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默写(6分,每小题1分)
潮平两岸阔,
,落日故人情
见贤思齐焉,
大漠孤烟直,
枯藤老树昏鸦,
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 :同“耶”。
9.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3分)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现代文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保暖的冰屋子
①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最快能在1小时内利用冰雪建成保暖的雪屋。外面是零下50℃的严寒,雪屋里却仍然舒适怡人,无需穿棉衣,保暖效果极好。现在到极地探险的科学家和旅行者们也学会了爱斯基摩人建造雪屋的方法,在冰天雪地里能住上暖和的房子,真是再惬意不过了。
②让我们与寒冷联系在一起的冰雪竟然具有保温效果,这在物理学上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吗? 当然。我们知道,物体能够导热。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质中,
空气的导热性最差。积雪之所以具有保温性能,是因为积雪的孔隙度大,里面所能容纳的空气量大,所以产生了保温效果。我们穿的棉袄和盖的棉被能够保暖,积雪保护了冬天的麦子,都是同样的道理。在建好的雪屋里还能点燃炉火取暖烧茶水,更是让人不可思议。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当墙壁和天花板上融化的薄层慢慢冻结成一层冰以后,篝火就不能轻易融化冰壳和冰壳外面的雪屋了。 ③堆雪人,建造雪堡和雪雕是我们平常最多见的用积雪做建筑材料的例子,尽管积雪具有保温效果,但不是所有的积雪都适合做雪屋,它要受到雪的硬度和湿度的限制。
④测量积雪硬度有专门的仪器,我们也可以凭手指和简单的工具测量雪的硬度。如果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并拢毫不费劲就能够插入雪层,这样的雪很松软,但不适合建雪屋。有些雪经历了寒风的洗礼,坚实耐用,用小刀才能插入,最适合做雪屋了。积雪的湿度也同样影响雪砖的质量。干燥、捏不成团的雪或者稍微用一点力就能挤压出水的雪都不是造雪屋的最佳选择。有一种“潮雪”,能握成团,但不出水,既能切成雪砖,又可以直接在其中挖雪窟,供登山者或者猎人临时过夜。爱斯基摩人的小雪屋就是使用坚实的“潮雪”作为建筑材料的。
⑤雪屋的建筑方法很特剐,必须做成圆顶低矮的小屋。聪明的爱斯基摩人首先选择质地均匀,软硬度合适的雪作雪砖,用碎雪当水泥。雪砖体积约长l 米,宽40厘米,高20厘米。然后将一块块雪砖呈螺旋上升状摆成圆圈,缝隙的地方用碎雪填满。大约砌到四五圈时,就该收口了,这时必须增大上升的倾斜度,这就要求建造者准确切下每块砖的斜角,以便把下一块砖接上去。到了最顶上,倾斜度接近水平,补上最后一块雪砖,这需要熟练的技巧。屋顶上还要开一个通气孔,以免屋内过热使雪砖融化。最后在底部挖一个门,挖门要选择在不影响基础雪砖的地方,可以用兽皮当门帘。通常一个能干的爱斯基摩建造者能在1小时内建完供三四人居住的雪屋,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下,从选料、切砖,到搬运、堆砌,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⑥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发展了爱斯基摩人建筑雪屋的技术,把雪和水掺到一起搅拌成“雪混凝土”,再把“雪混凝土”浇灌到建筑物的模型里。即使在夏天,极地的气温也经常降到-l0℃以下,“雪混凝土”很快就冻结起来,由这样的混合材料建成的冰屋比雪屋更牢固美观,每当科学家们离开时,这些经得住寒风考验的小冰屋长久地矗立在那里,留下了他们生活的痕迹。
(选自《科技世界》)
1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分)
答:
15.阅读文章的相关语段,说说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4分)
答:
16.文章第二段写道,“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其中“据了解”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答:
17.文章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答:
18.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建造的“冰屋”是对爱斯基摩人建造的“雪屋”的发展。清依据文章内容,谈谈“冰屋”与“雪屋”相比,在建造过程即建成后的效果上具有哪些优点?(6分)
答:
(二)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 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
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 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 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 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一声:活该! 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演绎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生命如四季”这句话的理解。(5分)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和夏日?有什么用意? (4分)
3.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的含义和作用是如何解读的?(4分)
4.本篇在关于人生如四季的构思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作文:(50分)21、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学习、生活条件是前人无法比拟的。不过,你是否曾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我还缺少什么?在思索中,也许你会对生活有更多的领悟。
请以“我还缺少什么”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答案:
一、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 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参考答案
1.人的一生中,少年好比春天,稚嫩单薄但充满希望;青年就像夏天,激情如火,敢于冒险创造,不怕失败;中年如同秋天,收获事业也收获成熟的体验;晚年恰如冬天,在平静中回顾总结,给未来他人的生命以借鉴。
2.作者笔下的春天,因土地贫瘠而充满劳作艰辛的气息;作者笔下的夏日,又是一个因自然灾害使农人和庄稼饱受焦灼挫折的季节。
这样的春天和夏日并不是人所期待和盼望的,但作者正是借此想要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因此人在青年时期,首先要有理想,其次还要有经受挫折打击的勇气和克服自身鲁莽持续不断的努力。
3.(把人的一生比作自然四季的写法在一些文学作品里较为常见)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把一个农夫一年的耕作过程来比喻自己的生命流程,春夏秋冬里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欢乐,很形象地表达了“我”少年时的渴求与希望、青年时的冲动与鲁莽、中年时的成熟与欢畅及老年时的沉静与安详。并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奋斗和努力生命才会辉煌。全文形象鲜明,诗意盎然。
4.含义:因为在我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实奋斗过,所以回首往事,无怨无悔。作用:借此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起到了收束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2010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默写(6分,每小题1分)
潮平两岸阔,
,落日故人情
见贤思齐焉,
大漠孤烟直,
枯藤老树昏鸦,
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 :同“耶”。
9.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3分)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现代文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保暖的冰屋子
①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最快能在1小时内利用冰雪建成保暖的雪屋。外面是零下50℃的严寒,雪屋里却仍然舒适怡人,无需穿棉衣,保暖效果极好。现在到极地探险的科学家和旅行者们也学会了爱斯基摩人建造雪屋的方法,在冰天雪地里能住上暖和的房子,真是再惬意不过了。
②让我们与寒冷联系在一起的冰雪竟然具有保温效果,这在物理学上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吗? 当然。我们知道,物体能够导热。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质中,
空气的导热性最差。积雪之所以具有保温性能,是因为积雪的孔隙度大,里面所能容纳的空气量大,所以产生了保温效果。我们穿的棉袄和盖的棉被能够保暖,积雪保护了冬天的麦子,都是同样的道理。在建好的雪屋里还能点燃炉火取暖烧茶水,更是让人不可思议。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当墙壁和天花板上融化的薄层慢慢冻结成一层冰以后,篝火就不能轻易融化冰壳和冰壳外面的雪屋了。 ③堆雪人,建造雪堡和雪雕是我们平常最多见的用积雪做建筑材料的例子,尽管积雪具有保温效果,但不是所有的积雪都适合做雪屋,它要受到雪的硬度和湿度的限制。
④测量积雪硬度有专门的仪器,我们也可以凭手指和简单的工具测量雪的硬度。如果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并拢毫不费劲就能够插入雪层,这样的雪很松软,但不适合建雪屋。有些雪经历了寒风的洗礼,坚实耐用,用小刀才能插入,最适合做雪屋了。积雪的湿度也同样影响雪砖的质量。干燥、捏不成团的雪或者稍微用一点力就能挤压出水的雪都不是造雪屋的最佳选择。有一种“潮雪”,能握成团,但不出水,既能切成雪砖,又可以直接在其中挖雪窟,供登山者或者猎人临时过夜。爱斯基摩人的小雪屋就是使用坚实的“潮雪”作为建筑材料的。
⑤雪屋的建筑方法很特剐,必须做成圆顶低矮的小屋。聪明的爱斯基摩人首先选择质地均匀,软硬度合适的雪作雪砖,用碎雪当水泥。雪砖体积约长l 米,宽40厘米,高20厘米。然后将一块块雪砖呈螺旋上升状摆成圆圈,缝隙的地方用碎雪填满。大约砌到四五圈时,就该收口了,这时必须增大上升的倾斜度,这就要求建造者准确切下每块砖的斜角,以便把下一块砖接上去。到了最顶上,倾斜度接近水平,补上最后一块雪砖,这需要熟练的技巧。屋顶上还要开一个通气孔,以免屋内过热使雪砖融化。最后在底部挖一个门,挖门要选择在不影响基础雪砖的地方,可以用兽皮当门帘。通常一个能干的爱斯基摩建造者能在1小时内建完供三四人居住的雪屋,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下,从选料、切砖,到搬运、堆砌,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⑥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发展了爱斯基摩人建筑雪屋的技术,把雪和水掺到一起搅拌成“雪混凝土”,再把“雪混凝土”浇灌到建筑物的模型里。即使在夏天,极地的气温也经常降到-l0℃以下,“雪混凝土”很快就冻结起来,由这样的混合材料建成的冰屋比雪屋更牢固美观,每当科学家们离开时,这些经得住寒风考验的小冰屋长久地矗立在那里,留下了他们生活的痕迹。
(选自《科技世界》)
1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分)
答:
15.阅读文章的相关语段,说说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4分)
答:
16.文章第二段写道,“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其中“据了解”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答:
17.文章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答:
18.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建造的“冰屋”是对爱斯基摩人建造的“雪屋”的发展。清依据文章内容,谈谈“冰屋”与“雪屋”相比,在建造过程即建成后的效果上具有哪些优点?(6分)
答:
(二)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 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
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 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 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 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一声:活该! 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演绎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生命如四季”这句话的理解。(5分)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和夏日?有什么用意? (4分)
3.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的含义和作用是如何解读的?(4分)
4.本篇在关于人生如四季的构思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作文:(50分)21、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学习、生活条件是前人无法比拟的。不过,你是否曾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我还缺少什么?在思索中,也许你会对生活有更多的领悟。
请以“我还缺少什么”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答案:
一、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 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参考答案
1.人的一生中,少年好比春天,稚嫩单薄但充满希望;青年就像夏天,激情如火,敢于冒险创造,不怕失败;中年如同秋天,收获事业也收获成熟的体验;晚年恰如冬天,在平静中回顾总结,给未来他人的生命以借鉴。
2.作者笔下的春天,因土地贫瘠而充满劳作艰辛的气息;作者笔下的夏日,又是一个因自然灾害使农人和庄稼饱受焦灼挫折的季节。
这样的春天和夏日并不是人所期待和盼望的,但作者正是借此想要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因此人在青年时期,首先要有理想,其次还要有经受挫折打击的勇气和克服自身鲁莽持续不断的努力。
3.(把人的一生比作自然四季的写法在一些文学作品里较为常见)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把一个农夫一年的耕作过程来比喻自己的生命流程,春夏秋冬里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欢乐,很形象地表达了“我”少年时的渴求与希望、青年时的冲动与鲁莽、中年时的成熟与欢畅及老年时的沉静与安详。并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奋斗和努力生命才会辉煌。全文形象鲜明,诗意盎然。
4.含义:因为在我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实奋斗过,所以回首往事,无怨无悔。作用:借此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起到了收束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