股市吸引的是理性的、长期的投资者;而是暴涨时股市吸引的是非理性的、短线的投机者。当大量的投机资金涌向股市时,股市的投资价值往往已经高估了,新进入股市的资金本来就没有打算在股市呆多久,通常是挣一点钱就跑,与此同时,当大量的投机资金入市时,那些谨慎的投资资金在已经获利丰厚的情况下,正好要出货。多空之间就是在股市暴涨的时候进行了交换。所以,每次行情见顶,都会有一批新股民、新资金在高位解套。所以,老愚发现,如果你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前从不做股票,而在股市疯涨时又兴高采烈地要大胆入市时,就要小心大势已经见顶了。
六、突发性重大利好出台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话有些学究味道,可仔细琢磨,味道真是好极了!做股票高手一定要熟知国家的经济形势,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因为,这些政策是相互关联的,并可能互为因果。1993年、1994年大举进军股市的人,没有几个不是赔得吐血。为什么,当时通胀飞涨,国债和储蓄保值贴补率逐月上调,货币紧缩,信贷严控,股市内外的资金都不充裕,没有上升的动力。股市不仅与宏观经济相关,还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市场息息相联。比如说股市与国债市场、商品其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等等都是联系互动的。一个市场的突然利空和利好,可能志致股票市场的利好或利空。
一些经历过1994年和1995年国债期货市场的老股友可能还记得,1995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市场交易!这消息对那些在债市做多的人来说有如五雷轰顶;但对于当时的股市却是重大利好。老愚判断,5月19日,沪深两市至少要平均高开25%,老愚就是在当天高挂25%进货的。当时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国债期货市场关闭,债市的数百亿资金必然寻找出路。当时,股市正好低迷,给这游资以入市机会。突发性的利好使大机构难以在低位缓慢吸筹,只能高位进货,然后一鼓作气,滚动操作,速战速决。结果,只有三天时间,许多股票涨幅达100%(当时没有设立10%的涨停板制度)。国债期货市场的关闭,对股市显然是突发性利好,可惜是突发性的,因而也是短命的。债市关闭的第四天,股市见顶,引发了一轮暴跌,使许许多多在高位进货的人捶胸顿足。当时老愚也百思不解,为什么这么大的利好反而招致更大规模的暴跌呢?后来通过仔细调查,发现其中秘密。原因是债市关闭后,许多大机构在股市第一天大量透支,高位建仓,第二天才将债市资金转移到股价,并继续推升股市。第三天在拉升中出货,与此同时,前期大量被套牢的机构也借此机会出货。新老机构都在这种突发性的利好中捞一 把就走,股市哪有不跌的道理!
因此,老愚归纳一条,突发性的利好消息可能会导致股市短时间暴升,便千万要小心随后更为可怕的报复性暴跌!
七、新股发行量的巨增老愚曾访问过欧美一些国家的股市,中国股市的发展之快,简直是一日千里。我们在“文革”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人多力量大,干啥都不怕”,这话用在中国股市一点也不假。正是因为中国“人多力量大”,每次股市上升,管理层都得想办法平衡全国股民“大干快上”的力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发新股。当新股的发行量可以平衡流入股市的新资金时,这个市场就只能以盘整之势消化新股;当新股发行速度超过了流入股市二级市场资金的速度时,中长线投资者就会保持警觉并出货离场,从而导致股市迅速下跌。如果说增发新股是管理层抑制股市过度投机的一张王牌,那么投资者“走为上计,出货离场”,抑制新股发行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在这一场较量中,最要紧的是掌握市场的平衡点,当新股以暴雨倾盆之势倒向股市的时候,股友们,还是捂紧您的钱口袋,避避风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