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有感
读过的书,不算少了。如像鲁迅所言:“像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的书,《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算是一本。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进取心,是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就这一命题,我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中不乏一些陈词滥调和“假大空”理论专著。读后,味如嚼蜡,过目即忘。《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则不然,其深深吸引我,作者洞悉学生心理及成长规律,分析问题,条分缕析,鞭辟人里。让人由衷叹服,茅塞顿开。
《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和空洞无物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和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书中一个个时代特色鲜明的教育问题,一个个别致新颖的科学教育方法及策略,让我眼亮心明。这不正是我一直要读的书吗?
全书共分三大编,第一编: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说“我能行”,介绍了“我能行”教育理念和“我能行”教育,从成长育人环境、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价改革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站在学校的角度对学生实施“我能行”教育。第二编: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验“我能行”,主要告诉了我们如何站在教师的自身角度实施“我能行”教育。第三编:让家长在培养孩子中相信“我能行”,主要介绍了如何站在家长的角度对孩子实施“我能行”教育。
这三部门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孩子实施“我能行”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其观点、方法,打动了我、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一位家长和一个母亲的责任和伟大。
读完《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这本书,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众多的画面:有因学习成绩好而神采飞扬的学生、有受到了表扬奖励眉开眼笑的学生、有因单元测试成绩差神情落寞的学生、还有我的儿子很晚了还在灯光下写作业的神态...... 也许在学校、在老师、在家长的眼中,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好孩子,他们的得到的是表扬、奖励和赞美,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是差孩子、坏孩子,他们应该受到批评、呵斥和讽刺,而这些对一个小学的学生来说,也许会影响着他今后的
一生。正因为如此,《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这本书所展示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以及许许多多的真实案例和方法策略,不正是我们高举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旗帜下所倡导和追求的吗?
首先,作为学校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说“我能行”。《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中所描述的“我能行”教育思想和开展的“我能行”教育,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它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真谛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我能行”教育强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培养进取心,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实现,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和孩子的母亲,我深深地知道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是积极的而是被动的、不是快乐的而是烦恼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在学习中没有体会到快乐。“我能行”教育其出发点就是让孩子体验快乐。让儿童体验快乐,成功并不是我能行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是发展儿童的多重能力,培养儿童自信心、进取精神的途径和手段。儿童正确对待快乐与不快乐,成功与失败,使儿童不仅能从快乐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即使面对失败的不快,也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不失去自信。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爱心点燃学生心目中的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正如书中刘永胜教授所说:“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它是说学生首先要先相信“我能行”,并且要通过努力争取做到“我能行”;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应看到自己的长处,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缺、长、短,阅纳自己,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鼓励同学们积极进取,还要学会竞争、帮助、合作,共同进步,打好做人的基础;最后强调全面发展,并且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是“我能行”的最高标准。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说“我能行”。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的新理论、心观点、心教法。但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觉得从本质上变化还不是太大,“教师中心论”还是有意无意地主导着我们的课堂。备课,我们想的大多还是自己怎么讲怎么教,学生的活动想的少,学生干什么,怎么能配合老师;上课,我们实施的是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想让
学生说什么学生就说什么,展示的实际上是老师的才华,而学生有什么样的真实求知需求、需要得到什么样使我指导,老师却了解的并不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体现自我意识,体现明主意识,体现合作意识。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师中心的框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在指导学习思路、学习方法,放手给孩子一个自行探究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中体现“我能行”。另外,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意创设氛围、培养自信,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呵护学生,尊重、接纳、赏识每一个孩子。我们应该真正的放下教师的架子,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阅纳你、拥护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
再次,作为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中相信“我能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出现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分的保护,有的家长常常对孩子说:“这个家的生活不需要你操心,你只要给我学习好,不给我惹麻烦就好了。”这给孩子的是负面的没有责任感的信息,孩子感觉不到自己在家庭中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也没有发言权,剩下的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而我们也就失去了培养他们基本生活能力与责任感的机会。孩子是家长的一切,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老师在和家长交流时,一定要永远给家长希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论是怎样的孩子,总是有优点的,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全面的评价学生,对家长要谈孩子出现的问题如何应对的方法,要讲孩子的长处,让家长看到希望,让家长树立信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会有自信心,才会健康的成长。
我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也是我们全家的掌上珠心头肉,从小也是在娇惯和溺爱中成长,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到现在了有时还要家长喂着吃饭,看了《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这本书后,对我的感触很大。回想过去,作为家长我给孩子包办代替的太多,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人,是孩子缺乏自理和自信,造成了现在做事害怕苦难、胆小,不敢做出新的尝试,在学习中有些被动,很少去思考和实践。今后我决定有意识的让孩子自己独立的做一些事情,比如整理房间、收拾衣物、做一些家务。在学习上,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有了进步及时的给与表扬和鼓励,对他说:“你能行!”慢慢的让儿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增强自信心,当遇到苦难的时候,对他说:“你能行!”
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劳模、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刘永胜校长主编完成的专著:《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赢得国家总督学、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先生的赞许,并为之题字并作序。
《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让我徜徉其间,不能自拔。感谢这本书,庆幸自己读了这本书!
读《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有感
读过的书,不算少了。如像鲁迅所言:“像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的书,《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算是一本。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进取心,是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就这一命题,我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中不乏一些陈词滥调和“假大空”理论专著。读后,味如嚼蜡,过目即忘。《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则不然,其深深吸引我,作者洞悉学生心理及成长规律,分析问题,条分缕析,鞭辟人里。让人由衷叹服,茅塞顿开。
《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和空洞无物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和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书中一个个时代特色鲜明的教育问题,一个个别致新颖的科学教育方法及策略,让我眼亮心明。这不正是我一直要读的书吗?
全书共分三大编,第一编: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说“我能行”,介绍了“我能行”教育理念和“我能行”教育,从成长育人环境、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价改革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站在学校的角度对学生实施“我能行”教育。第二编: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验“我能行”,主要告诉了我们如何站在教师的自身角度实施“我能行”教育。第三编:让家长在培养孩子中相信“我能行”,主要介绍了如何站在家长的角度对孩子实施“我能行”教育。
这三部门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孩子实施“我能行”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其观点、方法,打动了我、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一位家长和一个母亲的责任和伟大。
读完《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这本书,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众多的画面:有因学习成绩好而神采飞扬的学生、有受到了表扬奖励眉开眼笑的学生、有因单元测试成绩差神情落寞的学生、还有我的儿子很晚了还在灯光下写作业的神态...... 也许在学校、在老师、在家长的眼中,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好孩子,他们的得到的是表扬、奖励和赞美,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是差孩子、坏孩子,他们应该受到批评、呵斥和讽刺,而这些对一个小学的学生来说,也许会影响着他今后的
一生。正因为如此,《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这本书所展示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以及许许多多的真实案例和方法策略,不正是我们高举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旗帜下所倡导和追求的吗?
首先,作为学校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说“我能行”。《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中所描述的“我能行”教育思想和开展的“我能行”教育,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它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真谛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我能行”教育强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培养进取心,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实现,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和孩子的母亲,我深深地知道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是积极的而是被动的、不是快乐的而是烦恼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在学习中没有体会到快乐。“我能行”教育其出发点就是让孩子体验快乐。让儿童体验快乐,成功并不是我能行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是发展儿童的多重能力,培养儿童自信心、进取精神的途径和手段。儿童正确对待快乐与不快乐,成功与失败,使儿童不仅能从快乐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即使面对失败的不快,也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不失去自信。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爱心点燃学生心目中的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正如书中刘永胜教授所说:“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它是说学生首先要先相信“我能行”,并且要通过努力争取做到“我能行”;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应看到自己的长处,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缺、长、短,阅纳自己,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鼓励同学们积极进取,还要学会竞争、帮助、合作,共同进步,打好做人的基础;最后强调全面发展,并且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是“我能行”的最高标准。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说“我能行”。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的新理论、心观点、心教法。但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觉得从本质上变化还不是太大,“教师中心论”还是有意无意地主导着我们的课堂。备课,我们想的大多还是自己怎么讲怎么教,学生的活动想的少,学生干什么,怎么能配合老师;上课,我们实施的是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想让
学生说什么学生就说什么,展示的实际上是老师的才华,而学生有什么样的真实求知需求、需要得到什么样使我指导,老师却了解的并不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体现自我意识,体现明主意识,体现合作意识。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师中心的框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在指导学习思路、学习方法,放手给孩子一个自行探究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中体现“我能行”。另外,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意创设氛围、培养自信,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呵护学生,尊重、接纳、赏识每一个孩子。我们应该真正的放下教师的架子,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阅纳你、拥护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
再次,作为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中相信“我能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出现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分的保护,有的家长常常对孩子说:“这个家的生活不需要你操心,你只要给我学习好,不给我惹麻烦就好了。”这给孩子的是负面的没有责任感的信息,孩子感觉不到自己在家庭中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也没有发言权,剩下的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而我们也就失去了培养他们基本生活能力与责任感的机会。孩子是家长的一切,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老师在和家长交流时,一定要永远给家长希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论是怎样的孩子,总是有优点的,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全面的评价学生,对家长要谈孩子出现的问题如何应对的方法,要讲孩子的长处,让家长看到希望,让家长树立信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会有自信心,才会健康的成长。
我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也是我们全家的掌上珠心头肉,从小也是在娇惯和溺爱中成长,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到现在了有时还要家长喂着吃饭,看了《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这本书后,对我的感触很大。回想过去,作为家长我给孩子包办代替的太多,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人,是孩子缺乏自理和自信,造成了现在做事害怕苦难、胆小,不敢做出新的尝试,在学习中有些被动,很少去思考和实践。今后我决定有意识的让孩子自己独立的做一些事情,比如整理房间、收拾衣物、做一些家务。在学习上,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有了进步及时的给与表扬和鼓励,对他说:“你能行!”慢慢的让儿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增强自信心,当遇到苦难的时候,对他说:“你能行!”
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劳模、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刘永胜校长主编完成的专著:《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赢得国家总督学、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先生的赞许,并为之题字并作序。
《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让我徜徉其间,不能自拔。感谢这本书,庆幸自己读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