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重点

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和温室效应加剧

温室效应: 某些对辐射有选择性吸收的特征的气体, 它们能将吸收的长波辐射热量用于加热地表面和大气,使其温度升高,这种作用称为大气温室效应,简称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加剧:是指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

2、矿物:地壳中自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3、流域与水系

流域:指河流的集水区域,包括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

水系:由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称为水系。

4、石漠化: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 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背斜与向斜

背斜: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核部岩层比两翼岩层老的褶曲。

向斜:向斜是岩层向下坳曲、核部岩层比两翼岩层新的褶曲。

7、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是指原来的河谷谷底因河流下切而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的地形。

8、海水盐度: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盐分的浓度,通常指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的总克数,以千分率表示。

9、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10、地垒与地堑:

11、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与透水性:

二、简答题

1、大气的组成以及各成分的作用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N2(78%)和O2(21%) ,其次是Ar (0.93%)和CO2(0.03%) , 此外还有微量的Ne 、He 、Kr 、Xe 、O3、Rn 、NH3和H2等气体。又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层次。

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氧的主要作用是呼吸供氧和燃烧助燃,氮是生命基础——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3大营

养要素之一,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氩、氖等惰性气体用于填充灯泡,以延长灯丝寿命,甲烷、氢为可燃气体,可作为能源,有些碳、氮、硫化合物气体对人畜和植物有害,但含量极微,不会造成危害,如果排放过量,可局地污染成灾。

2、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再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所谓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以流水冲蚀、潜蚀和机械崩塌作用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喀斯特作用是水与可溶性岩石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因此,水与岩石就构成了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多样,它可以由地表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也可以由地下水作用先形成喀斯特地貌,而后出露于地面而成为地表喀什特地貌。发育于地下的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地区最具有特色的也是最主要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地下河和溶洞两种状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 ○ 2各版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 3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主要内容:○1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3板块张裂边界: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挤压边界:常形成山脉○4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板块挤压形成巨大山脉。

4、地形雨和焚风形成的机理及其地理意义

地形雨: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在迎风坡由于空气被迫抬升,加上山坡上的热力作用,是迎风坡的降水量明显增加,成为雨坡。反之,当气体翻过山体在背风坡下沉时,温度绝热上升,相对湿度降低,形成干坡。由于湿润气流的浸润性质属性,导致迎风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背风坡的小。

地理意义: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背风坡反之。

焚风:人们把从出上向下吹的炎热干燥的风成为焚风。空气在山的迎风坡被迫抬升,开始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达到凝结温度以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同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降落,上升到山顶的空气不仅湿度小,而且在层结稳定的条件下比周围空气要重,因而它一面随风移动,一面沿背风坡下沉。这样在迎风坡与背风坡同一高度上,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就会有较大的差别,背风坡温度较高,湿度较小,形成干而热的焚风。

地理意义:焚风可使积雪融化,有利于农田灌溉,可以造成水果和粮食作物早熟,影响产量,强大的焚风可以带来干旱,甚至引起森林火灾。

5、矿物、矿产、矿床三者间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积的)矿产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

矿床: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也叫矿体。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联系: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一部分岩石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这些开采价值的岩石叫矿石,大量矿石组成矿体,一个或多个矿体构成矿床。

6、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特点

上层滞水:分布范围不广,水量不大,其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入渗,排泄方式是蒸发、缓慢下渗或向隔水层边缘流散,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潜水: ○ 1不受承压静水压力而具有自由水面○2补给区与分布区大体一致○3受当地自 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动态变化较大○4分布普遍且埋藏较浅易于开采, 因此常成为重要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源。

承压水:承受较大静水压力。

7、地质作用的类型、相互关系以及表现形式

类型: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和构造运动

关系: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过程。搬运过程指风化产物在外力和重力作用下被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风化产物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运动力的减弱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逐渐沉淀积聚下来的过程。

构造运动过程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所产生的地壳隆起、下沉、褶皱、断裂、火山运动和地震等,同时也发生地壳水平运动的多种过程。

表现形式:○ 1地质作用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等○ 2地质作用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 ○3地貌表现形式如沙漠中风蘑菇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冲积平原

三、论述题

1、水循环的内因、外因、阶段、环节、类型及其地理意义

内因:水在常温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阶段(环节) :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

类型:大循环和小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分循环称为大循环。水分小循环包括海洋水分小循环以及陆地水分小循环两种类型,小循环是一水分的垂直交换为主要形式的循环运动。

地理意义: ○ 1水分循环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主要的物质循环;○ 2水循环极其深刻地影响着 全球的气候;○ 3水分循环是使地球的地貌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外营力;○ 4淡水资源的更新对于自然地理系统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个地区的水分循环强度及其时空变化是造成区域洪涝或干旱的主要原因。

2、空气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空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作用力及其影响:○ 1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直接影响空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是形成气流的主要原因。○ 2地砖偏向力。水平地砖偏向力对大范围的空气水平运动的作用是很大的,由于地球自转,相对于地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只改变其运动方向,不改变其运动速度的力成为地转偏向力。○ 3惯性离心力。曲线轨道上运动的空气质点时刻受到一个离开曲率中心向外的力的作用,这个力成为惯性离心

力。○ 4摩擦力。空气与地面之间以及大气内各气层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在它们接触的界面上回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摩擦力。

3、洋流的形成机理、表现形式及其地理意义

洋流是指海水沿一定方向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流向另一个海区的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流动。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类,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匀,在压强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的平衡时所产生的海水流动;补偿流是指起补偿作用的海水流动。

四、计算题

1、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1000m2,流域面积100000m2(不包括湖泊水面) ,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20mm ,平均年蒸发量为2100mm ,土壤渗水量相当于20mm 降水,湖泊补充地下水 量相当于20mm 的降水。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无外流) ,不考虑人类用水。假如以毛毛雨的形式降落(无径流),那么湖泊水位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有径流),湖泊水位又有怎样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

2、岩层露头宽度为0.8m ,分别计算下面三种情况下的岩层厚度。

○ 1岩层倾角与坡向相反,倾角为45度,坡度为15度。

○ 2岩层倾角与坡向相同,倾角为60度,坡度为30度。

○3岩层倾角与坡向相同,倾角为15度,坡度为45度。

3、某耕地面积为2hm2,土壤比重2.14g/cm3,孔隙度为45.6%,有机质含量为1.2%,求耕层 0-30cm 的有机质的数量(结果用kg 表示)

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和温室效应加剧

温室效应: 某些对辐射有选择性吸收的特征的气体, 它们能将吸收的长波辐射热量用于加热地表面和大气,使其温度升高,这种作用称为大气温室效应,简称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加剧:是指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

2、矿物:地壳中自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3、流域与水系

流域:指河流的集水区域,包括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

水系:由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称为水系。

4、石漠化: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 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背斜与向斜

背斜: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核部岩层比两翼岩层老的褶曲。

向斜:向斜是岩层向下坳曲、核部岩层比两翼岩层新的褶曲。

7、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是指原来的河谷谷底因河流下切而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的地形。

8、海水盐度: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盐分的浓度,通常指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的总克数,以千分率表示。

9、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10、地垒与地堑:

11、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与透水性:

二、简答题

1、大气的组成以及各成分的作用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N2(78%)和O2(21%) ,其次是Ar (0.93%)和CO2(0.03%) , 此外还有微量的Ne 、He 、Kr 、Xe 、O3、Rn 、NH3和H2等气体。又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层次。

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氧的主要作用是呼吸供氧和燃烧助燃,氮是生命基础——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3大营

养要素之一,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氩、氖等惰性气体用于填充灯泡,以延长灯丝寿命,甲烷、氢为可燃气体,可作为能源,有些碳、氮、硫化合物气体对人畜和植物有害,但含量极微,不会造成危害,如果排放过量,可局地污染成灾。

2、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再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所谓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以流水冲蚀、潜蚀和机械崩塌作用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喀斯特作用是水与可溶性岩石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因此,水与岩石就构成了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多样,它可以由地表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也可以由地下水作用先形成喀斯特地貌,而后出露于地面而成为地表喀什特地貌。发育于地下的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地区最具有特色的也是最主要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地下河和溶洞两种状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 ○ 2各版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 3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主要内容:○1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3板块张裂边界: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挤压边界:常形成山脉○4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板块挤压形成巨大山脉。

4、地形雨和焚风形成的机理及其地理意义

地形雨: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在迎风坡由于空气被迫抬升,加上山坡上的热力作用,是迎风坡的降水量明显增加,成为雨坡。反之,当气体翻过山体在背风坡下沉时,温度绝热上升,相对湿度降低,形成干坡。由于湿润气流的浸润性质属性,导致迎风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背风坡的小。

地理意义: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背风坡反之。

焚风:人们把从出上向下吹的炎热干燥的风成为焚风。空气在山的迎风坡被迫抬升,开始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达到凝结温度以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同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降落,上升到山顶的空气不仅湿度小,而且在层结稳定的条件下比周围空气要重,因而它一面随风移动,一面沿背风坡下沉。这样在迎风坡与背风坡同一高度上,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就会有较大的差别,背风坡温度较高,湿度较小,形成干而热的焚风。

地理意义:焚风可使积雪融化,有利于农田灌溉,可以造成水果和粮食作物早熟,影响产量,强大的焚风可以带来干旱,甚至引起森林火灾。

5、矿物、矿产、矿床三者间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积的)矿产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

矿床: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也叫矿体。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联系: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一部分岩石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这些开采价值的岩石叫矿石,大量矿石组成矿体,一个或多个矿体构成矿床。

6、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特点

上层滞水:分布范围不广,水量不大,其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入渗,排泄方式是蒸发、缓慢下渗或向隔水层边缘流散,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潜水: ○ 1不受承压静水压力而具有自由水面○2补给区与分布区大体一致○3受当地自 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动态变化较大○4分布普遍且埋藏较浅易于开采, 因此常成为重要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源。

承压水:承受较大静水压力。

7、地质作用的类型、相互关系以及表现形式

类型: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和构造运动

关系: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过程。搬运过程指风化产物在外力和重力作用下被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风化产物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运动力的减弱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逐渐沉淀积聚下来的过程。

构造运动过程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所产生的地壳隆起、下沉、褶皱、断裂、火山运动和地震等,同时也发生地壳水平运动的多种过程。

表现形式:○ 1地质作用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等○ 2地质作用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 ○3地貌表现形式如沙漠中风蘑菇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冲积平原

三、论述题

1、水循环的内因、外因、阶段、环节、类型及其地理意义

内因:水在常温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阶段(环节) :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

类型:大循环和小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分循环称为大循环。水分小循环包括海洋水分小循环以及陆地水分小循环两种类型,小循环是一水分的垂直交换为主要形式的循环运动。

地理意义: ○ 1水分循环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主要的物质循环;○ 2水循环极其深刻地影响着 全球的气候;○ 3水分循环是使地球的地貌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外营力;○ 4淡水资源的更新对于自然地理系统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个地区的水分循环强度及其时空变化是造成区域洪涝或干旱的主要原因。

2、空气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空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作用力及其影响:○ 1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直接影响空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是形成气流的主要原因。○ 2地砖偏向力。水平地砖偏向力对大范围的空气水平运动的作用是很大的,由于地球自转,相对于地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只改变其运动方向,不改变其运动速度的力成为地转偏向力。○ 3惯性离心力。曲线轨道上运动的空气质点时刻受到一个离开曲率中心向外的力的作用,这个力成为惯性离心

力。○ 4摩擦力。空气与地面之间以及大气内各气层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在它们接触的界面上回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摩擦力。

3、洋流的形成机理、表现形式及其地理意义

洋流是指海水沿一定方向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流向另一个海区的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流动。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类,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匀,在压强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的平衡时所产生的海水流动;补偿流是指起补偿作用的海水流动。

四、计算题

1、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1000m2,流域面积100000m2(不包括湖泊水面) ,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20mm ,平均年蒸发量为2100mm ,土壤渗水量相当于20mm 降水,湖泊补充地下水 量相当于20mm 的降水。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无外流) ,不考虑人类用水。假如以毛毛雨的形式降落(无径流),那么湖泊水位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有径流),湖泊水位又有怎样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

2、岩层露头宽度为0.8m ,分别计算下面三种情况下的岩层厚度。

○ 1岩层倾角与坡向相反,倾角为45度,坡度为15度。

○ 2岩层倾角与坡向相同,倾角为60度,坡度为30度。

○3岩层倾角与坡向相同,倾角为15度,坡度为45度。

3、某耕地面积为2hm2,土壤比重2.14g/cm3,孔隙度为45.6%,有机质含量为1.2%,求耕层 0-30cm 的有机质的数量(结果用kg 表示)


相关文章

  • 兽医微生物学答案
  •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套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球.杆.螺旋 2.微米(或μm),光学,油镜 3.薄,肽聚糖,类脂A,脂多糖(或LPS) 4.荚膜.鞭毛.纤毛(或菌毛.伞毛.柔毛).芽孢 5.光滑 ...查看


  • 五年级下册前置性作业
  • 1 草 原 1.本课共( )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3遍,读通.读顺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 生字:毯( )渲( )勒( )吟( ) 迂( )襟( 蹄 ( )貌( )拘( )羞( )涩( )跤( )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含答案
  • 学习目标: 1. 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 腔肠动物.扁形 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扁形 ...查看


  • 俄罗斯说课稿
  • 篇一:俄罗斯说课稿 第七 章第四节<俄罗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 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我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 标.教学重难点. ...查看


  • 地理教学投稿指南
  • 地理教学投稿指南 <新课程报· 地理 导刊>2010年第27-42期约稿计划 1.二轮综合专题及综合测试卷的约稿作者 综合专题目录: 专题1 地理图像判读与综合分析 专题2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3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专题 ...查看


  •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型.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 ...查看


  • 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 篇一: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2015 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 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 ...查看


  • 自然灾害学教学大纲
  •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院<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2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0705012203 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Natural Catastrophology)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其中,讲授 ...查看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今天我陈述的内容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本课内容是我根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据教学需要自行组织的,实施于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起始阶 ...查看


  •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 国务院关于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 国函[2004]11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审批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请示>(鲁政发[2002]8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以下简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