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小狗包弟_课堂实录及点评

2011年第7期(总第289期

走进课堂视点

ZOUJINKETANG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不少老师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可是我们所看到的合作学习大多是学生自主学习后的课堂成果汇报阶段,看不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具体过程。由四川省绵竹中学唐辉老师执教的人教版高一必修课文《小狗包弟》,是一堂学生真实践行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课。

———编者

《小狗包弟》课堂实录及点评

●王小槐,苟振华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07-0040-04

解决我们的疑问。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前两排为第1小组;3、4、5排为第2小组;后两排为第3小组。这次比赛共有三个回合,每个回合当场计分,最后评出优胜小组。

(点评:以分组学习、小组挑战的问题解决方式,直指新课改课堂形式的变革,体现了“形式也是内容”的思想)

第一回合:我来做老师

师:每组同学解决一个问题,先集体讨论,然后请一位最能代表你们小组意见的同学上台充当本题

的小老师。这位老师要言简意赅地讲出你们的理解,同时将一些关键词或短语板书在黑板上。

第1、2小组阅读2—6自然段

第1小组的问题是:包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从文章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第2小组的问题是小狗包弟和我们家人相处得怎

样?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第3小组阅读第7—9自然段

第3小组的问题是:包弟最后被送到了哪?为什么我要这样做?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师:2006年2月26日,一组图片在网上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一位非常时髦漂亮的女郎把尖尖的高跟凉鞋鞋跟踩进小猫的嘴巴,小猫痛苦而绝望地回头,最后小猫因脑袋被踩碎而死去。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行为,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1:残忍!

生2:唉,可怜的小猫!…………

师:是啊,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惨无人道地虐杀了。稍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稍有良知的人看了这照片都会义愤填膺!而我们的老乡巴金先生也曾将一条小狗送上解剖桌。作为法国荣誉勋章的获得者,一位在作品中追求人道主义的文学家,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小狗包弟》。

(点评:在酝酿情境和情境点评上,教师体现了较好

的主导精神:用时事材料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所选材料与课文有高度的内在契合,体现了执教者的眼光)

今天这堂课我们采取小组挑战赛的方式来共同

①授课者唐辉;实录及点评者王小槐,

苟振华

(点评:分配合作学习的三个任务,这三个问题非常有层次性:包弟———包弟与我们的良好关系———包弟最后的悲剧性结局。前两个问题为后面的反差结局张本,强调的是思维的落差,凸显了“文革”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人性的沦丧)

第一程序:个人研习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大约5分钟,略)第二程序:小组集中讨论

(生讨论,师巡视指导,大约3分钟,略)第三程序:全班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看来每个同学都摩拳擦掌。我们先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

(第一小组推荐黄××发言)

师:哦,小黄老师。如果大家觉得她有讲得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补充。

生:经过我们第一小组的讨论。我们对小狗包弟作出始下概括:它是一条来自日本的小狗,干干净净,有会作揖的特殊本领。它非常聪明,然后非常可爱,讨人喜

欢。它很通人性,调皮、淘气,然后非常热情,跟主人感情深厚,人见人爱。请同学们看到第二自然段,从它“不停地作揖”可以看出它的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从中可以看出它很听主人的使唤,非常通人性。请同学们看到第三自然段最后一行,“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淘气与调皮。大家再看第五自然段第二行:“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这里可以看出它与主人相处得非常好。同主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后,文中“它不住地摇头摆尾”,从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可以看出它的活泼、热情,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欢快。第三自然段中“每逢其他人看到我,都会问到小狗的状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狗的人见人爱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小组总结出的“包弟”特点,谢谢大家!

(点评:这个小组的回答有层次,有条理,有观点,有材料。更重要的是学生答案的要点全是从课文中提炼整合得来,紧紧扣住了文本中的语言材料)

师:听着黄××同学的讲解,我心里真是高兴。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三年我都很轻松了呢!我们的同学都可以充当小老师了。黄××同学讲得很好。第一小组的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没有。

师:的确。小黄老师已经讲得非常全面了。她在文中找到的信息点非常准确,而且概括的特点比老师还全面。这说明同学们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第一小组表现得非常优秀,第二小组可有压力了。第二小组哪位同学来发言。

(点评:教师对第一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的点评到位及时,有启发性,重视鼓励,为下一个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准备了条件)

生:曾××。

师:好。有请小曾老师。生:我们这一小组对“家人对小狗的感情”的总结有:家人与小狗相处得非常好!家人和小狗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有一种亲人的感觉。家人也有一种骄傲的感情在里面。和家人相处得很好就是它听家人的话。“骄傲”就是

指有客人来家里不停地作揖,讨糖果吃,逗客人笑。巴金带来的包弟给大家带来了欢笑,所以我们为包弟感到骄傲。然后对包弟很好是因为他们要给包弟糖吃,还要讨骨头给包弟。感情很好是因为它每天早上都会守在门口,等着我们出来,天天这样。看到萧珊的时候还不停地摇尾巴,摇尾巴是一种亲人的感情在里面,因为只有相处得亲密了,才会对你摇尾巴,对你友善。有一种高兴和亲热在里面所以他们之间有一种亲人的感情。

师:第二小组有没有补充的。生:没有。

师:好。曾××同学刚才为我们解读了家人对包弟的感情,也不错。只是在解读的时候更多的是包弟对家人的感情,而我的问题是家人对包弟的感情怎样。她首先概括出了我们相处得很好,甚至有亲人般的感情。家人对包弟的亲人般的感情我们首先可以从时间上看出,他们相处了七年。第二,爱人在三年最困难的时期还不忘讨骨头喂包弟。还讲到我养包弟,儿子很高兴。我呢,别人一讲起小狗,

我就会想起

包弟。同学们,你们喜欢包弟吗?

师:这么可爱的小狗,作者却把它送走了,而且还送到了解剖桌上,这是为什么?有请第3小组。

(点评:教师的点评,不只是一味地表扬,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补充和提升,对学生的认识加以规范和完善,并适时追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入的境地)

生:首先我说说为什么要送到医院。因为当时巴金看见邻居被抄家,内心很害怕,所以决定送走包弟。而且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人想接受这样的礼物。所以最坏的方法就是把包弟送到医院,为国家作贡献。文章写道:“可是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所以在这里作者因为内心的惧怕,要送走,而送到医院因为没有人接受这样的礼物。而在1966年,巴金在文化大革命中,听到包弟尖叫,他胆战心惊,拍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家里来。他也是逼不得已才把包弟送走的,所以巴金是逼不得已的。

师:好。第三小组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从文中说包弟是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而我一直处于“半靠边”的状态,还有看见隔壁邻居被人抄“四旧”的情况,使我感到十分害怕。由于自己十分想保护自己的家人不想被人抄家,所以痛苦地送走了包弟。当时中国的状态十分混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送走了包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师:非常好。同学们刚才已经讲到“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害怕包弟的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家里来;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这情景实在可怕。

(点评:对第三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及时予以了整合提升)

第二回合:你争我夺

这一回合我们有共同的问题,我们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快,回答得好。刚才我们讲到“可是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同学们,“这时节”是指什么样的时节?

(点评:变化展示方式,使课堂充满了流动变化的节奏之美。问题一旨在探索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知人论世,探讨作者的写作主旨。答案必须从文章中来,而不仅仅出自教师的背景知识介绍,是很重要很正确的读书方式)

生:文化大革命。

师:文章哪里透露了这个信息?

生:1966年,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说谎成风的时期。

师:很好。其实,在文章中表现文革状态的不仅仅在巴金和包弟的故事里,也体现在另外描写的故事中。那就是第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那么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从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状?从哪里看出?这次最先举手的是邓××同学。

生1:通过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是黑

暗的。专政队很残忍。他的一些朋友可能想帮忙但是力不从心。就是一条小狗,人类看它是畜生,但是它却毫不犹豫地直接冲了上去以回报它以前的一位恩人,但是小狗也得到了一个悲惨的下场,被打断了双腿,哀叫了三天死去。

师:很好。还有呢?

生2:当时是一个说谎成风的社会。他们说艺术家“里通外国”。

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生3:我觉得那个时候非常残酷、荒唐。残酷从第一自然段的第五排“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头破血流”可以看出。用一系列动词描绘出了一幅非常残忍的场

面。“荒唐”是因为他们不仅打断了艺术家的腿,而且连一只狗也不放过。

(点评:学生的三则分析,不是空发议论,是在语言文字的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探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

师:残酷地对待所有的生命。小狗和人都不能逃脱这样一个命运。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在文革中,受迫害的何止这一个艺术家呢。傅雷夫妇、老舍都不堪迫害自杀。不仅仅是艺术家,甚至连国家领导也不能逃脱,邓小平、彭德怀、刘少奇都在这次灾难中被批判、打倒。在这样一个荒唐的时代,一只小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温情。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这一段话,注意画线的词语。

(点评:教师的点拨,是对文章背景的纵深拓展

它使得学生对那个荒谬而疯狂的年代有了更深的认识)

生:(齐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师:第二回合中,你们觉得哪个小组更胜一筹?生:第二小组。

师:第二小组在这一回合中表现得最积极。第三小组可要加油了。

第三回合:我思故我在

本回合也是各小组有共同的问题,对每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评判的准则是看谁的理由充分。第一个问题是,你如何看待巴金把包弟送上解剖台的做法?

生1:对包弟不公平。把包弟送上断头台,巴金还是有点残忍。

生2:巴金的做法可以理解。文革是一个荒唐的时期。如果巴金不把包弟送走,包弟最终也逃不过死。

(点评:正反两种观点的碰撞,体现了思维的张力)

生3:请同学们看到课下注释。本文选自《随想录》,我知道《随想录》是巴金对文革作出的忏悔。我的观点是巴金首先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这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从个人做起反思自己,说明他的良知没有泯灭。第10自然段:“我再往下想不只是小狗包

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说明他很正直,善于解剖自己。“我自己终于变成了包弟”充分表现了文革对人的异化和摧残。

(点评:学生对“我”把包弟送上解剖台的认识随着讨论和拓展性阅读得以深化和升华,“以意逆志”,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借借深入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以及广泛的涉猎,发展了思维,成长了社会认识能力)

师:是啊。巴金对自己在文革中的做法“感到羞耻”,“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的心仿佛又放在油锅里熬煎”,觉得有了“心灵上的欠债”,“我怀念包弟,想向它表示歉意”。巴金在那样的年代深受迫害,他迫不得已对一条小狗做出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他没有粉饰自己的行为,而是毫不留情地赤裸裸地剖析了自己。因为在他的眼里,那已经不仅仅是一条小狗,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巴金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良心,我想,他的良心来源于他对每一个生命的无限的尊重,无上的敬仰。生命是上苍赐给万物的最珍贵的礼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驼走大漠,每一个生命无不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精彩。让我们珍重万物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用爱心和良心浇灌生命之花。让生命在怒放中永恒!

(点评:教师在收官阶段适时明确学习本文的意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引领,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作者单位:广汉中学,四川,德阳618300)

2011年第7期(总第289期

走进课堂视点

ZOUJINKETANG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不少老师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可是我们所看到的合作学习大多是学生自主学习后的课堂成果汇报阶段,看不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具体过程。由四川省绵竹中学唐辉老师执教的人教版高一必修课文《小狗包弟》,是一堂学生真实践行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课。

———编者

《小狗包弟》课堂实录及点评

●王小槐,苟振华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07-0040-04

解决我们的疑问。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前两排为第1小组;3、4、5排为第2小组;后两排为第3小组。这次比赛共有三个回合,每个回合当场计分,最后评出优胜小组。

(点评:以分组学习、小组挑战的问题解决方式,直指新课改课堂形式的变革,体现了“形式也是内容”的思想)

第一回合:我来做老师

师:每组同学解决一个问题,先集体讨论,然后请一位最能代表你们小组意见的同学上台充当本题

的小老师。这位老师要言简意赅地讲出你们的理解,同时将一些关键词或短语板书在黑板上。

第1、2小组阅读2—6自然段

第1小组的问题是:包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从文章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第2小组的问题是小狗包弟和我们家人相处得怎

样?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第3小组阅读第7—9自然段

第3小组的问题是:包弟最后被送到了哪?为什么我要这样做?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师:2006年2月26日,一组图片在网上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一位非常时髦漂亮的女郎把尖尖的高跟凉鞋鞋跟踩进小猫的嘴巴,小猫痛苦而绝望地回头,最后小猫因脑袋被踩碎而死去。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行为,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1:残忍!

生2:唉,可怜的小猫!…………

师:是啊,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惨无人道地虐杀了。稍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稍有良知的人看了这照片都会义愤填膺!而我们的老乡巴金先生也曾将一条小狗送上解剖桌。作为法国荣誉勋章的获得者,一位在作品中追求人道主义的文学家,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小狗包弟》。

(点评:在酝酿情境和情境点评上,教师体现了较好

的主导精神:用时事材料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所选材料与课文有高度的内在契合,体现了执教者的眼光)

今天这堂课我们采取小组挑战赛的方式来共同

①授课者唐辉;实录及点评者王小槐,

苟振华

(点评:分配合作学习的三个任务,这三个问题非常有层次性:包弟———包弟与我们的良好关系———包弟最后的悲剧性结局。前两个问题为后面的反差结局张本,强调的是思维的落差,凸显了“文革”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人性的沦丧)

第一程序:个人研习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大约5分钟,略)第二程序:小组集中讨论

(生讨论,师巡视指导,大约3分钟,略)第三程序:全班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看来每个同学都摩拳擦掌。我们先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

(第一小组推荐黄××发言)

师:哦,小黄老师。如果大家觉得她有讲得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补充。

生:经过我们第一小组的讨论。我们对小狗包弟作出始下概括:它是一条来自日本的小狗,干干净净,有会作揖的特殊本领。它非常聪明,然后非常可爱,讨人喜

欢。它很通人性,调皮、淘气,然后非常热情,跟主人感情深厚,人见人爱。请同学们看到第二自然段,从它“不停地作揖”可以看出它的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从中可以看出它很听主人的使唤,非常通人性。请同学们看到第三自然段最后一行,“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淘气与调皮。大家再看第五自然段第二行:“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这里可以看出它与主人相处得非常好。同主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后,文中“它不住地摇头摆尾”,从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可以看出它的活泼、热情,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欢快。第三自然段中“每逢其他人看到我,都会问到小狗的状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狗的人见人爱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小组总结出的“包弟”特点,谢谢大家!

(点评:这个小组的回答有层次,有条理,有观点,有材料。更重要的是学生答案的要点全是从课文中提炼整合得来,紧紧扣住了文本中的语言材料)

师:听着黄××同学的讲解,我心里真是高兴。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三年我都很轻松了呢!我们的同学都可以充当小老师了。黄××同学讲得很好。第一小组的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没有。

师:的确。小黄老师已经讲得非常全面了。她在文中找到的信息点非常准确,而且概括的特点比老师还全面。这说明同学们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第一小组表现得非常优秀,第二小组可有压力了。第二小组哪位同学来发言。

(点评:教师对第一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的点评到位及时,有启发性,重视鼓励,为下一个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准备了条件)

生:曾××。

师:好。有请小曾老师。生:我们这一小组对“家人对小狗的感情”的总结有:家人与小狗相处得非常好!家人和小狗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有一种亲人的感觉。家人也有一种骄傲的感情在里面。和家人相处得很好就是它听家人的话。“骄傲”就是

指有客人来家里不停地作揖,讨糖果吃,逗客人笑。巴金带来的包弟给大家带来了欢笑,所以我们为包弟感到骄傲。然后对包弟很好是因为他们要给包弟糖吃,还要讨骨头给包弟。感情很好是因为它每天早上都会守在门口,等着我们出来,天天这样。看到萧珊的时候还不停地摇尾巴,摇尾巴是一种亲人的感情在里面,因为只有相处得亲密了,才会对你摇尾巴,对你友善。有一种高兴和亲热在里面所以他们之间有一种亲人的感情。

师:第二小组有没有补充的。生:没有。

师:好。曾××同学刚才为我们解读了家人对包弟的感情,也不错。只是在解读的时候更多的是包弟对家人的感情,而我的问题是家人对包弟的感情怎样。她首先概括出了我们相处得很好,甚至有亲人般的感情。家人对包弟的亲人般的感情我们首先可以从时间上看出,他们相处了七年。第二,爱人在三年最困难的时期还不忘讨骨头喂包弟。还讲到我养包弟,儿子很高兴。我呢,别人一讲起小狗,

我就会想起

包弟。同学们,你们喜欢包弟吗?

师:这么可爱的小狗,作者却把它送走了,而且还送到了解剖桌上,这是为什么?有请第3小组。

(点评:教师的点评,不只是一味地表扬,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补充和提升,对学生的认识加以规范和完善,并适时追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入的境地)

生:首先我说说为什么要送到医院。因为当时巴金看见邻居被抄家,内心很害怕,所以决定送走包弟。而且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人想接受这样的礼物。所以最坏的方法就是把包弟送到医院,为国家作贡献。文章写道:“可是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所以在这里作者因为内心的惧怕,要送走,而送到医院因为没有人接受这样的礼物。而在1966年,巴金在文化大革命中,听到包弟尖叫,他胆战心惊,拍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家里来。他也是逼不得已才把包弟送走的,所以巴金是逼不得已的。

师:好。第三小组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从文中说包弟是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而我一直处于“半靠边”的状态,还有看见隔壁邻居被人抄“四旧”的情况,使我感到十分害怕。由于自己十分想保护自己的家人不想被人抄家,所以痛苦地送走了包弟。当时中国的状态十分混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送走了包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师:非常好。同学们刚才已经讲到“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害怕包弟的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家里来;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这情景实在可怕。

(点评:对第三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及时予以了整合提升)

第二回合:你争我夺

这一回合我们有共同的问题,我们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快,回答得好。刚才我们讲到“可是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同学们,“这时节”是指什么样的时节?

(点评:变化展示方式,使课堂充满了流动变化的节奏之美。问题一旨在探索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知人论世,探讨作者的写作主旨。答案必须从文章中来,而不仅仅出自教师的背景知识介绍,是很重要很正确的读书方式)

生:文化大革命。

师:文章哪里透露了这个信息?

生:1966年,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说谎成风的时期。

师:很好。其实,在文章中表现文革状态的不仅仅在巴金和包弟的故事里,也体现在另外描写的故事中。那就是第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那么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从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状?从哪里看出?这次最先举手的是邓××同学。

生1:通过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是黑

暗的。专政队很残忍。他的一些朋友可能想帮忙但是力不从心。就是一条小狗,人类看它是畜生,但是它却毫不犹豫地直接冲了上去以回报它以前的一位恩人,但是小狗也得到了一个悲惨的下场,被打断了双腿,哀叫了三天死去。

师:很好。还有呢?

生2:当时是一个说谎成风的社会。他们说艺术家“里通外国”。

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生3:我觉得那个时候非常残酷、荒唐。残酷从第一自然段的第五排“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头破血流”可以看出。用一系列动词描绘出了一幅非常残忍的场

面。“荒唐”是因为他们不仅打断了艺术家的腿,而且连一只狗也不放过。

(点评:学生的三则分析,不是空发议论,是在语言文字的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探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

师:残酷地对待所有的生命。小狗和人都不能逃脱这样一个命运。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在文革中,受迫害的何止这一个艺术家呢。傅雷夫妇、老舍都不堪迫害自杀。不仅仅是艺术家,甚至连国家领导也不能逃脱,邓小平、彭德怀、刘少奇都在这次灾难中被批判、打倒。在这样一个荒唐的时代,一只小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温情。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这一段话,注意画线的词语。

(点评:教师的点拨,是对文章背景的纵深拓展

它使得学生对那个荒谬而疯狂的年代有了更深的认识)

生:(齐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师:第二回合中,你们觉得哪个小组更胜一筹?生:第二小组。

师:第二小组在这一回合中表现得最积极。第三小组可要加油了。

第三回合:我思故我在

本回合也是各小组有共同的问题,对每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评判的准则是看谁的理由充分。第一个问题是,你如何看待巴金把包弟送上解剖台的做法?

生1:对包弟不公平。把包弟送上断头台,巴金还是有点残忍。

生2:巴金的做法可以理解。文革是一个荒唐的时期。如果巴金不把包弟送走,包弟最终也逃不过死。

(点评:正反两种观点的碰撞,体现了思维的张力)

生3:请同学们看到课下注释。本文选自《随想录》,我知道《随想录》是巴金对文革作出的忏悔。我的观点是巴金首先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这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从个人做起反思自己,说明他的良知没有泯灭。第10自然段:“我再往下想不只是小狗包

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说明他很正直,善于解剖自己。“我自己终于变成了包弟”充分表现了文革对人的异化和摧残。

(点评:学生对“我”把包弟送上解剖台的认识随着讨论和拓展性阅读得以深化和升华,“以意逆志”,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借借深入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以及广泛的涉猎,发展了思维,成长了社会认识能力)

师:是啊。巴金对自己在文革中的做法“感到羞耻”,“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的心仿佛又放在油锅里熬煎”,觉得有了“心灵上的欠债”,“我怀念包弟,想向它表示歉意”。巴金在那样的年代深受迫害,他迫不得已对一条小狗做出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他没有粉饰自己的行为,而是毫不留情地赤裸裸地剖析了自己。因为在他的眼里,那已经不仅仅是一条小狗,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巴金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良心,我想,他的良心来源于他对每一个生命的无限的尊重,无上的敬仰。生命是上苍赐给万物的最珍贵的礼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驼走大漠,每一个生命无不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精彩。让我们珍重万物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用爱心和良心浇灌生命之花。让生命在怒放中永恒!

(点评:教师在收官阶段适时明确学习本文的意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引领,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作者单位:广汉中学,四川,德阳618300)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猫]课堂教学实录
  • <猫>课堂教学实录 (注解:<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和<白公鹅& ...查看


  • 我必须去课堂实录
  • 我必须去课堂实录 <我必须去>是第6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讲信用"为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讲信用"的重要性,而本课是以"李丹在特定的时间里,一个是盼望好多天的马戏,一个是为 ...查看


  • 小熊住山洞课堂实录
  • <小熊住山洞>课堂实录 简介: <小熊住山洞>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 本课教学的目标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熊一家没有砍树造房,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懂得爱护树木.保护 ...查看


  • 公开课[雷雨]教学实录
  • 师: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复习一下一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比尾巴>.老师问,同学们一起回答.看还记不记得. 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的尾巴长 师:谁的尾巴短?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师: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 ...查看


  • 数学f9"左右"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左右"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查看


  • [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课堂实录(高二)
  • 教学设想: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们普遍感到课时紧张,教材内容上不完.人教社的编辑们听取了一线教师的意见,本学期每个单元删减了一篇课文.即使如此,教师们依旧感到觉得课时不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固然有教材内容方面的客观原因,更主要的 ...查看


  • 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
  •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一.巧妙导入 师:对于诗人牛汉,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曾学习过他的(生齐说)<华南虎>,今天我们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一篇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生齐说).牛汉先生 ...查看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与点评
  • [片段一]课前谈话,提纲挈领 (课前对话,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自我介绍,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凝练的一句话,可以传递很多重要的信息.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用哪一句话,概括了主人公詹天佑的特点.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你 ...查看


  • 变色龙教学实录(郭东升)
  • <变色龙>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郭东升 一.出示"变色龙"图片,揭题 师:请大家看投影,这里有一个图片,看它是什么?(图片在老师的鼠标点击下颜色的浓淡发生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