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
城三小学: 罗晓芳
3月17、18日,我有幸赴厦门参加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名师教学观摩学习,研讨会上展示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文丽的《李白的送别诗》、讲座《我的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学界传奇人物、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草原上的花》、讲座《就课例谈课改》 “2010年推动读书的十大人物”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与图画的婚礼》和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等七节精品课及四次各具特色的学术讲座,名师们的课堂真可谓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些课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专家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们陶醉痴迷,更是令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们收获颇多。
一、走近名师,走进诗意的语文课堂。
周益民老师的《诗与图画的婚礼》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雨。课上没有老师过度讲解,没有媒体的滥用,周老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如什么是图像诗的特点,长处,所读的每首诗的意义和妙处,这些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等等,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去表达,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着图像诗的意境和魅力,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学生放飞着,我们的思维也在跟随周老师浮想联翩。
二、走近名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同精美的课堂相比,讲座更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周益民老师的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令我有一种冲动。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启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接着抛出问题:那么该给孩子读什么书?周老师说“童年里没有童话,人生就是苍白的。我们要给孩子读童话,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老师们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维,从儿童的视觉出发,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篇目让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同样的书目,共同阅读的目的是让师生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产生心灵的密码,从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产生思维碰撞,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自己喜欢阅读,带着学生,和学生阅读,让书香陪伴我们。是的。 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书,一些大人的书,一些孩子的书。那么,在我们身上所显露出来的,将是一种阅读的气质。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将是无限的阅读的幸福。多读一些书,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都是幸福的。
三、走近名师,走进教育艺术的殿堂
1、教学态度亲和、幽默,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虽然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是他们的教学态度却是一致的,亲和而不乏幽默,谈笑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学起来浑身是劲,学习活动也显得特别充实。例如周益民老师的课《诗与图画的婚礼》,在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孩子们快乐地感受了图像诗的有趣和奇妙,在欢声笑语中去思考和总结。一首《消防队长梦中的埃及风景照》更是让孩子们在爆笑中明白了应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选择应侧重“读”“写”甚至是“看”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创新、大胆,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北京语文教研员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是自创课例《李白的送别诗》。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从“唐代三绝”中引出李白,精选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几首送别诗来让学生认识情感丰富的李白,由《赠汪伦》体会对王伦的宽厚;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对王昌龄的真挚、关切„„明白了李白的送别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总结出李白送别诗感情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特色。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创新的,把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有效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为学生的求知之路打开方便之门。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整个教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3、教学语言简洁、精确,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语言简洁不多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反复练习,体会作者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通过自读自悟、角色置换、想象体验等形式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及祖父之爱。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抓住文章字眼、经典句段的敏锐感,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知识殿堂。
4、教学过程重读轻讲,还给学生充分读书学习的空间。
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便是如此。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以读代讲,点拨启导。《草原上的花》语言清新机巧、有韵味,支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由谈初步感受,再逐步细读,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透过朗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驰骋想象,体会文中或机巧、或颇有意趣的句子,感悟内在蕴意。
走近名师,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睿智的教学语言,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都让我深深敬佩。
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
城三小学: 罗晓芳
3月17、18日,我有幸赴厦门参加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名师教学观摩学习,研讨会上展示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文丽的《李白的送别诗》、讲座《我的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学界传奇人物、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草原上的花》、讲座《就课例谈课改》 “2010年推动读书的十大人物”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与图画的婚礼》和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等七节精品课及四次各具特色的学术讲座,名师们的课堂真可谓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些课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专家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们陶醉痴迷,更是令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们收获颇多。
一、走近名师,走进诗意的语文课堂。
周益民老师的《诗与图画的婚礼》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雨。课上没有老师过度讲解,没有媒体的滥用,周老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如什么是图像诗的特点,长处,所读的每首诗的意义和妙处,这些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等等,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去表达,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着图像诗的意境和魅力,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学生放飞着,我们的思维也在跟随周老师浮想联翩。
二、走近名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同精美的课堂相比,讲座更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周益民老师的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令我有一种冲动。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启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接着抛出问题:那么该给孩子读什么书?周老师说“童年里没有童话,人生就是苍白的。我们要给孩子读童话,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老师们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维,从儿童的视觉出发,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篇目让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同样的书目,共同阅读的目的是让师生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产生心灵的密码,从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产生思维碰撞,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自己喜欢阅读,带着学生,和学生阅读,让书香陪伴我们。是的。 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书,一些大人的书,一些孩子的书。那么,在我们身上所显露出来的,将是一种阅读的气质。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将是无限的阅读的幸福。多读一些书,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都是幸福的。
三、走近名师,走进教育艺术的殿堂
1、教学态度亲和、幽默,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虽然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是他们的教学态度却是一致的,亲和而不乏幽默,谈笑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学起来浑身是劲,学习活动也显得特别充实。例如周益民老师的课《诗与图画的婚礼》,在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孩子们快乐地感受了图像诗的有趣和奇妙,在欢声笑语中去思考和总结。一首《消防队长梦中的埃及风景照》更是让孩子们在爆笑中明白了应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选择应侧重“读”“写”甚至是“看”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创新、大胆,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北京语文教研员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是自创课例《李白的送别诗》。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从“唐代三绝”中引出李白,精选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几首送别诗来让学生认识情感丰富的李白,由《赠汪伦》体会对王伦的宽厚;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对王昌龄的真挚、关切„„明白了李白的送别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总结出李白送别诗感情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特色。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创新的,把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有效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为学生的求知之路打开方便之门。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整个教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3、教学语言简洁、精确,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语言简洁不多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反复练习,体会作者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通过自读自悟、角色置换、想象体验等形式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及祖父之爱。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抓住文章字眼、经典句段的敏锐感,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知识殿堂。
4、教学过程重读轻讲,还给学生充分读书学习的空间。
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便是如此。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以读代讲,点拨启导。《草原上的花》语言清新机巧、有韵味,支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由谈初步感受,再逐步细读,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透过朗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驰骋想象,体会文中或机巧、或颇有意趣的句子,感悟内在蕴意。
走近名师,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睿智的教学语言,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都让我深深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