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组
学号 mod 8 余数为1,2,3,4,5,6,7,0 分别为第1,2,3,4,5,6,7,8组
7号同学,16号同学,23号同学,回答自己在第几组。
实验室安全的要求
1.
2.
3.
4. 时刻注意卫生,注意保持台面整洁 窗户、水、电 玻璃器皿注意不要打碎,有相应的赔偿制度 打扫卫生每次1,2,3,4 5,6,7,8,
凝固点降低法讲解要点
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溶解于溶剂中组成稀溶液时,相对纯溶剂而言,就会产生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等现象,他们的数值的大小,只与溶液中给所含溶质粒子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所以称他们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讲解deltaT 的测定和结果的计算
讲解常数K 只与溶质有关。注意单位的换算。
介绍实验装置
1. 贝克曼温度计
2. 凝固点测定仪
讲解实验步骤
1. 测定纯溶剂的凝固点
2. 测定混合物的凝固点
讲解步冷曲线
第一次实验:
凝固点降低,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直接清洗需要干燥的仪器
2。由于清洗后干燥不充分,导致水进入试剂原瓶中
3。不清楚什么是稳定,什么是升高,在尚未凝固的情况下,就判断凝固点到达
4。由于手接触到了测定管,导致测定管温度升高
5。由于没有盖紧恒温装置的塞子,导致空气对流,从而导致温度不容易下降
6。由于过冷的存在,导致混合物的凝固点难以判断。
7。学生实验结果大约在 116, 136 g/mol之间,前面的预实验结果为12ng/mol
8. 实验可以发坐标纸,让学生通过曲线计算凝固点。
9. 温度的下降速率为每30秒钟大约 0.01℃热容与下降速率相关, 还有融解H
0.2mol/kg以下一般称为稀溶液。
稀溶液的依数性: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溶解于溶剂中组成稀溶液时,相对纯溶剂而言,就会产生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等现象,他们的数值的大小,只与溶液中给所含溶质粒子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所以称他们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建议,环己烷使用40ml ,而不是20ml
由于环己烷并不是很纯,所以环己烷的凝固点大约在 6.0-6.2℃左右,而加入萘以后,理论上温度应该下降1℃,因此熔点在5.0-5.2℃左右,3.5上℃并不能保证温度降低到足够,因此使用3℃是比较好的选择。(或者2.5℃?有点过了) 。
萘使用0.2g 而不是0.1克。
增加的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实验器材用前干燥,不能水洗。
使用纯品液体之前要从原瓶中取出后量取。不能直接从原瓶中吸取。
移液管有快管和吹管的区别,因此使用要注意辨识,快管可以写快,也可以不写任何标识,吹管可以写吹字或者是B 作为标识。
实验过程中,手不能碰到测定管,特别是不能碰到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探头。
实验分组
学号 mod 8 余数为1,2,3,4,5,6,7,0 分别为第1,2,3,4,5,6,7,8组
7号同学,16号同学,23号同学,回答自己在第几组。
实验室安全的要求
1.
2.
3.
4. 时刻注意卫生,注意保持台面整洁 窗户、水、电 玻璃器皿注意不要打碎,有相应的赔偿制度 打扫卫生每次1,2,3,4 5,6,7,8,
凝固点降低法讲解要点
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溶解于溶剂中组成稀溶液时,相对纯溶剂而言,就会产生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等现象,他们的数值的大小,只与溶液中给所含溶质粒子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所以称他们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讲解deltaT 的测定和结果的计算
讲解常数K 只与溶质有关。注意单位的换算。
介绍实验装置
1. 贝克曼温度计
2. 凝固点测定仪
讲解实验步骤
1. 测定纯溶剂的凝固点
2. 测定混合物的凝固点
讲解步冷曲线
第一次实验:
凝固点降低,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直接清洗需要干燥的仪器
2。由于清洗后干燥不充分,导致水进入试剂原瓶中
3。不清楚什么是稳定,什么是升高,在尚未凝固的情况下,就判断凝固点到达
4。由于手接触到了测定管,导致测定管温度升高
5。由于没有盖紧恒温装置的塞子,导致空气对流,从而导致温度不容易下降
6。由于过冷的存在,导致混合物的凝固点难以判断。
7。学生实验结果大约在 116, 136 g/mol之间,前面的预实验结果为12ng/mol
8. 实验可以发坐标纸,让学生通过曲线计算凝固点。
9. 温度的下降速率为每30秒钟大约 0.01℃热容与下降速率相关, 还有融解H
0.2mol/kg以下一般称为稀溶液。
稀溶液的依数性: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溶解于溶剂中组成稀溶液时,相对纯溶剂而言,就会产生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等现象,他们的数值的大小,只与溶液中给所含溶质粒子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所以称他们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建议,环己烷使用40ml ,而不是20ml
由于环己烷并不是很纯,所以环己烷的凝固点大约在 6.0-6.2℃左右,而加入萘以后,理论上温度应该下降1℃,因此熔点在5.0-5.2℃左右,3.5上℃并不能保证温度降低到足够,因此使用3℃是比较好的选择。(或者2.5℃?有点过了) 。
萘使用0.2g 而不是0.1克。
增加的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实验器材用前干燥,不能水洗。
使用纯品液体之前要从原瓶中取出后量取。不能直接从原瓶中吸取。
移液管有快管和吹管的区别,因此使用要注意辨识,快管可以写快,也可以不写任何标识,吹管可以写吹字或者是B 作为标识。
实验过程中,手不能碰到测定管,特别是不能碰到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