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科研 提升教学质量
杨陵区五泉中学
2011年12月
深化教育科研 提升教学质量
五泉中学创办于1965年,多年来,学校全体员工在“实践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依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加速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这一办学理念,辛勤跋涉求索,现为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32人,大专以上学历86人,占学校98%,三年来,先后有20名教师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有200多名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佳绩。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践教育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学校以“实践教育”的理念一线贯穿教学科研之国。在实践教育中,生成了师生的生命质量;在教育实践中,提升了学校的独特品位。
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发展战略,把科研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现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正在实验中。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
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
新学年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建立了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每学期每位新教师要上一节汇报课,老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20节,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先后出台了《五泉中学教师学习制度 》、《五泉中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考核、总结。
学校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每学期开展“教科研月”活动,通过“一人一课”、“角色体验”“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教学沙龙”“教师论坛”等方式,促使研究不断深入,推动学校教科研的快速发展。 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艺术、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对学校教科研积极分子、骨干教师的成长、培养和选拔提供了有效的条件和相应措施。为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开展了持久经常的教科研活动。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教科研月活动,我们都会邀请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开展各项活动,扎实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教育科研顺利发展。同时我们还请学习或培训回校的教师对其他教师做专题报告,将学习成果向全体教师展示、交流。
1.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新任教师汇报课、优质示范课。这两次活动中先后有二十五名教师上台讲课,历时半个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革新。
2.重视日常教研活动,本学期学校分别召开了薄弱学科教学研讨
会,初三毕业班教学研讨会,学生英语演讲赛。
3.每个学期学校组织大型考试两次,月考两次,部分学科学科竞赛两次,并对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分别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共同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三、深化课题研究
以科研课题促课改发展。教师们都在积极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研究,以网络资源为平台,以课题实验为途径,以课堂为实验基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如何扎实、高效地开展课改实验工作?”是每一个教研组的共同课题。
每学年初,各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围绕着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为研究重点,各组结合本学科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课改工作。
语文组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课改突破口,发挥现代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组在实验工作中,则侧重“学到活的数学”,使课改工作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结合;与数学考试改革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为研究重点,力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人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结合数学实践活动课,组织了 “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趣味乐园”
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本科目特点,更加注重实践性、突出开放性。艺术则突出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艺术,发挥自己的特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则更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协作精神、调查能力等。社会是个大课堂,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现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陕西省基础教育课题《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正在进行中。
2011年10月我校杨陵区基础教育课题《在生态校园环境下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实践研究》顺利通过区级验收。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探究》通过省级验收。
2011年9月我们又申报了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子课题《网络信息对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用研究》、《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四、改善条件,落实经费,为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保障。
在教育科研中,学校舍得投入。除了每年给校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大量图书、报刊外,还为每位教师出资订阅教学资料和专业书刊。
学校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师备课室,均配备了办公电脑,并于本学期接放宽带,方便教师查阅资料,钻研业务。
学校还提供经费,保证每个学科组、每一学年有五次外出学习的
机会。近两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行政人员和教师到西安、安康等地学习。参加省教育学院培训教师达20人次。学校还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
五、教学科研成绩显著。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
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一批教学能手。
两年来,我校教师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0篇,我们编辑了课改以来教师的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集各3卷,并编辑了学校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一批教学成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基研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我们刚刚起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把教学科研工作推向深入,让他真正成为教学生产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深化教育科研 提升教学质量
杨陵区五泉中学
2011年12月
深化教育科研 提升教学质量
五泉中学创办于1965年,多年来,学校全体员工在“实践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依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加速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这一办学理念,辛勤跋涉求索,现为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32人,大专以上学历86人,占学校98%,三年来,先后有20名教师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有200多名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佳绩。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践教育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学校以“实践教育”的理念一线贯穿教学科研之国。在实践教育中,生成了师生的生命质量;在教育实践中,提升了学校的独特品位。
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发展战略,把科研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现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正在实验中。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
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
新学年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建立了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每学期每位新教师要上一节汇报课,老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20节,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先后出台了《五泉中学教师学习制度 》、《五泉中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考核、总结。
学校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每学期开展“教科研月”活动,通过“一人一课”、“角色体验”“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教学沙龙”“教师论坛”等方式,促使研究不断深入,推动学校教科研的快速发展。 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艺术、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对学校教科研积极分子、骨干教师的成长、培养和选拔提供了有效的条件和相应措施。为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开展了持久经常的教科研活动。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教科研月活动,我们都会邀请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开展各项活动,扎实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教育科研顺利发展。同时我们还请学习或培训回校的教师对其他教师做专题报告,将学习成果向全体教师展示、交流。
1.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新任教师汇报课、优质示范课。这两次活动中先后有二十五名教师上台讲课,历时半个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革新。
2.重视日常教研活动,本学期学校分别召开了薄弱学科教学研讨
会,初三毕业班教学研讨会,学生英语演讲赛。
3.每个学期学校组织大型考试两次,月考两次,部分学科学科竞赛两次,并对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分别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共同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三、深化课题研究
以科研课题促课改发展。教师们都在积极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研究,以网络资源为平台,以课题实验为途径,以课堂为实验基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如何扎实、高效地开展课改实验工作?”是每一个教研组的共同课题。
每学年初,各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围绕着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为研究重点,各组结合本学科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课改工作。
语文组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课改突破口,发挥现代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组在实验工作中,则侧重“学到活的数学”,使课改工作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结合;与数学考试改革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为研究重点,力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人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结合数学实践活动课,组织了 “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趣味乐园”
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本科目特点,更加注重实践性、突出开放性。艺术则突出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艺术,发挥自己的特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则更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协作精神、调查能力等。社会是个大课堂,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现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陕西省基础教育课题《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正在进行中。
2011年10月我校杨陵区基础教育课题《在生态校园环境下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实践研究》顺利通过区级验收。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探究》通过省级验收。
2011年9月我们又申报了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子课题《网络信息对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用研究》、《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四、改善条件,落实经费,为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保障。
在教育科研中,学校舍得投入。除了每年给校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大量图书、报刊外,还为每位教师出资订阅教学资料和专业书刊。
学校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师备课室,均配备了办公电脑,并于本学期接放宽带,方便教师查阅资料,钻研业务。
学校还提供经费,保证每个学科组、每一学年有五次外出学习的
机会。近两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行政人员和教师到西安、安康等地学习。参加省教育学院培训教师达20人次。学校还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
五、教学科研成绩显著。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
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一批教学能手。
两年来,我校教师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0篇,我们编辑了课改以来教师的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集各3卷,并编辑了学校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一批教学成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基研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我们刚刚起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把教学科研工作推向深入,让他真正成为教学生产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