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两种成本法的原理、区别等,在此理论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将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进行运用比较,得到两种方法的差异,最后对两种成本法进行分析评价。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为企业提供参考,能正确认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并将其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difference of traditional costing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n compares the two methods with applications cases in enterprises and gets the differences, and finally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two method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ethods,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so that enterprises can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apply it to management.
关键词: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比较;应用分析
Key words: traditional costing;activity-based costing;comparison;applic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016-02
0 引言
当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接人工的比例减少,间接人工费用比例上升,在成本构成内容上也愈加复杂。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以单一的工时、机时为成本分配基础的传统成本法不能正确地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为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作业成本法就克服了这样的缺点,把企业耗用作业的总和进行确认,将耗用的资源的成本按一定分配方法计入到作业成本中,这样不仅可以准确计量并可以使资源合理配置。
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原理
1.1 传统成本法基本原理
传统成本法的对象是以企业产品本身计算,传统成本在计算时要先确定成本对象,再根据不同的方法将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类,不同的费用分配方法不同,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费用计入原则,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间接费用根据一定比例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中。
1.2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对象,成本动因是关键,确认后在作业中分配耗用的资源,根据同样的方法确定作业动因,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间接费用中。见图1。
2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理论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不同:
2.1 成本经济内容的扩大化
传统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对于管理生产的费用均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然而,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是完全成本,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合理的、有效的费用,而不论费用是否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可以是期间费用。由此可见,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经济内容比传统成本法扩大了。
2.2 费用分配的非线性化
传统成本法下,企业的间接费用是按产品消耗的生产时间或产量线性地分摊到相关产品上。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算是一种近似的分配方法。在作业成本法下,费用并不是线性地分配到产品上的,而是采用成本驱动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哪个产品发生的费用就归哪个产品。这种非线性的分配克服了传统法“吃大锅饭”的现象,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2.3 成本对象的多样化
传统成本法下,一般成本的计算对象就是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下,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可以是产品,也可以顾客、销售区域和销售渠道。成本对象的多样化使得成本信息与企业的目标联系更紧密,为作业分析提供了针对性的信息。
2.4 成本发生的透明化
传统成本法下,把成本的发生放进了一个黑箱里,即企业不知道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也就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来降低和控制成本。而作业成本法就把这个黑箱打开了,从而企业能有效地降低与控制成本。
3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实际应用比较
H公司主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15年6月份相关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3.1 传统成本法应用分析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求甲、乙两种产品所负担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制造工时=23520÷(4000+1600)=4.2
甲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000×4.2=16800(元)
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1600×4.2=6720(元)
传统成本法下单位成本计算如表2所示。
3.2 作业成本法应用分析
根据H公司会计人员在车间实际观察和对一些生产管理人员询问的基础上,对制造费用做详细的分析,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分做8个作业中心(即将制造费用划分为8个成本库),各作业中心5月份的作业成本如表3所示。
根据作业成本法原理,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如表4所示。
根据成本动因分配率,根据产品的作业量,计算各产品的作业成本,如表5所示。
作业成本法下单位成本成本计算如表6所示。
3.3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分析
通过计算企业生产数据与作业成本法下得到的数据,用它们两个方法的数据比较如表7表示。
通过上表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作业成本法下甲产品的单位成本反而比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要低,而乙产品却恰恰相反,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是高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也即表明,传统成本法成本产生了扭曲现象,H公司成本扭曲度严重的达14.82%。
4 结语
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成为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以更快的创新速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成为我国制造业向前迈进的问题:传统成本法在我国许多企业还仍在使用,这种核算方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顺应当时的时代背景开发出来的。为此,推行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核算方法迫在眉睫,以加强市场竞争能力。虽然作业成本法产生于西方国家,在我国不一定适用,但这并不妨碍其相关理论和思想对我国企业成本制度的启发和运用,因此作业成本法今后一定能在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谢育柳,油永华.作业成本法在制造型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商业,2009.
[3]位春苗.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比较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25).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两种成本法的原理、区别等,在此理论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将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进行运用比较,得到两种方法的差异,最后对两种成本法进行分析评价。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为企业提供参考,能正确认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并将其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difference of traditional costing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n compares the two methods with applications cases in enterprises and gets the differences, and finally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two method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ethods,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so that enterprises can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apply it to management.
关键词: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比较;应用分析
Key words: traditional costing;activity-based costing;comparison;applic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016-02
0 引言
当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接人工的比例减少,间接人工费用比例上升,在成本构成内容上也愈加复杂。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以单一的工时、机时为成本分配基础的传统成本法不能正确地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为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作业成本法就克服了这样的缺点,把企业耗用作业的总和进行确认,将耗用的资源的成本按一定分配方法计入到作业成本中,这样不仅可以准确计量并可以使资源合理配置。
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原理
1.1 传统成本法基本原理
传统成本法的对象是以企业产品本身计算,传统成本在计算时要先确定成本对象,再根据不同的方法将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类,不同的费用分配方法不同,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费用计入原则,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间接费用根据一定比例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中。
1.2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对象,成本动因是关键,确认后在作业中分配耗用的资源,根据同样的方法确定作业动因,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间接费用中。见图1。
2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理论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不同:
2.1 成本经济内容的扩大化
传统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对于管理生产的费用均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然而,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是完全成本,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合理的、有效的费用,而不论费用是否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可以是期间费用。由此可见,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经济内容比传统成本法扩大了。
2.2 费用分配的非线性化
传统成本法下,企业的间接费用是按产品消耗的生产时间或产量线性地分摊到相关产品上。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算是一种近似的分配方法。在作业成本法下,费用并不是线性地分配到产品上的,而是采用成本驱动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哪个产品发生的费用就归哪个产品。这种非线性的分配克服了传统法“吃大锅饭”的现象,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2.3 成本对象的多样化
传统成本法下,一般成本的计算对象就是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下,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可以是产品,也可以顾客、销售区域和销售渠道。成本对象的多样化使得成本信息与企业的目标联系更紧密,为作业分析提供了针对性的信息。
2.4 成本发生的透明化
传统成本法下,把成本的发生放进了一个黑箱里,即企业不知道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也就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来降低和控制成本。而作业成本法就把这个黑箱打开了,从而企业能有效地降低与控制成本。
3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实际应用比较
H公司主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15年6月份相关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3.1 传统成本法应用分析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求甲、乙两种产品所负担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制造工时=23520÷(4000+1600)=4.2
甲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000×4.2=16800(元)
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1600×4.2=6720(元)
传统成本法下单位成本计算如表2所示。
3.2 作业成本法应用分析
根据H公司会计人员在车间实际观察和对一些生产管理人员询问的基础上,对制造费用做详细的分析,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分做8个作业中心(即将制造费用划分为8个成本库),各作业中心5月份的作业成本如表3所示。
根据作业成本法原理,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如表4所示。
根据成本动因分配率,根据产品的作业量,计算各产品的作业成本,如表5所示。
作业成本法下单位成本成本计算如表6所示。
3.3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分析
通过计算企业生产数据与作业成本法下得到的数据,用它们两个方法的数据比较如表7表示。
通过上表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作业成本法下甲产品的单位成本反而比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要低,而乙产品却恰恰相反,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是高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也即表明,传统成本法成本产生了扭曲现象,H公司成本扭曲度严重的达14.82%。
4 结语
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成为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以更快的创新速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成为我国制造业向前迈进的问题:传统成本法在我国许多企业还仍在使用,这种核算方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顺应当时的时代背景开发出来的。为此,推行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核算方法迫在眉睫,以加强市场竞争能力。虽然作业成本法产生于西方国家,在我国不一定适用,但这并不妨碍其相关理论和思想对我国企业成本制度的启发和运用,因此作业成本法今后一定能在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谢育柳,油永华.作业成本法在制造型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商业,2009.
[3]位春苗.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比较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