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录用发表证明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张洁,自2008年09月在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攻读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其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被录用(见附件1、2),但没有正式出版:
二、论文题目:;
(按署名先后顺序填写)三、论文署名:张洁
四、(按冠名先五、本论文预计于年月第期正式出版。我本人担保此论文能够如期出版,满足《合肥工业大学授予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办法》(合工大政发[2005]93号文件)文件规定,并负责将正式出版的论文及时送交校档案管存档。否则,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附:1、论文的录用通知书(1份)
2、发表论文的清样(1份)
工业旅游在德国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
张洁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外工业旅游的发展历程的概述,对工业旅游的发展历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溯源。文章主要通过对国外工业旅游项目的实证分析,总结出开发工业旅游的几种基本模式,从而为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提供范本和经验。关键词:工业旅游,工业建筑,发展模式
TheEmpiricalAnalysisofIndustrialtourisminGermany
ZhangJie
(SchoolofArchitecture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230009,China,E-mail:[email protected])
:ThispapersummarisesandanalyzestheindustrialtourismanditsAbstractAbstract:
relativeconcepts,byinterpretingthesuceessfulcaseoftheindustrialtourismprojectsexploitedabroad.Thispapersummarizesseveralbasicmodeofindustrialtourism,whichprovidethetemplatesandexperiencefor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tourismofourcountry.
Keywords:Industrialtourism,Industrialbuilding,Developmentmode
旅游素来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而工业旅游则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的拓展从而产生的一种旅游资源的新形式。工业旅游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法国,由汽车行业而辐射至其他领域的一种旅游休闲方式。国外工业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的发展,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80年代初,随着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变,发达国家的工厂和企业纷纷倒闭。英国、德国等这些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对衰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开发工业遗产游,以期待缓解工业区的衰退问题,并最终引发了现代工业企业开发观光旅游的兴趣。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业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方兴未艾,据资料统计,英、美等发达国家如今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
一、
1.德国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开发模式德国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时代背景
德国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北部的Nordrhein-westfalen(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省),全区覆盖了十多个城市,人口约五百四十万,面积达4432平方公里。1850年,该地区发现了非常丰富煤矿资源,短期内便成立了很多矿区,并形成了多特蒙德(Dortmund)、埃森(Essen)、杜伊斯堡(Duisburg)等著名的工业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地区已经有了超过250个矿区。采矿业的发展,使得很多欧洲移民迁入该地区,截止1920年,这个地区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00万人。这个超大型的工业区,虽然100多年来一直是德国发展的心脏地带,但是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经济衰退以来,德国人才赫然发现,长期依赖对环境的
图1鲁尔区工业旅游分布图(图片来源:园区导游牌)
图2改造前的鲁尔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忽视,造成了该区域严重的环保问题,没有城市规划,没有空间规划,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种随心所欲、急于求成的建设。一百年来持续的工业污染,留下了大片污染严重的土壤、恶臭并且有毒的河流以及数目庞大的工业厂房。1987年,该区的失业率最高曾达到了15.1%,这个曾经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地区,已然沦为德国西部问题最多、失业率最高的地区
,
这个工业区与其他国家的传统重工业区一样,面临着颓败的宿命。由于三十多年以来,全世界的产业发生结构性的大调整,重工业转移到了其他劳力低廉的地区,鲁尔工业区的衰败势不可挡。
2.鲁尔区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⑴博物馆模式:该模式以博豪森城(Oberhausen)的大瓦斯槽、亨利”钢铁厂(Henrichshuette)、挫伦煤矿(ZecheZollernⅡ/Ⅳ)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Zollverein)为典型实例。
⑵公园模式:位于杜伊斯堡(Duisburg)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是这种改造模式的代表作。它建立在一个煤矿废弃地上,公园入口处高高的煤井架表明了这个公园过去的身份。这个公园视野开阔,埃姆舍河从公园中穿过,这条曾经被严重污染的排污河,经过治理后,变成了一条风景优美的,供人们休闲的河流。
⑶综合购物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位于奥博豪森城
(Oberhausen)的中心购物区。它成功地将购物游与工业旅游结合在了一起,
二、德国工业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
1.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位于杜伊斯堡(Duisburg),前身是著名的蒂森(Thyssen)钢铁公司,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这个钢铁公园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LandscapePark),这个景观园面积很大,约有2.3平方公里,里面的活动非常丰富多样。
图3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平面及鸟瞰(图片来源:网络)
公园中有一个游客信息中心,游客可以去索取资料,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这个游客信息中心原先是一个变电站,许多相关的设施至今还保留在那里,给游览增添了几分别样情趣。
公园内还保留有很多以前钢铁厂时期的铁路
,这些铁路当初是用来运
输的铁水至炼钢厂的。当铁矿石中变为铁水后,会被能耐受1000多度高温的铁水槽车和铁水包直接送抵炼钢厂,这样可以节约铁锭再融化的能量,降低能耗。
图4铁水槽车(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景观公园内的一座废弃的瓦斯储放槽,在经过结构加固之后,变为一个潜水训练基地,由救生协会管理。这个瓦斯槽直径四十五公尺,深十三公尺,注满水之后,里面放了一艘沉船和一部汽车,作为救生训练的道具。这样的单一大空间,本来很难改造利用,但经过提案者的奇思妙想,变废为宝,成为极佳的训练场地。
图5瓦斯槽潜水训练基地(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园区内,能看到一些巨大的水泥构筑物,它们原先是为了存放炼钢用的焦煤而设的,这片陡峭的水泥墙壁,被设计成一个攀岩的训练场,交给德国阿尔卑斯山攀岩协会管理。攀岩协会在水泥岩壁上,依照难易程度,设计出适合不同技术水准的攀岩者路径,引发了一股攀岩风潮。鲁尔区并没有一座山,但是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因为这个场地而成为了拥有最多会员的攀岩协会。这样一个创意,带来了这么多的附加价值,让我们
不得不敬佩创作者的眼光。
图6/7攀岩训练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关税同盟”煤矿(Zollverein)
“关税同盟”煤矿(Zollverein)及其附属的煤炭-焦化厂位于北威州
(NorthRhineWestphalia)埃森市(Essen),是德国第三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业遗产地。1847年“关税同盟”煤矿的煤井开始运行,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煤井和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1986年12月煤井停产,继而被省政府列入历史文化纪念地。
图8/912号井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该矿区中,重点保护的是处在最中间位置的第12号煤井架,这座标志性的建筑可以被看成是“关税同盟”的纪念碑。矿井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分为主井和附井,提升力大的主井是用来采煤的,而附井则是用来输送工人、设备或作为通风井。12号煤井架就是一个主井,围绕在井架旁边的高大厂房,则是用来完成出煤后洗煤和选煤工作的。这些包豪斯风格的厂房,呈对称的几何形状,是完美的艺术与功能的结合,不仅与煤炭的生产流线
配合得天衣无缝,也将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原则发挥到了极致。
“关税同盟”煤矿区现已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它不仅完整地保存了这个工业遗产的各个功能单元,而且对这些部分又进行了充分的重新开发和利用。鲁尔区是一个既没有山,也没有湖泊的地方,原炼焦厂用来冷却焦炭的巨大水池,冬天结冰后就变成了巨大的溜冰场,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从而也使这个工业遗迹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炼焦炉旁的巨大的摩天轮既给孩子们带来了旋转的乐趣,同时也可以俯瞰整个厂区的面貌。图10冷却池(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11摩天轮(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国外工业旅游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区域协作的开发模式
德国目前的120条工业旅游线路,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与某一行业相关,如:玩具之路、汽车之路、啤酒之路、玻璃之路等。并形成了一条“工业文化之路”的旅游线路,亮点很多。如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城,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第一座汽车主题公园和服务中心,汽车城的各个博物馆陈列了大量汽车和汽车部件,还有很多注重体验的实验装置,让人们在这里可以受到汽车文化的熏陶。沃尔夫斯堡把整个城市纳入到工业旅游的区域开发模式中去,这种模式对于我国工业旅游很有借鉴价值。
2.处理好保护与重建的关系
在对工业遗迹进行景观和建筑改造时,需要处理好保护和更新的关系,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游客的审美需求和体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延续工业区的历史面貌,又要展现出旧的工业空间如今的新用途。这些国外的成功案例,对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和部分城市中需要进行功能转换的工业区,都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3.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
人们的旅游兴趣点总是与时俱进的,工业旅游的吸引物正是因为适应经济形势的需求而开发的,当人们的需求又有变化时,旅游产品的新一轮的更新换代新式已经势在必行,工业旅游是适应这一发展而产生的。随着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旅游取向和兴趣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根据英国的预测分析,人们的旅游兴趣点有了新的动向:参观工厂生产活动现场、高科技工业;学习工业新知识;观摩食品工业。国外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是多元化的,与时俱进的,这种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在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中也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2]
[3]
[4]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PalmerM.&P.Neacerson,IndustryArchaeology:Principleand
Practice.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8(1)
[5]V.Maniezzo,I.Mendesb,M.Paruccini.Decisionsupportforsiting
problems.Decision
[6]
[7]Blackaby,F.(ed.).Deindustrialization[M].London:Heinemann.1979.BluestoneB.&HarrisonB.ThedeindustrializationofAmerica[M].New
York:BasicBooks.1982.
[8]Massey,D.&Meegan,R.Theanatomyofjobloss[M].London/New
York:Methuen.1982.
论文录用发表证明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张洁,自2008年09月在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攻读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其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被录用(见附件1、2),但没有正式出版:
二、论文题目:;
(按署名先后顺序填写)三、论文署名:张洁
四、(按冠名先五、本论文预计于年月第期正式出版。我本人担保此论文能够如期出版,满足《合肥工业大学授予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办法》(合工大政发[2005]93号文件)文件规定,并负责将正式出版的论文及时送交校档案管存档。否则,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附:1、论文的录用通知书(1份)
2、发表论文的清样(1份)
工业旅游在德国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
张洁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外工业旅游的发展历程的概述,对工业旅游的发展历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溯源。文章主要通过对国外工业旅游项目的实证分析,总结出开发工业旅游的几种基本模式,从而为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提供范本和经验。关键词:工业旅游,工业建筑,发展模式
TheEmpiricalAnalysisofIndustrialtourisminGermany
ZhangJie
(SchoolofArchitecture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230009,China,E-mail:[email protected])
:ThispapersummarisesandanalyzestheindustrialtourismanditsAbstractAbstract:
relativeconcepts,byinterpretingthesuceessfulcaseoftheindustrialtourismprojectsexploitedabroad.Thispapersummarizesseveralbasicmodeofindustrialtourism,whichprovidethetemplatesandexperiencefor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tourismofourcountry.
Keywords:Industrialtourism,Industrialbuilding,Developmentmode
旅游素来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而工业旅游则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的拓展从而产生的一种旅游资源的新形式。工业旅游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法国,由汽车行业而辐射至其他领域的一种旅游休闲方式。国外工业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的发展,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80年代初,随着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变,发达国家的工厂和企业纷纷倒闭。英国、德国等这些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对衰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开发工业遗产游,以期待缓解工业区的衰退问题,并最终引发了现代工业企业开发观光旅游的兴趣。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业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方兴未艾,据资料统计,英、美等发达国家如今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
一、
1.德国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开发模式德国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时代背景
德国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北部的Nordrhein-westfalen(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省),全区覆盖了十多个城市,人口约五百四十万,面积达4432平方公里。1850年,该地区发现了非常丰富煤矿资源,短期内便成立了很多矿区,并形成了多特蒙德(Dortmund)、埃森(Essen)、杜伊斯堡(Duisburg)等著名的工业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地区已经有了超过250个矿区。采矿业的发展,使得很多欧洲移民迁入该地区,截止1920年,这个地区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00万人。这个超大型的工业区,虽然100多年来一直是德国发展的心脏地带,但是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经济衰退以来,德国人才赫然发现,长期依赖对环境的
图1鲁尔区工业旅游分布图(图片来源:园区导游牌)
图2改造前的鲁尔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忽视,造成了该区域严重的环保问题,没有城市规划,没有空间规划,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种随心所欲、急于求成的建设。一百年来持续的工业污染,留下了大片污染严重的土壤、恶臭并且有毒的河流以及数目庞大的工业厂房。1987年,该区的失业率最高曾达到了15.1%,这个曾经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地区,已然沦为德国西部问题最多、失业率最高的地区
,
这个工业区与其他国家的传统重工业区一样,面临着颓败的宿命。由于三十多年以来,全世界的产业发生结构性的大调整,重工业转移到了其他劳力低廉的地区,鲁尔工业区的衰败势不可挡。
2.鲁尔区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⑴博物馆模式:该模式以博豪森城(Oberhausen)的大瓦斯槽、亨利”钢铁厂(Henrichshuette)、挫伦煤矿(ZecheZollernⅡ/Ⅳ)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Zollverein)为典型实例。
⑵公园模式:位于杜伊斯堡(Duisburg)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是这种改造模式的代表作。它建立在一个煤矿废弃地上,公园入口处高高的煤井架表明了这个公园过去的身份。这个公园视野开阔,埃姆舍河从公园中穿过,这条曾经被严重污染的排污河,经过治理后,变成了一条风景优美的,供人们休闲的河流。
⑶综合购物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位于奥博豪森城
(Oberhausen)的中心购物区。它成功地将购物游与工业旅游结合在了一起,
二、德国工业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
1.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位于杜伊斯堡(Duisburg),前身是著名的蒂森(Thyssen)钢铁公司,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这个钢铁公园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LandscapePark),这个景观园面积很大,约有2.3平方公里,里面的活动非常丰富多样。
图3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平面及鸟瞰(图片来源:网络)
公园中有一个游客信息中心,游客可以去索取资料,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这个游客信息中心原先是一个变电站,许多相关的设施至今还保留在那里,给游览增添了几分别样情趣。
公园内还保留有很多以前钢铁厂时期的铁路
,这些铁路当初是用来运
输的铁水至炼钢厂的。当铁矿石中变为铁水后,会被能耐受1000多度高温的铁水槽车和铁水包直接送抵炼钢厂,这样可以节约铁锭再融化的能量,降低能耗。
图4铁水槽车(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景观公园内的一座废弃的瓦斯储放槽,在经过结构加固之后,变为一个潜水训练基地,由救生协会管理。这个瓦斯槽直径四十五公尺,深十三公尺,注满水之后,里面放了一艘沉船和一部汽车,作为救生训练的道具。这样的单一大空间,本来很难改造利用,但经过提案者的奇思妙想,变废为宝,成为极佳的训练场地。
图5瓦斯槽潜水训练基地(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园区内,能看到一些巨大的水泥构筑物,它们原先是为了存放炼钢用的焦煤而设的,这片陡峭的水泥墙壁,被设计成一个攀岩的训练场,交给德国阿尔卑斯山攀岩协会管理。攀岩协会在水泥岩壁上,依照难易程度,设计出适合不同技术水准的攀岩者路径,引发了一股攀岩风潮。鲁尔区并没有一座山,但是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因为这个场地而成为了拥有最多会员的攀岩协会。这样一个创意,带来了这么多的附加价值,让我们
不得不敬佩创作者的眼光。
图6/7攀岩训练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关税同盟”煤矿(Zollverein)
“关税同盟”煤矿(Zollverein)及其附属的煤炭-焦化厂位于北威州
(NorthRhineWestphalia)埃森市(Essen),是德国第三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业遗产地。1847年“关税同盟”煤矿的煤井开始运行,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煤井和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1986年12月煤井停产,继而被省政府列入历史文化纪念地。
图8/912号井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该矿区中,重点保护的是处在最中间位置的第12号煤井架,这座标志性的建筑可以被看成是“关税同盟”的纪念碑。矿井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分为主井和附井,提升力大的主井是用来采煤的,而附井则是用来输送工人、设备或作为通风井。12号煤井架就是一个主井,围绕在井架旁边的高大厂房,则是用来完成出煤后洗煤和选煤工作的。这些包豪斯风格的厂房,呈对称的几何形状,是完美的艺术与功能的结合,不仅与煤炭的生产流线
配合得天衣无缝,也将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原则发挥到了极致。
“关税同盟”煤矿区现已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它不仅完整地保存了这个工业遗产的各个功能单元,而且对这些部分又进行了充分的重新开发和利用。鲁尔区是一个既没有山,也没有湖泊的地方,原炼焦厂用来冷却焦炭的巨大水池,冬天结冰后就变成了巨大的溜冰场,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从而也使这个工业遗迹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炼焦炉旁的巨大的摩天轮既给孩子们带来了旋转的乐趣,同时也可以俯瞰整个厂区的面貌。图10冷却池(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11摩天轮(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国外工业旅游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区域协作的开发模式
德国目前的120条工业旅游线路,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与某一行业相关,如:玩具之路、汽车之路、啤酒之路、玻璃之路等。并形成了一条“工业文化之路”的旅游线路,亮点很多。如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城,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第一座汽车主题公园和服务中心,汽车城的各个博物馆陈列了大量汽车和汽车部件,还有很多注重体验的实验装置,让人们在这里可以受到汽车文化的熏陶。沃尔夫斯堡把整个城市纳入到工业旅游的区域开发模式中去,这种模式对于我国工业旅游很有借鉴价值。
2.处理好保护与重建的关系
在对工业遗迹进行景观和建筑改造时,需要处理好保护和更新的关系,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游客的审美需求和体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延续工业区的历史面貌,又要展现出旧的工业空间如今的新用途。这些国外的成功案例,对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和部分城市中需要进行功能转换的工业区,都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3.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
人们的旅游兴趣点总是与时俱进的,工业旅游的吸引物正是因为适应经济形势的需求而开发的,当人们的需求又有变化时,旅游产品的新一轮的更新换代新式已经势在必行,工业旅游是适应这一发展而产生的。随着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旅游取向和兴趣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根据英国的预测分析,人们的旅游兴趣点有了新的动向:参观工厂生产活动现场、高科技工业;学习工业新知识;观摩食品工业。国外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是多元化的,与时俱进的,这种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在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中也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2]
[3]
[4]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PalmerM.&P.Neacerson,IndustryArchaeology:Principleand
Practice.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8(1)
[5]V.Maniezzo,I.Mendesb,M.Paruccini.Decisionsupportforsiting
problems.Decision
[6]
[7]Blackaby,F.(ed.).Deindustrialization[M].London:Heinemann.1979.BluestoneB.&HarrisonB.ThedeindustrializationofAmerica[M].New
York:BasicBooks.1982.
[8]Massey,D.&Meegan,R.Theanatomyofjobloss[M].London/New
York:Methue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