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俄罗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型初等教育学校制度。
答: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5~6岁—6~7岁)、高级小学(9~10岁—11~12岁)、初级小学(6~7岁—7~8岁)
2.简述协同教学的几种模式。
答:典型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平行模式。
3.简述我国宋代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答:宋代的小学教育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中央政府所立的小学,情形较为复杂,除诸王宫 学和宗学中包含小学教育外, 在国子监内也还设有小学。 其中诸王宫学和宗学都是大小学混在一起的,并且都是以王室子弟为教育对象。国子监小学的设立,标志着小学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整体的教育部署当中,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此外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小学还有内小学和京小学,并且在地方也广建小学,且比唐代更加的稳定。
4.如何改善我国初等教育办学条件?
答: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全体人民对初等教育重要性的观念的东西,不易简单改变或消 除;增加投人;改善教师队伍状况;改善人口环境;改善初等教育法制现状。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现今开始重视德育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答: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 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 21 世纪国民素质的整体面貌,关系到我 国社会主义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基于这种认识、 各地从本地区、 本学校的实际出发, 把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 合,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注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以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基本建设已初具框架;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四个一百”为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育人的网络正在形成。各地各校在教育中逐步注意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教育的要求与其自身思想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确定各阶段德育的内容要求和相应 的教育方法、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今天的人们价值观有了问题,把利放在第一位 。这样德就缺失了,积财丧道。过去士农工商,商是最后一位,所以社会不乱,现在,商商商商,所以扰乱了社会秩序 。另外,鼓励人们消费。这样浪费那就是必然。俭以养德,所以德也就丢了。因此,现在应该大力提倡德育。特别是弟子规。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2. 论述日本“幼小一贯学校”的产生背景、基本特点并分析对我国的启发。
答:产生背景: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综合探究学习的重视和对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再加上日本中小学“班级崩溃”现象的日益严重,“幼小衔接”再次受到重视。
基本特点:小学低年级教育“幼儿园化”;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重视;研究工作成 为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撑。
启发:1、制定幼小衔接教育的具体法规政策;2、增设学前班;3、抓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各项内容,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做好全面准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而且还包括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
式、社会要求等方面。4、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分析题(共20分)
公平与义务教育投资中出现的嫌贫爱富现象
“贫”与“富”好似横亘在公平两端的砝码,当我们正处于“嫌贫”还是“仇富”的若干争论中难以厘清时,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取向似乎也有“济富不扶贫”的倾向。在今日举办的“2004中国经济热点聚焦研讨会”上,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潘云良教授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该报告明确对当下公布的“普九”数据进行了质疑,“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近几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财政预算内教育比重仍在降低,“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份报告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承认,“这基本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
坦率地讲,义务教育投资的这种现状与倾向,并不是“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的全部原因。农村经济本身的贫困,当下大学生就业前景的不乐观等诸多原因,“现实的”说服力很难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渗透到贫困地区人们的心中,从而上升为他们进行阶层流动的理念与动力。
教育的公平应该是这个社会公平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说得形象一点,教育公平就犹如一个坐标上的原点,一旦把握不好它的进展方向,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要么越“正”越多,要么越“负”越多。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以确保各阶层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如果基础教育投资也“嫌贫爱富”,并且一味地将这种倾向坚持到底,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的完成,恐怕永远会是海市蜃楼般的遥远。
更让人担忧的是,义务教育投资嫌贫爱富,还有可能造成义务教育“精英化”。看看那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里的小学生们的知识面有多么开阔:他们敲打键盘的小手是那么灵活,他们网络冲浪的资源是那么丰富,他们可以随口蹦出英语单词,他们可以随时参加奥赛的学习„„而这些,对贫困农村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然,作这种比较,倒不是想牺牲城市孩子的拥有去满足农村贫困学生的需求,只是想说,如果历史的贫困和体制的积垢我们一时无法解决,那当下我们就该尽可能去抹平这些不平,比如基础教育投资应该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事实上,专家已经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困境寻找了出路,比如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逐步压缩高等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教育投入逐步向义务教育倾斜;比如调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融通与农村社会的血肉联系等等。这些出路值得我们深沉期待。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我国现行初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端及其产生原因,并谈谈你对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答: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端目前,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特点是:中央政府在整个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与分配中仅占有较低的比重或份额;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基层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实施义务教育90%以上的经费;家庭和学生直接负担一部分义务教育费用。中国的教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做的都是在用同一个模型来灌注人才,做的都是应试教育!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办这样的教育,当官者最省心,才便于这些高官低能者管理。学生高分低能,当官者高官低能,这是多么和谐的社会呀!!而这却是中国的现状!高分者是涛得清洁漂亮的正品,低分者是次品。所以中国教肓培养出的人才大都是高分低能,缺乏个性,没有创造力的所谓人才。反而是那些没有受到过多少教育的人更容易成功。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不愿意上学,小小年纪就出去打工的根本原因了。
一方面是教育精英化,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另一方面是某些学校教育产业化,从小学到大学热衷搞经济创收,其招生规则自然就会偏向富人和有权者。
在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情况下,提出教育公平正当其时,必须将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完全可以实现好的教育、相对理想的教育,把优质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如何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 提出了以上三项建议:一是改善基础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如北京市正在修订相关教育政策,将首次取消城乡之别,实行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教育待遇;二是改变重点中学制度,改善正在扩大的阶层差距,贯彻基础教育均衡化的方针,这是减少高等教育阶段的阶
层差距的关键所在;三是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不仅要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分配,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而且要革除那些可能成为腐败温床的制度和政策,如保送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加分等政策。
“政府应当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体,政府行为的底线,至少是不人为地制造差距和扩大不公平”。
期末作业考核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俄罗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型初等教育学校制度。
答: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5~6岁—6~7岁)、高级小学(9~10岁—11~12岁)、初级小学(6~7岁—7~8岁)
2.简述协同教学的几种模式。
答:典型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平行模式。
3.简述我国宋代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答:宋代的小学教育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中央政府所立的小学,情形较为复杂,除诸王宫 学和宗学中包含小学教育外, 在国子监内也还设有小学。 其中诸王宫学和宗学都是大小学混在一起的,并且都是以王室子弟为教育对象。国子监小学的设立,标志着小学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整体的教育部署当中,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此外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小学还有内小学和京小学,并且在地方也广建小学,且比唐代更加的稳定。
4.如何改善我国初等教育办学条件?
答: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全体人民对初等教育重要性的观念的东西,不易简单改变或消 除;增加投人;改善教师队伍状况;改善人口环境;改善初等教育法制现状。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现今开始重视德育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答: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 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 21 世纪国民素质的整体面貌,关系到我 国社会主义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基于这种认识、 各地从本地区、 本学校的实际出发, 把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 合,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注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以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基本建设已初具框架;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四个一百”为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育人的网络正在形成。各地各校在教育中逐步注意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教育的要求与其自身思想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确定各阶段德育的内容要求和相应 的教育方法、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今天的人们价值观有了问题,把利放在第一位 。这样德就缺失了,积财丧道。过去士农工商,商是最后一位,所以社会不乱,现在,商商商商,所以扰乱了社会秩序 。另外,鼓励人们消费。这样浪费那就是必然。俭以养德,所以德也就丢了。因此,现在应该大力提倡德育。特别是弟子规。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2. 论述日本“幼小一贯学校”的产生背景、基本特点并分析对我国的启发。
答:产生背景: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综合探究学习的重视和对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再加上日本中小学“班级崩溃”现象的日益严重,“幼小衔接”再次受到重视。
基本特点:小学低年级教育“幼儿园化”;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重视;研究工作成 为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撑。
启发:1、制定幼小衔接教育的具体法规政策;2、增设学前班;3、抓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各项内容,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做好全面准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而且还包括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
式、社会要求等方面。4、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分析题(共20分)
公平与义务教育投资中出现的嫌贫爱富现象
“贫”与“富”好似横亘在公平两端的砝码,当我们正处于“嫌贫”还是“仇富”的若干争论中难以厘清时,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取向似乎也有“济富不扶贫”的倾向。在今日举办的“2004中国经济热点聚焦研讨会”上,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潘云良教授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该报告明确对当下公布的“普九”数据进行了质疑,“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近几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财政预算内教育比重仍在降低,“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份报告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承认,“这基本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
坦率地讲,义务教育投资的这种现状与倾向,并不是“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的全部原因。农村经济本身的贫困,当下大学生就业前景的不乐观等诸多原因,“现实的”说服力很难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渗透到贫困地区人们的心中,从而上升为他们进行阶层流动的理念与动力。
教育的公平应该是这个社会公平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说得形象一点,教育公平就犹如一个坐标上的原点,一旦把握不好它的进展方向,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要么越“正”越多,要么越“负”越多。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以确保各阶层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如果基础教育投资也“嫌贫爱富”,并且一味地将这种倾向坚持到底,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的完成,恐怕永远会是海市蜃楼般的遥远。
更让人担忧的是,义务教育投资嫌贫爱富,还有可能造成义务教育“精英化”。看看那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里的小学生们的知识面有多么开阔:他们敲打键盘的小手是那么灵活,他们网络冲浪的资源是那么丰富,他们可以随口蹦出英语单词,他们可以随时参加奥赛的学习„„而这些,对贫困农村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然,作这种比较,倒不是想牺牲城市孩子的拥有去满足农村贫困学生的需求,只是想说,如果历史的贫困和体制的积垢我们一时无法解决,那当下我们就该尽可能去抹平这些不平,比如基础教育投资应该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事实上,专家已经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困境寻找了出路,比如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逐步压缩高等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教育投入逐步向义务教育倾斜;比如调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融通与农村社会的血肉联系等等。这些出路值得我们深沉期待。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我国现行初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端及其产生原因,并谈谈你对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答: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端目前,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特点是:中央政府在整个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与分配中仅占有较低的比重或份额;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基层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实施义务教育90%以上的经费;家庭和学生直接负担一部分义务教育费用。中国的教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做的都是在用同一个模型来灌注人才,做的都是应试教育!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办这样的教育,当官者最省心,才便于这些高官低能者管理。学生高分低能,当官者高官低能,这是多么和谐的社会呀!!而这却是中国的现状!高分者是涛得清洁漂亮的正品,低分者是次品。所以中国教肓培养出的人才大都是高分低能,缺乏个性,没有创造力的所谓人才。反而是那些没有受到过多少教育的人更容易成功。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不愿意上学,小小年纪就出去打工的根本原因了。
一方面是教育精英化,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另一方面是某些学校教育产业化,从小学到大学热衷搞经济创收,其招生规则自然就会偏向富人和有权者。
在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情况下,提出教育公平正当其时,必须将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完全可以实现好的教育、相对理想的教育,把优质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如何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 提出了以上三项建议:一是改善基础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如北京市正在修订相关教育政策,将首次取消城乡之别,实行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教育待遇;二是改变重点中学制度,改善正在扩大的阶层差距,贯彻基础教育均衡化的方针,这是减少高等教育阶段的阶
层差距的关键所在;三是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不仅要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分配,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而且要革除那些可能成为腐败温床的制度和政策,如保送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加分等政策。
“政府应当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体,政府行为的底线,至少是不人为地制造差距和扩大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